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 字色: 字号: 双击滚屏:
笔趣阁 > 大明从挽救嫡长孙开始 > 第346章 屠杀继续

第346章 屠杀继续

作者:见月明 返回目录

秦王朱樉在淡马锡岛屠九万余人,更是一次性屠杀了六七万人。


这个消息先在南洋列国传扬开来,一开始大家还不信。


秦王是嗜杀,可这是九万人,能说杀就杀吗?


况且淡马锡总共才多少人。


九万,等于是将岛给洗了一遍。


淡马锡的重要性只要是出过海的都知道,朝廷会愿意?


可是很快秦王府发来公函照会列国,不用怀疑,事儿是真的。


原因也说的一清二楚,人心坏了、秩序乱了,推倒重来。


并且还警告列国,必须遵守淡马锡岛所有规矩,否则下次被屠的是谁就不好说了。


看完公函,列国的国主皆忍不住打了个哆嗦。


那可是九万人啊。


很多小国的人数都没那么多,说屠就屠了?


然后受到惊吓的南洋各势力,都下达了相似的命令:


必须遵守淡马锡的规矩,违者族诛。


九万条人命带来的震慑力,是实打实的。


但朱樉的行动并未就此结束,接着他就下令,对世居南洋的大家族动了手。


吕宋岛,楚国。


正盘算着怎么从土著手里多抢……呸,多教化一些土著的楚王朱桢,听到这个消息愣了许久。


等回过神后,连忙询问自己在淡马锡那边的生意。


得知手下全部被杀,他不但没有生气,反而吓的有些心慌。


然后立即下令,停止所有非法生意。


并且晓喻全国官民,以后必须遵守大明的规矩。


不只是在淡马锡岛上遵守,在楚国地界内也一样要遵守。


否则诛。


这下楚国的官商都不愿意了,在淡马锡岛遵守就算了,为何在楚国也要遵守?


他们就通过各种渠道,向朱桢表达了抗议。


朱桢先是给出解释:“秦王的性子本就嗜杀,又被圈禁了数年,心中憋着一口气等着发泄。”


“这一点太上皇和皇上不可能不知道。”


“却还让他来处理淡马锡之事,足见对新法的重视,以及推行新法的决心。”


“我楚国是大明经营南洋的核心之一,律法早晚都要向淡马锡看齐。”


“与其等朝廷动手逼迫我们,不如主动响应,还能获得赞许讨得更多好处。”


但对于他这套说辞,楚国内的官僚们明显不以为然。


你就是太怯懦,被秦王给吓到了。


你去和秦王干一架又能咋地,作为亲兄弟他还能把你给杀了不成?


大家都反对新法,朱桢也很头疼。


就在他着急上火的时候,朱樉又给他送来了一封书信。


这让朱桢很惊讶,他和朱樉的关系其实就是熟悉的陌生人。


朱樉下西洋,路过楚国都没拐个弯,就是最好的证明。


现在这個便宜二哥突然写信过来,到底是几个意思?


莫非是知道了楚国在淡马锡岛干过的事儿,写信问罪来了?


一想到这里,他就更慌了。


虽然大家都是皇子,可皇子之间亦有差距,他是万万不敢和朱樉呲牙的。


此时,这封很普通的信,在朱桢眼里就成了火山。


他用有些颤抖的手打开,等看清楚里面的内容,心中的石头顿时落地。


然后升起无限的喜悦。


不是找我的麻烦,还要找我联手打击南洋大族,谁缴获的财产归谁?


