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 字色: 字号: 双击滚屏:
笔趣阁 > 重回80:我的文艺人生 > 362 新写实小说

362 新写实小说

作者:森外 返回目录

格非的《褐色鸟群》刊登在《延河》第三期的主编推荐栏目,写的是主人公“我”在一个叫做“水边”的地方独自居住,每天都能看到褐色的候鸟飞过。


故事的主线是“我”与一个穿栗树色靴子的女人的相遇和追寻,以及“我”与“棋”的相遇和对话。


作为一部先锋作品,《褐色鸟群》采用了博尔赫斯式的迷宫叙述,实验色彩非常浓重,甚至在先锋作品中也显得太先锋。


后世戏称为当代中国最玄奥的一篇,是人们谈论“先锋文学”时必提的作品。


没想到有人仿写这篇!


当然,模仿不是抄袭,是可以的,只是模仿的有些拙劣啊,有一种画虎不成反类犬的感觉。


格非的《褐色鸟群》够先锋够玄奥的,这篇更加过分,简直就是不知所云。


为什么白苗会推荐这部?


就因为这一篇先锋类?


的确,现在文坛上先锋文学已经占据主流,但什么事物发展都是盛极而衰。


用不了多长时间,先锋文学就开始走下坡路了!


而新的形体又开始大行其道。


这就是八十年代中后期内地文坛逐渐兴起的“新写实”!


以描写现实生活中平常琐事为题材的,笔墨淡雅,缺少激动人心的故事,特别注重现实原生态的还原,真诚直面现实、直面人生。其语言往往是一种世俗化的平易语言,与小人物的生活状态达成统一


代表作有刘震云的《单位》《一地鸡毛》,池莉的《烦恼人生》《不谈爱情》,方方的《风景》,刘恒的《伏羲伏羲》等。


特别是池莉的《烦恼人生》,被认为新写实的开山之作。


哎,对了池莉的《烦恼人生》好像还没有发表吧?


赶紧写封信,向她约稿。


方明华并不知道池莉的地址,不过不要紧,池莉是武汉文联的,直接寄到武汉文联即可。


至于刘震云就算了,据听说和《人民文学》的编辑朱伟走的很近,咱就不去撬墙角。


除了,像九十年代上映的电影如《秋菊打官司》《hello,树先生》以及贾樟柯拍的几部电影,都可以归于“新写实主义”作品范畴。


要不,先将贾科长的电影反向改编成?


电影很多,具体该写哪一部得认真考虑下。


先给池莉写封信,看能不能将那篇《烦恼人生》抢过来。


第二天早上,方明华依旧按时起床,刚在卫生间刷牙洗脸,就听到外面房门嘭的一声被人推开。


“谁呀?”方明华边刷牙边出了卫生间,一看吓了他一跳。


是余桦!


此时的余桦头发纷乱,眼睛里布满血丝,不过神情很亢奋,他扬了扬手中拿着的稿件,对方明华说道:“方老师,我完稿了!今天我们可以出去玩了吧?


我¥%……&&*


方明华感到无语,不过还是接过他的稿件:“熬夜了?赶紧回去洗漱下,然后吃点东西睡会。”


“我不瞌睡,说好了,八点半准时出发!我们到时候还是来叫你。”说完余桦匆匆走了。


方明华摇摇头,将稿件摊在书桌上,边刷牙边看起来。


竟然是个中篇,名字叫《四月三日事件》。


写了一个患迫害狂的十八岁青年,思维混乱,精神恍惚,在幻觉中感受着无时不在,无处不在地处于一种被人监视的境地,总以为旁人(包括自己的父母在内)总在针对他有过什么密谋。


他从人们的议论、表情、举止以及黑暗的窗口等幻象中隐隐约约地发现小镇上的所有人在共设一個阴谋:他们要在4月3日这一天暗害他,于是,他跳上运煤火车出逃了。


方明华在未穿越前看过余桦写的这篇。


它不是余桦最好的,却是人们经常提及的,以现实和想象相互交汇的方式进行叙述,读来扑朔迷离,甚至带有悬疑的色彩。


哎.


真想不通,刚才见到那个开朗活泼整天嘻嘻哈哈的青年,竟然能写出这样精神病人的。


文如其人,怎么在这家伙身上根本看不出来?


其实不仅是余桦,像莫岩、苏童、格非这帮先锋类作家,他们的写的似乎和他这个人是完全割裂的。


不想了,洗漱完吃饭去,等游玩回来再仔细看,该修改的地方修改。


洗漱完,方明华就去食堂吃饭,回来后换身衣服,T恤牛仔裤,脚上穿一双回力WB-1,白红配色的,这个时代最时尚的运动鞋。


没过几分钟,就听到楼下有人叫他,方明华就出了了门。


楼底下站着一男两女,余桦收拾了下看样子比刚才精神许多,但眼中的血丝还是那么多。


两个姑娘今天也是特意打扮了下,陈虹穿着红色的连衣裙,李红颖竟然穿着T恤一条牛仔短裤,露出一双苗条的腿。


重庆姑娘就是白.


只是,现在才五月初,大清晨的,穿短裤不冷吗?


四人出了学院,坐上公交车直奔北海公园。


公园里游人如织,西天梵境、九龙寺、阐福寺、万佛楼遗址四人兴致勃勃挨着挨着逛。


当然最开心的还是在公园里划船。


中午吃完饭后,余桦去租了一艘船,两个男人划桨,两个姑娘坐在船头,一人打着一把小花伞。


当然,忘不了唱那首脍炙人口的歌曲。


让我们荡起双桨


小船儿推开波浪


海面倒映着美丽的白塔


四周环绕着绿树红墙


两个姑娘合唱,声音婉转,很快迎来周围游船上的人的注意。


方明华划着船,说实在他内心已经毫无波澜。


在燕京不知道来北海划了多少次船,听过不同的姑娘唱过多少遍这首歌。


已经听腻了。


咦.


船怎么在原地转悠?


方明华一看,原来左边的余桦身子歪在一边已经睡着了!


两个唱歌姑娘也发现此事,赶紧准备叫醒他,却被方明华制止。


“算了,估计是昨晚熬夜写,累的,就让他睡会。”


“我来划!”李红颖自告奋勇,拿起余桦丢在一边的船桨,小船又开始慢悠悠移动起来。


陈虹也不再唱了,坐在余桦身边很贴心的撑起伞帮他遮太阳。


这待遇,不错呀。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