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 字色: 字号: 双击滚屏:
笔趣阁 > 人在大宋,无法无天 > 第四百七十五章 出使西方,扬我国威

第四百七十五章 出使西方,扬我国威

作者:玩蛇怪 返回目录

翌日,清晨时分。


在吃过早饭之后,以谭文学、章有为为代表的朝廷出使使团,就正式准备出发。


广东路转运司官员以及广州本地官府代表地方相送。


船只和人员都是准备好了的。


朝廷命令下达之后,广东路承担起了派遣、护送的工作。


派遣向导翻译,护送使节团一路向西。


这次出使自然没有郑和那么大动静,浩浩荡荡数万人之众。


但也有五千余人。


除了使节团自己的一百余人以外,还有大量船队水手、随从、士兵以及诸多向导翻译带的一部分人员。


不过广州水军则率领了五千人出海,随行的又有靖海军的一艘铁甲舰和数艘补给舰。


如此至少船队在南海时期,保持着百余艘船,一万三千人的规模。


这些年来大宋的海军并没有得到发展,依旧是七支舰队,每支舰队五千人,在编现役海军士兵数量为三万五千人。


即便是加上相关的后勤、维修、辅助、补给等人员,总计也就五万余众,并没有太大的规模提升。


然而海军的实力却得到了质的飞升。


从庆历七年第一艘铁甲舰下水,到如今已经有六艘,第七艘也在建造当中,以此保证每支海军至少有一艘铁甲舰。


并且随着铁甲舰的技术越发成熟,后面产出的铁甲舰更加强大。


如第一艘铁甲舰排水量仅为五百吨,到了第二艘就是一千二百吨,第三艘一千八百吨,第四艘两千六百吨。


到了第六艘的时候,就已经达到了五千九百吨,全长七十二米,宽十六米,平均巡航时速为13节,全力启动的最高时速能达到18节。


因而在提升质量的情况下,大宋并没有提升军队数量,只需要保证铁甲舰不断产出足以。


毕竟以目前的海军规模,已经能够保证绝对的海洋控制权,足够大宋称霸整个世界海洋,从而占据全球贸易的主导地位。


至于继续提升,暂时还没有这个必要。


因为如果把大宋海军的战斗力比喻成100的话,那么目前全世界所有国家的海军战斗力只能算是5。


加一起也只是战斗力5的渣渣。


甚至很多国家连超过20米的大船都没有,都是小渔船似的小舟,数量再多都没用,他们没有火器,根本近不了大宋海军的身。


因此不管是100打5,还是1000打5,其实都没什么区别,继续提升海军战斗力,也只是在浪费国力而已。


所以大宋目前的国策是全力发展经济和科技水平,军队的战斗力稳步保持持平提升足矣。


等到工业化积累足够,军备升级是顺理成章的事情。


“知院说过,开启工业化之后,就像是一辆永远都在前行的火车,只能向前,不能后退,如今我大宋如朝阳般升起,势头已经是不可阻挡。”


