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 字色: 字号: 双击滚屏:
笔趣阁 > 重回80:我的文艺人生 > 728“明华,你出山吧?”

728“明华,你出山吧?”

作者:森外 返回目录

“明华!”


西川也看到方明华,招呼起来。


“西川,好久不见,你来西京出差?”方明华笑着问道。


“对,到西京美院办点事,事办完了想来看望你,刚才去你们作协说你不在,我就到家里找你。”西川说道。


“没事我一般不去单位.走,去我家里聊。”方明华热情招呼。


西川跟随方明华去了他家,在客厅里两人喝着茶聊起天来。


“西川,你不干记者,去中央美院教书了?”方明华问道。


“是啊,记者太累,而且我这性格不适合在外面跑,央美那边缺英语老师,我在燕大不是学英语的嘛,我就过去了,反正我媳妇也在那边教书。”西川解释道。


西川的媳妇叫姜杰,央美毕业后留校任教,是一名雕塑家。


“现在,我和海子都回归学校,我教英语,他继续教他的美学。”西川最后说道。


92年,海子结束了在燕京第三福利院三年的治疗,终于出院开始了普通人的生活。


在去年,被首都师范大学邀请去上课,不是讲文学诗歌而是讲他的老本行——美学。


海子从燕大毕业后,就直接分配到中国政法大学哲学教研室教授美学,这也是干他的老本行。


“海子现在身体怎么样?”这是方明华最关心的问题。


“还可以,出院后再没有发作过,而且药量逐渐减轻,听医生说这样下去,再过半年就可以停止服药。”西川回答道。


“那太好了!”


方明华听了很高兴,海子回归正常人的生活,最好不过了。


“哦,对了,海子去年过年的时候结婚了。”


“结婚了?怎么不告诉我?我也去喝杯喜酒嘛。”方明华很是惊讶。


“你不是出国了吗?打电话打到你单位我才知道。”西川说道:


“那姑娘是燕京人,是一家医院的护士,开始是喜欢海子写的诗,后来觉得他这个人也不错,两人恋爱了一段时间就结婚了。”


“这可是大喜事啊。”方明华很高兴:“不行,那天我到燕京,要去找他们补喝这杯喜酒!”


“欢迎,欢迎,他现在住在什刹海附近,姑娘父母家有座四合院,而且就这一个女儿,所以结婚就住在那里。


卧槽!


娶了个姑娘又得一套四合院,简直是人生赢家啊。


不过,海子获得第一届世界华语文学奖最佳诗集大奖,他的诗歌就在社会上热卖,也赚了不少版税钱。


买不了四合院,但像余桦那样在燕京买套房子还是可以的。


“可是,海子现在很少写诗,除了教书,一般写一些诗歌理论性的东西,哎”说到最后,西川叹了口气。


这就是药物的副作用啊。


扼杀了一个天才诗人的才华。


方明华倒没觉得多少遗憾:“写诗歌理论也不错嘛就算是他现在不写诗了,但以前发表的这些,也足以能证明他是一个优秀的诗人!”


这倒也是.


西川点点头。


突然他看着方明华说道:“明华,你出山吧?”


“出山?”


方明华被西川的这句话弄糊涂了。


“我又不是武侠里那些高手,金盆洗手,退隐江湖.我出什么山?”


”我是指诗歌方面,我希望你能像十二年前,担任《延河》主管诗歌的副主编那样,关注诗坛。”西川说道。


哦.


那是在84年,方明华担任《延河》副主编后,专门发行过一期《大学生诗歌专号》,上面刊登了包括海子、张枣等一大批年轻诗人的优秀诗歌,在诗坛反响很大。


后来《延河》每期都会刊登一些优秀诗歌,基本上都是刚崭露头角的年轻诗人所写。


更重要的是,当时他旗帜鲜明反对口语诗,和当时的“第三代诗歌运动”代表之一尚中敏在西北大学还进行过一次公开论战,此后又发表了好几篇关于诗歌文章,系统阐述自己的现代诗歌主张,在诗坛上影响很大。


不过升任《延河》主编之后,他的注意力更多放在先锋类上,除了自己写以外,又写了一些先锋文学方面的理论性文章,在诗坛上慢慢沉寂下来,很少能看到他的踪迹,故西川又这么一说。


“明华,你也看到,现在诗坛上争论也很激烈,于坚,韩东他们所标榜的“民间写作”,与我和海子、唐晓渡、陈冬冬等人坚持的“知识分子写作”立场针锋相对。”


西川继续说道:“我觉得实际上就是八十年代中期第三代诗歌运动与当时北岛、舒婷等朦胧诗人之间的争论的延续。”


方明华点点头。


西川确实有一些道理。


标榜“民间写作”那些中坚力量也就是原来“第三代诗歌运动”那些活跃分子,于坚,韩东、徐江.他们始终坚持口语化写作。只是缺了原川省那大批诗人尚中敏、胡东、万夏.


“知识分子写作”这边,西川、海子、、陈东东,更多的继承了以北岛、舒婷为首的朦胧诗人的一些诗歌理念。


不过


现在已经是九十年代中期,诗歌开始失去八十年代那种丰富的养分滋润的土地。


方明华没有直接回答这个问题,而是说道:“西川,我去美国临回国前,在旧金山应邀参加了一次诗歌沙龙,参会的都是后国内诗人作家现在旅居在美国的,像北岛、杨炼、多多、黄翔、翟永明、欧阳江河.还有作家查建英,严歌苓,编辑李陀等。”


听到方明华缓缓说出这些人的名字,西川不由得瞪大眼睛。


这些曾经都是国内诗坛上叱咤风云的人物啊,有的还是他的偶像。


“当时我们讨论的问题是国外诗歌依旧盛行,但国内诗歌却日益衰落,问题到底出在哪里。”


方明华回忆着当时每个人发言,西川认真听着。


这些已经出国,却无时无刻注视着国内诗坛动向的诗人们,他们的发言确实很犀利。


旁观者清,当局者迷或许就是这个道理。


“明华,你发言了吗?你说什么?”西川问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