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 字色: 字号: 双击滚屏:
笔趣阁 > 大明:诏狱讲课,老朱偷听人麻了 > 第249章 朱元璋发话,群臣入股白砂糖厂

第249章 朱元璋发话,群臣入股白砂糖厂

作者:颠沛人生 返回目录

翌日,早朝。


朱元璋等到朝臣们行完礼后。


便开门见山说道:


“诸位爱卿,太子与诸位商量的事情,大家都想的怎么样了?”


此言一出。


朝堂上顿时一片哗然。


因为朱元璋所提的事情,自然是之前太子与群臣们合作办白砂糖厂的事。


他们本来还以为太子就是这么一说,哪知道…


可是翻遍史书,哪有皇帝上朝其他事情不问,却追着大家谈商贾贱业的?


纵然太子与不少朝臣打过招呼,他们心里有了一些准备。


但是不少臣子心中,仍然抱着此事有与民争利嫌疑的想法。


而且,还有不少人认为,商贾之事拿到朝堂上商议,简直有辱斯文。


可谓是将朝廷的颜面,扔到脚下任人践踏。


不过,这些想法,也只是在众人的脑海中回转。


谁都不敢再举着道义大旗批判陛下。


然后去诏狱,等着受罪。


于是乎。


朝堂在喧闹了一阵之后,尽是陷入了诡异的沉默之中。


纵然这些朝臣表面上忧国忧民,实际上贪婪无度的贪腐之人。


可他们与朝中大臣们,都有个共同的身份。


那便是儒家门徒。


出于物伤其类的想法,某些人便下意识的,对朱元璋有了抵触情绪。


其他的朝臣则是担心,朱元璋所谓的白砂糖厂合作之事。


不过是想钓出,他们贪赃枉法证据的鱼饵。


剩下不少问心无愧的朝臣,虽然有人对朱元璋的提议心动。


但由于没人带头,又担心当了出头鸟,被人给盯上。


也只能与其他人齐齐陷入了沉默。


就在此时,朱标突然出列向朱元璋行礼道:


“父皇,儿臣愿意出五万两入股白砂糖厂,不知能买入多少股份?”


朱元璋轻咳一声。


等到群臣都将注意力,放在他身上之后。


便将昨天与太子商量好的股份价值,大声说了出来:


“皇家白砂糖厂前期只建三座。”


“分别在应天府、泉州府和番禺三地,其中泉州府为主厂,规模最大。”


“前期发行两百股,每股合计一万两银子,分厂则是五千两银子一股,不知你要买泉州主厂,还是分厂的股份?”


太子朱标则是老老实实的,


按照提前对好的台词,道:


“儿臣愿意三万两,购买三股主厂的股份,剩余的两万两,则是分别投入其他分厂。”


“不愧是朕的儿子,果然懂得经营之道,来日这些投资必然翻倍。”


朱元璋违心的夸了太子朱标一句。


招呼身旁伺候的太监道:


“将朕昨日你好的合同拿给太子。”


朝中不知内情的臣子,听着皇帝和太子一唱一和。


全都目光呆滞的立在当场,犹如都患上了痴呆症一般。


太子和皇帝做生意。


这可真是天下未有的奇闻。


这事要是传扬出去,岂不是惹得天下人嗤笑。


也有人心想,整个天下都是你们朱家的。


怎么太子还假模假式,跟陛下谈股份买卖。


保不齐真的是想用此计策,钓出朝中的贪官污吏。


只是。


他们觉得此计策设计的太过粗糙。


一个还不知道好不好卖的白砂糖。


其厂子的股份,居然高到一万两一股的天价。


而且。


听朱元璋的意思,这玩意还有购买数量限制。


怎么可能有傻子,会落入这种愚蠢的陷阱里。


然而。


也不知道是陛下还是太子,提前在朝中安排了托。


还是其本人就是看不懂形势的愣头青。


在众臣吵吵嚷嚷的时候。


一个年轻的绿袍官员,突然站出来向朱元璋问道:


“陛下,可否给臣一份合同。”


“可以。”


都快演不下去了的朱元璋,眼见有臣子主动上套。


赶忙让太监,给年轻官员一份合同。


这里面不止有分红细则,也有厂子的管理方案,以及各种监督措施。


基本上都是按照,林澈提出来的东西。


再添加了些,适应大明如今情况的条款。


绿袍官员本来有些忐忑。


但他在看到如此专业的合同之后。


顿时喜出望外的问道:


“陛下,臣愿意出十万两银子,入股白砂糖总厂。”


本来心思各异的朝臣们,听到这话直接炸了。


“赵明,伱太过狂妄了,竟然出资比太子还高,简直无君无父。”


“陛下,臣请御史台彻查此人,定能找到其贪污的罪证。”


“陛下,您要建白砂糖厂,尽管让管理皇家神医的太监帮你做就是,何必以此为饵,引得满朝文武互相攻讦。”


由于赵明太过激动,一时没有注意到自己出资高过了太子。


此刻。


面临铺天盖地的责骂声。


他顿时面色苍白,跪倒在大殿上,想要向朱元璋请罪。


“都给朕闭嘴。”


朱元璋等到赵明开口,却是先喝止住了某些看似激愤的朝臣。


他冷冷说道:


“入股白砂糖厂之事,出钱多少全凭自愿。”


“朕可没说过,出的钱比太子多,就是有罪的。”


“尔等当着朕的面,就敢胡言乱语,到底是何居心?”


有几个打算批判赵明,借机上位的御史。


听到朱元璋说他们篡改君言,直接吓得跪倒在地。


有人求饶:


“陛下,臣绝无此大逆不道之想法,臣只是…只是觉得赵明一个五品官,能拿出十万两银子,必然是其贪污所得的。”


似乎是但心中一阵将他们拉进诏狱。


求饶的御史,拼命给自己攻讦赵明的话找理由。


最终笃定的认为,此人要入股的钱财,都是贪污而来的。


朱元璋闻言却是冷哼一声。


“赵明本是巨商之子,不过其父在朕立朝时,有功,朕允许其恢复明籍。”


“所以他家有钱,也没什么好奇的。”


“倒是立于他同朝为官,竟然不知其身份。真不知道你做的什么官。”


朱元璋虽然因为厌恶结党之事,也不喜欢臣子们走的太近。


可至少同朝为官,连对方的基本信息都不知道。


只能归结,此人是混日子的庸官。


察觉到朱元璋语气中的嫌弃之意。


求饶的御史知道,自己在仕途上已然无望了。


居然跑罐子破摔的,打算用皇帝做生意的事来扬名。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