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 字色: 字号: 双击滚屏:
笔趣阁 > 曝光历代皇帝六维图,老祖宗慌了 > 第二百七十一章:开元盛世!盛唐巅峰!

第二百七十一章:开元盛世!盛唐巅峰!

作者:九品大韭菜 返回目录

大汉·文帝时期


刘恒捋须而赞。


“纠之以典刑,明之以礼乐,爱之以慈俭,律之以轨仪。”


“这唐玄宗确实是一位英明之主。”


“玄之又玄,顺天应人。”


“不外乎是。”


“你要多向他学习啊。”


“还有这些制度,你也要记下来。”


刘启面无表情点点头。


嗯,我要学的人要记的可多了


上一个还是李治呢……


上上个……忘了……


……


大汉·武帝时期


“有没有办法?咱们也整一个!”


卫霍二人十分无奈。


“陛下,您不是已经决定一边屯田一边向外扩张了吗。”


卫青心累道:


“这种情况下,府兵制是最合适的,募兵……不行啊。”


刘彻闻言想了想。


“那就边境府兵,境内募兵!”


霍去病连忙拉住,急切道:


“陛下不可啊,不患寡而患不均啊!”


刘彻烦躁的挠了挠头。


看到别人有好东西自己没有,这感觉真不爽!不行!


“你!”


指向一旁的小黄门。


“陛下……”


小黄门躬身上前听命。


刘彻指着天幕对宫人道:


“去告诉司马郎官!朕要看诗!”


“不能差于那什么诗仙诗圣诗家天子!”


说罢,口里不满嘀咕着。


“还诗家天子……目无法纪。”


其余三人默默对视一眼。


行吧,只要不折腾自己三人,爱折腾谁折腾谁吧。


……


天幕上。


泰山。


礼官在封坛上高声宣读告天玉牒:


“有唐嗣天子臣某,敢昭告于昊天上帝。天启李氏,运兴土德……”


“……上帝眷祐,赐臣忠武。底绥内难,推戴圣父……”


随着声音的传出,天幕徐徐的展开。


镜头宛如插翅一般朝着大唐内的无数城池呼啸着而去。


赶往行商的胡人用着熟练的唐语叫卖香料。


容貌艳貌的胡姬跳着西域胡旋舞眉目传情。


亭台楼阁上云鬓歌女唱着最新流传的歌谣。


风流倜傥的才子提笔送上即兴写出的佳句。


在集市中。


有人架起彩色帐幔,有人支起露天棚屋,


有人摆起杂货摊子,有人铺起羊皮地铺。


彩色帐熳下,刺绣、抹额、生色销金花样幞头、假发髻、彩色丝带,一应俱全。


露天棚屋下,草席、竹席、屏风、帐子、坐具、舆盆。列阵整齐。


杂货摊子上,马鞍、缰绳、弓剑、纸鸢、拨鼓、时鲜瓜果和腊肉汤饼,千奇百怪。


还有些支起竹架在补壶、锔碗、箍桶。


旁边的人则在补冠、修理腰带和幞头。


孩童们举着两仪饼拿着陶响球,在摊贩中蹦蹦跳跳、穿梭打闹。


衣服干净整洁的百姓带着笑容穿梭于商贩之间。


用手中的钱财换来柴米油盐,还有些绒花头饰、蒸梨糕糜。


“……封祀岱宗,谢成于天。子孙百禄,苍生受福……”


身披日月帝服,头戴十二星旒。


李隆基伫立在高耸入云的泰山之巅。


俯瞰着莽莽苍苍的帝国山河。


随着献礼完毕。


他亲手点燃了堆满柴薪的“燎坛”。


火光乍起。


美景于光中消逝。


一缕青烟,随风而去。


一抹余晖照在李隆基的脸上。


他眺望万里江山,豪情满怀。


……


【由于唐玄宗在文治武功方面采取了一系列的有效措施,唐朝的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等都得到了全面发展,国力达到了顶峰,出现了中国历史上最强盛繁荣的盛世——开元盛世!】


【“是时,海内富实,米斗之价钱十三。青、齐间斗才三钱,绢一匹钱二百。”】


【“道路列肆,具酒食以待行人。店有驿驴,行千里不持尺兵。”】


【“河清海晏,物殷俗阜。安西诸国,悉平为郡县。”】


【“自开远门西行,亘地万余里,入河湟之赋税。左右藏库,财物山积,不可胜较。”】


【大唐全国耕地面积达到八百五十万顷,大约合现在的六点六亿亩,当时人均占有耕地为九亩多。】


【“耕者益力,四海之内,高山绝壑,耒耜亦满”】


【公元749年,官仓存粮达九千六百万石!而唐朝的一石为八十公斤……】


【“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


……


大秦。


嬴政一边捂着胸口,一边咬牙看着天幕。


这占地……这存粮……


伱让寡人怎么追!!!


就算再给寡人二十年时间……


“刘邦!”


刘邦一激灵!


“陛…陛下?”


嬴政恶狠狠的看向刘邦,咬牙道:


“你有没有私生女!比鲁元大一些的私生女!”


刘邦懵了一瞬,转眼回过神来。


嗨呀你个老家伙!


“陛下,臣只有一个私生子……”


“砰!”


嬴政按捺不住狠拍案几!


“可恶!那薄姬究竟是谁?是谁!!”


