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 字色: 字号: 双击滚屏:
笔趣阁 > 朕这一生,如履薄冰 > 第236章 宗祠

第236章 宗祠

作者:煌未央 返回目录

上林苑这边,刘荣一如过去的监国太子生涯——忙完了朝中事务,便出现在了心心念念的上林苑。


就好像什么都没发生。


就好像长安城未央宫内,仍旧住着天子启;


就好像长乐宫里住着的,依旧是窦太后,而非窦太皇太后。


一如往常。


但在刘荣离开长安之后,东宫窦太皇太后的心情,却是随着一道道身影自长乐宫们进出,而变得愈发郁闷。


“丞相,是托孤丞相;”


“亚相御史大夫,更是早在还任少府的时候,便同太子宫往来密切。”


“内史田叔,倒是个识大体的——偏又生了个榆木脑袋。”


“余下的公卿百官,也大都……”


目送又一位朝中重臣——又一位不愿意在朝议之上,提出新君刘荣‘年不及冠,暂不该掌政’的朝中重臣离去,窦太后只如是一番轻喃。


而在窦太后身侧,听闻这一番颇有些幽怨的话语,刘荣新晋任命的谒者仆射汲黯,也是一时不知该如何是好。


——汲黯,已经劝的嘴皮子都掉了好几层。


早在窦婴、窦彭祖二人没找上自己时,汲黯就已经劝过窦太后:皇权更迭,一切当以稳妥为要;


陛下监国多年,施政得当,非必要时,万不可夺陛下之权,以免横生变故。


然后,窦太后就用‘祖宗规矩’四个字怼了回来。


等窦婴、窦彭祖二人找上门,汲黯便转而拿出了第二套说辞:太皇太后这么做,让自家外戚子侄很为难。


窦太后依旧不为所动,只一句‘汲卿非窦氏,莫言吾家事’,便直接让汲黯彻底失去了谈论此事的可能。


再到而今,眼睁睁看着窦太后,将朝中公卿重臣逐一召见了个遍,却至今都没找到愿意站在自己这边的马前卒,汲黯,却已经是无心再劝了。


事实胜于雄辩!


满朝公卿重臣,都不愿意做这個出头鸟,替窦太后将‘天子未冠而立’这个事实摆上台面;


就算窦太后接下来,能另外找到几个小虾米,以投机心理替窦太后冲锋陷阵,这个议案最终,也还是要摆在朝议之上,由百官公卿共同决议。


人家公卿重臣,现在不愿意替你窦太后张目,日后朝议之上,难不成还能支持这个议案?


三公九卿都明确表示反对——至少也是默不作声,底下那些个小虾米,难道还敢冲到各自顶头上司的前面,做出和上官相悖的选择?


这不是开玩笑嘛……


左右这件事,窦太后已经没什么成功的可能,汲黯索性也就不再开口,免得自讨无趣。


却不料汲黯不开口了,反倒是窦太后微微侧过身,以一副商量的语气道:“汲仆射以为,若是将魏其侯——窦婴窦王孙任命为皇帝太傅~”


“何如?”


此言一出,汲黯当即便明白了窦太后的打算。


只沉着脸思虑片刻,方含糊其辞道:“自有汉以来,我汉家唯一一位皇帝太傅,便是孝惠皇帝驾崩之后,为吕太后明升暗贬,自丞相转任太傅的安国侯王陵。”


“履任不几日,安国侯便不堪其辱,挂印而走,至死不复入朝……”


看似答非所问的一句话,实则却也已经是直截了当的给出了自己的态度。


——汉家自开国至今,唯一一位皇帝太傅,是吕太后任命的!


而且还是为了公报私仇,因为丞相王陵不支持吕太后遍封诸吕子侄,这才打算将丞相之位空给自己的嫡系(陈平,审食其),把王陵明升暗贬,任命为了皇帝太傅。


太皇太后,难道要做继吕太后之后,第二个任命皇帝太傅的太后吗?


太皇太后,果真要将自家的子侄,从二千石级别的太子太傅,直接跨过真二千石、中二千石两个级别——直接任命为秩禄万石,位三公之上的皇帝太傅吗?


