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 字色: 字号: 双击滚屏:
笔趣阁 > 激活帝王系统,开局召唤典韦 > 第530章 赵王之谋,准备背后捅刀子?

第530章 赵王之谋,准备背后捅刀子?

作者:十一点 返回目录

“景黎。”


“老爷。”


景黎从袖中递过来一块碎银,小乞儿顿时双眼绽着精光,神色格外惊喜,直接噗通一声跪地:“多谢老爷,多谢老爷!”


“先别急着谢。”


禹皇摆了摆手,轻声问道:“朕……还要问你几句,挖河道招工,可是官府所为?”


“不是!”


小乞儿直接摇了摇头,稍作沉吟道:“这挖河道是为了引淮河水入淮南,听说从我江南各郡招募了上万人,雍王府更是号称半个月挖通主渠,想来如今已经完工了,倒是有不少人直接在淮南安家落户。”


“淮南?”


“如此说来,这招工也是老二所为?”


“这小子……”


禹皇的眉头微蹙,自顾自的呢喃:“老二又在搞什么鬼把戏,淮南内忧外患,他竟然还有心思引淮河水南下?”


“景黎。”


“在!”


“立刻回去收拾一下,准备启程,改水路,自淮河入淮南。”


“诺!”


……


关山!


赵王城。


“主公,中原人兵锋日盛,一路席卷,年王和鲁王损兵折将,连丢数城,要不了多久,便会大军压境,我赵王府也应早做决断。”


“嗯!”


赵王坐于上首,神色略为凝重,眸光环视一圈后,落在了一直位列武将之首的吕布身上,轻声道:“奉先啊,中原的大军浩浩荡荡的来袭,你有何迎敌之策?”


“义父!”


吕布微微拱手,眸子中露出一抹高昂的战意,朗声道:“吾有方天画戟,赤兔马,不管中原人来多少兵马,孩儿定保义父和我赵地无恙。”


“待中原大军杀至,孩儿愿率军迎敌!”


“哈哈哈!”


赵王顿时哈哈大笑,略带压抑的心情也是瞬间变得舒畅无比,身后一众将领也是眸子中露出一抹敬畏,齐齐的朝着他看去。


“好!”


“我儿不愧是天下第二,有你相助,本王何愁大业不成!”


赵王先是出言赞赏一番,随后又将目光看向身旁的文士,语气也是变得温和了许多:“徐梁,可有何良策?”


“回王爷!”文士一副文质彬彬的神色,眸中却是绽着睿智的光芒:“依在下来看,王爷有三条路可走!”


“说!”


“其一,静观其变,以逸待劳!”徐梁语气不急不缓:“我赵地据九重关,有鲁王,年王相隔,在两大诸侯彻底败北之前,赵地无恙。”


“不错!”


“王爷若是静观其变,可使两大诸侯消耗中原人的兵锋,届时,整军备战,与中原兵马一决高下。”


“第二条呢?”


“其二,合连纵横,派兵驰援鲁王和年王,阻止中原人南下,如此一来,能够避免战火燃烧至我赵地境内,王爷依旧可以高枕无忧。”


赵王摇了摇头,淡淡的道:“鲁王和年王之前和本王没少争斗,如今让本王派兵替他们打仗,痴心妄想!”


徐梁闻言,脸上也是露出一抹苦笑之色,轻叹道:“如此一来,王爷只能选择第三条路了。”


“倾巢而出,以雷霆之势,拿下鲁王和年王的疆域!”


“什么!”


此言一出,满堂寂然,就连赵王也是忍不住眼皮子一跳,直直的盯着徐梁:“你是想让本王在背后捅刀子?”


“王爷!”


徐梁一脸的正色:“我赵王府与鲁王年王素来不和,相互攻伐已久,况且如今诸侯联盟已经瓦解,纵使是此时出兵名声不好,却也称不上捅刀子。”


“况且,成大事者,不拘小节,于我们而言,此乃千载难逢之机!”


“若是王爷能够吞下鲁国和大年,便可收拢关山三分之地,以此来逐鹿天下!”


“有吕将军相助,加之两国的底蕴,整合三方势力,何愁大业不成?”


吕布也是深深地看了这徐梁一眼,眸子中露出一抹意动,微微拱手:“义父,先生之言,不无道理,正所谓成王败寇,待义父夺取了两国,击退了中原人,在天下人眼中,义父依旧是关山的功臣,英雄!”


“嗯……”


赵王陷入了沉思,眸中也是露出纠结的神色,许久之后,看向吕布:“奉先,若是让你率军攻取大年,可有把握?”


“若不胜,儿愿提头来见!”


“哈哈哈,好!”


赵王猛地起身,朗声道:“众将听令!”


“在!”


“本王,封吕布为讨逆将军,统军三万,直取大年,一定要在中原人攻入之前,拿下大年的后方疆域!”


“遵命!”


吕布郑重一礼,身上的释放的桀骜气息也是让赵王为之心安,环视一圈后,沉声道:“众将,随某出征,三日平大年!”


……


九重关内。


宁凡这两日总觉心神不宁,好似有什么不好的事情要发生了似的,坐立难安。


“奉孝啊,可有前线的战报传来?”


“主公,前线三路大军,攻伐十分顺利,若是属下所料不错,温侯那边的计划应该要开始实施了。”


“嗯!”宁凡点了点头,看向李儒道:“文优,既然吕布准备出兵,便让我们的人放缓攻势,给吕布建功!”


“主公放心,属下早有安排。”


“甚好!”


既然不是前线的事情,那问题又出在哪里呢?


难道是淮南出事了?


“来人!”


“在!”


“将淮南近几日的情报送来,本王要一一查阅。”


“诺!”


一位内官呈上来近日由淮南送来的情报,宁凡随意翻看了几页,频频点头。


三郡之地在辛弃疾三人的治理之下,蒸蒸日上,百姓安居乐业,各地基建更是拔地而起,从学堂到医馆,再到娱乐设施,可以说,几乎把灵州城内的所有产业一一拿来复刻。


而淮河之水,终于成功三渠分流后,流入了淮南,水军也逐渐步入正轨,如信上所述,如今的淮南与大军出征之时的淮南,又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不错,倒是有几分大同社会之气象,却还要有很长的路要走啊!”


“主公,还有一事,需要通禀。”


“何事?”


“刚刚收到京中来报,陛下告病,朝中由齐临王监国,已有数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