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 字色: 字号: 双击滚屏:
笔趣阁 > 大明从挽救嫡长孙开始 > 第416章 死亡名单

第416章 死亡名单

作者:见月明 返回目录

天下没有不透风的墙,不久之后群臣终于得知了事情的缘由。


秽乱宫闱。


难怪太上皇如此愤怒,这事儿换成谁都不能忍。


随着更多细节披露,朝野更是无语。


周骥瞒着他爹和宫女乱搞,他爹仗着太上皇同乡的身份逼宫。


太上皇想了解逼宫的详情,看看有没有别的阴谋,结果全露馅了。


这父子俩还真是……


坑爹的见过,坑儿子的也不少,父子俩互相坑的还真是少见。


但不管怎么说,他们这一群人再次用事实验证了一个道理:


不作死就不会死。


关键是,他们自己作死就算了,还把大家都给连累了。


看太上皇的架势,很明显是想再次对朝堂进行一次肃清。


如果是别的原因,他们还能抗议,还能腹诽太上皇残暴。


可现在真的没人敢劝,就连私下讨论都不敢。


这个节骨眼上,谁劝谁倒霉啊。


大家一边痛骂胡美、周骥等人,一边进行自查,看看自家有没有做什么违法犯罪的事情。


尤其是家里的奴仆和老家的亲族,更是要严查。


很多时候,事儿就是坏在他们身上。


其中最着急的,还是胡美、周德兴等人原本的亲朋好友,以及和他们一起逼宫的人。


原本这些人就很焦急,拼命打听他们犯了什么事儿,自己会不会被牵连。


现在终于可以放心了……放心去死了。


有些人还在尝试挣扎,有些认命的已经开始散尽家财,并让部分子孙隐姓埋名躲起来。


不管会不会真的牵连到他们,多做几手准备是没问题的。


朱元璋虽然心狠手辣,但除了主犯,并不会对其他人赶尽杀绝。


所谓诛九族,真正被杀的也就是主要亲属,远房亲戚只要不自己跳出来,一般是不管的。


让部分孩子隐姓埋名躲起来,等风头过了就能活下来。


再遇到大赦天下,就能过正常人的生活了。


什么通缉令追杀几十年,这种事情非常少见。


前世傅有德等人被杀,他们的很多子孙原地隐居,朱元璋也没有追究。


甚至江湖传闻,蓝玉都有两个儿子藏了起来。


不管传闻是真是假,老朱的规矩就是:


主犯死了之后,其他人躲过去了那就是运气好,基本不会追着赶尽杀绝。


大家正是因为了解老朱的脾气,才会在预感到危险后,让部分子孙隐藏起来。


为什么只是部分呢?


很简单,如果全藏起来,那不是把老朱当傻子吗。


你得拿一部分人出来平息他的怒火,他才会放过剩下的人。


权贵们乱成一团,民间则不一样,突出一个看热闹不嫌事大。


秽乱宫闱。


既是桃色新闻,又涉及皇家,世界上还有比这更好的八卦吗?


再加上正好是科举期间,数万学子齐聚京师,想不热闹都不行。


于是各种版本的谣言就流传出来了,各种不堪入目……


还有些不怕死的,编写了各种小段子,甚至有相关的小黄书出现。


一时间皇宫成了糜烂、藏污纳垢之所。


但吃瓜有风险,吃皇家的瓜风险更大。


锦衣卫出动一天之内就抓了三千多人,接下来几天又陆续有数千人被抓。


京师各衙门的大牢都装不下了。


一时间洛阳人心惶惶,再也没有人敢谈论此事。


家里有人被抓的,就开始着急了,四处托人打听情况,积极打点营救。


然而根本就没有用。


抓人的是锦衣卫,地方衙门有心无力。


也有人觉得朱标好说话,就找到他试图劝说:


“陛下,马上就要过年了,如此人心惶惶恐……”


