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 字色: 字号: 双击滚屏:
笔趣阁 > 曝光历代皇帝六维图,老祖宗慌了 > 第九十章:燕赵多慷慨悲歌之士

第九十章:燕赵多慷慨悲歌之士

作者:九品大韭菜 返回目录

【公元204年,袁绍身亡以后,袁氏内乱,曹操趁机夺取邺城。】


【邺城是袁绍苦心经营的老巢,城墙坚厚,守城的审配又很有才能,曹操用尽了攻城的办法。】


【围城从五月到八月,城里的人饿死大半,终于在城内绝粮、城外救兵又被曹操击溃的情况下选择投降。】


……


天幕上,


河北之地再起战乱,烽火连天。


画面一转。


邺城城门大开,


一位头发潦草,浑身脏乱,但气度从容之人被绑缚而出。


甲胄在身的曹操骑在骏马上,背后是数万大军。


“审配。”


“我知你忠于袁氏,不得不如此。”


“今肯投降否?”


曹操居高临下的劝降着审配。


面对曹操的劝降,审配对曹操侧目而视,平静道:


“不降。”


“我身为袁氏臣,死为袁氏鬼。”


“可,速斩我!”


曹操眯着眼看了他一眼,微不可查的轻叹口气。


“好吧,我成全你,还有何言?”


听得询问,审配转身面对曹操,正色道:


“我主在北,不可使我面南而死!”


曹操点点头。


“其后葬于城北。”


审配略一颔首。


“多谢。”


随后转身向城北走去。


看着正身而去,从容赴死的审配,曹操深吸口气,感叹道:


“河北义士,何其如此之多?”


“可惜袁氏不能善用。”


“若能用,则我安敢正眼覷此地哉?”


……


【八月,审配的侄子审荣打开东城门,曹操军一举攻破邺城,擒杀审配。】


【之后,曹操哭祭袁绍墓,慰劳袁绍妻子,将袁绍的家人和宝物都还给了袁家,并赐给他们杂缯絮,供养他们家。】


【同年起,曹操把自己的据点北迁到了冀州的邺城,政令军队此后皆从此出,而许县则只留些许官吏。】


……


{听田丰的随便赢,听沮授的晚点赢,听许攸的早晚赢,哪怕听郭图的多折损一些兵将也能赢。}


{但他非要像皇帝翻牌睡嫔妃一样,一天听一个,结果人家说的对的他没听进去,说得不对的全听了。}


{也就是说他完美避开自己谋士给出的正确意见,错误的意见他全部采纳了(笑哭)}


{袁绍手下八名谋士,田丰刚而犯上死于狱中,沮授官渡被擒拒降被杀,许攸因持宠而骄被许褚砍了,审配死于邺城城破,逢纪自愿赴袁谭军营被杀,郭图随袁谭战死于南皮,辛评因弟弟投降遭到怀疑气愤而死,荀堪最后结局啥样不知道……除了荀堪没可考资料全部不得善终……}


{你可以说他们有私心,技不如人。但是他们真的有忠贞之志,刚烈之气。}


……


大汉,


刘邦看着城破赴死的审配,叹口气。


“燕赵多慷慨悲歌之士。”


“这袁绍,当初面对董卓时也不失几分雄主之为,却不听人言。”


“当初朕与项籍鸿沟为界,若是不听子房之言,这天下鹿死谁手也犹未可知也。”


……


大唐·玄宗时期


一处庭院内,


贺知章,姚崇,张九龄三人围绕而坐。


看着天幕上的一幕幕。


张九龄叹气道:


“那时的三郎,是何等的意气风发,文韬武略,帝王之姿。”


“现如今却……”


贺知章手一挥,打断张九龄的话。


“莫说那些,圣人只是一时放纵而已,腻了就好了。”


姚崇插上话道:


“行了行了,不谈国事了!尝尝这毕罗,饼皮是樱桃做的,十分美味。”


三人品尝着那粉色的毕罗,一阵寂静。


……


【公元205年正月,曹操攻灭袁谭,冀、青二州平定。】


【袁尚兵败后,投奔幽州刺史袁熙。此月,幽州大将焦触、张南起兵反袁氏,袁尚、袁熙又逃奔三郡乌桓。】


【公元207年,曹操率军攻破三郡乌桓,于白狼山之战中大获全胜,胡、汉降者二十余万。】


……


天幕上,


碣石山上,


头戴金冠,一身红色大氅的曹操登高望海。


一望无际的大海波摇浪涌,


海中的岛屿高高耸立。


望着水天相连的大海与海中高耸的岛屿。


曹操抚须,开怀大笑,随后一句句诗词脱口而出: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


【公元207年十一月,曹操平乌桓后返行邺城。至易水,做《观沧海》】


【代郡乌丸行单于普富卢、上郡乌丸行单于那楼率其部下名王到易水来贺。】


【至此,曹操一统北方。】


……


大汉·武帝时期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刘彻念着这两句词,体会着其中韵味。


“意境开阔宏大。”


“不过北边匈奴现在这么烂了吗?”


“四州之地就能平他们了?”


……


大唐·高宗时期


李治背负双手,望着天幕对身后的武则天说道:


“曹操心怀天下之志,所以他写的诗词也都宏大慷慨。”


“若无赤壁的那一场火,他真能一统天下。”


身后的武则天柔柔道:


“可他还是输了。”


李治点点头。


“是的,他还是输了,因为此时的他太自傲了。”


“易经乾卦有云:或跃在渊。”


“跃得过,飞龙在天。”


“跃不过,潜龙入渊。”


“官渡之战,曹操跃过去了,所以他飞龙在天。”


李治捋了捋袍袖,继续说道:


“但飞龙在天之后必是亢龙有悔。”


武则天若有所思。


“所以……乾卦里最好的一爻是第三爻,终日乾乾?”


李治突然笑出声,转身看着还是昭仪的武则天。


“不,朕只是告诉伱。一旦你输了,这些虚无缥缈之词都能对的上!”


“当时的江东有粮有兵,势如猛虎。而北方虽然一统却满目苍夷。”


“若是被江东攻下荆州,占据天下粮仓。”


“他曹操还统一什么天下,所以荆州一地他势在必得。”


“但他万不该在大势已定之下仓促出兵攻打江东。”


“而仓促应战,就已经埋下败亡之因。”


李治看着武则天意味深长道:


“帝王不是君子,不需要待时而动,顺势引导即可。”


……


天幕上的画面从北方一转,


径直南下来到荆州。


州牧府内,


一帮文人雅士们饮着酒,观赏着歌舞。


而刘备则是红着眼眶。


坐在上首,头戴长冠的长须老人看着刘备询问道:


“玄德这是怎么了?可是有了难处?”


刘备听得询问,长叹一声:


“吾以前常身不离鞍,所以髀肉皆消。”


“今不复骑,髀里肉生。”


“日月若驰,老将至矣,而功业不建,是以悲耳。”


刘备感叹完,猛饮一爵美酒。


而坐在上首的长须老人则是脸色一变。


我很费解啊,情节压缩的够厉害了,怎么节奏还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