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 字色: 字号: 双击滚屏:
笔趣阁 > 家兄嬴政,谁敢杀我? > 第915章 我军不是哀兵,秦军才是!不是阴谋,是阳谋!

第915章 我军不是哀兵,秦军才是!不是阴谋,是阳谋!

作者:黑茶芝士 返回目录

同日。


临乐,联军大营。


六十余万代、齐、燕三国联军囤驻于此。


但整片大营却显得格外安静,更是无甚金戈铁马之气,反倒是氤氲着怯懦悲戚之情。


一名名身负职司的将士麻木的走动着,一名名休息的将士随意的坐在地上,眼中或是悲伤或是死寂。


几乎所有将士都有袍泽、乡亲甚至是亲人于此战战死。


即便是侥幸没有亲人死于此战的将士,也对他们的未来满心绝望。


若非哭泣在军中也是罪,李牧毫不怀疑此刻联军大营中的悲哭之声将不绝于耳!


收回投向将士们的目光,李牧低声发问:“郑仙等诸位仙人被敌军生擒的消息,可已尽数封锁?”


田升也压低声音答道:“凡知此事之候者,皆已秘密送回国中,此战结束之前都将软禁于临淄,不准他们与任何人交谈。”


“据候者探查,秦军也并未宣扬此事。”


“且诸位仙人离军而走之景被不少将士亲眼目睹,即便仙人们迟迟不归,将士们也不会心生怀疑。”


“末将以为,暂时无须担忧此事传开。”


说话间,田升心头还有些讶异。


他本以为封锁消息这件事会很难实现,但田升万万没想到秦军在生擒了那八位仙人之后竟然毫无动作,好像他们生擒的根本不是八位仙人,而是八位小卒一般!


田升无法理解,但田升庆幸不已。


李牧颔首道:“郑仙等诸位仙人被敌军生擒的消息一旦在我军中流传开来,我军本就已经岌岌可危的士气必将再度崩塌。”


“此事,田将军还当多多费心。”


田升点头应允之后,慨然道:“末将还是难以相信,诸位仙人竟会被敌军生擒!”


“那可是仙人啊!”


李牧眸光冷冽。


现在的李牧已经基本可以确定,郑安期等人就是一群骗子!


李牧只恨自己被郑安期等人所惑,没有在对他们心生怀疑的第一时间斩了他们祭旗,竟令得联军又生出如此隐患!


李牧强硬的略过了这个话题,沉声道:“两度大败、地龙翻身于我军士气的摧残不会轻易弥合。”


“本将以为,我军至少需要两个月的休整,士气方才能重回正常。”


“烦请燕、齐两国准备好长期坚守的辎重和准备,再准备些许肉食送至前线。”


燕王喜微微皱眉:“休整两个月,我军士气仅仅只能重回正常?”


“若欲使我军士气抵达巅峰,又需要多久?”


李牧瞥了燕王喜一眼,平静而又笃定的说:“一年。”


燕王喜愕然:“一年?”


“兵法有言,哀兵必胜!”


“我军现下已是哀兵,为何不能形成哀兵必胜之势?”


李牧瞥了燕王喜一眼,淡声道:“必胜哀兵之哀,乃是悲愤之哀,而非胆怯之哀。”


“倘若燕王、本将、田副将或是代、齐、燕三国备受敬仰之人被秦国毒杀、伏杀、刺杀,我军将士却未曾遭受重创,我军当为哀兵。”


“而今我军非是哀兵,而是屡战屡败之怯兵。”


“反观秦军方才是因秦王被刺、盟友背盟而心生悲愤之哀兵!”


不是谁战败了谁就是哀兵,哀兵的前提条件是有理!


如果哀兵的条件那么容易实现,燕王喜早就称霸天下了!


燕王喜眼中闪过几分惭色,转而发问:“坚持一年静待良机对我大燕后勤而言实乃巨大的压力。”


“敢问代武安君可有良策,缩短我军将士们恢复士气的时间?”


李牧坦然道:“本将毫无恢复我军士气的计策。”


“待到今岁结束,地龙未曾翻身于代,秦长安君号令地龙之说告破、我军将士不再对秦长安君心怀畏惧,我军士气自当重回巅峰,秦军士气自会跌入谷底。”


“士气之消长非是在本将,而是在秦长安君!”


把士气的消长寄托于地龙会不会听从嬴成蟜的号令?


燕王喜心中对联军能胜的期许更低了几分,心头权衡之际沉声道:“寡人今日便会传令朝中,向军中调遣钱粮肉食。”


田升赶忙拱手:“末将亦然!”


李牧轻轻颔首道:“再明告军中所有二五百主、乡良人(麾下两千人)以上之将领。”


“接下来两个月内,我军唯一的任务就是坚守,切莫因敌军挑衅、勾引而主动出兵!”


