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 字色: 字号: 双击滚屏:
笔趣阁 > 我,刘辩,三兴汉室 > 第40章 要不,求和吧

第40章 要不,求和吧

作者:黯淡星L 返回目录

离开尚书台时,蔡邕还有些晕。


他觉得今日所接收到的东西太多了。


对了,他今天本来想干什么来着?


另一边,刘辩见蔡邕终于被他忽悠走了,也是松了一口气。


他的这位丈人一旦倔强起来,十头牛也拉不回来。


好在拿一件八字都没一撇的事就把他忽悠住了。


改革尚书台三公府?一定是度田之后的事了。


眼下正在办大事,哪有为此浪费人力物力的功夫。


而且起码现在,刘辩用着这套由光武帝亲自操刀设计的内外朝体系,很利于他掌权。


关键时候,与其换新车,不如用磨合好的。


离开尚书台后,想了想,刘辩又去了中宫,找皇后去了。


下邳国,淮阴县。


牵招釜底抽薪,立马起到了效果。


在他宣布了并未参与叛乱者只要说出贼人是谁,便可免除知情不报之罪后,生怕被牵招拿着人头邀功的淮阴鲁氏以及一部分淮阴县百石吏齐齐招了,生怕晚一步头就被悬挂在城墙上了。


就在牵招拿到名单,准备大开杀戒之际,忽有部下来报:“有自称下邳陈氏陈应者求见。”


牵招一听,连忙命人邀请。


他还记得这个陈应,当初在巡查下邳国郡学时,陈氏出钱参与了学宫修缮,那时陈应自我介绍的第一句话就是“家父沛国相”,对牵招来说,可谓印象深刻。


他并不知陈应以前被人坑过,吃了大亏,自此之后无论做什么事都万分小心。


再度见面,陈应拜道:“牵君,经年未见,不知君可还记得故人?家父沛国相,家兄闽中太守。”


“如何不记得?”牵招觉得,就算自己原本不记得了,提到这句介绍也能想起来。


他说道:“原本打算行军至淮浦再去拜见,不曾想君竟直接来了。”


“到底瞒不过君,应奉父兄之命,特来助君平乱。”


牵招闻言一喜,陈氏为下邳冠盖之族,有陈应相助,下邳之乱可轻松平之!


原本他还打算带着在淮阴县留下的人头再去拜访陈氏,如今自是不必。


而且,在听到陈应的自我介绍中又多出了一个二千石后,牵招连陈氏在下邳的立场都不怀疑了。


想到此处,牵招拉着陈应的手说道:“君来的正是时候,眼下有一件事要与君同做,才能有最好的效果。”


“什么事?”陈应问道。


“砍头!”


……


于此同时,张扬找上了太史慈,说道:“如何,大军离开之后,东海国未曾生乱。来时路上你我那一赌,当是你输了!”(ps:第37章昨晚加了一小段剧情)


“眼下大军还未走多久,输赢与否还未有定论。”太史慈看着迫不及待的张扬,说道,“不过,若是想要我的弓,喏,送你了,就当你赢了吧。”


太史慈说完便离开了。


只留下张扬拿着弓在风中凌乱——为什么他这赌约赢得一点成就感都没有。


未久后,已经离开的太史慈又回来了。


“子义,你这可算是耍赖!”


张扬正要找太史慈理论,却听太史慈说道——“子经准备开始杀人了,我们得去坐镇。”


张扬闻言,本就衣甲在身的他刚走两步,忽又听太史慈说道:“那把弓若是行军途中赌博所得,便是违反军纪的赃物,若是我所送,那就无碍了。”


张扬这才明白,太史慈这是在用和自己一同触犯军纪的方式来隐隐劝自己。


他与太史慈相赌之事,说大不大,就怕有人吹毛求疵。


说起来,赵忠不通军事,此次来徐州,张扬毫无疑问是实际上的军队决策者,一言一行都会影响全军。意识到这一点的张扬拍了拍太史慈的肩膀,另一手拿着太史慈送的弓,前去为牵招助力去了。


东海国。


赵忠并未与张扬等人离开,而是留了下来。


当初黄巾之乱最盛之时,王允曾公开弹劾十常侍勾结张角,双方就此结下仇怨。


后来王允被十常侍诬陷下狱,几近身死,好不容易才逃出生天,后来才借助时任大将军的何进之力复出。


如今两人身在一处,看起来有共同的目标,但曾经的仇怨难消。


与如今对待宦官近乎中立的卢植、皇甫嵩不同,王允从始至终都是坚定的剪除宦官的支持者。


只是明面上,王允拿持节而来的赵忠没啥办法,顶多不给赵忠好脸色,而赵忠即便想要拿下王允,可面对被王允治理地服服帖帖的东海国,赵忠也找不到由头。


“怎么样,可找到什么疏漏?”赵忠关切地问道。


却见被他带来的宦官无奈地摇头:“常侍,东海这边响应广陵郡之乱时本就晚了些,而王允早有准备,那几家有所勾连的豪族豪强刚一冒头,就被王允拿下了。”


赵忠听完,一时之间竟有些觉得有些负罪感。


但随即他又把这些念头甩了出去,有王允在,他甚至连本职工作都不好做!


换成以前,赵忠自然有办法替王允编织罪名,但现在,他却不敢这么做了。


“常侍,兰陵县有乱!”


听到这一消息,赵忠一喜。


他总算有人可杀了。


“都随我去见王允那厮!”一声招呼,留在东海国的大半人手都聚集起来了。


在出发前,赵忠想了想,又对手下人说道:“王允那厮终究是二千石,你们见他时,尊重点。”


手下齐齐称是。


不过他们顶多也就是在赵忠面前直呼王允其名,真要让他们当着王允的面喊,他们可不傻。


等赵忠见到王允时,后者已经在校场点兵了。


同时映入赵忠眼帘的,还有校场前头那几颗新鲜的人头。


等到王允训诫完郡国兵,才公事公办地来到赵忠面前,顺便介绍道:“这几人知情不报,必然与兰陵县叛乱的那几家有关联。”


“使者来此何事?”


赵忠与王允两看相厌,也直言道:“同去兰陵县,查案!”


“可!半个时辰后出发!”王允同样干脆,至于赵忠跟不跟得上,那就不是他的问题了。


忽然,赵忠问道:“你如此轻言杀人,不怕下面人反对吗?”


“吾所杀者,皆是有罪之人,那些心怀同情者,亦不无辜。”王允说着话的时候,直视着赵忠。


被盯着的赵忠此时心中忽然生出了一个念头,要不,求和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