辰时过后,码头上王罕看着太阳东升,目光中露出了一抹冉冉升起的自豪感。


旁边苏缄等广州官员,亦是昂首挺胸。


灼热的烈阳下,珠江码头上不知道多少艘商船升起了风帆,又不知道多少艘大船浩浩荡荡向广州驶来。


而在这万千巨舟当中,一艘极为庞大,有着两个高大的风帆,中间冒出一个巨大的烟囱,滚滚白烟直冲云霄,外表狰狞的舰船极为耀眼。


这艘船就是大宋第二艘铁甲舰——广州号。


因为北方战事已平,第一艘铁甲舰台州号在交付给驻扎在台州的宁海军以后,大宋的注意力就开始关注起了南方。


准确来说是东南亚。


所以第二艘铁甲舰就第一时间装备给了驻扎在广州的靖海军,以此开拓麻逸、室利佛逝等地。


相比于台州号长不过33米,宽不过6米。广州号长有46米,宽有8米。看上去不过多了10余米长,2米宽,可载重和排水却是成倍增加。


主要也是台州号并不是全甲,只是外表裹甲,里面大部分地方和工艺都是大宋海船,所以主体部分与大宋普通海船差不多,只是多了外表铁甲,里面有两台蒸汽机的构造。


而后面的铁甲舰则一步步提升钢铁的比例以及蒸汽机的数量。


比如到第六艘山东威海军拥有的登州号铁甲舰的时候,这艘巨舟已经把绝大多数船体都更换成了钢铁,蒸汽机数量更是达到了10個。


建造当中的第七搜铁甲舰,全身钢铁,预计长130米,宽19米,排水量达到9000多吨,蒸汽机数量为12个,堪称巨无霸。


广州号的提升虽然比台州号并没有提升多少,然而跟停在码头港口的那些普通商船比起来,体型上已经非常夸张。


大宋最大的海船能达到一百多米,虽不能跟郑和下西洋的福船比,却也差不太多。


不过却少有人会选择它出海。


一来那么大的船只,价格也非常昂贵,普通商人根本负担不起。


二来古代的木制船抗风浪的能力较差,船只如果太庞大,即便能装非常多的货物,一旦遇到暴风雨,很有可能倾覆。


后世泉州、广州近海就出土过不少宋代商船,却很少有长度过50米者。


几乎都在30余米长,10米宽,排水量约600吨,载重约800吨的程度,体型与台州号接近。


原因就在于商人逐利,鸡蛋不会放在一个篮子里,不可能选择那么大的海船,从而给自己带来一次风浪就全军覆没的危险。


所以停在码头的都是30米长度以下的海船,普遍在30-20米之间。


在这种情况下,比这些海船近乎大一号,甚至大一倍的广州号在一众海船当中,就显得鹤立鸡群,璀璨夺目。


“这就是广州号吗?”


谭文学等人目光也都聚集在那艘巨大的军舰上,露出惊讶的目光。


“不错,这就是广州号!”


苏缄赞许道:“当场我看时亦觉得蔚为壮观。”


“真乃大国重器也。”


“据闻航线多有海盗,有此神舰护佑,又有何惧之?”


“是啊,此番我等出使,想来必然无恙。”


其余礼部外交部官员纷纷称赞。


而除了广州号以外,附近还停了大大小小多达八十余艘各类船只。


如果算上广州水军的护卫船只,总数量有一百多艘。


它们被单独划分出了一块码头停泊,周围都有军士站岗,看得远处围观的百姓、藩商议论纷纷。


“天呐,我还是第一次看到这么大的船。”


“这有什么,据闻山东威海军的登州号长20余丈,宽5丈,是广州号的倍余。”


“真的假的?”


“当然是真的了,你没看过报纸吗?”


“听说广州号就驻扎在广州,为什么我们以前没有见过?”


“因为靖海军的驻地不在广场城外,而是在东莞县的香江银场那边,防备海盗。”


“原来如此,难怪这些年不见海盗的身影。”


百姓们这才知道为什么他们以前从没见过靖海军,也从没见过海盗。


后世人以为海盗在明朝才猖獗。


实际上宋元时期,海盗的规模就已经非常庞大。


从北宋时期开始,朝廷就在后世香港、澳门等地驻军,防备海盗的袭击。


但海盗还是非常猖獗,如南宋时期,泉州知州汪大猷就在澎湖列岛击溃了来犯的一千多名海盗,抓了四百多名俘虏,就可以知道当时海盗有多厉害。


因而广西、广州、福建等地都有地方水军,靖海军与安海军则分别是广州与泉州的主力海军,不仅镇守地方,甚至经常出海猎捕海盗。


在他们的围杀下,原本广西广州福建等近海猖獗肆掠的海盗一时销声匿迹,最近些年海边渔民已经很少听说海盗的事情。


此刻朝阳当空,以广州号为主,烈阳下大宋龙旗遮天蔽日一般插满穿透,在狂风的吹拂下,猎猎作响。


使节团一行人徐徐来到了船队所在的港口码头附近。


到了近前才知道广州号比想象中的还要大,人站在旁边,像是大象与蚂蚁的区别一般。


不过使节团一行人并不在广州号上。


因为广州号需要面临随时可能遇到的危机,一旦有敌袭,就需要四处出击打仗,起防卫和反击作用,不能像主舰那般被保护起来。


所以使节团的船是一艘风帆动力的桨轮船,长36米,宽11米,跟普通海船没太大区别。


当年大宋派出船队去美洲,里面有不少一百多米长的巨型福船,只是美洲船队只走近海边缘,沿着海岸线走,稍微安全许多。


加之路程太远,且沿途没有国家补给,就只能派大船带更多的补给品远航。


这次大宋出使西方各国,路上都有国家补给,倒也不需要担心补给的问题,且中途很多都要穿过海洋,不走近海,因而自然要安全为主。


“这船亦是十分壮观啊。”


“此船虽是木船,但乃我大宋工艺最好的船只,铁甲舰不出,此船当是第一。”


“后方还有那么多大船咧。”