然后他们也被一起打入诏狱了。


直到这时,群臣才反应过来,这事儿丢人的不只是太上皇,还有皇上朱标。


也不怪他们,主要是最近全是朱元璋在操作,朱标全程隐身。


以至于大家下意识的忽略了,他也是受害者。


朱标的反应再次告诉众人,任何男人对这种事情都是无法忍受的。


脾气再好的人,面对这事儿都会暴怒。


于是没有人敢再劝。


至于年,还是要过的。


只不过,今年这个新年,是洛阳自成为京师之后最没有年味儿的一个。


没有张灯结彩,烟花爆竹也只敢偷偷摸摸的放。


皇帝也破例没有举行元日大朝会,只是象征性的给一些年长的福德老人赐了一些礼物。


使节团的数量也迎来了史上新低。


西域还在察合台汗国控制之下,高丽等国被灭,大明的藩属国主要分布在南洋。


现在南洋被清洗,藩属国和藩属势力直接减少七成。


剩下的那几个,也不敢在这个时候大张旗鼓的朝觐。


最喜欢热闹的达官显贵们,也一个个都变成了‘i人’。


除了必须走的亲朋,其他人情往来全都取消了。


这会儿就算有人拎不清轻重登门送礼,也会被当成恶客给撵出来,从此加入黑名单。


反倒是民间还有点喜庆气儿。


更准确的说,越是远离京师的地方,受到的影响就越小。


毕竟在这个信息传递速度受限的时代,天大的事儿靠民间自发传播,从南传到北可能都需要一两年时间。


再说了,就算是天大的事儿,也不能不让大家过年啊。


毕竟,大过年的,你说是不是。


当然了,有亲人因吃瓜被抓的人家除外。


就这样,大家送走了一地鸡毛的建章三年。


还来不及喘气儿,就要面对恐怖的建章四年。


因为谁都知道,真正的肃清就要开始了。


朱元璋之所以没有选在过年期间动手,不是他仁慈,也不是顾虑大过年的。


而是没有做好准备。


其一,锦衣卫那边还没有给出详细的情报。


朝廷也不知道哪些人需要打击,哪些人需要警告,哪些人需要表扬。


其二,老朱在等朱棡、朱棣的边军回防,以防有人真的狗急跳墙。


同时傅有德、沐英等镇守大将那里,也需要提前沟通,以免他们产生误会。


而这都需要时间。


现在年过完了,该准备的也准备的差不多了,是时候开始行动了。


然而,还没等老朱开始行动,各地监狱先扛不住压力提出抗议了。


随着秽乱宫闱的事情传开,私下讨论的人也开始变多。


锦衣卫和地方衙门全体出动,陆陆续续又抓了数万人。


各地衙门的牢狱里,都有相关案犯。


这些吃瓜人,成了别人嘴里的瓜,属于风水轮流转了。


不过他们吃皇家的瓜,可能因此丧命。


别人吃他们的瓜,吃的那叫一个开心。


这么多人被抓,他们的家人很担心,朝廷其实也发愁。


总不能因为吃个瓜就把人给杀了吧?那成啥了。


关键是,还有这么多人。


处置的轻了没效果,处置的重了不好收场。


杜同礼就几次找到陈景恪:


“陈伴读啊,诏狱已经人满为患,您倒是想想办法啊。”


陈景恪翻了个白眼,没好气的道:“什么事情都要我想办法,还要你做什么?”


杜同礼谄笑道:“我这榆木脑袋,哪能和您比啊。”


恭维了几句之后,他话锋一转,说道:


“不过有一说一,别看犯人多,真正的案犯其实没几个。”


“基本都是谈论此事被抓起来的百姓。”


“这些人怎么处置,您倒是给个章程啊。”


“实在不行,您找太上皇和陛下问问?”


陈景恪笑道:“呵……没想到你杜同礼还有这份善心啊。”


杜同礼连忙道:“这不是和您学的吗,谁不知道您才是官场最善良的人。”


陈景恪那叫一个无语:“好了好了,别拍马屁了,我去问问太上皇吧。”


“这么多人一直关着也不是个事儿。”


进宫之后,他没敢直接去找老朱,而是先把朱雄英拉上,然后去见了马娘娘。


从马娘娘那里得知老朱今天心情不算很差,才敢去找他。


只是当他小心翼翼提出这个事儿的时候,老朱讥笑的道:


“咱就知道,你肯定会憋不住来找咱说这事儿,果然被咱猜中了。”


陈景恪听话音儿就知道,他已经有了处置的办法,连忙问道:


“陛下英明,不知道您老人家准备怎么处置他们?”


