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 字色: 字号: 双击滚屏:
笔趣阁 > 曝光历代皇帝六维图,老祖宗慌了 > 第四百八十九章:没有安全感的老朱·安全感过剩的刘邦

第四百八十九章:没有安全感的老朱·安全感过剩的刘邦

作者:九品大韭菜 返回目录

曹魏。


“诸葛先生,操有一事不明。”


曹操心中疑惑丛生。


“朱元璋的法令是在保护百姓不受豪强侵害。”


“为何这后人言辞中皆是愤懑之意?”


刘备倒是隐约有几分感悟,可是话再嘴边不能说出。


他也望向诸葛亮。


诸葛亮抬目望向天幕,迟疑道:


“所谓三代不同理,五霸不同法。”


“自武王伐纣周公制法起,历代制度皆是以取长补短为用。”


“朱元璋起自草莽,之所以能够夺得天下是因为参加了起义军。”


“如今他做了皇帝,所以想尽办法杜绝历史的重演。”


诸葛亮可惜着如此英伟之人却不能见广阔天地。


带着几分惋惜道:


“他的种种法令确实是对百姓好。”


“但这种好却是不讲情理的对你好。”


“我对你好,你便要感恩。”


“严密的制度将国家变成了一个牢笼,这会让整个国家陷入停摆之中。”


“观唐朝,可知万国之心易变。”


“观宋朝,可知祖宗之法难为。”


“观元朝,可知天下之广博。”


“中原静止而外族流动。”


“恐怕……后人所言的天下局势之攻守易形,就源于朱元璋啊……”


孙权眉头蹙起。


“诸葛丞相……此言有些危言耸听了吧?”


早已放飞自我的刘备头也不回道:


“不想听滚。”


“你!”


孙权看了看刘备那握起的拳头,一甩衣袖,默不作声。


诸葛亮却是点头道:


“亮此言确实有杞人忧天之意。”


“但种种蛛丝马迹连接起来,只有这种说辞才能说得通。”


“为什么后人敬仰其功绩,又唾弃其法制。”


“就因下一个朝代也承接了这套体系,所以……”


“等等!”


刘备猛地一激灵,自己也没走神啊?!


怎么还落东西了?


“下一个朝代?”


“孔明,下一个朝代也没讲啊?”


诸葛亮的表情一僵。


“从秦汉到唐宋再到明清的户籍制度变迁…”


刘备一脸迷茫、孙权一身茫然。


那曹操虽然是一脸的我知道,但眼神透出的惊色却掩盖不住。


“……合着三位是一点没记哈……”


三人不知怎么,突然回想起上学时要被先生提问的感觉。


……


【按说当了皇帝后,朱元璋应该放松下来,享受帝王生活。】


【奇怪的是,他感到自己身上的担子越来越重,重到必须时时警醒自己。】


【即使宴请群臣,歌舞升平,他也不忘语言的敲打。】


【所谓屁股决定脑袋。】


【但朱元璋的脑袋似乎总是觉得屁股底下的那张龙椅在摇晃。】


……


大汉。


“不是龙椅摇晃,是这人的心不安宁。”


刘邦晃悠着腿,无力道:


“一个游民,突然成了天下最尊贵的人。”


“他慌了。”


殿内三人像是听到天书一般。


皇帝啊!


从极低到至高!


慌个甚?!


刘邦打眼一瞧就知道这三想什么。


“哼,周天子失势几百年诸侯才敢称王。”


“其中既有兵势不威的缘由,亦有王室受命于天的恐慌。”


“得到从未想过的东西,人是会陷入患得患失的。”


刘盈张嘴欲问,被刘邦直接堵了回去。


“乃公不一样。”


“大丈夫,当如是!”


“天下万物,我都配得之!”


吕雉好像臭骂他一顿!


但这股张狂且不要脸的性子在第一天见他时,她就知道了。


谁家正常人会去空手吃席还喊万金贺礼,最后坐在主桌上啊!


他就能干出来!


