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 字色: 字号: 双击滚屏:
笔趣阁 > 晋末长剑 > 第一百零七章 授官

第一百零七章 授官

作者:孤独麦客 返回目录

四月初的时候,府兵陆陆续续开始集结。


最先抵达许昌的是来自阳翟的禹山防以及来自襄城的颖桥防。


总计五百六十余人,挎刀持弓,意气昂扬。


四月初四,幕府发下了一批冠服、器物。


“此谓‘武冠’,一人一件,若遗失,就得花钱了。”文吏从大车上取下一顶武冠,交到部曲督许猛手中。


许猛就是颍川本地人,自称祖上乃召陵许氏别支。但看他那熊样,五大三粗的,还不识得几个字,大伙平日里都暗笑他装读书人。


这次他又出丑了,看着手里的武冠,对文吏抱怨道:“我闻有狗尾续貂之事,为何这武冠上却无貂毛?”


文吏一听就笑了,道:“许督莫要玩笑,部曲督如何比得上貂蝉?”


貂蝉是一种俗称。


国朝有制,侍中、常侍戴武冠,加黄金珰,附蝉为文,插以貂毛,黄金为竿,侍中插左,常侍插右。


这是赵武灵王胡服骑射时冠戴的遗制。


北地寒冷,胡人常以貂皮暖额,赵人学了过去,遂以附冠。秦灭赵后,将此冠赐给侍臣使用,汉魏以来皆沿此制。


此冠又称貂蝉冠,戴此冠的武人亦被称为貂蝉,一般是中高级将领或皇帝侍臣才能戴,比如邵勋常戴的冠饰就是貂蝉冠。


许猛不知道从哪里听到了些消息,但又不完全懂,于是闹了笑话。


“此冠不叫‘貂蝉’,曰‘笼冠’。”文吏又拿起一顶武冠,手指轻敲了敲,发出几声闷响,可见比较坚硬。


笼冠算是武冠的“基础款”,内衬平上帻,上加凃漆纱弁。制作弁的织物本来相当稀疏,但凃上漆后即成一笼状的硬壳。


笼冠又称武弁。


解释完后,文吏又给部曲将、副部曲将、部曲长史、别部司马等官员发放武冠、戎服。


府兵体系正在完善,制度粗疏。


按照初步设计,以三百人为一防,置别部司马一员——刘备为平原相时,关羽、张飞就当过别部司马。


四防为一督,主官为部曲督,另置部曲将、副部曲将、部曲长史各一员,正副部曲将在农闲时负责操练,长史担任文书后勤工作。


不出征时,府兵散于乡里,部曲督、部曲将、副部曲将、部曲长史、别部司马无令召集者,立斩。


也就是说,底层府兵军士平日里在家务农、练武,除了农闲时的集体军阵操练之外,府兵将校不得随意召集——这是唐代摸索出来的套路,有效避免了兵为将有。


从中可以看出,府兵们聚在一起的时间不算很多,军官也不是很熟悉部下们的能力、性格,严格来说不太好,与长年聚在一起的募兵不好比,就相互间默契、配合而言差了很多。


但这是一种低成本的部队,一次性投资到位之后,日常维持费用很低。


府兵也有自己的优势,即他们可以置办适合自己使用的装备,自行决定如何锤炼武技。


总体而言,时间长了以后,府兵们的武艺都还不错,且为多面手,诸般兵器都能耍一耍,战场适应能力很强。


发完武冠后,又发公服、佩剑。


七品以上的官员穿朝服,因为他们有上朝的资格了,虽然不一定真上朝。


七品及以下则穿公服。


公服亦称从省服,是朝服的简化版本,没有皂领袖、皂撰(缘边)、绶带、蔽膝、簪导等。


本来也没有佩剑,这次是邵勋特别要求的。


但这个剑……


“竟然是木剑!朝廷这么穷?”有人嚷嚷道。


“你别说,这剑虽然不能杀人,但挺漂亮的。”有人揶揄道。


剑首之上,按照品级不同,则有蜯、金银、玳瑁雕饰。


众人摸着剑首,再看看绘制着精美图案的剑鞘,心底滋生出了别样的情绪。


武冠、公服、佩剑,就连靴履都发放了。


有人迫不及待,当场脱衣,换上新服,惹得旁人哈哈大笑。


文吏则摇头苦笑。


粗鄙之人,沐猴而冠,世风日下,世风日下啊。


他想起了赵王司马伦时的旧事,王府奴仆都能封官晋爵,狗尾续貂之事臭名远扬,那大概是国朝第一次把官员公卿的体面狠狠踩在脚下。


陈公这是第二次了,唉。


他虽然在幕府做事,但不代表什么事都认可。


眼前这几个粗笨壮汉,大字不识一個,唯晓得提刀杀人。


威严的公服穿在他们身上时,总有种滑稽之感。


公服、朝服、冠饰之类,非常吃穿戴之人的素质。


有人穿起来,俊美有仪,气度非凡,给人飘飘欲仙、遗世独立的感觉。


有人穿起来,怎么看怎么别扭,丑得要死。


其实陈公穿起来也不好看,但他身上的气质不错,沉稳平和、不怒自威,倒也有几分威严的气息。


这几个新上任的部曲督、部曲将之流就差太多了。


再看看他们互相打趣——


“许督穿上这身,回家后夫人都不认得了,怕是要被赶出家门吧。”


“尔母婢!这身公服穿在身上,怎么感觉比铁铠还重?”


