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 字色: 字号: 双击滚屏:
笔趣阁 > 晋末长剑 > 第一百七十六章 中常侍

第一百七十六章 中常侍

作者:孤独麦客 返回目录

天晴一段时日后,地面状况大为改善,山间再度响起了清脆的马蹄声。


从八月初到八月中,双方在楼烦故城至秀容城、汾阳故城这个三角地带展开了袭扰与反袭扰。


杂胡一般比较喜欢这种战斗方式。


双方不直接接触,而是拉开距离,在丘陵、河谷间骑射,看谁骑术好,看谁箭术佳,看谁熟悉地理环境。


骑术、箭术双方差不多,地理环境匈奴人是真的熟悉,因此时常越过残破不堪的楼烦故城,渗透到东边,袭击正在修路的丁壮。


好在都是山间小路,过不来几个人,也待不了几天,驿道在慢慢恢复之中,直至最终能够使用。


楼烦故城也在慢慢修缮。


原本的土墙实在太破了,多处坍塌,仅存的城墙内外乃至城墙上都长满了野草,在风中飘飘荡荡。


城内除了羊粪外什么都没有,清理了很久才能勉强住人。


重修楼烦故城不仅仅是为了战争,事实上邵勋打算在这里开设第二个牧场:一个可比肩广成泽的大型牧场。


八月下旬开始,道路渐渐完善,修建重点变成了楼烦故城。


不但城墙破损修补完毕,连仓城也紧急修建完毕,可储放粮食六十余万斛。


与此同时,调到西边牧马的晋军骑兵越来越多。


牧马完毕之后,他们一般就向西直冲,捕杀匈奴牧民,然后把人头去晋阳领赏。


双方战了旬日左右,匈奴人渐渐有点吃不消了……


乔衷的使者乔豫在八月底抵达了平阳。


城内外的人气少了许多。


曾经缘城开设的店铺生意清淡,店家坐在门口直打瞌睡,偶尔遇到客人时,脸上的老褶子都绽开了笑容,热情得很。


乔豫很清楚,这里面有的人担心时局混乱,躲去乡下了。


有的人与国人(匈奴五部)关系密切,或者沾亲带故,害怕被清算,已经举家西迁至关中。


还有的人则被抓了壮丁,转输粮草军资。


他在外面转悠了许久,观察了平阳的人心百态,这才骑马去了城东中常侍王沈的府邸。


洛阳王府宾客盈门,平阳王府也不遑多让。


去年,中常侍王沈的养女王氏年满十四岁,姿容俏丽,入宫为左皇后,闹出了好大一场风波。


以前刘聪经常在后宫嫖到失联,大臣们的奏章就由以中常侍王沈为首的几个宦官把持,很多压根就不送进去,慢慢就掌握了不少权力,这引起了宗室、朝臣的不满,于是趁着刘聪从后宫出来的机会,上疏攻讦,说卿士们看到王沈车驾的尘土就要下车,州郡选举被王沈等人深度插手,官员们要办事还得出钱贿赂,如此种种……


当然,最后没什么结果。


刘聪被王沈等人蒙蔽,刘粲与王沈等人勾结,自然不了了之。


王氏入宫之后,因为长得漂亮,又年纪幼小,天真烂漫,极得刘聪宠爱,直接封为左皇后,让一干宗室、朝臣大为震怒。


朝廷这个样子,他们也不怎么怕刘聪了,直言进谏,核心问题是王氏身份太差,没资格当皇后。


是哩,无论是大晋还是匈奴,都是看身份的,只不过程度有别罢了。


“六宫妃嫔,皆公子公孙,奈何一旦以婢主之?”——这是最关键的,王沈“刑余小丑”,养女王氏形同阉宦丑类,与“尔母婢”的身份差不多,居然也敢爬到士家女子上面?


攻讦到最后,还是没什么结果,聪哥不听,奈何?


其实这些朝臣、宗室们得感谢邵勋。


没有他给的强大的压力,刘聪指不定要干啥呢,让你们族灭都不是不可能。


也就现在这会要讲团结,不太好动手,不然乐子大着呢。


这两件事一出,旁观中立的人都明白了,没人能扳倒中常侍王沈、宣怀、俞容、中宫仆射郭猗、中黄门陵修一党——宣怀养女宣氏以美色应召入宫,立为中皇后。


这些人喜欢在宗族、姻亲、故旧、乡党中寻找年岁稍大的漂亮女童,收为养女,然后送入宫中。


仅此一点,你就搞不过人家,除非天子也好男色……


作为匈奴贵族,乔豫也得走中常侍的路子,今日就是了。


王沈往日多在宫中,今日却在府中,闻知乔豫来了后,不知道出于什么原因,居然直接召他入内,不用排队了。


乔豫有些诧异,不过也没说什么,在婢女引领下,很快在后院的假山池塘旁边见到了王沈。


“拜见明公。”乔豫没有犹豫,直接拜倒在地。


许久没有声音。


乔豫将头压得更低。


“起来吧,坐那边榻上,我有话要问。”浑厚中正的嗓门响起。


乔豫麻利地起身,眼角余光瞟了下,见得张只容单人的坐榻,便坐了上去。


王沈抬眼打量了下他,道:“第一次来我府上?”


