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 字色: 字号: 双击滚屏:
笔趣阁 > 我才七岁,老朱你让我监国? > 第二百九十二章 生气的朱允熞,屡教不改!

第二百九十二章 生气的朱允熞,屡教不改!

作者:姜阿山小树 返回目录

时光辗转,郑和开始准备再次远航。


而朱允熞这边,依旧在准备着重整大明的思想,将大明的思想重塑,至少要朝着实用主义的方向改变。


而不是继续让程朱理学这样完全空想的理论占据主导。


纵观程朱理学的整个思想体系,几乎可以说是没有一点实用的内容在里面。


通篇都是心境的描述,还有道德方面的约束。


这在封建王朝无疑是有用的,因为封建王朝不需要发展科技,也不需要发展生产力,就牢牢的将百姓锁死在土地上。


思想固化,连同着阶级开始固化。


上层的权贵享受生活,而下层的百姓则供养这些权贵。


直到有一天……王朝突然坍塌!


流民四起!战火烧到了这些权贵的身上,最终全部死在刀兵之下!


而这,便是封建王朝的缩影。


客观的来说,儒家文化、程朱理学,对于大明这个大一统王朝来说是有用的。


可惜的是,他对朱允熞来说是无用的。


尤其对于朱允熞想要塑造的大明来说,更是落后的!


朱允熞要将大明的思潮,往实用主义的方向去引导,让所有人更加关心如何发展出更实用的科技,解放更多的生产力。


所以朱允熞将自己目标放到了阳明心学的身上。


一来,王阳明的心学,同样出自儒家文化,可以获得士子的认同,减少阻力。


二来,阳明心学尽管仍是唯心主义的思想,但却在强调‘知行合一’,从程朱理学的‘天理’、‘天道’,转而更关注起了实际的现实。


朱允熞很清楚,在这个时代。


儒家文化就是至高无上的存在,没有任何一种思想可以超脱其上。


不过朱允熞却可以借着复兴儒家文化的名义。


往里面掺杂一些别的东西。


这种事情,其实大家都在做,程朱理学是这样,阳明心学也是这样。


再往前,唐宋八大家倡导的古文运动,也同样如此,名为复古,实则却是一种全新的思想。


而在遥远的西方,所谓的文艺复兴,也是如此。


从古至今,从东方到西方,所有思想家都在做一件事,那就是用古人的权威,印证自己的权威!


就连孔圣人,也得用《周礼》来阐述自己的思想。


朱允熞自然也无法例外。


阳明心学,出自于儒家,天然就和儒家文化亲近,受到所有人的认同。


而不是凭空冒出的‘异端’。


但这也就只是一个壳子而已,里面真正的内容,朱允熞自然不会完全按照阳明心学的内容来。


朱允熞必然会更加强调‘知行合一’之中,行的重要性。


同时,还有这所谓的知,又是怎么一回事,该怎么知,又要朝那个方知?


这都是可以掺杂私货的地方!


内容依旧是那些内容,但侧重点不同之后,就发生了天翻地覆的改变,就好像程朱理学一般,明明是儒家,却掺杂了佛学禅理的那一套理论。


弄出了个所谓的‘天理’。


不也没人指责他们的不对?


说白了,只要你能从圣人言论中找到相对应的东西,有一套自己完善的理论,又符合当下的思想观念。


那你自然就是儒家正统!


只不过……阳明心学之中,要改的内容可当真不少。


朱允熞既要保证阳明心学的内容不失其意,才能说服一众儒家士子,同时也要从阳明心学的观点中,找出符合自己所需的内容。


并且稍加改正。


就好比阳明心学所推崇的‘心即理’。


阳明心学之中,极端的一派认为,理存在于心中,人的道德水准和学识的高低没有根本关系,所以——人人可以成尧舜。


即便不是读书人,哪怕是平常的百姓,一样可以成圣人。


就符合朱允熞的需求,因为朱允熞将来打算废除奴婢制度,让所有权贵、豪绅家中的奴婢,变成另外一种身份——打工人。


同时这种思想,也可以提高百姓的地位。


更是可以加以引导利用,让百姓认识到,只要自己努力打工,为大明做贡献,做好本职工作,一样可以受到所有人尊崇。


这无疑能大幅度增加劳工的积极性。


更是能稳固劳工的地位,让更多的百姓愿意成为劳工,而不认为自己轻贱。


毕竟,在华夏数千年来,劳工做的这些事情,以前可都是征发徭役在做!


轻贱无比!


连带着百姓,心中自然就有所顾虑。


在家耕田的百姓,在人们心中要比外出打工的百姓地位要高上几分。


朱允熞自然得扭转这种思潮。


但这种思想又有一个不好的地方,‘心即理’,那岂不是说明人没有必要去追求更高的学识?


朱熹将个人的道德水准同学识水平捆绑在一起,固然有种种不好,无数弊端。


但若是让道德水准和学识水平没任何关系,这岂不是更加乱套?


