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 字色: 字号: 双击滚屏:
笔趣阁 > 大明:天天死谏,朱元璋人麻了 > 第十六章 朱元璋:梅殷在乡下一定吃尽了苦头

第十六章 朱元璋:梅殷在乡下一定吃尽了苦头

作者:翻个小白眼 返回目录

梅殷熟练的把所带回来的这四条鱼,去鳞去腮除去内脏。


这些东西没有浪费,都丢到了喂猪的盆子里,给猪改善生活了。


猪也是吃荤腥的,属于杂食动物。


喂猪有条件的话,偶尔有点荤料,会让猪生长的更好。


在见到梅殷把这些鱼内脏等东西,丢进来之后,一大两小三头猪,立刻就起来。


着急忙慌的来到盆子前,你争我抢的吃了起来。


在这个时候,它们行动迅速的,看起来都不像猪。


不一会儿的功夫,就把这些都给吃掉了。


梅殷把几条鱼清洗干净,把其中最小的那条黑鱼给剁了,用盐腌制一下,就下到锅里开始炖。


不一会儿,锅就烧开了,有鱼肉的香味儿开始弥漫。


只可惜自己没有酸菜,也没有辣椒,若是有了这些东西,就可以烧出一大锅美味的酸菜鱼出来。


黑鱼简直就是做酸菜鱼的绝配。


至于剩下的三条鱼,梅殷趁着这个功夫,用盐都给腌制了一下,用藤条穿起来吊到房梁上。


这个时候没有冰箱,这鱼他就一时间吃不了,只能通过这样的方式来进行储存了。


在梅殷刚做这些的时候,外面传来了喊叫声:“梅先生在吗?”


这声音梅殷觉得有些熟悉,可时间又没有听出来是谁的。


就答应了一声,忙迎出去。


看到来人,倒是一下子认了出来了。


这是那個在河边捕鱼,说让自己不要捕了,中午给自己分条鱼的人。


这人三四十岁的模样,姓张,具体叫什么梅殷也没记住。


此时这个张叔,怀里抱着一些木板,手里拎着这些工具过来了。


梅殷没什么架子,忙叫一声张叔,并把这张叔往屋子里面让。


张叔将手里的东西,都给放到门口。


人随着梅殷进去。


来到屋内,便闻到了香味。


“梅先生这就是要吃中午饭?”


哪怕是他已经尽量的掩饰了,可声音之中,还是带着一些惊讶。


梅殷道:“忙了大半天,肚子有点饿,一会儿做好了张三叔在这里一起吃点儿。”


张叔闻言,暗自咽一些口水,还是坚决的摇了摇头道:


“不了,我早上才吃过饭,这会儿还不饿。”


说这话的时候,心里面也越发认同了梅殷是个读书人。


而且还是出身不凡的那种。


如今这个时代,寻常百姓家都是一天两顿饭。


只有农忙时需下力气时,吃干的,平时都是的稀的。


便是他们这些地方的一些小地主,也都是一天两顿饭,舍不得多吃。


结果,这梅先生却一天三顿饭!


看起来还是那样的自然。


不说别的,仅从这一点就能看出来,梅先生出身定然不凡。


寻常人家,可吃不起一天三顿饭!


“张叔,你来就来,你带那些东西做什么?”


张叔闻言摇头道:“没别的意思,就是知道你这里的条件不好。连个门窗都没有。


刚好我家里面还有些木料,就拿过来凑合凑合,看看能不能给你做副门窗出来。


这大冬天的,没有门窗可不行。”


梅殷这才知道,这位张叔虽然也爱捉鱼,却有一手木工的手艺。


梅殷倒没有再多说什么,忙出声谢道:“张叔,您这来的可是太及时了!”