一旁的刘邦闻言无奈叹息,随后叩首沉声道:


“陛下若想再覆秦灭之辙,尽可如此急切。”


“若不想,望陛下只管心系万民。其余的,自有臣等解忧。”


嬴政怒容一顿,眼睛瞥向刘邦。


“……你还真谏言上了……”


“哼……”


……


【公元754年,大唐户口为九百八十六万九千一百五十四户,人口为五千二百八十八万零四百八十八人。】


【人人有饭吃,人人有衣穿,有驴的可打,有驿站可住。】


【“九州道路无豺虎,远行不劳吉日出。”】


【“齐纨鲁缟车班班,男耕女桑不相失。”】


【半亿人口不用担忧衣食住行,民以食为天的米价始终保持平稳,无通货膨胀一说。】


【“四方丰稔,百姓殷富。丁壮之人,不识兵器。路不拾遗,行者不囊粮。”】


【外无危国之敌,内无叛乱之贼。】


【社会保持安定,经济发达繁荣。】


【“贞观之风,一朝复振”“年逾三纪,可谓太平。”】


【如果说唐太宗李世民的贞观之治是大唐如日初生的黎明。】


【那么唐玄宗李隆基的开元盛世就是盛唐乃至历史上最为璀璨的巅峰!】


……


大汉·文帝时期


“哈哈哈哈哈!”


“哈哈哈哈哈!”


刘恒放声大笑!


窦漪房惊讶的看着从未姿态放肆的皇帝。


刘启同样惊愕看着以前波澜不惊的阿父。


“启儿!这就是朕想要的天下!”


刘恒指着天幕,眼中泛着一层泪光。


难以自持的激动道:


“人人有饭吃,人人有衣穿!”


“外无战乱!内无反叛!”


“这就是……朕梦里的盛世啊……”


……


季汉。


刘备一众人望着天幕,热泪盈眶。


刘禅不明所以,扯着诸葛亮的衣袖道:


“亚……亚父……你们再哭什么?”


诸葛亮闻言,先是用衣袖擦了擦眼角。


随后转头看着刘禅,微笑道:


“阿斗……这就是大家要追求的东西。”


“政通人和的……文景之治啊。”


刘禅看着殿内的一片哽咽。


似有所明悟。


……


大隋。


杨坚看着天幕,越看心里越堵!


这盛世……本应由我大隋来实现的啊!


大业!户有八百九十万。


大隋!疆土东西九千三百里,南北万四千八百一十五里。


口粮!只洛口仓就能留两千四百万石粮食!


隋氏之盛……


杨坚暗暗咬牙。


将那畜生贬为庶民果真是便宜他了!


……


大唐。


大殿之内,无论是帝后还是太子与百官。


其脸上的向往之色俱都溢于言表。


“好啊……真好……”


李世民望着天幕里大唐百姓们发自内心的笑容,看着囊括万里的疆土。


“秦败于二世胡亥,隋败于二世杨广。”


“但杨广比胡亥更能败家。”


李世民看着李承乾,言辞正色道:


“第一为骄奢淫逸,第二为穷兵黩武。”


“修建大运河,重盖洛阳城,亲征吐谷浑,三讨高句丽。”


“隋朝的家底再厚,也经不起这个败家子十数年的折腾。”


“出兵打仗,枕尸满途。”


“挖河建城,穷征暴敛。”


“最后,民不聊生,举国叛起,分崩瓦解,陷入动乱。”


一瞬间,李世民与众大臣,仿佛又回到了那个乱世当中。


“在这场杀人如麻的血劫里,近乎三分之二的人口都死于这场灾难之中。”


“本该辉煌起来隋朝,就这般消逝了。”


回忆不由自主的浮现。


小时候,他与阿耶去过洛阳。


城市雄伟壮丽,百姓自豪欣喜。


唉……


李世民叹息一声,众人探寻看来。


“后世子孙称赞朕的贞观之治。”


“但咱们大家都清楚。”


“朕接手时的江山,元气大伤既穷且破,头几年,因天灾百姓们都吃不饱。”


“哪怕最盛时的人口,也不及隋之一半。”


看着天幕里的盛世大唐,李世民喃喃道:


“魏卿说的对啊,自隋末大乱之后,户口未复,仓廪尚虚。”


“朕到死都没能复现文景之治,有何面目去封禅泰山呢?”


说罢,一只手抬起,以袍袖掩面。


肩膀耸动。


殿内众臣面面相觑,随即齐齐看向魏征。


魏征脸上也有些绷不住了。


不是,我又不是打击你!


我那说的不是事实吗!


再者说,你也不是会丧气的人啊!


但周围的“怒目而视”越来越多,这还与进谏不同。


就是单纯的“你太可恶了!居然如此欺负打击善良的陛下!”指责。


出前一步。


魏征举笏长声道:


“陛下岂能妄自菲薄?”


“荀子云: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


“若无贞观之蓄,岂有开元之盛?”


“陛下文有汉文之仁,武有汉武之烈。”


“乃千古难寻之明君。”


上面,抽动的肩膀停止。


袍袖一放,李世民正咧着大嘴笑。


“原来朕在魏卿心里的评价这么高啊!”


我就知道!!!


魏征面无表情退回原处。


闭目养神。


上面的李二凤无视殿内目瞪口呆的众人。


只觉得心情甚好!


就一点不好……


他怎么就是稚奴和武氏的后代呢……


要不把武氏许给承乾?


……


就目前历史上的所有盛世,只有开元是符合盛世标准的,然后才是文景之治。


其余的,包括贞观之治都是以百姓饿不死为标准。


太可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