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 字色: 字号: 双击滚屏:
笔趣阁 > 开局请编洪武大典,老朱乐崩了 > 第158章:萧寒兜底,殿试随便浪

第158章:萧寒兜底,殿试随便浪

作者:纵横小秦王 返回目录

“就这么点?”


“我给风雪划了那么多地,他就用了这么点?莫不是看不起我这个太子吗?下次我得说说他。”


朱标拿过那一小摞纸,呵呵一笑。


“不是的殿下,这个,这个是目录,地契,这屋里摆不下,在外面。”


内侍面带犹豫,最终还是开口说道。


“什么!”


朱标大惊,当即冲到了院子里,只见院子里,地契几乎垒成了一堵墙。


“啊,这…”


“这也…”


饶是朱标看着这一幕,脸皮都是一阵抽搐。


“殿下,我们要不要去二殿下那边…”


内侍脸上都要皱做一团了,艰难开口道。


“不用了,随他去了。”


“风雪为我大明扩地千里,又定下万里之基,这点地我大明出的起。”


“况且,生产出来的东西,也都是给咱大明用,风雪更是咱的哥哥,还在咱朱家族谱上,他这么做,一定有他的道理,或许,这就是所谓工业大发展吧…”


“记得提醒英国公,忙建设的事,不要忘了明天跟孤一起去殿试。”


朱标微微沉默了一阵,随即摇了摇头。


他对萧寒了解的很,自然清楚,这里面有萧寒为了昨天的事的原因,但是朱标更清楚,萧寒不是胡来的人,做的每一步,一定有自己的用意。


况且,萧寒本就是上了朱家族谱的正经皇室成员,富有四海,自然没有必要真的就为了占点便宜做这些。


城南场地。


萧寒正摆着一张桌子,吃着若依投喂的水果。


“殿下,根据您的规划,我们大概需要征发两万流民进行建设,并且按照您的要求,这些民夫在之后都会成为各种生产线上的生产工人。”


单安仁对着萧寒说出了统计结果。


“嗯,好,你去安排。”


萧寒随意点了点头。


“殿下,这是所有地契。”


李恒也是指了指垒成一堵墙的地契。


“给我送英国公府去。”


萧寒看着,嘴角也是微微一抽。


他做的确实有些多了,为了能把周边产业链一次性全都打造出来,萧寒规划的建厂直接比朱标给他圈的还要大了一圈。


什么,你说大一圈是大多少?


不多,大概,也就是把原来的半径乘了个二吧。


“殿下,我们这边什么时候开工?”


单安仁对着萧寒问道。


大明的工业,基本还停留在手工小作坊的阶段,尽管生产上不需要什么大型设备,但还是需要不少生产工具的。


而且,这一大片都是荒地,总不能让工人们扎着帐篷干活不是,所以场地上,还得把厂房建设起来才行。


“明天就可以安排开始了,这件事越快越好,等之后各地粮仓彻底建设起来,你们的事情还会有不少。”


“尤其是,在秋粮下来之后,伱们将更加忙碌,所以动作一定要快,如果可以你们那边可以多找一些人手,进行专门的建设培养,之后你们能接到的工程只会变多不会变少。”


萧寒想了想开口说道。


等这一年的秋粮再下来,大明的存粮就可以说是充足了起来,尤其是各地大明宝钞普及,多于的粮食,就需要大量农副产品生产产业或者粮仓建设才行。


如果无处投放,多于的粮食将会造成不小的浪费,好在大明还有大量流民开荒需要安排,倒是可以消化不少多于的产量。


尽管并不算十分迫切,但有些事,也必须提上日程才行。


翌日。


奉天殿上,朱标进行了殿试。


对于传统的四书五经、大明政治纲要和大明律的殿试,早有准备朱标已然是得心应手。


萧寒一直在奉天殿的凭风后面,静静旁听,始终不曾开口。


很快便到了大明农学要术的殿试阶段,第一个前来殿试的大明农学要术贡士,名叫刘三狗,这名字,一听就是老百姓家的孩子。


“孤问你,在种植过程中,如何避免因为一种虫害或者灾病导致整片田被毁的局面。”


朱标端坐在坐位上,随口选了一道考题,发问道。


“回殿下,根据大明农学要术,对于虫害,我们可以定时除虫,消灭虫卵,并且保持鸟类和田鸡的数量,对虫害进行抑制。”


“对于灾病,我们可以在每一行间隔种植不同的作物,如此做好处有二,第一,不同作物种植,可以为彼此提供一些养分,第二,不同的作物间隔可以阻断病害的传播减少损失。”


“这种做法,我们称之为间行种植。”


刘三狗看着朱标,显得有些畏惧,但是听了朱标的提问当即开始说了起来,畏缩的眼神都变得自信起来。


“不错哦,大明农学要术背的很熟吗?”


