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 字色: 字号: 双击滚屏:
笔趣阁 > 我的红楼生涯 > 第三十七章 花枝乱颤

第三十七章 花枝乱颤

作者:千斤顶 返回目录

入宫十载,也就意味着和家人分别了十年,这对于一个只有十三岁的女孩来说是何其的痛苦。


听到白皇后的话,即便是昌平帝也不禁有些动容。


贾元春赶紧摇了摇头:“娘娘不必这么说,能入宫侍奉陛下和娘娘,是奴婢几辈子修来的福气,奴婢不觉得苦。”


白皇后嗔怪道:“这是什么话,天伦亲情人之大欲也。


连本宫和皇上都不敢说自己能将亲情抛掉,你一个十三岁的女孩,从小孤身入宫,真要能抛掉亲情反倒是咄咄怪事了。”


说完,她伸出纤纤玉手拉起贾元春的小手对昌平帝道:“陛下,臣妾想向您求个恩典。”


昌平帝不动声色的点点头:“说说看。”


“陛下,贾女史入宫十载,至今未曾与家人见过面。


臣妾观贾家的这位少年英姿勃发,虽然不是贾女史的亲眷,但也算是贾家族人之一,待会陛下办完正事后,能否让他们姐弟一叙家常?”


昌平帝微微一笑:“皇后既有这番美意,朕倘若拒绝,岂不成了恶人?


好吧,此事朕允了。


不过你们来得也正好,朕适才还在头疼。


这贾瑜刚剿灭了二龙山的贼匪,又将跟贼匪同流合污的昌平守备戚建辉等人擒拿进京,还查抄了一百四十多万两的赃银,并押解入了内库。


立下如此功劳,朕都不知道如何赏赐他了,皇后你此番提议倒是颇合朕意啊。”


白皇后闻言嫣然一笑,初春还带着寒意的阳光照射在她的俏脸上,白里透红的肌肤在阳光下似乎闪着白光,实在是美艳得不可方物,却是将大殿内的男人都看呆了。


不过昌平帝毕竟是跟白皇后老夫老妻多年,加之如今他的心思全都放在了国事上,因此只是微微一滞,便回过神来。


但第一次见到白皇后的贾瑜则不同,一颗心情猛跳了一下。


不过作为一名曾经戎边的军人,他的定力自然也非比寻常,深吸了口气低下了头,他暗暗告诉自己,这是皇帝的老婆这是皇帝的老婆。


就在他恢复好心情后重新抬起头时,正好看到一个温柔的眼神正看向自己,目光中充满了关心的情绪,她正是站在皇后身旁的贾元春。


和明艳得几乎不可方物的白皇后不同,贾元春长着一张鹅蛋脸,白皙的俏脸整个轮廓显得非常柔美大气,一点攻击性都没有,一看就容易让人放下戒心。


在后世,这样的人天生就适合担任心理医生,


事实上,现在的贾瑜心里就是这样一种感觉。


只是他到底是看过红楼的人,几年之后,这样一位美丽得让人想要全身心呵护的女人,会在皇宫里暴毙而亡。


对于贾元春的死,史学家们各说纷纭,但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她的死绝非是正常死亡。


一想到这样一位美丽温柔的女子却要丧命在这阴冷黑暗的皇宫里,贾瑜看向她的目光中不禁带着一丝怜惜的神情。


“贾瑜……贾瑜……”


突然,一个声音将贾瑜的思绪拉了回来。


转头一看,这才发现昌平帝正用清冷的目光看着他,他赶紧低头请罪,“陛下恕罪,臣头一回见到大姐,心中一时有些激动,并非有意亵渎。”


昌平帝盯着他看了一会,这才道:“罢了,你们姐弟第一次见面,有些失态也是正常。


既然朕已经应允了你们可以相认,有什么话你们待会再说。


现在朕想问你,你立下大功,想要何种赏赐啊?”


“臣适才已经说过,雷霆雨露皆为君恩,臣不敢讨赏。”


“哼……你小子倒是滑头,却是把球踢给了朕。”


昌平帝嘴里虽然责备,但脸上却没有一丝怒意,只是沉吟了一下后道:


“朕现在给你两个选择,一是提升一级,调往敢先营担任哨官,二则是调任五城兵马司,任东城指挥使,不知你愿意担任何职?”


众人烁烁的目光全都看向了贾瑜,不少人的心思开始快速转动起来。


白皇后看向了丈夫,目光里透着询问之色。


冯唐的眼中里则是带着一丝担忧。


戴权更是眼珠子转了好几下,低下了头不敢看自家主子。


大家都不傻,敢先营是什么地方?


那是和选锋营平级的京营八大营之一,总兵官二等男石光珠是缮国公的孙子,这一家素来是太上皇的铁杆。


而贾瑜可是被冯唐亲自选入选锋营的人,天然就被打上了昌平帝的烙印,现在让他去敢先营,这是想要在敢先营掺沙子或是趟雷吗?


而五城兵马司也好不到哪去,指挥使裘良也是开国功臣景田侯之孙,其人圆滑贪财,这些年在昌平帝和太上皇之间左右逢源,居然还能屹立不倒,也是一桩怪事。


在这样的人手底下当差恐怕也不是什么易事。


正当众人心中回味昌平帝此举意味的时候,只见贾瑜毫不犹豫的说:“回陛下,臣愿意担任东城兵马司一职。”


“哦……卿不再考虑一下?


须知爱卿好不容易在京营中有了不菲的名气,现在要去五城兵马司任职,那就是重新开始了。


且五城兵马司素来被百官和百姓厌恶,爱卿就不怕自己的名望受损吗?”


昌平帝眼中涌动着莫名的光芒,虽然他的脸上依旧是平静的神情,但贾瑜却知道自己选对了。


他一拱手,朗声道:“陛下,论学问臣自然是比不上朝中那些饱读诗书的各位的大臣。


臣自问也不是什么完人君子,臣其实也有私心,也希望子孙昌盛,封妻荫子。


但古语有云,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只要能为大夏的繁荣昌盛尽一份力,让百姓的日子好过一点,纵然有些私心又何妨?


再说名望受损这件事,臣不过一名被革除了功名的秀才,还有何名望可言。


御书房里一片寂静,没有人敢出声,只有昌平帝面色阴晴不定的看着贾瑜。


他长这么大,还是头一次看到有人将自己的私心这么光明正大的摆到明面上说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