背景: 字色: 字号: 双击滚屏:
笔趣阁 > 我才七岁,老朱你让我监国? > 第三十六章 慷慨陈辞,背锅侠一定要背好锅!

第三十六章 慷慨陈辞,背锅侠一定要背好锅!

作者:姜阿山小树 返回目录

回到书房,朱允熞拿了一份邸报,看了起来。


邸报最早出现在唐朝,也有观点认为是汉朝。


邸报亦称邸抄,又称朝报。


与后世的新闻报纸不一样,邸报主要登载公告性的新闻。


朱元璋建立大明之后,十分注重舆论管理,邸报也越发繁荣起来。


邸报的传递发行机构主要有三个,即六科、通政司和提塘。


邸报的内容,就是由六科官员根据章奏编辑而来的。


地方官只能由提塘传递与本省相关的文书和邸报。


只有在京城的官员,才能从坻报上看到全国所有的信息。


不过,这一条实际上执行得并不严。


地方官员往往都派人在京城抄录,将邸报的全部内容传回地方,而不是只看本省相关的。


毕竟,朝廷相关的动态,地方官都想知道,而不是只见一斑。


作为一份只供官员观看的官方朝报,坻报的内容十分丰富,基本上涵盖了政治、经济、文化、军事和社会等各方面的信息。


有皇帝的诏谕,各种重要活动,廷对,还有官员的升迁任免,以及他们的奏章乃至皇帝的朱批。


值得一提的是,很多官员相互弹劾的消息,也会登在邸报上。


对于官员来说,这是了解朝廷动态,帝王心思最重要的途径。


对社会舆论也有着极大的影响。


朱允熞看了一下,发现上面登着自己写的诗,还有一些文人大臣的夸赞评论。


看得他微微有些脸红。


当然,更多的,还有关于提高商税的争论。


他写提高商税,复式记账法,发票,税证等内容的奏章,被刊登在邸报上。


上面还有户部和刑部尚书赞成此议的奏章,以及不少的反对提高商税的奏章。


洋洋洒洒,针锋相对。


不过,并没有老朱的批语。


当然,若真有了,大臣也就不用争论了。


老朱没有急着表态,应该是想看看,到底有多少人支持,多少人反对。


这是很常见的政治手腕。


与后世电视剧和网络小说中描写的不一样。


最高统治者对于这种事情,哪怕心里早有了主意,也是不会轻易表态的。


先推动舆论造势,等待时机成熟,再发布圣谕。


故而,但凡皇帝想做什么事,通常都会让某个臣子上奏章,做“嘴替”发言,而不是直接说出自己的想法。


这是政治的艺术。


老朱不仅杀伐果断,也同样是一个很高明的政治家。


让大臣们争论,皇帝高坐钓鱼台,引导事情的发展,最后出来一锤定音。


看着那些反对意见,朱允熞揉了揉眉头。


“风口浪尖啊!”


他轻轻叹道。


朱允熞不想出这样的风头,但有时候就是没办法避免。


“殿下,陛下有旨,召您进宫见驾。”


正当他思索着的时候,宫中派人来了。


……


前堂,顾端坐在茶桌旁,手中拿着一叠文书,静静等待着。


“顾大人,实在不好意思。皇孙殿下说了,不见。”


一名老太监从后面的小门进来,向顾端打笑赔礼。


“为何不见?”


“殿下说他今日没有玩,他要读书,没有时间,故而不见。”


“岂有此理!”


顾端勃然大怒,重重的在茶桌上拍了一掌。


想他也是应天府尹,朝廷重臣,就算去求见陛下,基本上也能获准召见。


想不到,为了卜家的案子,他连番登门,竟然连朱允熞的人都没有见着。


“顾大人,你冲着小的们发火有什么用呢?殿下不见,小的们也没办法。”


老太监不无讥讽的说道。


顾端狠狠瞪了他一眼。


卜家一案,就是一個烫手的山芋。


原想着丢给朱允熞这个皇孙,他就能从中解脱出来。


没想到,这个小娃娃明摆着就是不管。


“若这样的话,那我只能去求见陛下,请旨另派他人审案。”


顾端丢下一句话,转头就准备走。


就在这时,朱允熞从里面走了出来。


也不看顾端一眼,匆匆往外面赶去。


顾端有些意外,连忙上前拦住,沉声道:


“皇孙殿下,卜家一案已拖延多日,还望殿下早日抽出时间,审理此案。”


朱允熞停住脚步,目光微微一斜:“卜家的案子,你都查清楚了?”


顾端愣了一下,道:“陛下已下旨,令殿下审理此案。”


朱允熞冷哼一声,道:“那我皇爷爷可曾下旨,令你不得查案啊?”


“这……这倒是不曾。”听到这个问题,顾端心中陡然一沉,暗叫不好。


明明眼前的只是一名七岁娃娃,但不知为何,却有一股有若实质的威压,让他感到一阵阵心惊肉跳。


朱允熞露出笑脸,淡淡问道:“卜思北可是应天府下属官员?”


“是”


“金陵城的码头,是不是归应天府管?”


“是!”


“既然如此,你身为应天府尹,为何不去查案?”


“我……我……我……”


“顾大人!”朱允熞放慢声音,语气稚嫩却十分严肃。


“身为大明官员,食君之禄,担君之忧。”


“卜思北乃是你的下属,却长期贪污府败,横行乡里,视大明国法如无物,你毫无察觉,本就有失察之罪。”


“如今,卜思北案发被捕,伱却不思如何尽快查明此案,反而只想着推诿责任。”


“连自己的本职工作都不做了,你还当什么应天府尹?”


“你以为我不知道你心里是怎么想的吗?”


“不就是畏惧卜家父子的后台,故而不敢处理吗?”


“以为我是七岁小儿,就好欺侮吗?”


“那我皇爷爷可好欺侮?”


“大明国法可好欺侮?”


“天地民心可好欺侮?”


朱允熞的声音骤然提高了几度。


一番话慷慨激昂,说得顾端又惊又惧又羞,张了张嘴,想要说些什么,却是没有说出声来。


朱允熞继续道:“我听说你是科举出身,读了这么多书,圣人是怎么说的?”


“为人臣子,当忠君体国,这个道理都不懂吗?”


“你的书都读到狗肚子里去了吗?”


“我府里养的狗,还知道看家护院,知道去咬人呢。”


“你堂堂应天府尹,朝廷重臣,却不知道要去办事吗?”


“若是你坐着应天府尹的位子,却不想做事,那就趁早告老还乡,给我滚蛋。”


说完,他径直往府外走去。


“备轿,进宫去见皇爷爷。”


顾端仍站在前堂,望着渐渐远去的身影。


他只觉若有一盆冷水,当头淋下,寒意渐渐直透心底。


大轿上,朱允熞长长吁了口气,问走在大轿旁边的冯大壮道:“我刚才说得如何?”


“殿下慷慨陈辞,震聋发聩。”冯大壮一脸钦佩。


“嘿嘿。”朱允熞擦了擦额头上的汗:“能将应天府尹唬住就好,卜家的案子,我才不去审呢。”


“背锅侠……可不是好当的……一定得让他这口锅背好了!”


……


……


PS:新书期追读非常重要,麻烦大家每天点开起点看一下,不要养书啊。


一旦大家都养书,没有追读,就没有推荐……然后作者菌就饿死了,写不了书了。


大家放心,每天的更新一定会保证。


等上架肯定爆发,每天两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