“是。”


“奉谁人之命而来?”


“族兄之命。”


“乔衷?”


“是。”


“东西我收下了。”王沈弹了弹手中的礼单,说道:“令兄遣你来何事?”


“请陛下益兵。”乔豫答道。


王沈眼神一凝,失声道:“邵贼又来了?”


乔豫看他失态的样子,心中暗叹,天子为何如此宠信阉人呢?正儿八经的国事,却还要这些阉宦丑类帮着说话,才能办成,直让人寒心。


“邵贼还在晋阳,其外兵属刘灵兵发楼烦,修筑城塞、囤积资粮。”乔豫答道:“楼烦、羊肠仓、晋阳间二百余里,粮车络绎不绝。左近山谷之中,牛羊马驴成群,几不下五十万。晾晒的干酪堆成山峰,挤出的白乳流淌成河,更有那积粟,几座城都放不下。邵贼在认真准备战事,兴许下个月就打来了。”


王沈霍然起身,在庭院中走来走去,如同焦躁的困兽一般。


乔豫面无表情,心中却更加鄙视。


都什么人啊,这般沉不住气,也能把持大权,实在可笑。


“乔将军。”王沈突然走到乔豫身前,直勾勾地看着他,问道:“你和我说实话,若邵贼大举发兵击平阳,可挡得住?”


“冠爵津那边多半过不来。”乔豫说道:“但秀容一线太危险了。吾兄不过数千兵,即便能征发些许部落丁壮,也挡不住邵贼的数十万人马。”


王沈愣住了:“邵贼有这么多兵?”


乔豫愕然。


他只是随口夸大了下,你还真信啊?不过这样也好,于是脸色沉痛地说道:“吾兄守土有责,自当勠力杀敌,然以数千疲惫之众,击数十万骁锐之兵,难矣。故请益兵,迟恐不及。”


王沈的脸上起了些许惶恐。


几十万兵,一旦冲破北山阻截,直入平坦的河汾谷地,谁还能挡住?


可以说,吕梁山是最后的机会,因为山道崎岖,补给不易,同时也展不开兵力,地形还很复杂,容易被偷袭粮道,故可稍稍迟滞晋军。


但如果让他们钻出了连绵的群山,该怎么挡?


“此事我记着了,明日回宫,便和陛下说。”王沈深吸一口气,道。


他积攒的财富数量,就和邵贼积累的粮草一般高。


一旦被夺取,他感觉也没有活下去的勇气了,毕竟一辈子的追求没了。


不行,得往关中转移一些。


但太子刘粲最近和他有些生分了,转移过河的财货、粮食、仆婢、庄客能保住吗?


刘士光(刘粲)这人,也是够绝情的,当初用得着自己的时候,曲意结交,现在地位稳固、大势已成,就渐行渐远了。


长安那边已经形成了新的权贵圈子,和平阳这边不是一路人,这让王沈很是烦躁。


实在不行,只能动那一招了。


刘聪爱小妈,刘粲也爱小妈。


今上若崩,皇后变成太后,然后再变成嫔妃,肯定要服侍新的皇帝。


刘粲经常偷偷打量上皇后樊氏(原张太后侄女、皇后张徽光侍婢)、左皇后王氏、右皇后刘氏、中皇后宣氏,显是色欲熏心之辈。


他就等着今上驾崩,好接手父亲的后宫呢,就像今上当年接手父亲刘渊、兄长刘和的后宫一样。


有的后宫嫔妃,甚至有望传祖孙三代人——其实也就十几年。


“秀容、汾阳故城那边好好打。”王沈拉住乔豫的手,说道:“若立下功劳,我一定启奏天子,为汝加官进爵。”


“谢王公栽培。”乔豫大喜,再拜。


心下却颇有些麻木之感。


还能怎样?勉力抵挡呗。


乔氏是匈奴贵族,多在军中为将。


这些年,有的族人跟太子去了关中,有的战死沙场,有的还留在平阳为官。对大汉的国势,个个都有些悲观。


说实话,乔豫和他族兄乔衷都不认为大汉打得过邵贼。


唯一的悬念,就只是他们能在邵贼汹涌澎湃的攻势下,坚持多久罢了。


其实这个国家又何止他们这样想?


这几年不断有人跟随太子刘粲西行,连带着家人僮仆、部落牧奴、庄客部曲等等。这其实是一种逃避,毕竟有着黄河阻隔,邵贼没法轻易攻入关中,看起来更加安全,能苟延残喘很多年。


从去年开始,迁移达到了顶峰,一年走了不下十万人。


今年少了许多,但还是有人在走。


这是一种很恶劣的行为,极大动摇了人心。天子曾下诏禁止,只允许迁移了一万余落、七八万口诸部牧人西行,作为太子刘粲的根基之一,其余人等一律不准西渡,除非得到朝廷允准。


但诏书是诏书,还可以走中常侍王公的路子嘛。


乔豫没打算把家人迁至关中。


死就死了,能怎样?


他更担心的还是朝廷安危啊。


离开王沈府邸后,乔豫又南下河东,催督一批粮草、器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