一想到楚国境内那些世居南洋的大海商,朱桢就激动的直流口水。


那些人是真有钱,比他这个楚王还有钱。


关键是他们还掌握着商路,那玩意儿堪比印钞机。


他早就垂涎三尺了。


只是楚国初建,国祚还不稳定。


而南洋大族在当地拥有广泛的影响力,在很多土人那里的影响力,甚至超过了朝廷。


朱桢也不敢轻易对他们动手。


但现在不一样了,楚国已经站稳脚跟,南洋大族反而成了推行王权的阻碍。


再加上这次是朱樉牵头,就算出了事儿也有这个二哥顶缸,实在没有不动手的理由啊。


于是他立即找来自己的心腹商议,结果自然没有意外。


他的心腹都是从大明过来的,对南洋大族本就没有好感,双方甚至多有摩擦。


这会儿要对南洋大族动手,他们自然不会反对。


于是,在淡马锡屠杀结束后的第二十天,南洋腥风血雨再起。


朱樉的亲王卫队,对爪哇、满剌加、苏门答腊、婆罗等国的南洋大族,展开了军事行动。


而楚国也出兵,对整个吕宋岛的大族进行了围剿。


这些南洋大族平日里看起来前呼后拥,实际上大多都是商人。


他们手里的武装力量也就是小猫两三只,用来欺负一下普通人还行,在正规军面前完全不值一提。


朱樉其实并没有出动多少人,而且他也没准备将南洋大族全灭了。


“南洋大族远离朝廷,太忘乎所以了。”


“之前就是他们带头破坏淡马锡的规则,必须要给予严厉打击。


“但这些大族并非一无用处,用好了能帮朝廷解决不少问题。”


“尤其是在南洋这种地方,他们在事实上帮大明传播了文化。”


“所以我并不准备将他们全部消灭,只要将实力最强,平日里最不服王命的那一批打掉就可以了。”


还有一点他没说,他去小亚细亚任务非常重,投入多少资源都不够。


朝廷给的资源确实不少,却也是杯水车薪。


将南洋的大族收割一批,能聚拢不少资源。


对此,许柴佬保持了沉默,即便许家也在打击范围内,他都没有任何表示。


之前的事情让他学到了太多东西。


朱樉和朱桢的行动,再次让南洋列国瑟瑟发抖,生怕两兄弟来一出假道伐虢。


活跃在南洋的大族,更是吓破了胆子。


之前许柴佬的软弱,以及楚国对他们的依赖,让他们以为朝廷也不过如此。


这次他们终于知道,朝廷为什么叫朝廷。


自己那点资本,在朝廷眼里什么都不是。


楚国,许家。


面对凶神恶煞般的楚国军队,许家彻底陷入了混乱。


以前趾高气昂,言语间连朝廷都不放在眼里的各大掌柜,此时惶恐的犹如老鼠一般。


好几个人冲到大堂,质问许光宪为何不想办法。


还有人骂他生了个白眼狼,肯定是许柴佬指使的。


许光宪只是目光冷冷的扫了他们一眼,然后就闭上眼睛不再理会。


当初迫于压力,他将许柴佬逐出家族,甚至邀请各家做见证从族谱上除名。


后来许柴佬成为淡马锡总督,又有人腆着脸去问他要好处。


被拒绝之后,就开始骂他数典忘祖。


之后他们又理直气壮的带头违反淡马锡律法。


可以说,淡马锡变成今日这般模样,他们占有很大责任。


当然,最大的责任肯定是许柴佬自己软弱。


但不管怎么说,这些在南洋生活久了的大族,确实缺少对国家的归属感。


尤其缺的,是对强大国家的敬畏。


以为有钱就可以为所欲为,最终也为此付出了血的代价。


朱樉考虑到大族的积极作用,并没有赶尽杀绝。


但朱桢不同,他针对的目标全是楚国和吕宋群岛上的大族。


作为君主,肯定不喜欢大族。


以前没机会,现在既然动了手,那自然不会再留尾巴。


所以他采用的是无差别攻击。


吕宋群岛上的大族,几乎被屠戮一空。


你以为这就完了?


不,紧接着他就对岛上的,几个大型土著部落发起了进攻。


理由很简单,勾结大族意图谋反。


啥,你说冤枉?