这也是问题所在。


而就在朱允熞不断回想着阳明心学的内容,并加之改编的时候。


蒋瓛突然走了进来。


向朱允熞汇报了一则消息:在上次朱允熞巡视国子监之后,方孝孺不仅没有改变自己的作风。


反而在国子监内变本加厉。


直接宣布取缔算学!将算学驱逐去国子监!


更是号称,国子监内,是传授圣人学问的地方,除开圣人学问,一概不得入国子监!


而科举所考的内容,更是不可能改变!


这几乎是公然和朱允熞叫板了!完全没把朱允熞放在眼里!


但方孝孺敢这么做,自然是有他的底气。


因为现在的他,不仅在京城名声大噪,更是借此成了整个大明士子的领袖。


在他背后,是千千万万的儒生!


其中,更是不乏有朝中大臣在支持他和朱允熞唱反调!


科举乃是士子最大的利益所在!


谁要是敢动,哪怕是皇帝,也得斗上一斗!


一时间,朝堂之上,竟然陷入一种诡异的沉闷状态,不复往日活跃。


诸多事项的进展,也缓慢了许多。


朱允熞听后,眼中闪过一丝危险的光芒:“这是要和我作对啊?”


“这些人胆子倒还是真不小!”


“看来,得给他们点颜色瞧瞧!”


………………


翌日。


早朝。


奉天殿。


朱允熞板着一张脸,而下方的群臣百官,却是一副懒散的样子。


不管朱允熞说什么,他们就点头称是。


半点反馈也无。


让朱允熞感觉自己是在对着一群空气说话,心头怒气逐渐上涌,看来这些人是打算用这种方式让朱允熞服软。


但朱允熞又怎么会纵容?


当即开口,直指核心道:“孤听闻,自上次孤巡视国子监后。”


“依旧是屡教不改,擅自改动孤所定下的方针,可有此事?”


“国子监祭酒方孝孺何在?出来答话!”


朱允熞,终于发难。


矛头直指方孝孺!


埋下许久的雷,在这一刻,终究是爆了!


但方孝孺却是浑然无惧,满是从容的向前一步,脸上甚至露出了如沐春风的笑容。


说道:“殿下,臣在。”


“国子监,沿袭已久,自古以来,便是我华夏最高学府。”


“国子监的身上,不仅承担着教育的意义,更是为天下学府之表率!”


“臣既然担任国子监祭酒一职,便自然要让国子监焕然一新。”


“让天下学子都知道,朝廷对于读书人的重视,也要让天下的学府知道,朝廷对于我儒家的重视!”


“故而,殿下所言,臣无法认同!”


方孝孺如实答道,观其神情,竟然当真有一种据理力争之感。


百官群臣,也都是呈一种隐隐支持的状态。


更是让朱允熞心头叹息:错了不可怕,最怕的是,所有人不知道错了!而且是错的离谱!


可能在所有人心中,程朱理学依旧是国之根本。


儒家更是离不开的正统学说!


但朱允熞,就是把他们这样的思想扭转过来!哪怕一时之间无法改变儒家的地位,也必须让所有人知道,他朱允熞清除程朱理学的决心!


“哦?”


朱允熞反问道:“那你认为,如果任由你放手施为,你会怎么做?”


“如果是你站在孤的位子上,你又会怎么做?!”


任谁都能看得出来。


朱允熞的语气虽然平淡,但实则已经是不满到了极点!


说不定下一刻就会大发雷霆!


而朱允熞的话,更是给方孝孺埋了一颗雷,只要敢答话,就可能被朱允熞以大逆不道的罪名直接拿下!


但方孝孺却似乎像是没有察觉到一样。


说道:“若是让臣放手施为。”


“定然是鼓励天下所有读书人,奋发进取,钻研圣人学问。”


“继往开来。”


“增设学籍制度,凡祖上德行有失者,凡家中有商贾者,凡家中有工匠者,皆不得入学籍。”


“皆不可钻研圣人学问!”


“同时,增加科举名额,凡考取功名者可免除一切税收,以此激励天下士子考取功名。”


“如此世间皆是道德之士。”


“方可让大明永昌。”


方孝孺甚至更是激进的设想着。


有朝一日,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天下以儒家为尊,就算是皇帝,也必须听儒家的话!


士大夫共治天下!


如此,方才是他心目中盛世之景!


“呵,简直是不知所谓!”


朱允熞终究是忍无可忍。


方孝孺此人,完全是站在士大夫的阶层出发,去考虑问题。


而不是站在大明的角度考虑!


同时,过于理想!


“难道说,按照你之所想,凡是读书人,就一定有道德吗?”


“天下间似你这般的人多了以后。”


“大明就能长盛永昌?”


“简直可笑!”


朱允熞直指核心,在程朱理学思想下培养出来的读书人。


真的有道德可言?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