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 字色: 字号: 双击滚屏:
笔趣阁 > 我才七岁,老朱你让我监国? > 第三百三十三章 朱允熞的忽视,大明的危局!

第三百三十三章 朱允熞的忽视,大明的危局!

作者:姜阿山小树 返回目录

朱允熞承认,自己因为有些急功近利的缘故,为了尽快推行金陵长江大桥,而有意或是无意之中,忽视掉了许多问题。


从而导致了这么多问题的产生。


但就算是出问题,也不可能会爆发的如此之快!


朱允熞有预感,这背后一定是有人在暗中推波助澜,想要针对朱允熞,来一场大的阴谋!


试想一下。


若是劳工营中这种情绪再度蔓延,到时候,只怕这数十万劳工就成了一堆干柴!


只需要稍微一点点火星。


就能够彻底点燃!


而这数十万劳工之中,有整整二十万是原本的卫所军人,只是手无寸铁而已!


到时候,只要有心人给他们提供一点点武器。


就有可能掀起一场难以想象的叛变!数十万劳工就在金陵边上,若是倒戈一击,直奔金陵而来!


而金陵京营又无多少防备的情况下。


只怕是一举就能直下金陵城,直下皇宫!


朱允熞的小命都难保!


此乃大明真正的危局!是大明真正的危机!远比此前每一次,都要危险!


因为这一次,是朱允熞主动将不受自己控制的二十万大军调到了自己跟前,数量完全可以和京营媲美!


这背后的谋划之人,手段可谓是高明到了极点!


但与此同时,朱允熞也开始反思自己。


“还是飘了啊……”


在老朱给自己当垫脚石,让朱允熞的威望大涨之后,连带着朱允熞的心也开始飘了起来。


真正成为大明至高无上的掌权者,朱允熞也是第一个感受。


难免有些急功近利。


当初明明自己设想的时候,金陵长江大桥的修建是放在很后面的计划,可现在却迫不及待的上马。


不出问题,才让人感到奇怪。


朱允熞这段时间忽视了太多太多的细节,出现问题的地方不仅仅是此处,还有为了填补朝廷空虚,朱允熞一次就取了远超平常一倍左右的进士。


又强行裁汰军队。


又强行废除家奴。


甘薯的推广还未完全,朱允熞便已经迫不急大让甘薯成为粮食的来源之一。


而不是继续全力推广。


就为了获得更多的劳动力。


这虽然不能算作竭泽而渔,但也是短视、只顾眼前利益的表现。


朱允熞现在幡然悔悟过来,明白了自己的诸多错处。


忽视了太多太多的细节。


这才导致今日的局势出现,不过还好发现的早,并没有等到真正劳工动乱发生,数十万劳工一举涌入金陵城的那一刻。


到那个时候,就算是胜了,只怕也是险胜。


只会留下一片狼藉的京师……这绝不是朱允熞希望看到的。


今日之京师,同朱允炆、朱允熥那时候的京师又有所不同,朱允熞花了大力气建设。


要是乱了,伤筋动骨的就不是京师百姓。


而是大明朝廷,大明的国本!


……


京师。


皇宫,御书房。


眨眼便是数日之后,朱允熞已经回了皇宫之中,而这几日,宋忠不时便有消息传来。


这时候朱允熞才发现,真正对大明朝廷有意见的人。


还并不只有军户和家奴。


大户人家之前虽然被弹压了下去,但恨意却并没有消减,而除此之外,还有更多的农户,也对大明朝廷不满。


依旧是那个问题,粮贱伤农!


儒生群体,对大明的感官也两极分化,一部分极为拥戴,一部分却又极为反感。


认为大明不堪教化。


唯独对大明非常满意的群体,就只有商人了。


这些人是最能感觉到,以前有多么不易,而现在的大明又是多么好的人。


而这也和朱允熞的政策核心有关。


万民平等,无分士农工商。


自然,原本地位更高的百姓,就会开始自然而然的厌恶朝廷,因为不经意间,朝廷就动了他们的利益!


他们的地位在不经意间被削减!


自然会感觉到不满,尽管这其中的道理,他们自己都说不出来。


而面对这等困境,朱允熞也是开始着手想解决之法。


现在的情况,已经不是什么所谓的施恩就能解决的了,因为大明朝廷其实对于百姓当真是前所未有的好了。


可问题的根源,就是大明朝廷对百姓太好,反而让这些百姓生出了不该有的想法。


所以朱允熞真正要做的,是让这这些百姓从心底为大明而自豪,但生活上,虽然能够支撑下去,但却不得不背负上巨额的债务。


手中的财富,必须要流向一个不能动的蓄水池中!


但华夏的百姓,自古以来,都是小富即安。


指望他们主动的把钱放进蓄水池中,根本就是不可能的事。


“说到底……还是得修金陵长江大桥!”


现在的大明危局,只有金陵长江大桥可解!只要金陵长江大桥修建完毕,便是再有怨言的大明百姓,也会昂首挺胸。


骄傲的俯瞰万国,以大明百姓自居而感到自豪。


国民认同感上来之后,这些怨言就自然而然会被缓解,为大明做出些许贡献,放弃安逸的生活,似乎也不是不能接受。


同时,朱允熞越发感觉到教育的重要性。


大明的百姓民智未启,大家都只能看到眼前的利益。


只想着小富即安。


却没想过,如果大家都小富即安,最后的结果一定是大明社会的资源产出大幅削减。


让大家手中的钱越发不值钱。


要是大家都没有冒险精神,没有开拓精神,甚至连外出务工都不肯。


何谈出海?


这种乡土情结,当真是从根上就刻在了华夏子民的心中!


朱允熞也无法解决。


能做的,也就只有便利交通,让距离变得不再遥远,每个想家的劳工都能顺利归家。


而这一切,都非是一日之功。


朱允熞心境逐渐平和,大明千秋万世,没必要争这一时之功。


日后行事,当审慎思考,切莫急功近利。


但说一千道一万,金陵长江大桥计划已经施行,数十万劳工动工,上百万的百姓为其服务。


已经不可能停下来。


朱允熞现在能做的,就是想办法疏导百姓的情绪。


想尽一切办法,制止可能发生的危机!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