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 字色: 字号: 双击滚屏:
笔趣阁 > 我,刘辩,三兴汉室 > 第242章 驴

第242章 驴

作者:黯淡星L 返回目录

不过面对小黄门高望的态度,何颙也是有风骨的,他就是一路走到死,也不会坐一下这驴车!


其余八人刚开始时也都与他一般。


除了风骨之外,何颙心想,到了弘农郡,难道本地的大族子弟会不出面吗?雒阳那边没有追过来的人吗?


到时这些人来了,见他们坐着驴车,一世名声岂非要毁于一旦?


但身体却是诚实的。


扛不住就是扛不住。


又坚持了一日后,始终不见有人来拦车,何颙听到郑泰叹息说:“我若不上车,只怕被我等连累者也不会上车,若因此落下伤残,岂非是我的过失?”


“骂名,我来背!”说罢,郑泰大义凛然地上了驴车,然后招呼起了另外六人。


周昂也不动声色地上了车。


何颙见着郑泰和周昂在他身旁的驴车上坐着,而他自己则每走一步都是钻心的疼——


他只能在心中暗骂。


又坚持了一日,何颙终于明白,他想等的人,不会来了。


然后何颙面对郑泰等人的劝说——虽然郑泰找了个冠冕堂皇的理由,但何颙的表现就是在打他们的脸。


而何颙也借坡下驴,顺势说服了自己:“何必同宦官计较呢?”


这便有了开头那一幕了。


若是高望刻意折辱何颙,何颙其实不惧一死,但要因为走路脚疼而死,怕是要沦为笑柄了。


……


尚书台并未收到几封弹劾宦官的奏书。


实际上,张让带领卫士出宫又回来,闹出的动静并不算小,尤其是后来还有袁术的配合,此事不能说无人问津,只能说是妇孺皆知。


然虽妇孺皆知,却表现得无人问津。


但虽然尚书台处没什么反应,但贾诩那里却给了刘辩不少反馈。


无论是杨众托付杨彪去拜访卢植,还是羊续与黄琬这样的党人会面,类似的事不在少数。


他们不约而同的选择了沉默,士大夫们自上而下地达成了共识。


当旁人举着洗衣粉说你有大规模杀伤性武器时,你最好真有……


而十常侍,就是刘辩的大规模杀伤性武器。


刘辩达成了自己的目的。


他此举,除了要为贾诩挡一挡风头,也是要掐断雒阳流传的所谓太傅等辅政之臣不贤的不实议论。


刘辩若不出手,恐怕真有人会借此机会强行给卢植安一个阻塞言路的罪名。他倒要看看,谁敢给他扣这个帽子。


经此事后,刘辩也接受了卢植和马日磾的建议。


改革,尤其是涉及到田亩人口的改革需要先慢下来。三辅需要稳定,南方三州不比三辅离得近,更需要缓缓图之。至于关东等地,则还需维持现状,确保二千石及县中长吏的廉洁。


……


右郎署。


陆俊不用再担心互相引见马超和孙策了,因为两人仅差一岁,很快就被安排在了一起,学习处理吏事。


而两人之间的火药味从一开始就很重。


并一言不合,付诸于拳脚。


而今他们正是长身体的时候,马超差了一岁,面对孙策天然处于劣势。


每每到这时,陆俊都要上前劝架。


但打着打着,陆俊忽然发现,两人竟有些惺惺相惜起来。


陆俊不确定是打出来的感情,还是两人在学着处理吏事时心不在焉一同被责备惩罚时的感同身受。


他只知道,自己好像成了多余的那个了。


而且,与两人接触的多了,他明显感觉自己年纪大了。


陆俊叹息一声,忽然想念起了远在庐江的儿子陆绩,忽然生了去意。


反正他家除了他,也没人能用上他父亲作为二千石的荫任郎官的名额,倒也不算浪费。


“公逸兄,今日‘经神’要去太学讲经,不如一同去看看?”马超问道。


陆俊稍作犹豫,决定在离开之前去听一听‘经神’郑玄的讲经,也无不可。


只是他望着孙策马超,心中怀疑,这两人是能去老老实实听经的人吗?


……


“唉,我就不该与你们同来!”陆俊叹息说。


他出发前的怀疑很有道理,此二人只是去太学看热闹的。


郑玄露天讲经,考虑到人很多,中间还专门安排有郑玄的弟子转述郑玄所讲的内容,以期能有更多人听到。


他们寻的就是这么個地方,陆俊听得郑玄弟子的转述,心中十分感慨。


不愧是“经神”,这经学中的道理经他一说,果然很有道理。


陆俊好歹有些基本功,也能耐得下性子,但孙策和马超就不行了,郑玄所讲超出了他们的所学,两人正是最有活力的时候,很快坐立不安起来。


甚至开始窃窃私语,聊起了雒阳坊间的趣事。


陆俊轻声劝阻:“我等先去旁处?”


孙策马超也知道方才的行为不算妥当,闻言一同和陆俊找了个完全听不到郑玄声音的地方。


孙策继续刚才未完成的话题,说道:“昨日我去马市闲逛,想要看看有无好马,就见到了我方才同你说的那个童子,甚是有趣,竟在旁边卖驴的地方挨个听驴叫,有只驴不愿意叫,他便在那里等了许久……”


刚说两句话,就听身后有人冒出声来:“你家这两个子弟不识得经典,扰乱讲经之所,又不积口德,议论人长短……你这个大人虽有些礼节,但不能教育子弟,终归无用。”


孙策回头一看,惊呼一声:“是你!”


背后议论被当事人听见,哪怕是孙策也不免尴尬。连被说是陆俊家的子弟都没第一时间反驳。


陆俊终归厚道,赶紧替两个人道歉。


他愈发觉得自己不该出现在这里。


童子自称王粲,小小年纪出口成章,反正陆俊自问是比不了的。


陆俊致歉之后,王粲依旧不肯离开,非要让说话的孙策亲口致歉。


孙策年轻气盛,看着年纪比他还小的王粲,当然不愿意。


王粲又是一大段话出口。


听得陆俊头疼无比。


若是再来一个年岁差不多的,他陆俊岂不成为带孩童的了吗?


这时,他忽又听到一个年轻的声音:“尔等既来此处,缘何不听郑…公讲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