……


【自古天下江山之失,有因外敌入侵,也有内部的争斗所致。】


【作为被统治者的广大群体,如农民,只要有可能存在的生存空间,他们并不会起事反抗】


【倒是官僚集团随时都有篡夺皇位的野心家】


【江山初定,大明中枢政制多沿袭元朝】


【在中枢设中书省,置左、右丞相】


【由左右丞相总理吏、户、礼、兵、刑、工六部事务】


【在地方设行中书省,统管地方军政事务。】


【这一制度,从中央来说,大部分权力掌握在丞相手中,地方上的行中书省总揽军政事务,权力也很大。】


【这对看谁都像个钉子的朱元璋来说,自然是不满意的。】


……


大隋。


“朕闻到了熟悉的气息!”


独孤伽罗白了他一眼。


“你闻个屁!”


“天幕都说了收权了!”


“当然不会让他轻易回来了。”


杨坚凭白挨了一顿骂又不敢回嘴,叉开话题道:


“收权也分文收武收啊。”


不等独孤伽罗竖眉,杨坚不敢再卖关子,直言道:


“文收就像赵匡胤,武收就像我。”


“但就看这老朱的性格。”


“恐怕武收俩字都不能概括。”


独孤伽罗轻哼一声。


“你还识起人来了。”


“除非他杀光大臣,不然还能武过你?”


杨坚暗自翻了一下眼睛。


还真说不准呢。


……


【朱元璋对历史经验是十分重视的,他经常阅读历史书籍,从中吸取经验教训。】


【“设相之后,臣张君之威福,乱自秦起。宰相权重,指鹿为马。”】


【“自秦以下,人人君天下者,皆不鉴秦设相之患,相从而命之,往往病及于国君者,其故在擅专威福。”】


【又总结元朝灭亡的原因,认为其中之一,就是“委任权臣,上下蒙蔽故也”】


【时任中丞左丞相的李善长就入了眼了。】


……


{可不入眼咋地,作为百官之长,丞相是官僚集团和士大夫的领袖,处于官僚组织的顶端}


{他是皇帝之下权力最大、地位最尊的职务,又加上位居皇帝的“卧榻之侧”,比较接近皇权,地位十分特殊。}


{并不仅仅在于他的丞相之位,还在于他是淮西勋贵的首领。}


{君臣关系本就十分微妙,丞相的特殊地位和身份更容易遭到皇帝的猜忌引起和君权的冲突摩擦。}


{扯,是因为李善长在担任丞相期间所奉行的用人原则便是“非淮人不用”,这种明晃晃招纳党羽、排斥异己的行为,哪个皇帝能忍?}


{还是个官迷,他要安心在凤阳待着不就没事了,唯一一条活路让自己断了。}


……


大明。


朱元璋阴沉着脸,双眸幽深。


这么大的一份家业啊……


他总是担心哪一天被人颠覆。


这宫殿不是归别人所有,便是被一把火烧了。


子孙妻妾不是被杀个精光,就是被掠去为奴做婢。


每每念及于此,他就浑身出冷汗。


朝廷里的这帮王侯公卿,有一个吃素的吗?


都是刀头舐血过来的!


个个都是狠角色!


所谓的礼义纲常不过是花架子,能唬住庸人可唬不住他们。


李善长……


他想起前些时日从凤阳送来的文书。


病好了?你最好还是病着的好。


萧何能自污退让于高祖。


你就不能吗?


吾之萧何。


……


大清·雍正时期


皇帝手里把玩着晶莹剔透的鼻烟壶,平静道:


“唐宋元明,那时有资格分肥皇权的,不是百姓,不是豪强。”


“而是丞相以及他背后庞大的官僚集团。”


“他们拥有知识,且以儒家思想作为其共同的信仰与行为准则。”


“因而也比其他阶层更有群体意识和整体性。”


“丞相是官僚组织和士大夫的重心所在。”


“这势必会成为明太祖的猜忌防范对象。”


“这个位置,谁坐谁死。”


“李善长啊,明太祖给过机会了。”


弘历眼中闪过一丝了然。


平衡之术就像是抚琴。


不能偏左,也不能偏右。


当百官之首的文官,这太偏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