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 字色: 字号: 双击滚屏:
笔趣阁 > 大明:诏狱讲课,老朱偷听人麻了 > 第254章 大明医疗体系,存在很大的问题

第254章 大明医疗体系,存在很大的问题

作者:颠沛人生 返回目录

第254章 大明医疗体系,存在很大的问题


林澈看到朱樉的脸色,几乎在一瞬间变得苍白无比,忍不住失笑道:


“你小子,听课不认真,吓自己倒是挺有一套的。”


“漳痢并不是什么地方都有,得有一定的条件,才会产生。”


“真服了你小子!”


林澈拎着朱樉的胳膊,指着上面红肿的疙瘩。


现场讲学道:“我刚才说过了,携带漳痢病菌的蚊虫,大多存活在死水的阴暗地区。”


“它叮到人后,由于病菌的传播,肿起来的地方,必然会鼓的很高,伤处呈现灰紫色。”


“寻常的蚊虫叮人留下的伤,只是总体泛红的小疙瘩。”


心惊胆战的朱樉,听闻两者之间的区别。


然后他将自己胳膊上的包,仔仔细细的看了好几遍。


终于确定,这都是普通蚊虫叮咬的。


顿时松了口气:


“多谢先生指点,我刚才有些大惊小怪了。”


“小问题,这样反而能加深,你对于漳痢的印象。”


林澈忍住笑,安慰了心有余悸的朱樉一句。


而后继续讲课:


“根据以上的知识,我们可以确定,漳痢产生多是因为天气温热。”


“使得在暗无天日的密林中,死去的动物,和蚊虫飞舞的死水,有了孕育病菌的基本条件。”


“所以,如若要避免染上漳痢,平时就要尽量喝热水,家附近有死水坑或者死去的动物,必须及时填埋,以免引发疫病。”


“而且,在处理他们之前,还得先点燃艾草,将盘踞在附近的蚊虫熏死。”


虚惊一场的朱樉,生怕自己将来真的得了漳痢。


便极度认真的,将林澈所讲的关于漳痢的知识。


全都记载进了脑海里。


朱柏虽然认为,林澈讲的有道理。


不过因为先入为主的,将其当作骗子的缘故。


他只是当在听说书先生胡扯,根本就没往心里去。


与这边平静态度不同。


隔壁府邸密室已然沸腾了。


刘三吾一拍大腿:


“唉,我怎么没想到,漳痢竟然是由死水旁的蚊虫传播的。”


“当年我有一个侄子,本身身体健硕,看起来像个长寿之人。”


“谁知道却听信了一个游方道士所言,说他煞气太重,兼五行缺水,便让他在村子后面挖了一个死水塘,说是用来吸收煞气。”


“结果连夏天都没过完,他一家十余口人就染上了痢疾。尽数殒命了。”


刘三吾越说越气,恨不得发动朝中大臣的官势。


找到那害死他侄子一家的混账道士,再将其丢进瘴气横生的西南之地。


让其也体验一下,痢疾而死的滋味。


同时。


刘三吾心里也十分感谢林澈。


若不是他学识渊博,恐怕他这辈子都不会知道,自己的侄子一家是被人害死的。


“刘爱卿,节哀,朕会给伱侄子一家一个公道的。”


朱元璋轻声安慰刘三吾一句。


而后也叹了口气,道:


“当年朕率孤军突袭应天,长江边上大多有驻军。”


“朕无可奈何之下,只能带领大军绕路,最终从一片死水中跋涉而过。”


“也是朕运气好,没有染上漳痢,可是其他士卒兄弟,却因为漳痢死伤不少。”


“朕本以为江南之地,疾病横生,水土不服,而死,也属于正常情况,可…”


朱元璋说到士卒牺牲,似乎想起了伤心之事。


他深吸一口气,顿了顿才继续说道:


“朕如今才知道,是朕带着他们走上了一条死路,他们不是病亡的,而是卫国战死的。”


扫了眼,正在奋笔疾书的朱标。


朱元璋下令道:


“老大,今日听完课后,你将当年因为漳痢和水土不服,而死的军中将士。”


“全部列出一个名单来,按军前战死给他们再发一次奖励。”


朱标根据自己的所见所闻。


也基本确定了,林澈所讲的漳痢的来源,以及传播之法。


与真实情况没有半点出入。


所以他也没劝谏朱元璋,再次大赏当年牺牲的军将。


而是飞快点点头:


“儿臣遵旨。”


得到回应,朱元璋转而又将目光后,放在刘三吾的身上:


问道:“爱卿,以你的经验判断,那个用大蒜治疗漳痢等疾病的药方,可是真的有效?”


刘三吾闻言不禁一阵腹诽。


刚才坚决不相信,区区大蒜能治疗漳痢。


限制听林澈说的有道理了。


就对还未见到配置秘方的蒜药,升起了极高的期待之心。


陛下这改变念头的速度,还真是快的令人发指。


不过这些话,刘三吾可不敢真的说出来。


他轻咳一声,反问朱元璋道:


“敢问陛下,林澈如今给出的各种配方,所造出的东西,可有与他所言相差过大的地方?”


朱元璋稍微回忆了一下,摇头道:


“没有,依照林澈配方所造出的东西,事物比他描叙的还要好。”


刘三吾心中一阵无语。


他苦笑道:“既然陛下心里都清楚,又何必问我大蒜药物的功效呢?”


朱元璋此时也终于反应过来.


再次叹息道:“唉,朕不是不信任林先生的本事,实在是…”


“实在是治疗漳痢之事,比起能增产的化肥,还有惊世骇俗。”


毕竟,粮食没有增产之前,百姓也能种地吃粮食。


顶多青黄不接的时候,吃的稍微少一些差一些。


然而,面对恐怖的漳痢,不管是谁都避无可避。


只能在染病之后,躺在床上痛苦的等死。


可如今有了能治疗此病的神药。


大明不知要少死多少百姓。


将来开拓海外,哪怕当地漳痢横生,百姓也无性命之忧了。


朱元璋心里很是惆怅。


像林澈这样的救民济世的大才,却不能入朝为官,只能在后面给自己出些主意,唉!


他真的非常缺一个,能够帮他革新大明的天纵之才。


林澈府邸。


林澈讲完了漳痢的传播与预防。


突然响起了一件事,道:“如今的医疗体系,也存在很大的问题。”


“若是将来大明殖民海外,也会因此死不少人。”、


还在死记硬背,如何预防漳痢的朱樉。


听到林澈直言大明医疗问题。


就知道今天的课程,显然是转到了医学上面了。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