那去问妈祖祂老人家伸冤去吧。


等楚国完成军事行动,朱桢重提新法的时候,举国上下再无一人反对。


然后一个让所有人都没想到的事情发生了。


楚国竟然成了所有国家里,第一个全面施行新法的国家。


未来甚至成了大明的官僚培训基地。


言归正传。


朱樉在南洋的行动压根就没想过保密,恰恰相反,他恨不得拿着大喇叭吆喝的满世界都知道。


所以没多久,泉州、福州等几个港口城市,就知道了秦王在南洋大开杀戒的消息。


因为不知道详情,各种消息传的很离谱。


什么秦王在淡马锡岛被奸商坑了,一怒之下屠了整座岛屿,鸡犬不留。


还有传是当地大族违法王法,被秦王抓住机会给杀了。


朱樉具体杀了多少人,也没有统一的说法。


有说五六万的,也有说十五六万的,还有说五六十万的。


甚至有说南洋被杀光了的。


自然并不是所有人都相信这些话,很多人都认为是谣言。


朱樉就算再残暴,也不敢在南洋行凶吧,而且还一次杀那么多人。


但随着越来越多的商队返回,更准确的情报也传入回来。


事情都是真的。


秦王将淡马锡岛屠的只剩下一万人,还在码头一侧堆了一座京观。


至于原因,淡马锡岛已经成为藏污纳垢之地,朝廷决心推倒重来。


而且朱樉还没有收手,正在对南洋大族下手,估计又要死好几万人。


这一下几大港口城市沸腾了。


大多都是骂朱樉残暴的,那可是十好几万人啊。


倒是没有多少人骂朝廷,一来是不敢,二来是朱元璋和朱标在民间的风评很好。


百姓下意识的认为,是朱樉自己搞了扩大化。


但也有人认为干的好。


并将淡马锡岛上的罪恶详细讲了一遍。


这些人主要以商海、船员为主,毕竟他们都是受害者,感触更深。


以至于民间形成了两种声音。


一种是经常出海的人,对秦王的举动相当支持。


对于他们来说,秩序才是最重要的。


混乱不只是影响他们赚钱,更可能会要了他们的命。


秦王用杀戮建立新秩序,那是在保护他们的身家性命,自然要支持。


一种是很少出海的人,他们缺少切身感触,更看重那些生命。


那可是几万人啊,说杀就杀了。


太残暴了。


双方因此产生了不少的争执。


然而在这种争执中,朝廷重整淡马锡秩序之事,被越来越多的人知道。


尤其是海商群体,对重建后的淡马锡充满了期待。


毕竟那里确实很方便,也充满了商机。


而这场杀戮,也着实震慑住了很多不法海商。


这次运气好没有清算到自己头上,可下一次呢?


以后要小心,尽量不要触犯律法。


尤其是在淡马锡岛上,必须严格遵守新法。


朱樉的作为,自然也很快就传到了洛阳。


不出意外,满朝哗然。


一来是杀的人实在太多了,朝廷往南洋弄点人容易吗,说杀就杀了。


二来很多权贵都在淡马锡岛上有生意,自家的生意也没了啊,损失太大了。


于是,不论是清流,还是利益相关方,纷纷上书弹劾。


一开始弹劾他越权,你一个藩王竟然屠杀大明子民,这是要造反啊。


然而朱标却表示,淡马锡秩序混乱,是我让他去处置的。


群臣被噎了一下,立即换了个方向。


为什么杀那么多人?


就算有一二不法商贩,处置了就行了,为何要大开杀戒?


难道整座岛上的人心都坏了不成?


朱标保持了沉默,没反驳也没解释。


但在群臣看来,那就是他被问住了。


于是,那些人就开始集中这一点进行弹劾。


如此四五天时间过去,这天早朝群臣刚进入大殿,就看到大殿中央摆放着一排箱子。


众人还很奇怪,这是什么玩意儿?怎么摆放在这里?


怀着这样的疑惑,早朝正式开始。


群臣照例弹劾朱樉残暴屠杀百姓之事,让朱标一定要重重处罚。


一直保持沉默的朱标终于开口:


“诸卿家看到那些箱子了吗?里面装的是淡马锡岛,这些年发生的不法之事的资料档案。”


“还有那些非法商贩幕后之人的信息……”


闻言,很多原本弹劾朱樉的人,神色开始惶恐起来。


但很多心中无愧的清流,却毫无顾虑。


有证据好啊,正好将那些人一起打掉。


但一码事归一码事,纵使有不法商贩,也不能将所有人都杀了吧?


所以,秦王依然要惩处。


不等他们继续弹劾,朱标眼神变得冷峻无比:


“为了毁灭这些证据,有人冒天下之大不韪,大白天纵火烧毁了淡马锡锦衣卫衙门。”


“多亏了许柴佬和岑信通二人机警,准备了两份证据,这一份存放在别处才得以保存下来。”


此言一出,朝堂瞬间寂静无声。


啥?纵火烧毁锦衣卫衙门?


所有人都露出不敢置信之色。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