“哈哈,官威深重啊。”


“也是,老子现在是官了,以后睡觉都不舍得脱下。”


“过阵子回了阳翟,我就去那几个土族家门口转转。仗着有上千部曲,平日里吆五喝六的,其实他就是个白身罢了。妈的,我要让他下跪。”


83中文网最新地址


“哈哈,可别这样。人家看到你当了官,连夜带着部曲投效明公,说不定混个比你更大的官。”


“哈哈!”


众人乐不可支,脸上洋溢着发自内心的笑容。


不愁吃穿了,现在又有了官身,日子更有奔头了。


说到底,这一切都是陈公给的啊。


回家以后,就督促子侄辈加紧练武,将来继续为陈公厮杀,搏一份前程出来。


唔,最好再认点字,别像他这般大字不识一个,想往上升迁都难,更不可能出任地方官。


但这都是幸福的烦恼了。


即便是七八九品的武官,在乡里也是一个无法被忽视的人物,谁敢欺辱他?


文吏在一旁默默看着,心中仿佛有某些东西被打碎了,难受无比。


不过他很会调节自己的心态。


这些粗鄙武夫都能当官,意味着他这种没有门第的读书人也有了上升的可能。


诚然,他没读过几本书。仅有的读过的书上的内容,还模糊不清、错漏甚多,他也不确定自己读得对不对。


就文化水平而言,他肯定是不如士人子弟的。


问题是他要求也不高啊,弄个官身就行,哪怕是第九品的最低级官职。


有了官身之后,他就可能被更高层次的人邀请,参加聚会、宴饮,有机会接触更多的书籍,学习更多的东西,慢慢积累家底。


届时,子孙后代的学识肯定比他强,能比他走得更远。


一个家族,就是这么一代代披荆斩棘,奋力前行的。


“明日陈公召见尔等,穿戴好公服、武冠,莫要误了事,切记。”文吏离开之前,叮嘱了句。


还在嘻嘻哈哈的几人神色一凛,下意识站直了身子,连连点头。


******


四月初五,晴。


邵府之内,邵勋拿起一枚“部曲督印”,粗粗扫了一眼。


这是少府制作的,效率非常高了。


整体不大,大概长宽高各两三厘米的样子,非常袖珍的一个铜制官印。


印上有驼纽,看着还算精致,印底的文字刀锋犀利,挺峻清晰,不算粗制滥造之物。


他也有官印。


陈郡公的官印是马纽,平东将军官印则是龟纽,整体比“部曲督印”、“部曲将印”之类大很多,制作也更精美。


“许猛。”邵勋放下官印,轻唤一声。


“末将在。”许猛大声回应道。


“此印收好,你现在是府兵禹山督之长了。上千劲卒,交予尔手,勿要令我失望。”邵勋拉过他的手,将官印塞了过去,说道。


许猛虔诚地捧过官印,神色有些激动。


有人轻咳了一下。


许猛反应了过来,当场跪下。


邵勋一把将他拉起,道:“岂能折辱壮士?来人,赏绢二匹,另给酒食。”


“诺。”立刻有仆役前去准备。


接下来,邵勋又给另外几人发放官印。


每个人都要勉励一番,有的甚至还能叫出名字,让他们激动不已。


“这都是你们应得的。”邵勋挥手让众人坐下,笑道:“我亦起于锋刃之间,深知武人不易。战阵厮杀,有功不赏,如何说得过去?便是朝廷忘了,我亦要为尔等讨取。”


众人听后神色振奋。


谁说立了功就一定要赏的?国朝可没这个规矩。


给你赏,那是恩赐。


不给伱赏,那是寻常。


不光国朝了,自汉以来都是如此。


军功封侯是少数,大部分人立了功并无赏赐,因为厮杀是你的本分。


从地里召集起来的农夫,荒废了家里的田宅,罢遣回家之后,有什么赏赐?


战死之后,谁给抚恤?


所谓羽林遗孤才几个人?做做样子罢了。


而且,做样子也做不到你身上,你什么身份?战死后遗孤也配当羽林郎?


身份,这是一道看不见但明白无误地摆在那里的天堑。


能让他们这些最底层的厮杀汉脱颖而出当上官,那简直是再生父母。


这种好事,一般只有在乱世开启、新朝建立的时候才有可能出现。


唔,新朝建立……


每个人都若有所思,甚至慢慢滋生了更大的野心。


仆人将酒食端了上来,每人都有份。


邵勋见了,笑道:“走,去院中一起吃酒,与尔等同乐。”


众人轰然应诺,跟在邵勋身后,毕恭毕敬。


83中文网最新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