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 字色: 字号: 双击滚屏:
笔趣阁 > 曝光历代皇帝六维图,老祖宗慌了 > 第三十九章:五星出东方,利中国

第三十九章:五星出东方,利中国

作者:九品大韭菜 返回目录

【公元前65年,为父亲刘进立皇考庙。】


……


大汉·武帝时期


“好小子!朕明白了!朕明白了!”


本来还在因为老刘家出了个“情种”而略有不安的刘彻。


再看到这条消息后突然明白了什么!


“这竖子,哼,还挺有手段的。”


高兴过后的刘彻身体一歪靠在了软榻上,哼了一声傲娇的说道。


整个人透露出一股朕不说你们快来问朕的气息!


而一旁的卫子夫一看这姿态就明白了。


“陛下明白了什么?可与我解惑否?”


卫子夫瞪大眼睛,一副‘臣妾不明白,需要陛下解惑’的姿态。


看着卫子夫的模样刘彻满意的点点头。


“那朕就与你略说一二!”


说罢兴奋的坐直身体,


“这小子在登基的第二年就给朕上了庙号,其实朕当时是不解其意的。”


“可看到他将自己父亲立了皇考庙后,朕就明白了!”


“这小子从一开始就憋着这劲儿呢!”


“将朕上庙号,第一就是为了拉拢子美!他是以此来表示我与你是同一阵线的!”


“陛下,这是什么意思?”


本来只是装样子的卫子夫现在是真有点不懂了。


刘彻一甩袍袖不屑的说道:


“哼,这帮子大臣,朕在了解不过了!”


“朕活着他们屁都不敢放一个,可朕死了,他们想怎么放就怎么放!”


“唉…就朕晚年干的那些事,想上庙号是不容易的。”


“刘弗陵没能给朕上庙号,就给了病已机会。”


“虽说他是嗣弗陵之后而即位,但他的出身依然改不了,要想在朝堂上站稳,他就需要更高的法理性!”


刘彻目光如炬,语气莫名兴奋。


卫子夫略微猜到了一点,掩嘴惊呼:


“他难道是拿陛下……”


“没错!他就是拿朕当筏子!”


刘彻站起身朗声说道:


“立庙一事唯有嫡系子孙才可为!”


“他是以给朕立庙一事告诉文武百官,他的确是承‘孝昭之后’而即位的!”


“但,他更是汉武之后!嫡系遗脉!”


越说越兴奋的刘彻一手叉腰,一手挥动。


“他用这种方式与庶出少子身份即位的弗陵区别开来!”


“显示自己才是继承武帝事业和遗志的正统!”


“如此一来,不但他的继位是天经地义并且完全合乎法理的!”


“子美继承朕遗诏后的法理性也低他一头!”


“而且,给朕上庙号也非常符合子美的立场!因为这也是他摄政的合法性!子美不可能也没理由反对!”


“而一旦上成庙号,刘病已这小子就是‘真正’的武帝嫡系!”


“子美再无理由也再无可能行废立之事!”“而给自己的父亲再立皇考庙,也是天经地义,符合孝道的了。”


刘彻双手叉腰不由得连连感叹:


“承接大统,合营子美,不忘孝道,韬光养晦”


“一箭四雕!”


“不错!真不错!”


刘彻看着天幕连连点头。


然后就听身后一道幽幽的声音传来:


“所以,据儿的谥号也只能是戾,再也无法更改了。”


那一刹那,刘彻人都僵了。


彼其娘之……忘了,把这事忘得死死的了!


……


天幕继续播放着。


【公元前64年,为了让百姓避讳更容易,刘病已改名刘询,将之前因为触讳而犯罪的人全部赦免】


【公元前63年,因泰山常有凤凰栖集,赐天下以金、爵、牛、酒、帛。三月,封故昌邑王刘贺为海昏侯】


【公元前62年正月,派遣太中大夫等人巡行于天下,慰问孤寡,观风俗民情,察看吏治,发现和举荐人才】


【三月,诏赐天下吏民爵、牛、酒、帛。因连年丰收,所以每石谷五钱。】


【公元前61年三月,再赐天下吏民以爵、牛、酒、帛,振贷的钱物免收,宣帝所经之地不出田租。】


【四月,西羌反叛,年逾七旬的后将军将赵充国向宣帝请命,随后率军平定西羌叛乱,几乎全歼五万羌族军队。】


【此役之后,汉宣帝下诏命赵充国继续率军屯田,并设置金城属国,安置投降的羌人。】


……


天幕上的画面里突然出现一块精美的锦布,


蓝底金纹。


上面还清晰可见几个绣字。


……


【在汉宣帝给赵充国的诏书中有言:“今五星出东方,中国大利,蛮夷大败。”】


【而近两千年后,联合考古队在西域尼雅遗址的一座古墓中,发现了一块精美的汉代蜀锦,上面赫然有一句用汉隶织就的文字“五星出东方利中国”】


【跨越历史的长河,史书上的文献记载和考古发掘出的蜀锦上的织文就这样完美地对照上了。】


……


{这就是文化底蕴,这就是传承(大拇指)}


{五星出东方,利中国,诛南羌,四夷服,单于降,与天无极!}


{这个其实真的挺有趣的,五星真的出东方了}


……


大汉,


“嘿,萧何!听到没有!两千年!”