太皇太后,当真要给已经年满二十、已经及冠的陛下,任命一位皇帝太傅吗……


终归是一个政治人物,汲黯藏在字里行间的言外之意,窦太后自不可能听不出来。


但汲黯这么多层意思,却唯独只有‘继吕太后之后,第二位任命皇帝太傅的太后’这一层,让窦太后心下稍微生出了些许疑虑。


但很快,这层若有似无的疑虑,也旋即消散在了窦太后心中。


——吕太后任命皇帝太傅,那是为了架空丞相,把丞相王陵合理合法的赶出丞相府!


我要任命为皇帝太傅的窦婴,又不是当朝丞相?


非但不是得罪过我的丞相,反而还是我的自家族侄,蒙我余荫,才得以跻身庙堂之上的太子太傅。


如是想着,窦太后这便算是说服了自己;


知道汲黯不可能支持自己,也就没再继续向汲黯征求意见。


稍思虑片刻,当即便对身旁的老宫人道:“去。”


“将南皮侯、魏其侯二人召来。”


···


“且慢;”


“莫召至长乐。”


“——召至章武侯府的窦氏宗祠。”


“若是早一步到了,就让二人候着。”


说着,窦太后便颤巍巍起了身,一言不发的向后殿走去。


——太后出宫,和天子一样,要准备御辇,以及一整套倚仗。


而在准备车马的这段时间间隙,窦太后也要收拾一下自己,换身衣服。


当然,最主要的原因是:窦太后,并不想和汲黯待在一起。


即便知道汲黯并非是在支持谁、反对谁,而是在单纯的支持自己心中的正义,窦太后也难免生了些小情绪。


只是汲黯,终究也是黄老学新生代仅有的‘青年才俊’;


考虑到过去的老伙计:黄生病故,袁盎又被自己的小儿子当街刺杀身亡。


若再没了汲黯,窦太后日后,恐怕是连个能说话的人都找不到了……


“汲仆射若无是,便一同随行吧。”


“只是我窦氏宗祠,汲仆射外姓之身,怕是不便入内的了……”


·


·


·


·


窦氏宗祠,和每一个贵族宗祠一样,坐落于当代嫡脉,即章武侯窦广国这一脉的核心建筑:章武侯府内。


窦氏一族的嫡脉,之所以会是兄弟姐妹三人中,最年幼的章武侯窦广国,而非最年长的窦长君,自是因为太宗孝文皇帝觉得,相比起大舅哥窦长君,还是小舅子窦广国更有出息、能力;


再加上当年,章武侯窦广国与丞相之位失之交臂,太宗皇帝索性便通过这样的方式,权当是对窦广国在那次丞相竞选中陪跑的补偿。


时至今日,章武侯窦广国垂垂老矣,更是长年窝在甘泉山下的庄园寻仙问道,更使得本就少有人莅临的窦氏宗祠,愈发被窦氏族人所淡忘。


以至于今日,当朝太皇太后、窦氏一族最大的大家长窦太后,毫无征兆的表示要来宗祠看一看,竟搞得章武侯府上下一阵鸡飞狗跳!


好在是有惊无险——赶在窦太后抵达之前,总算是将宗祠里里外外洒扫干净,并准备好了祭祖所需的一切物什。


就在侯世子怀着忐忑的心情,替父亲到府门外迎接窦太后时,宫人前来传了太后口谕:除南皮侯、魏其侯外,其余一干人等,皆不可近宗祠百步之内!


百步;


按照如今汉室的度量衡,一里也才不过一百八十步。


方圆百步,基本等同于是以宗祠为中心,划了一片直径超过一里的禁区;


整个章武侯府都没一里长宽,太后画了这么大的禁区,侯府内的人自只能鱼贯而出,各自散去。


便是在如此大费周折的‘低调’中,窦太皇太后乘坐的御辇,终于在魏其侯窦婴、南皮侯窦彭祖之后姗姗来迟,停在了章武侯府正门之外。


由窦婴、窦彭祖二人一左一右搀扶着走入府内,来到宗祠外,窦婴、窦彭祖二人抬起头,望向那古朴厚重的‘宗祠’二字,心下也是一阵恍然。


这面牌匾,是太宗孝文皇帝亲自提的字,再由少府大匠精雕细琢出字迹。


曾几何时,单就是这面匾,便足以让窦氏上上下下数百号人,在除天子之外的任何一个人面前高高昂起头;


