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 字色: 字号: 双击滚屏:
笔趣阁 > 曝光历代皇帝六维图,老祖宗慌了 > 第三十章:“户口减半!”(四千五百字)

第三十章:“户口减半!”(四千五百字)

作者:九品大韭菜 返回目录

天幕上继续播放着,


【早期的汉武帝凭借着文景两朝积累下的财富,再加上其本人的雄才大略与提拔众多贤人良臣的制度。】


【把道家无为的政治思想,改变为以儒家学说为装饰的有为政治思想,统一了朝堂上的态度,加强了皇权的统治。】


画面中,


标注着汉高祖、汉文帝、汉景帝的汉朝地图不停闪过。


随后镜头停在了汉武帝时期的疆土图上。


红色的汉土极速扩张!


河套平原、河西走廊、西域各国。


朝鲜、南越、闽越、夜郎、滇等国,通通被红色覆盖!


红色的地图。


向西抵达楼兰,向东设置乐浪!


向北延伸至乌桓,向南吞并到交趾!


相比汉初七十年的疆土,整整扩大一倍!


【对外用兵,扩张疆土,对内兴作,多所创建。】


天幕的画面中,一张张画像不停的出现。


画像的旁边还标注着人物的生平和功绩。


董仲舒、卫青、霍去病,


司马迁、司马相如、唐都、落下闳,


赵过、张骞、李延年。


【汉武帝打造出了历史上第一个军事与文化上的极盛时期!】


天幕上,


本来是正红色的汉土,慢慢变成了一种不详的暗红色。


【但是这种盛世,是以百姓付出“百姓流离,物故者半”“海内虚耗,人口减半”“师出三十余年,天下户口减半”而为代价的】


【连年的天灾与干旱让百姓入不敷出】


……


大汉·文帝时期


刘恒只感觉一阵眩晕,


手不由自主的扶住额头,


户口减半?


经过秦末的战乱,天下户口锐减到一千六百万余。


阿父、二兄与朕用了近四十年的时间才让人口恢复到两千五百万余!


就算启儿一朝人口涨了五百万余!


那也只是刚刚到了三千万!


海内虚耗?户口减半?!


阿父,我大汉没有二世而亡。


阿父,我大汉可能是五世而亡…


神游天外的刘恒隐约听到有人在大喊大叫,


“陛下晕倒了!”“太医令!快叫太医令!”


最后一刻,脑海里突然转过一个念头,


阿父,我们比暴秦多挺了三世,我们赢了。


……


大汉·景帝时期


长乐宫内一片“热闹喧哗”


“陛下,陛下!你们快拦住陛下!”


王皇后束手无措的看着殿内的一幕,急得直跺脚,一直不停的呼喊着。


而殿内的一众宫女和内侍你看看我,我看看你,都一动不敢动。


大殿内,


刘启挽着袍袖正举着一卷竹简四处挥舞追撵着。


而小短腿的刘彻则是撩起衣摆,正四处腾挪躲闪着。


一边躲闪着势大力沉的竹简,一边大声呼喊着。


“啊啊啊!阿父别打了,别打了!”


刘启一边挥舞着竹简,一边怒声大喝着!


“你这不肖的逆子!朕是怎么跟你说的?”


“善待百姓!善待百姓!你是怎么做的?你看看你是怎么做的!你这逆子,气死朕了!”


躲闪着的刘彻不甘示弱的回应道:


“阿父!那是汉武帝刘彻做的事情!跟我现在太子刘彻有什么关系?!”


“你这逆子还敢狡辩!站住!吃乃公一记竹简!”


长乐宫内吵吵闹闹鸡飞狗跳。


大殿外的侍卫们则是眼观鼻,鼻观心。


当做什么都没有听到。


……


大宋·孝宗时期


刚刚宣告决定北伐的赵眘,面色难看的看着底下不停劝说的大臣们。


“陛下!武帝以雄心,外攘夷狄,穷边黩武,天下可是苦其久矣!这乃是用损以持盈!我大宋如今与金人保持安详和泰,不可轻启战端!陛下万不可沽名学武帝啊!


“陛下,自古人主好动干戈、由败而亡者,不可胜数!如今两国正是和平之时!岂能出师无名枉顾大国颜面!”


“陛下!汉武帝承文景之治之余。便枉顾民生,首挑匈奴!随后的十余年间,兵连不断,岁岁调动而无所致!穷兵黩武三十余年,死者无数。民生调弊,苦不堪言!最后虽悔悟自克,而百姓的殁身之恨,已无及矣!望陛下三思啊!”


……


大明·永乐时期


父子四人继续掰扯着


“老大啊…”


朱棣靠着软榻开始苦口婆心,


“元朝如何欺辱华夏你不是不知道,你爷爷高举义旗联合天下有志之士推翻了他们!洪武初期,咱们老朱家也才刚刚开创,但你爷爷为了咱们子孙,硬着头皮灭了北元!”