朱标眼睛微微一亮,点头说道。


“回殿下,小人家里世代都是老农,每天面朝黄土背朝天,得了大明农学要术这种朝廷恩赐的书,自然不敢懈怠,每日熟读,体悟颇多。”


刘三狗对着朱标施礼道。


他是自己所在刘家村对于大明农学要术理解的最好的,家里的耕种,也采用了大明农学要术的方法,在村里也时长给同乡人讲解。


本来,以他的性格,是不敢来参加大明科举的。


但是同乡人都认为他的大明农学要术非常熟练,所以都怂恿他来参加,最后一整个村给他凑了盘缠,赶来了金陵。


“嗯,不错不错。”


“孤再问你,再选育种子的时候,为什么诸如高粱这一类的作物,一定要选择表现稳定的田地出产的种子。”


朱标再度开口发问,眼见着这个刘三狗的大明农学要术知识扎实,也是直接抛出了压轴题。


“回太子殿下,这高粱按照大明农学要术的说法,授粉过程可以来自不同株,可能会导致接受到异种,造成成长之后的子代表现出现混乱。”


“选用稳定的田里长出的种子,后代表现稳定的可能会更高。”


刘三狗低着头说道。


“哦?”


朱标双眼微微眯了眯,这小子可以啊,虽然语言描述并不算特别标准,但是基本上大差不差,本以为这一套题难度不低,没想到居然考不住他。


这可不行。


“那你说说,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


朱标瞥了屏风后的萧寒一眼,直接继续追问。


至于会不会捅娄子造成自己也不懂的困境,无所谓,这不是有萧寒兜底呢吗?


“这…”


刘三狗微微一滞,没想到朱标会直接问书上没写的。


“这什么这?”


“孤问你话呢,怎么想就怎么说。”


朱标淡淡开口。


“小人,小人认为,这个种子,他是庄稼的种子,能种出庄稼。”


刘三狗脸上露出一丝窘迫,额头上都是汗水。


“你这不是废话吗?”


“别紧张,好好捋一捋自己的思路,怎么想怎么说。”


朱标嘴角一抽。


他还不知道种子是庄稼的种子能种出庄稼了?


车轱辘话来回说是吧?


这一幕。


哪怕是凭风后的萧寒都是莞尔,不由得想起了自己前世大学期末看着简答题蒙圈后瞎编的情景。


“小人,认为,这个种子啊,他之所以能种出庄稼,是因为,因为啊,他记得庄稼该怎么长。”


“对,是这样的,种子能记得庄稼怎么长,然后种子如果接受了其他花粉,他这个记忆就错乱了,就,就好像那个驴和马生了骡子,既能记得驴的一些特点,又能记得马的一些特点。”


“所以说,如果一个田里保持稳定,起码他在这一代,就,就没有接受别的花粉的记忆,下一代全都按照上一代优质品种长的可能就会更大,对,就是这样,太子殿下,小人就是这么认为的。”


刘三狗说着,越说越自信,似乎此前就想过这些问题,然后弄了一套自己的理论。


听上去,刘三狗的理论,好像粗糙甚至粗鄙,但是,萧寒却是微微张开了嘴。


这家伙,有点天赋啊,就差没把基因的概念说出来了。


大明版孟德尔了属于是?


果然,这片神圣的土地,从来不缺少人才乃至天才,所缺少的,只是一个能够让他们发挥的空间。


“太子殿下,小人,这,这说的,对吗?”


刘三狗颇为紧张地开口说道。


朱标:…


他不造啊,萧寒后边的深入解释,他也没整太明白啊。


“姑且算是对吧。”


“只不过你的话是这么个意思,但是说法过于粗鄙,入不得太子殿下圣听。”


“这样吧,最后一个问题,本公英国公萧寒,且代替太子殿下考考你。”


萧寒从凭风后绕出,对着刘三狗说道。


噗通!


砰砰砰!


“太子殿下恕罪!国公爷恕罪!”


刘三狗一下子脸色苍白,跪在地上,不断磕头。


“抬起头来,听题。”


“按照你的说法,种子生成前,如果接受了其他花粉会记忆错乱。”


“那么如果原来的高粱长得高,但是来自花粉的高粱长的矮,那么他们结出的种子,下一代应该怎么长?”


萧寒淡淡开口发问道。


送命题。


如果没有认真观察过变化,大概率会说,长的介于两者之间,但实际上,正常情况,可不是这样。


毕竟,高还是矮,可不是一对基因决定,而是一大堆基因决定的。


如果是两个纯种,因为不同基因组高矮显隐不一,确实会出现比高的矮,比爱的高的情况,但问题是,当你能察觉到的时候,大概这个外来基因混入已经不是传一代了,因为一整个田里,出现一个稍微矮一点的杂种可不是那么好发现的。


只有大片异状基因混入才会被发现,到了第二代,便会表现出多数基因表显,少数隐形纯和的情况,也就是很多正常但是一部分参差不齐。


“这个…”


“回,回国公爷,小人认为这里面,有一些是正常的,有些会矮一些,参差不齐,但比矮的长的高。”


刘三狗沉默一阵,似是努力回忆了一番自己家种地的状况,最终说道。


他下意识确实想说,都介于两者之间来着,但是回想起自己家的变化,所以如此开口道。


“哈哈哈哈!”


“很好,很好啊,刘三狗是吧,你过关了。”


萧寒大笑,对着刘三狗说道。


“啊?”