这面匾,见证了窦氏一族显赫的整个历程。


但今日见到这面匾,窦婴、窦彭祖二人,却有些不知道这面匾,将来会意味着什么了。


“但愿将来,这宗祠匾,不会成为我窦氏宗主灵柩上的盖板……”


如是想着,窦婴终是心情复杂的深吸一口气,扶着姨母窦太后跨过高槛。


同窦彭祖合力将窦太后搀扶着,于祠堂内的宴席之上跪下身,二人这才相继起身,各自点燃香火,朝上首那几排先祖神主牌躬身一礼。


“既然你二人,都还认我窦氏先祖为祖宗,那我,也就不拐弯抹角了。”


“——皇帝,实在是太过年幼、稚嫩;”


“想当年,太宗皇帝尚在,先孝景皇帝在皇帝这般年纪,却连一个思贤苑都治不明白。”


“孝景皇帝尚且如此——有太宗皇帝耳提面命,孝景皇帝尚且年少顽劣,更何况当今?”


语调平和的说着,便见窦太后自顾自摇头叹息片刻,终还是颤巍巍起了身,拄杖走上前。


昂起头——即便看不见,也还是昂头望向那一排排窦氏先祖神主牌。


“朕,女身;”


“嫁作刘氏妇,便当事事以刘氏为先。”


“——唯宗庙、社稷计,为我刘氏计:朕太皇太后之身,务当代掌朝政,以免皇帝年少轻狂,误了天下。”


“只今,朝堂内外,皆为少弱之君走狗,纵朕有扶保宗庙之心,却无回护社稷之力。”


“万般无奈之下,不得已,厚颜寻上了娘家人——寻上了自家族侄。”


说着,窦太后终是一点点挪动着脚步,佝偻着回过神,混浊双目大致扫向两个侄儿所在的方向。


直愣愣‘看’了好一会儿,才满是唏嘘得再一声长叹。


“兄长走得早;”


“彭祖自幼本分,虽尚有中人之姿,却终归难成大器。”


“——不敢奢求过多,只想着,能趁朕这幅身子骨还硬朗,为南皮侯谋个太常、典客之类,以位列九卿而已……”


···


“倒是魏其侯,虽本旁支属脉,自幼倒是聪慧的紧。”


“——我汉家日后,是要由魏其侯为相的。”


“我窦氏,有一个章武侯,便已然是通天奇怨。”


“魏其侯,是肯定能做丞相的了……”


跪在都是历代先祖,以及姨母窦太后面前;


听着窦太后这好似话柄,又似是恳请的一番话语,二人如何听不出窦太后的意思?


面面相觑的侧过头,彼此对视片刻,终还是由窦婴率先站起身,举步维艰的走上前。


欲言又止许久,方咬牙开口道:“姨母对陛下,为何会有如此成见呢?”


“要知道过去这几年,孝景皇帝,那都已经不怎么过问朝政了啊……”


“彼时,陛下监国太子之身,尚且能把朝堂内外打理的井井有条,让孝景皇帝都能空出时间,再三前去甘泉歇养。”


“明知陛下早惠多智,姨母这……”


“这又是何苦啊~”


很显然,在窦婴看来,窦太后对刘荣的成见,已经影响到了窦太后对人、对物的判断。


当然,窦婴更倾向于窦太后此番,是权欲熏心。


但窦婴不想承认。


窦婴不想承认自己的姨母、太宗皇帝的贤惠发妻,窦氏一族最大的遮天树,是一个为了权利,可以罔顾事实的愚昧妇人……


“魏其侯,这是翅膀硬了啊~”


“当着我窦氏列祖列宗,这都开始教训起自己的姑母了?”


不咸不淡的呛窦婴一句,窦太后便不顾——也看不见窦婴风云变幻的面容,又象征性稍侧了下头。


“南皮侯呢。”


“兄长尸骨未寒,南皮侯便要忤逆自己的姨母——忤逆亡父自幼走失的女弟吗?”


被窦太后如此诛心的话语戳着,窦彭祖面上顿露纠结之色;


侧身看了看窦婴,见窦婴也是一副怅然若失,摇头叹息的模样,便只得失望的收回目光。


又下意识抬头,怯生生看了眼高台上,那块专属于父亲窦长君的神主牌。


最终,窦彭祖还是无力的垂下头。


“姨母,交代便是……”


“但非以下犯上,颠覆伦理纲常、悖逆君臣之道的事,侄儿,都依姨母便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