老朱哼了一声,说道:“先关几天给他们长长记性,然后全部发配南洋。”


发配南洋?


陈景恪恍然大悟,说道:“原来如此,既惩罚了他们,又为南洋增加了人口,一举两得。”


“陛下英明。”


朱雄英也说道:“这个办法好,南洋动乱之后,剩下的汉人数量严重不足。”


“华夏百姓乡土观念很重,很少有人愿意远离家乡。”


“以前都是朝廷强行迁徙人口,不少人心中是有怨言的。”


“现在这个办法好,流放……不过,我觉得不应该用流放这个借口。”


朱元璋疑惑的问道:“哦?为何?”


朱雄英说道:“因为谣言就流放几万百姓,别人还以为咱们多残暴呢。”


“而且这些人是带着罪人身份去的,也会备受歧视。”


“就按照正常的非议君主来定罪,然后给他们一个选择,去南洋可以免罪。”


“我相信,很多人都会选择去的。”


“实在不愿意去的,那就按照正常程序法判就可以了。”


“如果用的好,这个做法还可以长久使用。”


“只要不是性质特别恶劣的犯罪,都可以选择去海外藩属国免罪。”


事实上,类似的法子大明一直在用。


只不过以前是单纯的流放,并没有免罪这一说。


而且会被流放的一般都是重罪,罪名轻的就地劳改了。


现在朱雄英属于更进一步,去了就能当正常人。


而且罪名重的反而不给去,只有罪行性质不恶劣的才能去。


手段更加的柔和,也能给朝廷留下一个好名声。


“之所以这么做,也是为了诸侯国考虑。”


大明的扩张、分封诸侯,其目的是为了更好的统治那些地方。


如果不分罪行轻重,一律流放过去,会给藩属国带来严重的治安问题。


只让罪行轻,又情有可原的人过去,既不会有治安隐患,也给了那些人一次改过自新的机会。


甚至可以说,这是一项善政。


一旦这项政策长期实施,真的可以挽回无数悲剧。


当然,肯定会让一部分有背景的人,借此逃避惩罚。


可对于有背景的人来说,就算没有这个政策,他们一样有别的办法可以逃避刑罚。


对那些没有背景,又有心悔改的人来说,这是他们最后的救命稻草。


听完他的解释,老朱深感老怀大慰,大笑道:


“好,乖孙终于长大了,这天下交给你咱也放心了。”


这是自周德兴案爆发,他第一次如此开心。


听到这个笑声,周围人都忍不住松了口气。


天知道这些日子他们是怎么过的,那真是提心吊胆。


心脏不好的都熬不到今天。


随后老朱又把朱标喊过来,四人具体讨论了朱雄英的政策,很快就拿出了一个大致方案。


接着,朱标出面召见了大理寺卿和刑部尚书,让他们把这个方案完善。


大理寺卿和刑部尚书两人,也正在为那么多百姓的事儿头疼呢。


现在见朱标发了话,还拿出了这么符合‘仁道’的政策,别提多开心了。


立即就带着人开始完善这份计划。


并且这个政策很快就传遍朝堂,群臣也都松了口气。


这可以说是目前最好的法子了。


至于那些犯人的家属会怎么想,已经不重要了。


有些瓜不能随便吃,这是他们必须付出的代价。


当这项政策公布天下的时候,一直被高压笼罩的朝野,终于感受到了一丝丝喘息的机会。


这项政策意味着,虽然皇家对秽乱后宫的事情很愤怒,但还没有失去理智。


否则也不会拿出这样的处置办法。


皇家还保持理智,就算要借机肃清朝堂,也不会牵连的太大。


这对群臣来说就是最好的消息。


事实上他们猜的没错,朱元璋虽然很愤怒,准备借机来一波清洗。


但他也同样不想破坏当前的大好局面。


在拿到锦衣卫的详细调查报告之后,他对现有权贵挨个进行筛选。


最终确定了一份四百余人的名单。


是的,对他来说,这个名单已经是收着写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