“国,国公爷,我,我是进士了吗?我,我能当官老爷了吗?”


刘三狗豁然抬头,惊喜道。


“不能。”


萧寒笑着摇了摇头。


闻听萧寒此言,刘三狗顿时双眼一片晦暗。


果然,自己还是太想当然了,成为官老爷,那可是那些富家老爷的子弟的自留地,怎么可能真的让他这种下等人混进去。


官老爷能让他这种底层人一起科举,本就已经是一种施舍,还想一起做官?


人家世代诗书传家,世代为官,凭什么和你一个粗糙老农平起平坐?


“你比本公想象的要做的好,所以本公有点舍不得放你去朝廷当官。”


“你回去收拾一下,告别一下家人吧,等你回来,直接来英国公府找本公,本公有更重要的差事安排给你。”


“官位嘛,跟州府级主官一样,但是俸禄给你他们的双倍,怎么样?”


“另外,以后你也别叫刘三狗了,本公给你赐名‘刘茁’,茁壮成长的茁。”


萧寒露出一丝笑容淡淡开口道。


听着萧寒的话,刘三狗,啊不,刘茁直接呆在了原地,迟迟反应不过来。


“还不谢过英国公退下去?后面的人不殿试了吗?”


“小,小人谢过国公爷!谢过国公爷!谢过太子爷!谢过太子爷!”


砰砰砰!


刘茁如梦初醒,对着萧寒和朱标又连磕好几个头,这才欢天喜地的退了下去。


“这小子真说对了?”


朱标对着萧寒问道。


“其实不对。”


“但是,这其中另有原因,真的认真观察实际情况,结论应该是这样的。”


萧寒回答说道。


接下来的殿试寻常农家子弟表现平平,直接被丢去当官了。


不过,另有两个人表现比较亮眼,被萧寒看中,直接收走到时候和刘茁一起开发杂交水稻。


一个叫马泽,富商之子。


一个叫徐竹轩,寒门子弟。


这两个人颇为有意思,马泽是因为家里有钱,喜欢种着玩,没事就搞个什么杂交,实践非常丰富,不过他的理论还没刘茁沾边。


而徐竹轩,他是理解和刘茁类似,只不过条理更清晰,或许是因为书读的很多的缘故。


萧寒记得,明朝后来好像有个有名的科学家、农学家叫做徐光启,也不知道这俩人是不是有什么关系。(徐竹轩就是徐光启的高祖,不过这个时代大概也还没出生,拿过来用用)


殿试结束,萧寒同样安排他们回家省亲,然后再来找自己报道。


英国公府。


“殿下,工部尚书单大人求见。”


方才回到家,若依便上来对着萧寒道。


“嗯?”


“请。”


萧寒淡淡开口说道。


“下官见过殿下。”


不多时,单安仁在会客厅见到了萧寒。


“单大人,怎么前来找我了?”


“是出了什么事了吗?”


萧寒对着单安仁问道。


“殿下,我们的流民今日已经征集了过来,我今天给他们讲清楚了我们的好处,大家都十分踊跃积极。”


“但是今天下午,不知什么原因,我们的目的便泄露了出去,有几个地痞流氓来闹事,他们拿着蒙元时期的地契,指着几块被我们规划的荒地,要求我们他们补偿。”


单安仁皱着眉道。


“殿下,都怪下官办事不力,才出现这等状况,请殿下责罚。”


单安仁对着萧寒道。


“无妨,我们动作这么大,会泄露出去也是在所难免的事。”


“不过,我倒是觉得,这可不是几个地痞流氓这么简单,地痞流氓可没胆子在朝廷的工程闹事,这些人怕不是某些人的马前卒。”


“姜右!”


萧寒说话间,语气渐渐变冷。


“标下在!”


姜右从一旁阴影中走出。


“让人把那些地痞流氓给我抓了,严刑拷打,问问背后是什么人。”


“敢在我的场子搞事,不想活了么。”


萧寒冷哼一声。


他才不信会有什么地痞流氓不长眼来明显是朝廷行为的地方闹事,这一看就是人为财死鸟为食亡。


毕竟,大明可不是后世那种民选政府,在封建王朝里,大明的杀性都是能排在前面的,来搞事,这不就是把脑袋挂在裤腰带上出来吗?


“诺!”


姜右应声。


与此同时。


一骑快马,终于是一路从金陵飞驰到了襄阳。


“太子殿下回消息了吗?”


沐英看着前来找自己的童章舜问道。


“嗯。”


童章舜微微点头。


“谁干的?”


沐英发问。


“四大家族,蒯、黄、蔡、池。”


童章舜回道。


“好吧,传本将军令,以谋反罪,给襄阳四大家族抄家灭族,主要成员压往应天府受审。”


沐英大手一挥下令道。


“你就不问问太子殿下的态度?”


童章舜好奇问道。


“还用问吗?”


“他们刺杀的可是风雪,太子殿下怎么可能放过他们?”


“咱们都不用走,等太子殿下下懿旨,他们诛九族就行。”


沐英呵呵一笑说道。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