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 字色: 字号: 双击滚屏:
笔趣阁 > 重回80:我的文艺人生 > 163 渣男

163 渣男

作者:森外 返回目录

竟然会在这里。


一首诗换了两碗面条!


真够大方的。


“方明华?”李丽看到他神色有异,低声问道。


“这是查海生写的,你看他最后签名虽然用钢笔抹了,但还能看清海子两个字”


李丽拿过去又仔细看了看,果然依稀看见签名。


“同志,刚才那个诗人两碗面钱把这首诗卖给你,我能不能用两碗面钱买下?”方明华对老板说道。


老板听了倒是很爽快。


“拿去吧,你是杂志社编辑拿去发表,放在我这纯粹糟蹋,钱我也不要,免得说咱首都人民小气!”


但最后方明华还是坚持多付了两碗面钱,吃完饭后拿着这首诗出的面馆。


“方明华,伱现在是不是想去找海子?”李丽问道。


“对,去找他!”


两人又折回政法大学,直奔教职工宿舍楼。


这次里面好像有人。


方明华刚准备敲门,突然听到里面传出一个姑娘银铃般的笑声:


“老师,你说你给我写的诗呢?”


“写好了,你听听。”


紧接着传来海子那并不标准普通话声音:


《你的手》


北方


拉着你的手



摘下手套


她们就是两盏小灯


我的肩膀


是两座旧房子


容纳了那么多


甚至容纳过夜晚


你的手


在他上面


把他们照亮


……


…….


“老师,写的真好,是送给我的吗?”


“当然”


……


……


两人在谈情说爱。


来的似乎有点不巧?


方明华和李丽对望了一眼。


不过方明华还是厚重脸皮敲门,来一趟不容易。


里面传来椅子不小心被撞翻的声音,过了下才听到海子问道:


“哪位?”


“你好,我是《延河》杂志社诗歌组的主编方明华,想和你聊聊有关诗歌方面的事。”


门很快打开了,开门的是一个瘦瘦的长着络腮胡须的青年


海子。


里面站着一位姑娘。


方明华拿出自己的工作证递给对方,海子看了下,立刻变得热情起来。


“方主编请进。”


方明华进门,第一次见到在海子的诗里,被称为“B”的姑娘,王波婉。


圆脸,很可爱。


王波婉脸有点红对海子说她现在要回宿舍,然后又对方明华他们羞涩一笑算是打了个招呼,匆匆离开房间。


海子似乎有点尴尬,赶忙解释说那个是他的学生,刚才正在给她讲诗。


欲盖弥彰啊。


方明华自然不能点破,又介绍了李丽:“她是燕大的研究生,也是五四文学社的,刚才我们找了西川。”


他说完,又从兜里拿出那张皱巴巴的纸,递给对方“海子,这是你写的吧?”


海子看了很惊讶:“怎么会在你手里?”


“巧了,刚才我也去了政法大学南门附近的面馆。”方明华就把事情经过简单说了一遍。


海子听了也笑了,竟然这么巧。


“海子,我打算把这首诗发表在下期的延河杂志诗歌专栏。”方明华又把自己的打算说了一遍。


“你还有没有没公开发表的诗歌?”


“还有一首。”


海子又从书桌抽屉里取出一份诗歌。


方明华拿过来一看:


乖乖的,竟然《亚洲铜》!


亚洲铜,亚洲铜


祖父死在这里,父亲死在这里,我也将死在这里


你是唯一的一块埋人的地方


亚洲铜,亚洲铜


击鼓之后,我们把在黑暗中跳舞的心脏叫做月亮


这月亮主要由你构成.


“这首我也要了!”方明华毫不客气囊入怀中。


今天收获不错哦。


事情办完,方明华就告辞离开,在回去的路上,刚才默不作声的李丽突然开口道。


“方明华,我刚才听到那个女生叫海子老师?”


“是,应该是海子的学生。”


“师生恋?!”


“应该是吧?”


“我同宿舍的一个舍友,本科是在燕师大上的。”李丽讲起了故事。


“我们闲聊的时候,她说燕师大校有一位搞民间诗歌研究的男老师,姓沈,文弱苍白,衣着寒酸,却靠自己跋山涉水采集来的民歌赢得了广泛的尊重和女学生的青睐。”


“后来,他教的那个班最漂亮的女生毕业后嫁给了他,现在夫妻俩很恩爱,每天早上下午都会在燕师大教九小花园散步。”


“你说,海子和她学生这一对师生恋能成吗?”李丽问道。


成?


后面还有好几个姑娘呢。


好像在海子的诗歌里简称为后面还有“P”、“A”、“S”、“H”……姑娘。


为此,海子还专门写了一首诗《四姐妹》。概指的就是海子一生中最牵挂的4个女人——波婉、安妮、诗芬和白佩佩。


其实,从某种意义上说海子是不折不扣的渣男。


不过这些话,方明华没有说出来。


他想了想说道:“不知道其实不用关心这些,我们只要喜欢他写的诗就行,你说对不对?”


姑娘听了点点头。


“不过,李丽,你最好别找像海子这样的人。”方明华半开玩笑半认真说道。


“我知道,越是才华横溢的男人,感情越不容易专一,因为诱惑太多,是不是,方明华?”


李丽说完看着他。


看着我干嘛?


出了政法大学,两人分开之后,方明华坐车就回总政大院。


当他到家的时候,宋棠棠和姥爷也回来了,方明华就把今天遇到的事情给姑娘说了一遍。


正坐在沙发上戴着老花镜看报的姥姥听到方明华见到好几个学生诗人,顿时也来了兴趣。


“明华,能不能拿些诗让我看看?”


“姥姥,您看。”方明华赶紧将四首诗稿交给她。


人家可是当年金陵女校的才女!


姥姥仔细看了会,抬起头说道:“明华,这几首诗歌写的都挺好,不同于艾青那一辈,也不同于现在北岛、顾城他们写的朦胧诗,特别是这个叫海子的年轻人,有点像荷尔德林的风格。”


“您是说德国著名诗人,古典浪漫派诗歌的先驱,弗里德里希·荷尔德林?”方明华问道。


“对,就是他,像《自由颂歌》《人类颂歌》《为祖国而死》都是他的代表作,从海子这两首诗里,我看到了荷尔德林的影子。”


“明华,你的眼光不错,看来是个合格的编辑。”姥姥最后微笑道。


“多谢夸奖。”


宋棠棠坐在一边没说话,虽然她也非常喜欢文学和诗歌,但她心里也明白和姥姥以及自己的男朋友相比,文学修养方面还是比较逊色。


不过没关系。


夸明华,自己心里也高兴。


“姥姥,我准备连续做几期大学生诗歌专栏,集中刊登一批学生写的优秀诗歌,有时间我准备去别的高校看看。”


方明华说出自己的想法。


既然成了副主编,负责诗歌,总要有点响动吧?


说完又对宋棠棠说道:“我抓紧时间把我的修改完,然后给黄社长和张主编打电话说说我的想法,再去清华和燕师大,你到时候去不去?”


“如果我没事就去。”宋棠棠说道:“不过,今天我和姥爷去政治学院串门,见到我哥以前的一个朋友,也喜欢文学,想想见你。”


“谁?叫什么名字?”


“他叫王硕。”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