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 字色: 字号: 双击滚屏:
笔趣阁 > 大明:诏狱讲课,老朱偷听人麻了 > 第五十八章能够契合时代的,才是好制度

第五十八章能够契合时代的,才是好制度

作者:颠沛人生 返回目录

“你还想不想上课?”


“不想上课咱就回去睡觉,想上就给我老老实实坐着,别老是打岔!”


“行不行?”


见林澈这么一说,朱樉知道对方没有生气,赶紧说道:


“林先生,您继续!”


“咱保证绝不再打岔!”


“咱就这么老老实实坐着听课,您放心!”


听到这话,林澈嘴角抽了抽,无奈道:


“就是一张破嘴,都给我保证多少回了,哪一次算数个?”


朱樉听了,脸涨的通红,难堪道:


“这是最后一次保证!”


林澈懒得再跟他计较,只想早点讲完,回去睡觉。


“总之想要大明长治久安,必须要废掉户籍制度!”


“还有那该死的卫所军户制度也不能留!”


“否则早晚得让大明亡国!”


“卫所军户制度?”


朱樉瞪大了眼睛,不敢相信这一制度,也有问题。


朱樉好武,经常跟着表哥李文忠进军营学习。


对军队的卫所军户制度有所了解。


大明军队分作卫所两级:大体以五千六百人为卫,管理卫的叫指挥使。


卫分五个千户所,所一千一百二十人,长官叫千户。


千户所分十个百户所,所一百一十二人,长官百户。


百户下有两总旗,总旗领五小旗。


军户是世袭的,这样能够保证军队士兵来源。


军户待遇每月按时发米,称为月粮。


有家眷的士兵每月发米一石,无妻儿的每月发米六斗。


这些都是基本标准,月粮从不拖欠的。


等到士兵在战场上立了军功,军职提高了,月粮也会跟着增加。


居守有月粮,出征有行粮。


大明军户不比前朝暴政强一万倍。


咋这一制度也成了弊政,还会导致大明亡国?!


“先生,军户制度令军属月月领粮,军人也能月月领行粮,哪怕有缺陷也不至于是弊政吧!”


朱樉左想右想都觉得军户制没有什么问题,于是皱着眉说道。


他是真的看不出军户制有什么问题。


结果下一秒林澈就直白的击碎他心中的侥幸。


“不,问题很大,军户制的瘟疫大到和科举制、户籍制一样,都是小不小心,就能亡国的致命问题。”


“怎会如此?”


没想到后果竟然这么严重,朱樉脸上的错愕更上一层楼。


“那可有什么完美的制度代替?”


朱樉认为林澈所提的制度都是完美的,要是有一种制度能完美替换就好了。


林澈缓缓摇了摇头。


“你切记,任何制度,哪怕是我提出的制度都会有缺陷,无非是大或小。”


“制度的好坏不能只看缺陷,你得看它契不契合当下的时代以及国情。”


“如果契合时代,那边是一个好制度。”


“否则,再好的制度,伱照搬过来,一样于事无补。”


林澈说着,抿了口茶润润嗓子。


“我明白了先生。”


朱樉若有所思,确实,自己太过依赖先生。


这世上哪有什么妩媚无缺的制度,不过都是后人发现漏洞慢慢修复罢了。


超前的制度有时候也并不就是好的,比如说你能在封建制度的国家使用共产主义吗?


很明显不行,这个东西牵一发而动全身,得综合考虑国情,才能实行变动,否则就是自绝根基,将庞大的帝国拖入深渊。


林澈所提出的制度皆是符合大明国情的制度,有缺陷吗?


当然有。


但是等缺陷影响国家的时候,大明恐怕早就革新了,所以这个缺陷对大明的影响几近于无。


密室内。


朱元璋父子二人也被林澈这种振聋发聩的言论影响,陷入巨大的头脑风暴中,这种情况在道家被称为‘顿悟’。


“你现在明白为什么我说这两个制度都已经不符合大明的国情了。”


闻言,林澈满意的点点头。


林澈不厌其烦的教导,终于是让朱樉弄明白了。


“先生,我还是问一问。”


“虽然已经知道军户制不符合大明国情,但学生仍不明白不符合国情的点在哪?”


“还请先生为我解惑。”


朱樉对着林澈深深一拜,迫切的想要知道答案。


林澈也不墨迹。


有疑问是好事,就怕不懂装懂。


“元末的时候,社稷动荡,各地揭竿而起的义军数不胜数,种地的百姓们不断遭受兵灾,庄稼早就绝收了。”


“在那个食不果腹的时代,他们能选择的只有去当兵,才能勉强混口饭吃。”


“军户制在那个年代来看,确实是一种还可以的选择,也给百姓一条活路。”


“甚至在战场上立功,哈还有可能封侯拜将,但现在情况不同了。”


“现在是开国初期,百姓的日子还算安稳,跟元末民不聊生的场面决然不同。”


林澈一语道破朱樉心中的疑惑。


“先生,您的意思是因为乱世到和平时期的转换,所以不符合大明国情?”


朱樉闻言深吸一口气,把他的猜测说了出来。


“不错!”


林澈点点头,事实就是这样。


“乱世时期百姓们都去当兵,吃的粮都是和平时期种的。”


“如今和平时期还沿用军户制度,导致之前当兵的百姓家都得出俩壮丁。”


“哪怕是没有适龄的男人,连幼童都得当预备役,等其成年后再去卫所服役。”


“如此一来最富生产力的男人去当了兵,庄稼只能靠老幼妇孺侍弄。”


“大明收的粮少了,百姓们也没有余力干其他的事,每天光想着活下去,不被饿死,你能让他们筋疲力尽。”


林澈说到这里就停了下来,留给朱樉一些消化的时间。


而话音刚落不久。


密室中朱元璋突然一巴掌拍向自己的脑袋,让其身旁的朱标惊的直接从椅子上站起来。


“是了,是了,咱早就该想到的!”


朱元璋一脸震惊与明悟,他身为大明皇帝早就该想到的。


可竟然还的让林澈提出来,他才发觉…


“终究是朕穷兵黩武啊!”


朱元璋合上双眼,发出一声哀叹。


自他当上大明的皇帝,为了巩固江山社稷,就一直对外用兵,可对于老百姓和那些军户来说天天打仗,他们感觉吃不消。


所以军户制度这个弊端,他才一直没有发现。


所谓当局之谜旁观者清,一个人能在整个国家的运转的制度当中把自己当作旁观者,可见此人眼界之浩瀚,格局之宏大。


庆幸之余,朱元璋对林澈的眼界格局有了更清晰的认知。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