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 字色: 字号: 双击滚屏:
笔趣阁 > 我才七岁,老朱你让我监国? > 第一百八十三章 引蛇出洞!

第一百八十三章 引蛇出洞!

作者:姜阿山小树 返回目录

朱允熞眼角微微眯起。


如果是这样的话,一切就能解释得通了。


老朱虽然出城休养,但阳山守备森严。


倭寇刺杀老朱不可能成功,却可以将这个罪名安到他的身上。


毕竟,他是储君,奉旨监国。


杀掉皇帝对谁的收益最大呢?


答案是显而易见的。


只要让老朱对他起了疑心,那他们就算是成功了。


汉武旧事,再度重演。


“好狠的计划!”


朱允熞暗暗说了一声。


眼下他虽然猜到了对方的目的,可要应对,还是很困难。


因为私藏的倭寇已经逃了。


欧阳伦也死了。


再无对证。


虽然衙门的人马大肆出动,但在朱允熞看来,抓到那群倭寇的可能性微乎其微。


但有了线索,至少比完全一头雾水好得多。


“既然他们如此,那便顺水推舟,引蛇出洞吧。”


他脸上的神色,渐渐冷了下来。


“要不要将安庆公主也抓起来审问?”徐妙锦在一旁问道。


欧阳伦若只是匿税,自是牵连不到安庆公主。


即使明知对方参与其中。


可皇家的颜面,还是要顾及的。


否则,老朱那里也无法交差。


但欧阳伦藏匿倭寇,还试图行刺太孙,那便不一样了。


安庆公主若是知情,那就是造反。


“不用。”朱允熞摇了摇头:“先不要打草惊蛇。”


他想了想,道:“你去一趟阳山,向皇爷爷汇报今日之事。”


他没有说要禀报对方的阴谋和目的。


只须将处死欧阳伦,在其货船中发现倭寇,遭遇行刺之事禀告即可。


以老朱的精明,应该是能看透的。


由他来说明,反而不美。


况且,诛杀驸马之事,本来也应禀明老朱。


徐妙锦怔了怔,道:“好!”


“这可不是一份好差事。”朱允熞笑道:“只怕皇爷爷会发火,你可能遭受池鱼之殃。”


帝王也是人。


听到自己的女婿被杀,心情必然糟糕。


“放心,我自有办法应付。”


徐妙锦嫣然一笑,言语间毫不在意,下车离去。


马车继续前行,却并没有回宫,而是前往赵勉的府邸。


他难得出来一趟,便想将事情都一并办了。


查了欧阳伦的案子,接下来,就轮到赵勉了。


尚书府并不甚奢华,反而十分普通。


门口的两头狮子,落满尘埃,似乎很久都没有打扫过。


大门紧闭。


朱允熞带着曦曦上前,敲了敲门。


“谁啊!”


里面传来门房有气无力的声音。


随即“吱呀”一声,门被打开了一条缝。


一名老态龙钟的老头,从里面探出头来。


“小子是嘉善府人,家父经营些丝绸生意,素来羡慕文人风采,喜好书画,尤喜宋徽宗的瘦金体。”


“听闻赵尚书是此中高手,家父爱慕万分,愿以重金求得墨宝一幅。”


锦衣卫早将一应事情,尽皆打听清楚了。


他只是来亲自验证,故而早有准备。


老头上下打量了他几眼,讶然道:“怎么你家的大人不来,却派了伱一个娃娃来呢?”


朱允熞彬彬有礼,微笑道:“尚书大人为官清正廉明,坊间有口皆碑。家父毕竟是一名商人,若传出其与尚书大人交往之事,恐有损尚书大人的清誉。”


“小子年幼,来府中请求指教,外人也不好说什么,故而派遣前来。”


老头轻轻点头:“你家倒是个懂礼数的,进来吧。”


他拉开门,朱允熞连忙进去。


里面也皆是普普通通的院子,围栏窗户皆是简单制式,未作太多雕琢,不见半分奢华。


倒是漆色都已黯淡,颇显阵旧。


一眼观之,不似是富贵人家。


穿过几道廊门,便到了大厅。


来见他们的,却是一名雍容华贵的中年妇女。


坐在正堂上方,身上挂着不少珠宝,服装华丽,与朴素无华的房间截然不同,给人富贵逼人之感。


“见过夫人。”朱允熞上前施礼。


这名中年妇女,便是赵勉的夫人刘氏了。


他早知道,此时的赵勉,还在户部办公,尚未归府,家中事务,都是他的夫人在主持。


若非如此,他也不便亲自微服私访了。


“这么小的娃娃,家长就放心让你出来办事。”刘氏笑着望向朱允熞,道:“模样儿怪英俊的,又聪明伶俐,将来也不知哪家的姑娘有福气嫁你。”


“夫人说笑了。”朱允熞不想拖延时间,寒喧了一番之后,便说道:“家父喜爱书法,仰慕尚书大人久矣,欲购尚书大人的墨宝一幅,愿奉上白银一万两。”


“什么,一万两?”


刘氏脱口出声。


来尚书府“求墨宝”的人不少,但一开口就愿出万两白银的,她也是第一次碰到。


朱允熞从怀中掏出一万两银子的银票,送上道:“正是。只望尚书大人以后能行个方便。”


刘氏接过银票,仔细看了看,顿时喜笑颜开,一叠声道:“那敢情好,尚书大人,就喜欢爱书画的商人。知书达礼,守信仁义,才是经商之道。”


她说着,便令人取来一幅字。


寻常白纸,未做装裱,上面只有两个字——义商!


既无落款,也无署名,更无印章,朴素无比。


笔迹瘦劲,风姿绰约,确属不错的瘦金书法。


此时文人骚客,书法上佳者不计其数。


似这般墨宝,街边卖字的老头也能随手挥出,值不了一两银子。


能卖一万两,全因是尚书大人所写。


朱允熞笑着收起,赞叹道:“好字!好字!一万两银子都低了。依小子来看,此子值得一字万金,夫人愿意相赠,倒是我家占便宜了。”


刘氏的脸容笑成了一朵层层而开的芙蓉花,道:“货卖识家。小公子是识字之人,便是送给小公子,也不算埋没了这幅字。若是寻常不懂的人,便是十万两银子,一百万两银子,那也不卖。”


“多谢夫人。”朱允熞道。


又是寒喧了一番,方从尚书府出去。


走的时候,迎他进去门房老头子小声交待:“拿着这幅字,去户部领来税证和缴税发票,以后不管运多少货物,都只需要交一两银子的税。”


来尚书府买字的人,自然不是真为了墨宝。


虽然是大家都心知肚明,但还是提点交待一声较好。


夫人不方便说,那就只有他来代劳。


朱允熞装出心领神会的样子,笑着道谢,离开回到马车上。


他脸上的笑容,立时收了起来。


原以为赵勉也算是可用之才,想不到竟如此贪得无厌。


两个字卖一万两银子,这赚钱的速度,可比印钞快得多了。


说起来,赵勉也算是帮自己办事的人。


但这般贪污受贿,他如何能容忍?


朱允熞轻轻叹了口气,吩咐随行的锦衣卫道:“去一趟户部,将这幅字,交到户部尚书赵勉的手相,就说是孤赏他的。”


锦衣卫领命而去。


“回东宫,召姚广孝来见孤。”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