朱棣看着天幕,神色追往。随后脸色一板:


“而咱!也是为了后世子孙!”


“这帮子草原人,总是变着法的跟咱们过不去!”


“匈奴!突厥!辽!金!蒙古!”


“砰!”


朱棣越说越气,狠狠一拍桌子!


身前的哥仨坐在椅子上被吓的一个激灵。


“四夷侵略欺侮,咱就是要扫清这帮虫豸!扫荡犁庭!”


“扫荡犁庭!”


“对!”


那哥俩搭着话给他爹捧哏,但被朱棣狠狠的瞪了一眼!


老子正慷慨激昂呢!你俩捣什么乱?!


这一口气要是没把老大的热血激起来,老子打断你俩的腿!


朱高煦和朱高燧把头一缩,不敢吱声。


“爹,您甭搭理他们,您继续。”


朱高炽的小眼神一扫三人,揣着的手臂摇了摇,示意他爹继续。


完了,没感动住。


朱棣看着他油盐不进还手捏钱袋子的大儿子,硬着头皮继续说道:


“老大,咱也是为了后世子孙啊,北边的那群家伙还没死绝呢,此时不出兵征伐,天下就不会安定,你别忘了,咱们修养,他们也会修养!”


“万一后世有想像咱这么做的,但又没咱这个能力!那你的那些钱不还是打了水漂?说不定还会重蹈秦朝的覆辙!”


“你敦厚,喜欢安静,必定能安定天下,不让咱担心!要寻求一个守文之主,还有比太子更好的吗?你俩说说!还有比你大哥更合适的吗?多仁厚的一人啊!”


朱棣大打感情牌,说到最后一指汉王兄弟俩,让他俩也敲敲边鼓,夸夸他们大哥。


朱高燧还好,他爹也没对他开过什么太大的空头支票。


朱高煦可是心里不痛快了,往事涌上心头。


然后就被桌子下朱棣的一脚踢碎往事。


“是……大哥仁厚…我和老三比不过…”


“没错!我跟二哥都没大哥仁厚!”


看着朱高煦那一脸的憋屈,朱高炽是又好气又好笑。


上位的朱棣看着微笑的朱高炽,直起身子大气的说道:


“老大!这些劳苦的事情就由爹来干!”


“爹把安逸都留给你和瞻基!”


一旁的朱高煦在说完那句憋屈到不行的话后,就把手往怀里一架,身子往后一仰,靠在了椅背上。


而在听到老爷子的这句话后,瞬间就感觉这犁庭其实不扫也行!


看到老爷子把话说到这份上,朱高炽也直起身子正色道:


“爹,武帝虽有攘四夷广土斥境之功,但三十年间多杀士众,竭民财力。”


“又赶上了蝗虫大起,赤地数千里,人民相食,畜积一扫而空复。”


“最后是天下虚耗,百姓流离,物故者半。”


“爹,您怎么能肯定您这一仗就一定能扫荡犁庭了呢?”


“汉武,太宗,他们也都以为扫荡了,后面不还是起复了吗?”


朱棣一听,胡子都气的吹起来了!一拍桌子道:


“那你的意思,就不管了?就让他们养着?壮大!”


“爹!我不是这个意思,我的意思是缓几年,让你们有钱打仗之余,还能留点财以备后患。”


朱高炽连忙给自家暴脾气的老爹解释着。


朱棣一甩袖子,指了一下朱高炽。


“那你说个数!缓几年?!”


“十年!”


“十年?!”


朱棣气的拍桌而起!


“你看看你老子能不能活十年!”


“那…没钱。”


“你TM…”


朱棣四处张望,随后脱下鞋子直奔朱高炽。


“老子今天打死你!”


“大哥快跑!”


“老爷子慢点!”


“老爷子这下手太狠了。”


“要不说他是大哥呢,还是他抗揍啊。”