刘邦坐在台阶上怼了怼身边同样坐着的萧何,竖起两根手指。


“两千年!汉人!汉人!大汉的汉!”


“哈哈哈哈!”


年轻爽朗的大笑声响彻在未央宫前


看着变得年轻后的刘邦,萧何无奈的摇了摇头。


他明白刘邦什么意思,但就是不想理他。


人变年轻了,这性子也越发不着调了…


未央宫,


“阿母,你听没听到什么声音啊?好像是谁在哭?”


刘盈疑惑的向宫门外探了探头。


而吕雉则是闭上眼睛,她现在不想理任何人。


下面的一众大臣恨不得把脑袋塞地里。


陛下啊,你要么走远点要么笑声小点,不要害苦我们啊!


……


大汉·武帝时期


“放肆!”


看到那条信息的刘彻指天大骂!


“你们这群不肖子孙!居然挖先人的墓!”


“等等…”


刘彻突然想起盘点祖父功绩时曾提过一嘴的自己墓被挖了,越发生气!


“两千年后就可以挖先人的坟了吗!”


“你们皇帝居然不砍你们吗?”


“礼崩乐坏!礼崩乐坏啊!”


……


【公元前60年五月,西羌降服。】


【秋,匈奴日逐王先贤掸领人众万余来降。】


【宣帝特派郑吉,发渠犁、龟兹诸国兵5万,前往迎降,郑吉也兵不血刃最终夺取了车师,自此以后,匈奴在西域的势力彻底瓦解。】


【郑吉破车师,降日逐王,声威大震西域,宣帝乃拜之为西域都护,封安远侯,兼护车师以西北道诸国。】


……


天幕继续播放着,


红色的汉土疆土图再次出现在天幕上,


而此时的疆土图相比汉武帝时期的疆土图又大了近一倍!


整个西域之地也变成了红色的汉土!


……


【郑吉在西域中心,设置幕府,修筑乌垒城,距阳关两千七百余里,统领天山南北,汉朝号令得以正式颁行于辽阔西域西羌降服,置金城安置归顺的羌人。】


【西域都护府的设立,不仅是汉王朝,更是华夏史上一个划时代的大事件!】


【自张骞之后,七十余载汉匈相争,直至匈奴日逐王归降之际,随着西域都护的设立,西域广袤地域正式归汉朝管辖。】


……


{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


{葡萄、美酒、美人,我们来了!}


{西域都护府对北方的游牧势力起到很强的牵制作用!}


{是的,在控制了西域之后再遇到游牧南下的话,中原王朝是可以通过从西域都护府出兵直接深入北方游牧的大后方的!}


{但有效性,因为游牧的王庭位置不是绝对固定的,但多少能够掌握一部分军事主动权。}


{西域都护府的建立还有常惠和解忧公主,他们并不是历史中耳熟能详的人。}


{也许因为苏武的光芒太盛,盖过了常惠。也许因为解忧公主女性的身份,他们没有获得太多人的关注。但这俩人皆是有气魄者,解忧正如其名,是解国家之忧,西域都护府的建立,她功不可没。常惠白发苍苍,却依旧为国家奔走当青史留名!}


……


大唐·德宗时期


一身蓝色圆领袍,头戴幞头的李适怔愣的看着天幕上。


“西域…安西…”


“河西、安西、瓜、沙、甘、凉、肃,这些诸州都不在了…不在了…”


“太宗啊…朕该怎么办?”


“大唐的出路在何方啊…”


……


【公元前59年五月,匈奴单于派遣弟弟呼留若王胜之到长安朝见汉宣帝,祝贺正月】


【公元前57年,太子刘奭行冠礼。】


……


长乐宫中,


一身玄袍头戴长冠的刘洵看着坐在下首一脸认真的刘奭,脸色难看。


“阿父!”


“治天下要用仁政!”


下首的刘奭侃侃而道:


“您以法吏刑名绳下是错的!”


“法家过于霸道不可取!”


“大臣杨恽、盖宽饶等只是指出您的过错就为罪而诛!”


“阿父持刑太深,用法太酷,宜用儒生。”


刘洵拍案而起!


刘奭被吓得一激灵!


刘洵气的来回踱步,一边不停的剑指着自己儿子。


“你……你啊!”


“蠢!蠢得出奇!”


“我汉家自有制度,向来都是以霸道和王道杂糅而用,怎能像周朝一样,只依靠道德教化呢!”


“那儒生迂阔不堪!总是以古非今!成天弄些炫目而不切实际的东西,还敢重用?!”


刘洵指着缩着脑袋不说话的刘奭,大声喝道:


“滚!给朕滚!”


