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 字色: 字号: 双击滚屏:
笔趣阁 > 大明:开局辞官退隐,老朱人麻了 > 第一百四十四章 万国来朝的盛景

第一百四十四章 万国来朝的盛景

作者:楚国隐士 返回目录

第一百四十四章万国来朝的盛景


三日时间一过,早就传得沸沸扬扬的番邦觐见大典,终于要在今日于奉天殿举行了。


而胡惟庸,显然也是必须得参加的。


无论是因为朝廷本身对于官员的要求,还是胡惟庸作为一个乐子人本身的好奇,都导致了他今天的到场。


胡惟庸今天穿得很正式。


他没有穿那身压根没穿过几次的五品官服。


那玩意儿体现不出胡大老爷尊贵的身份。


他穿的乃是御赐的斗牛服。


作为赐服,这身衣服一穿,那别人都不用看脸认出是谁,都知道,这是大佬了。


当然了,这些小意思都没被胡大老爷放在心里。


他真正在意的是,穿着这身衣服,他就不用在今天这个规矩最为严苛的场合,不断的行礼了。


毕竟,这可是斗牛服!


满朝堂翻来覆去的找,家里有这身衣服的,不超过十个。


藏青色的斗牛服在玉带的缠绕下,贴合着胡大老爷挺拔的身姿。


让他哪怕站在奉天门前的寒风中,也显得格外的突出。


此时,是在列队。


当然了,大明绝对不会干什么一应官员列队欢迎番邦小国使团的事情来。


能在大明皇宫里让一众大明官员们这么等的,有且只有一人。


那便是大明皇帝陛下——朱元璋。


等到一位太监站在那儿高声喊道:“陛下驾到,诸位臣工入殿觐见!”后。


排在文臣首位的李善长,深深的看了一眼排在自己身后,位于文臣队伍第二位的胡大老爷一眼。


他若有所思的冲着胡大老爷点点头,然后没等到胡惟庸的回复,便当先迈步走了进去。


胡惟庸同样若有所思的笑了笑,却压根没把李善长刚刚举动放在心里。


毕竟,无论李善长怎么蹦跶。


嚣张也好、低调也罢,甚至哪怕是认怂也所谓。


反正,李善长的结局,是注定的。


老朱在把李善长抬上这个位子的时候,其实就已经举起屠刀了。


只不过屠刀究竟哪个时候落下来,还需要他琢磨琢磨。


或者说,还需要李善长多拉上一点人,方便老朱为自家的胖儿子铺路呢。


一路跟着李善长的脚步,规规矩矩的走进空旷、高大、肃穆的奉天殿。


抬头就看见了端坐在龙椅之上,隔着御案注视着众人的朱元璋。


今日的朱元璋,身着一件火红的九龙衮袍,头带象征着帝王身份的帝冕,仿若一位亘古长存的神明注视着他的子民一般。


淡漠、审视还有丝丝得意和不屑!


“臣等见过陛下,恭请圣安!”


包含胡惟庸在内,一应朝臣整整齐齐的行礼,冲着朱元璋问好。


朱元璋淡淡答道:“朕安!”


至此,君臣之间的见礼就算是结束了。


而之后,分文武站在两侧以后,就等着今日里最重要的主题了。


使臣上殿、献宝!


随着奉天殿门口那位太监一声高喊:“宣,高丽国使臣,上殿!”


而刚刚在一众朝臣们进殿的时候,就被太监们带到一旁等候了。


此时,听到这声明明嗓子尖利,却喊出了一股子堂堂正正之气的话语,高丽使团正使李默修正了正自己的衣装,抬腿当先朝着奉天殿走去。


此时奉天殿里,官员背后的空间里,正端端正正的坐着一大批乐师。


而操持着一应乐器的他们,在一名内侍的指挥下,正整齐的演奏着独属于大明的宫廷乐曲。


此曲,堂皇而宏大,听着这曲子,行走在这巍峨的宫殿之中,本能的要缩缩头。


实在是这气氛,太过于端庄了。


逐级走上奉天殿的台阶,临进门时,太监再喊。


“高丽使节,觐见!”


李默修早就对这些规矩熟悉得不行了,规规矩矩的举起他手中加盖了高丽王王印的国书,高声喊道。


“下国高丽使节李默修,觐见大明皇帝陛下!”


说完,当先跨过高高的奉天殿门槛,低着头规规矩矩的在两旁大明文武百官的注视下,一路走到宫殿正中。


“下国高丽使节李默修,代我王恭请上国皇帝陛下圣安!”


朱元璋扫了对方一眼,略有些淡漠的答道:“朕安!”


李默修举起手中的国书,躬身道:“下国高丽使节李默修,代我王献上国书,以表两国源远流长。”


“内附礼单,为我王为上国皇帝陛下贺!”


这话一出,自有大太监宋利赶紧走过去,接过李默修手里的国书。


规规矩矩的递给朱元璋,朱元璋仅仅是瞟了一眼,便甩给宋利道:“念!”


宋利躬身双手接过国书,站到一旁御陛之上,高声道。


“高丽使节代高丽王,献宝!”


“珍珠五十斛……”


话音刚落,早在外间等着的高丽使节团成员,便高举着手里的珍珠,步履稳健的走了进来。


这一盘,自然不是所有的。


但至少要把宝贝的卖相让大明爸爸的皇帝陛下和一应官员们知道啊。


不然,这礼不是白送了嘛?


紧接着,人参、皮草、高丽美女、宝石…等一系列略有些稀奇,但又不是特别稀奇的东西轮番的送进了奉天殿中。


等到这边高丽的国书念完,听完献宝的数量并见证了高丽王是怎么声情并茂的舔大明的以后。


轮到其他国家上场了。


新罗、东瀛、琉球、扶余……


但凡周边听过名字的国家,一个个的轮番走了进来。


规规矩矩的给大明上国书、献宝。


宝石、雕塑、珍禽异兽、刺绣、海鱼、黄金、花卉……


只有你想不到的,没有你见不到的。


胡惟庸今儿可真算是开眼了。


他万万没想到,这在大明初期的时候,对于周边小国威慑力居然强到这个地步。


要知道,这可是一应使团玩了小心思之后的结果啊。


没有一个国家敢于光明正大的糊弄大明!


没有一个国家敢于光明正大的叫板大明!


这……就是武德充沛、威振四海的大明此时此刻的地位。


这种万国来朝、小国敬仰的盛景,看得胡惟庸如痴如醉。


好啊!


太好了!


这场景,怎么看都不够啊!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