乾清宫内也是一片鸡飞狗跳。


……


【而“户口减半”的事情背后也有其特殊的复杂性。】


【其中,自然灾害是“户口减半”的原因之一。】


【根据《汉书》各本纪、《五行志》、《食货志》《沟恤志》和其他有关的列传记载。】


【汉武帝时期,比较大的自然灾害大约有三十起,水灾和旱灾频发,蝗虫大起持续多年。】


【其中被黄河洪水肆虐的中原江淮地区最为严重。】


【而旱灾频繁,蝗虫大盛,粮食自然就开始减产】


【粮食减产,百姓吃不上饭,但朝堂依然是该征调征调,该加税加税,该打仗打仗。】


【而这种天灾加人为的结果也导致百姓们的损失越来越大,越来越重。】


【而其中,人为的因素占比更大。】


【汉武帝用兵频繁,这导致汉朝在长期时间里有相当数量的青壮年男子死亡,伤残和被俘虏。】


【而不停发动的军事行动又对汉朝的后勤有很大的要求。】


【根据精确具体的计算,即使是调度非常的理想。】


【将战争范围的半径限制在600公里】


【把连续行军和战斗行动的极限全部拉满,全部行动的时长不超过一个月】


【这种条件下,如果派14万人的大军配上7万人的粮草辎重,也必须要有六十万人运送粮食。】


【而这种规模的战争,与那些大战比起来也根本不算什么。】


【还有大兴土木,大兴宫殿,四处巡游。】


【于是数不清的牛马被汉武帝征调。】


【耕田和运输的劳动力被调离了生产。】


【而经过征兵、运粮、修建、生产力脱离等等一系列人为因素后。】


【汉武帝时期的出生率也开始下降了。】


【人口减少后,此时的汉武帝还在继续自己的丰功伟业,将口赋从七岁提到了三岁。】


【并且把税额从二十钱提到了二十三钱。】


【从而导致了普通人家“生子辄杀”】


【这些因素都非常猛,但还不至于让大汉“户口减半”,根据现代的考古统计,汉武帝时期的人口减少了约400万人口。】


【400万人口就是大汉的一半户口,大汉还没这么脆弱。】


【其主要因素是因为汉武帝时期的“独特”户口统计方式】


【汉武帝晚期,一方面汉朝的实际人口是在大量减少,而另一方面官员们统计的户口却越报越多。】


【这一串的矛盾导致了一连串的恶劣影响。】


……


大汉·文帝时期


刘恒苏醒后,看到天幕上的信息长舒一口气。


还好,400万人口虽然也不少了,但也比“真·户口减半”强多了!


但这孙子的一连串做法还是让他恨得牙痒痒的!


这孙子!爷爷要好好教育教育!


感谢泰一增加朕的寿命!


朕知道自己的天命是什么了!


……


大汉·景帝时期


刘启看见揉着屁股的刘彻,面带一丝不忍。


朕是不是太过宠爱这孩子了?


阿父早年带朕劳作,朕觉得十分辛苦,但阿父却说朕的辛苦相比与那些百姓来说是不值一提的。


朕不想彻儿体会那种辛苦,却不想让他如此不知疾苦。


“彻儿,从明天起,与朕去开垦荒田!”


“啊?”


……


大汉·武帝时期


刘彻面沉如水,袖子里的拳头捏的紧紧的。


一口牙恨不得咬碎了。


一群硕鼠!害怕朕?是害怕百姓的农田喂不饱他们吧!


跟那帮豪强斗了好几年的刘彻刹那间就明白了他们虚报的真正原因。


自己的频繁用战让百姓们入不敷出,这种情况下,他们肯定会另谋出路。


而这个时候,就是那些豪强与地方官员吞并良田的大好时机!


一想到自己费心费力兴建的水利工程,灌溉了无数良田,而这些良田全进了狗肚子里去!


刘彻只觉得面上一片害臊!


呵呵,那帮豪强肯定在得意的蔑视朕吧?


等卫青回来的…等卫青回来的!


豪强:不是,这事还没发生呢!你讲讲理啊陛下!


……


【汉武帝天生富贵,并没有像他父亲和祖父那样体会过民间疾苦,没有实际的实验体会,外加重用酷吏对臣子十分严苛。】


【无数官员都不想这颗雷炸在自己手里,于是虚报越来越高。】


【所以一个奇特的现象出现了,人口实际上是减少的,但汉武帝不知道!】


【他只知道“人口”是越来许多的。】


【直到昭帝时期,汉朝重新核算人口,此时的人口除去黑户和流民后,是真实的户口。】


【而真实的户口与武帝时期的“户口”一比较。】


【自然是“户口减半”】


……


{说的好像当时人有的选似的,天下户口减半,先掠之于民,民力枯竭又掠之于商,等天下中产之家都破产了,自己再搞官营经济,逼着老百姓高价买生产力工具和生活必需品。你猜猜这都是谁干的事!}


{汉武帝能四处开边是因为文景之治给他留下了一个好底子,一个人想不惜一切代价把几代人的事情都做了,结果代价都死的差不多了。后来呢?后来天下还是老刘家的天下,老百姓受得这一茬罪都不知道图啥。}


{考古证据其实可以打脸这些史书上的所谓黑料,居延汉简中出土的竹简记载了不少士卒的名字,“x忠”出现频率非常高,叫“延年”、“延寿”、“千秋”的人非常多,如同“国庆”、“建军”、“建业”、“解放”一般,足见那个时代的老百姓对西汉政府的认可。}


{所谓千古一帝,有的时候就是“罪在当代,功在千秋”啊,你要是现在还来一遍汉武帝时期的民生,那我指定骂你脑子有病但或许一千年后后辈会怪你当年咋不吃点苦,留点福给我呢?后人乘凉还骂着前人干嘛不多留点遗产,但又不想受累去给后人栽树,人之常情罢了(吃瓜)}


你要说汉武帝是秦始皇的复刻也对,但他相比秦始皇而言更有政治头脑。


查资料好累,我一发Q阅平台的书干嘛要按照起点平台的方式写?


我要摆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