“那是马船,乃运输货物的船只,那些稍微小些的是粮船,用于承载粮草。还有煤船,给铁甲舰补充煤炭。又有战船,可协助铁甲舰作战。”


“原来如此。”


“另外就是在一些战船侧面,还挂了冲锋小舟,速度奇快,一旦遇到敌袭,可以迅速进行反击。”


“真是令人大开眼界啊,在我家乡漳浦,却从未见过这般场景。”


众人登上了主舰,使节团诸多官员啧啧称奇,虽然朝廷选的人基本都以南方沿海地区,熟悉水性不晕船的官员为主。


然而即便是这些从小在海边长大的官员,也很少见过如此威武雄壮的舰队,令他们叹为观止。


此刻随着官员们登船,诸多军队、水手、随从也都开始陆陆续续上舰。


货物早就准备好了,昨日使节团抵达之后,码头的工人们被广州官府衙门雇佣连夜搬运货物,除了食物、淡水等资源以外,还有煤炭、炮弹、子弹。


眼下已经是万事俱备。


没过多久,所有随船人员就已经上船。


王罕见时间差不多,就对着谭文学、章有为说道:“二位,此番已经就绪,还需要做其它准备吗?”


“不需要了。”


谭文学知道他的意思,摇摇头拱手说道:“送君千里终须一别,我与有为兄身负皇命,当宜早出发。”


“好,那就祝诸君,一路顺风!”


王罕拱手回礼。


苏缄亦是说道:“诸君远赴重洋,扬我大宋国威,此番路途遥远,且当珍重。”


“皇命在身,请王漕司、苏太守帮我们转告朝廷,我等必幸不辱命,回程的时候,一定会带上诸国使者,一同参与明年新年朝会!”


谭文学认真说道。


郑和下一次西洋时间约在两年左右,不过那都是因为长时间待在当地,经常去了某国,在港口一停就是数月。


实际上正常情况下,根本不需要这么久。


根据南宋地理学家赵汝适在《诸蕃志》中的记载,当时阿拉伯商人从波斯湾出发抵达泉州,顺风航行加上在各地港口贸易花费,只需要160天的时间。


而且并不是直达,而是要先从波斯湾南下至亚丁湾,到也门王朝与萨格威王朝(埃塞俄比亚),与当地先进行东非贸易。


等补充好货物之后,然后继续南下到弼琶罗(索马里)和层拔(坦桑尼亚)贸易,最后再去大宋。


如此单程航行要5个多月,往返需要一年,并且中途还是有贸易的情况下。


若是直接从波斯湾直达,不去非洲一趟,那么只需要两个多月的时间就能抵达泉州,行程约一万一千公里,平均每天行驶约150公里左右。


大宋使节团就不需要做贸易,只是在沿途各个国家的港口停留,以大宋朝廷的官方身份,邀请当地国家前往大宋参加朝会,所以大部分时间都在路上,不会在地方停留太久。


因此广东转运司衙门经过与当地藩商多次沟通交流,最终确定一切顺利的话,只需要半年的时间他们就能往返。


即便遇到意外,也最多不超过十个月。


如此三月份出发,最晚十二月份之前,应该可以赶回来,届时再坐船到襄阳,直接坐火车去汴梁,赶大宋明年的年会!


“甚妙!”


王罕点点头,举着的手握住了谭文学的抱拳的拳头道:“我在广州等你们回来!”


“诸君,保重!”


“保重!”


众人互相道别。


王罕等人便下了船只,站在岸边。


谭文学等人亦站在船舷,向他们挥手致意。


“呜呜呜呜!”


随着一声出发的令下,汽笛声音响起,广州号率先开始预热启动。


后方船只徐徐移动,驶离码头。


谭文学等人主舰船也渐渐向着宽阔的珠江水面行去。


王罕他们依旧站在岸边,挥手致意。


过了一会儿,船队正式在珠江上摆开了阵势,在靖海军与珠江水军的协同指挥下,各种旗语飘荡,井然有序地离港。


“知院说过,大宋要向全世界展示我们的强盛,此次去,就是要宣扬我天朝上国之威!”


王罕负手而立,轻声说道:“此番,当效仿大汉。”


“即便当年大汉也只不过威震西域,而我们这一次,要威震世界了!”


苏缄回应说道。


二人对视一眼,随后都哈哈大笑了起来。


铁甲舰带上了足够的煤炭燃料,只要有广州号在,一艘战舰和一些中小型战船带了上百门火炮,加上两千余带着步枪的士卒,足以威震西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