昨天睡了一晚上,他就吃够了没有门窗的苦。


张叔面对梅殷的道谢,连连摆手表示不过是举手之劳。


他也没啥大本事,不能帮梅殷大忙,只能做点力所能及的事。


梅殷刚和张叔说上话,外面又来了这个大婶儿,手里端着一些饼子。


大婶过来之后,马上又有其余双水村的人,接二连三的到来。


都不空手。


有的给拿几个鸡蛋,有的则担着一担柴草。


有的拎上一些粮食。


也有的和张叔一样,带来了一些木料。


不一会儿的功夫,梅殷这里就满满当当的放上了很多东西。


“张三哥,你会木匠手艺,俺没这个手艺,但是俺会盘灶台。


来几个人搭把手,咱们一起把梅先生的灶台给盘起来。


家里面没个灶台,做饭了都不方便,不像个家。”


说话的这人,是赵甲长的弟弟,赵二叔。


还有一些手脚勤快的大娘大婶们,则帮助梅殷把院子,都给好好的清扫了一遍。


梅殷是真的很感动。


话说,他在此之前把鱼分给双水村的这些人,只是想着他初来双水村这里,他又有这一手非常不错的捕鱼技术。


弄这些鱼对他来说是举手之劳。


每家每户送上一条,今后在这里相处,结个善缘。


哪能想到,这些人竟然很快就回报回来了!


“叔叔,婶子,大娘……您……您们实在太客气了!”


纵然是梅殷,一时间也不知道该说些什么才好。


“梅先生伱这么客气干嘛?今后你就是双水村的人了。


咱大家伙在一起生活,相互照应一下不是应该的?”


“就是!梅先生你刚才给俺家送鱼的时候,俺们就没给你这样客气。


直接就收下了。”


“就是就是!”


众人一边说,一边手脚麻利的帮着梅殷做事。


在他们的帮助之下,梅殷的住处很快就大不一样。


这就是乡村的百姓啊!


生活在这里的人,彪悍又淳朴,充满着一些小肚鸡肠的算计,可又处处充满了人情味。


你对他们好,大多数人也会对你好。


若是能够融入其中,便能感受到这人情,所带来的诸多便利。


面对这些热情的双水村乡亲们,梅殷还能说什么?


只能是飞快的吃了饭,填饱肚子。


便又招呼上几个人,拿着他的工具出去捕鱼去了。


临走的时候告诉大家说,今天晚上都别走,就在他这里吃饭。


哪个要是走了,他可不乐意。


就是想要让他去挨家挨户的再去请他们!


……


晚上,梅殷这处小院里,点燃了几堆篝火。


鱼肉的香味儿随之弥漫。


梅殷在一些婶子大娘的招待下,做了一顿全鱼宴。


虽然烹饪的样数不多,但主打一个量大管饱。


双水村的老少爷们全来了,汇集在这里吃喝,显得格外的热闹。


哪怕梅殷给他们说了,今天晚上自己管饭,不少人也没有只吃梅殷的。


比如那两坛子有些浑浊的酸涩酒浆,就是赵甲长搬来了。


还有一些饼子,以及其其余的一些食物,也是一些乡亲从他们家里拿来的……


……


夜深了,梅殷躺在床榻上开始睡觉。


外面传来呼呼的风声,但却没有多少寒风钻进屋子。


新打造的门窗,已经被装上,将寒冷都给挡在了外面。


借着外面的月光看一下那门窗,还有焕然一新的屋子,梅殷的嘴角,忍不住的露出了一抹笑容。


看来,这在双水村的生活,比自己想象的还要更加的舒适。


双水村的这些乡亲们,做事情很有人情味……


……


武英殿,朱元璋终于将最后一份奏疏给批改完。


放下手中朱笔,朱元璋站起身来,长长的伸了个懒腰。


身上响起一阵噼啪作响的声音。


“梅殷那个混账玩意儿过得怎么样?


是不是吃尽了苦头?”


朱元璋想起了什么似的,转头出声询问。


心中带着一些愉悦。


在问这话时,他便已经确认了,梅殷过得肯定不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