话音刚落,马蹄声炸响。


李牧当即回首,便见五十余名斥候和传令兵策马直入军营。


于李牧身前十丈齐齐翻身下马,一众斥候和传令兵快步跑到李牧面前,拱手而呼:“启禀主帅!”


“秦将蒙恬领兵三万攻我榦(gàn)刀城,拜请主帅发兵驰援!”


“秦将董翳领兵两万攻我湶(quán)州城,拜请主帅发兵驰援!”


“秦将冯毋择率军四万沿临乐城西侧北上,正在向方城方向行进!”


“秦将……”


只是短短一个时辰,斥候和传令兵便带回了六支秦军的动向。


考虑到往返距离和侦察范围,秦军分兵的实际数量至少也会比这更多一倍!


田升目瞪口呆,而后心中升腾起浓浓警惕:“诚然,秦军悍勇精锐,又有秦长安君为帅。”


“可秦军兵力本就逊于我军,秦军竟还如此疯狂的分兵而攻?”


“秦长安君究竟意欲何为?!”


对于兵力较弱的一方而言,分兵无疑会加重这一弱势。


继续如之前那样合兵一处作战,方才是最有利于秦军的战术。


田升完全无法理解嬴成蟜为何会如此疯狂的分兵!


燕王喜笃定的说:“秦长安君此举必定有阴谋!”


然而李牧却摇了摇头,轻声一叹:“秦长安君此举,是阳谋。”


看着坤舆图,脑海中浮现出一支支秦军的动向,李牧声音复杂的说:“虽然我军尚未探得所有秦军的动向,但若是本将所料不错,各部秦军将会分别进攻督亢之地的所有城池以及战略要地。”


“若是我军置之不理,秦军便可逐次夺回督亢之地。”


“届时,即便我军主力未败,我军也将不得不退出督亢之地,退守武阳城一线,中邑一线的辎重线路亦会被再度切断。”


“若是我军以主力围堵追逐其中一支秦军,则余下秦军将如群狼一般自四面八方扑向我军,对我军形成合围,开启又一次会战。”


“以我军当下军心士气来看,若是现下会战,我军必败无疑!”


田升灵光一闪,连声道:“我军可令诸城守军严加戒备,再派遣将领率军去驰援诸城。”


“虽然我军军心士气不振,但我军只是守城而非攻城。”


“以城池之固和兵力之广,我军反而可能令得秦军疲惫,赚得优势!”


李牧颔首认同道:“田副将所言,乃是应对此策的上佳之选。”


田升顿时就露出了笑容。


但还没等田升的笑意深达眼底,便听李牧声音反问:“然,将在何处?”


“我军有多少能在秦将蒙恬、秦将冯毋择等秦国将领率秦军猛攻的情况下守住城池的将领?”


初出茅庐的诸葛亮料敌于先、多智近妖,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


历经数十载历练与成长后,诸葛亮的风采反而逊于当年。


是因为诸葛亮江郎才尽了吗?


显然不是。


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在于关羽、张飞、黄忠、马超等一众顶级大将接连离世,更有冯习、张南、傅肜、阳群、马玉、邓铜等中高层将领和中生代将领成批成批的战死沙场!


由五虎上将之一带着几名良将率领数千兵马就能稳稳完成的战略目标,换做寻常将领就需要数倍甚至是十数倍的兵马,还不一定能完成。


倘若诸葛亮第一次北伐时的蜀军前锋不是马谡,而是黄忠,此次北伐会否惨淡收场?


倘若五虎上将皆在,后方又有汉昭烈帝坐镇,法正、庞统为佐,诸葛亮后几次北伐的战略规划又会否那般束手束脚?


战争,从来都不是一名英雄就能左右的,而是一群当世豪杰的舍命相争!


此刻的李牧便如后期的诸葛亮一般。


即便李牧料敌于先,即便李牧精通军略,即便李牧胸怀大才,即便李牧可以蔑视悠悠战国数百载间九成九的大将又如何?


庞煖、傅抵、庆舍等赵国大将皆已战死,司马尚、刑獠、肥雳等李牧自己培养多年的将领也已折损大半,就连颜聚、赵葱等金玉其外败絮其中的将领都死的差不多了,燕、齐两国加起来也拎不出几名可堪一用的将领。


李牧根本没有足够多且优秀的中高层将领去执行他的计策!


李牧的声音中难免多了几分苦涩:“秦长安君此策攻的不是督亢之地,亦非是本将。”


“而是我军缺乏良将的薄弱之处啊!”


此话一出,田升、赵姜、燕安等一众将领都惭愧的低下了头。


李牧见状,心中苦涩更甚。


面对秦国将领的咄咄逼人,我军将领却连请战的勇气都没有吗!


想到嬴成蟜麾下那攻无不克的苏角、百战不败的杨端和、闪击奔袭的李信、神出鬼没的彭越……


李牧,酸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