看着灰头土脸匆匆离去的刘奭。


叉腰无奈的刘洵忍不住长长叹息。


“乱我家者,太子也!”


……


{南园遗爱,故剑情深,宣帝对于许平君的感情始终无法让他像自己的曾祖父一样废掉太子。}


{可惜没多生几个。}


{乱我家者,太子也。汉宣帝刘询也是为感情所累。}


{刘洵:儿啊,记住嗷,咱们汉家天下治理要玩外儒内法,别忘了哈!}


{刘奭:啊,爹,我懂了,外儒内法是吧,我外朝都用儒官内朝都用法吏,爹你看这是不是外儒内法(狗头)}


……


大秦,


“儒生,哼!”


“一群迂腐之人!”


想起什么不太美妙之事的嬴政冷哼一声。


“看样子,汉家衰败是要落在这个太子身上了。”


……


大汉,


“萧何啊,你说这些儒生的脑袋怎么就那么僵呢?”


双手向后支着台阶的刘邦翘着二郎腿,完全不在乎谁乱汉家。


只是一脸的百思不得其解。


“周朝要是那么好还能亡?”


“陛下,儒家之道从来不在恢复周朝之时,而是恢复宗法制度。”


萧何叹了口气,缓缓解释道。


“哦?什么意思?”


“陛下,因为…”


“算了!乃公不想听了。”


刚想详细解释明白儒家理念根本的萧何差点一口气没缓上来。


看着晃着脚放荡不羁的刘邦,


萧何又再次努力的运着气。


这人年轻时居然是这么讨厌!


……


大汉·武帝时期


本来还在生气的刘彻在看到刘洵的那句“霸王道杂之”后。


忍不住一乐。


“真不愧是朕的后代,有朕的风范!像朕!”


“霸王道杂之!说的好!”


但随后又叹了口气,


重用儒生只不过是说给其他人听而已,


作为皇帝是要利用儒家的说法里那些对统治有利的观点!


而不是被儒家说法所利用!


这个太子真是愚不可及!


治理国家的复杂与人心的难测,哪有像儒家口中那么简单!


施仁政,光有仁政有个屁用!


刘彻又想到天幕里自己对太子的教导,不由的扶住脑袋。


敢率兵反叛朕,说明骨子里还是有点儿血性的,只不过是被儒家的那一套养废了


看来不能光给据儿指一些儒生做老师了。


不过……


这么蠢的人你还要让他继续当太子。


你就非得当这个情种吗?


刘彻不理解。


……


【公元前55年,汉宣帝减少天下口赋。】


【公元前54年,正月,匈奴单于称臣,遣弟谷蠡王入侍朝廷。】


【同年,设立常平仓“以谷贱时增其贾而籴,以利农,谷贵时减贾而粜,名曰常平仓。民便之。”避免了“谷贱伤农”又防止了“谷贵伤民”】


【同年,霍成君自杀,葬于蓝田县昆吾亭东】


【公元前53年正月,匈奴单于派遣其子右贤王铢娄渠堂入侍朝廷】


【冬,匈奴单于派遣其弟左贤王来朝贺。】


【公元前52年冬十二月,匈奴呼韩邪单于叩求于五原塞,愿奉国宝朝贺甘露三年正月】


天幕继续播放着,


甘泉宫内,


头戴通天冠,身穿玄袍的刘洵面带微笑的看着底下行跪拜之礼之人。


“臣,呼韩邪拜见陛下!”


发扎小辫,头戴鹰羽,一身裘袍的匈奴人高声行礼。


“呼韩邪单于不必多礼,来人,领单于下去休息。”


坐在上首的刘洵摆了摆手。


……


【公元前51年正月,匈奴呼韩邪单于稽侯狦来朝,朝拜时称藩臣而不报名,郅支单于孤立而远遁,匈奴从此安定。】


【汉宣帝赐百姓爵二级,下令减少全国百姓算赋钱,1算减30钱。并免除当年田租。】


【三月,诏令各儒出讲《五经》的同异,设立《易》、《尚书》、谷梁《春秋》博士】


【冬季,乌孙公主刘解忧归国】


【公元前49年春正月,宣帝驾临甘泉宫,郊祭泰畤。匈奴呼韩邪单于来朝。】


【二月,宣帝下诏整饬吏治,要求三公与御史重视并仔细核查计簿,以安百姓】


【冬十二月,宣帝病重,诏命侍中、乐陵侯史高为大司马兼车骑将军,太子太傅萧望之为前将军光禄勋,少傅周堪为光禄大夫,共同辅佐太子。】


【公元前48年十二月甲戌日,刘洵崩于未央宫。在位25年,谥号孝宣皇帝,庙号中宗,葬于杜陵。】


其实,汉宣帝晚期也开始昏庸了,跟他曾祖父一样。


得亏是早死。


不靠谱且不负责猜测,李隆基如果早死那就是汉宣帝的复刻版!


而汉宣帝如果不早死,没准会是李隆基的前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