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 字色: 字号: 双击滚屏:
笔趣阁 > 曝光历代皇帝六维图,老祖宗慌了 > 第五百二十一章:朱棣:“江山如画,不复再见。”

第五百二十一章:朱棣:“江山如画,不复再见。”

作者:九品大韭菜 返回目录

天幕上的镜头自北平上移。


浮光掠影。


来到一处山麓。


放眼望去。


十来个长条方阵,前后绵延十里,陈于山麓之上。


龙旗宝纛随风招展。


士兵披坚执锐,森森铁甲在日光辉映下如粼粼波光,闪着耀眼的寒芒。


对面。


一群胡骑挥舞着雪亮的马刀,狂呼乱叫着向布阵的明军袭来。


“放!”


“砰!砰!砰!”


一阵硝烟散尽,带头仰攻的胡骑便和十余个骑兵倒在了血泊中。


剩下的胡骑被这突如其来的电光石火吓得魂飞魄散,掉头亡命。


其余各队胡骑也都拨马回阵,再不敢靠近明军半步。


任凭大小头领喝骂抽打,那些胡骑都一动不动。


曾经傲视天下的蒙古骑兵,在面对明军的铁甲洪流时。


眼中露出深深的惧意。


……


大汉·武帝时期


“陛下,别看了,臣做不到。”


霍去病无奈的别过头。


打仗我在行,但这玩意就脱离自己的知识体系了。


刘彻砸了砸嘴。


“也不知道墨家的人能不能看出点什么……”


“……要不独尊墨家把他们钓出来?”


霍去病看着陷入沉思的刘彻,忍不住道:


“陛下,不说墨家子弟上不上当,就算上当了他们也不会干的。”


刘彻被霍去病的话点醒,想起了墨家在诸子百家中是个什么样的群体。


那是一群,谁弱帮谁谁强打谁的犟种。


“……活该你们没落!”


……


大唐。


“好东西……”


李世民有点馋了。


这东西与宋末那时的完全不一样。


它能打死人了!


……


大宋·高宗时期


岳飞与赵昚下意识对视一眼。


火器看来大有可为啊。


……


大蒙古国。


“火器……”


成吉思汗当然知道那一阵雷鸣是什么。


“这火统的威力似乎与以前所见的大不一样?”


……


大元。


“蒙古铁骑横扫天下,兵锋所指无人能敌!”


忽必烈略有些伤心。


“火器威力虽然不弱,但准备时间长,本应趁明军立足未稳之际主动出击。”


“不料区区百年过去,却沦落到临阵不敢出战的地步。”


……


【朱棣对这次亲征信心满满,还总结了必胜的五个原因。】


【“以大击小,以顺取逆,以治攻乱,以逸待劳,以悦吊怨。”】


……


季汉。


刘备又瞅了一眼曹操。


曹操以为自己脸上沾了东西,下意识摸了摸。


“汉王,可是操哪有有何不妥啊?”


刘备下意识道:


“不,只是想到孟德也颇爱总结几胜几败。”


曹操有理由怀疑对面那大耳贼是在讽刺自己,但他没证据……有证据也没用……


那不是我总结的!


是荀彧!


……


【当北征大军路过朱棣藩王时期出征抵达的旧地时,朱棣还特地仿效当年的霍去病封狼居胥。】


【亲自作了一篇记载此次北征经过的铭文,以给后世留下他曾经亲征漠北的文字记录。】


【也顺道激励军官将士奋勇杀敌,报效大明。】


……


{你特么说话大喘气!我还以为猪弟封狼居胥了呢!}


{猪弟?还猪蹄呢!}


{诶!你别说哈,此为猪蹄,又称猪圆掌,因重八两八钱,又叫猪重八。}


{因为其味麻辣故为麻大脚。上面肥处又称猪膘,此猪尚幼又叫猪弟!}


{朱元璋:九族消消乐警告!}


……


大明。


“什么乱七八糟的!”


朱元璋有时候就不愿看这后世子弟说话。


“跟得了失心疯一样!”


……


大汉·和帝时期


“封狼居胥啊……”


刘肇看着天幕里那代表武将与国家荣耀的词语。


“其实,勒石燕然也不差。”


……


【此次大军一改去年的轻率冒进,步步为营、稳扎稳打。】


【又因为装备先进,后勤保障充足,五十万大军进展相当顺利。】


一个大胖子咳嗦着一闪而过!


……


大明。


“什么玩意!”


老朱正聚精会神的看着天幕。


猛地就被惊了一下!


“谁家猪成精了!这么胖!”


马皇后没好气道:


“谁家猪……你家猪!”


朱元璋眉头一竖,随即反应过来。


“你说那是燕贼逆子!!”


老朱声线都破了!


胖,是有福气的贵相。


但你不能胖成一个球啊!


马皇后白了他一眼,不做理会。


老朱讨了个没趣,继续看着天幕。


一旁的小朱棣坐的乖巧。


“娘,大哥什么时候回来啊?”


马皇后摸了摸小朱棣的头。


“安慰一趟老臣,晚饭前差不多就回来了。”


小朱棣点点头。


朱元璋:“哼!”


“朱重八!你再哼哼就去跟猪睡吧!”


后宫之主勃然大怒,大明皇帝瞬间求饶。


……


【五月,明军行至胪朐河(今克鲁伦河,朱棣将之更名为“饮马河”)】


【从俘虏口中得知了蒙古大汗本雅失里与太师阿鲁台不和的消息。】


【得知明朝五十万大军即将来临的消息后,鞑靼明白打肯定是打不过的,那就跑吧。】


【可是在往哪儿跑的问题上,二人起了争执。】


【大汗本雅失里主张往西逃,最好逃到瓦剌去,可以受其庇护。】


【太师阿鲁台跟瓦剌部关系一向不好,还打过仗,不愿寄人篱下,所以主张往东跑。】


【双方就这样僵持不下,最后一拍两散,各奔东西。】


【但他们之前的扯皮错失了逃跑的良机。】


【朱棣在得知这一重要情报后当即做出决定。】


【本雅失里是鞑靼乃至蒙古名义上的最高首领,但他只是阿鲁台拥立的傀儡,因此实力不强。】


【打败他不费吹灰之力又能敲山震虎,投入小回报大。】


【因而朱棣决定大军就在胪朐河扎营,自己亲率精锐追击本雅失里。】


【只用几天的时间,朱棣就在成吉思汗的龙兴之地,斡难河追上了本雅失里的部队。】


……


天幕上的胡骑看着明军阵列不敢上前。


朱棣骑着战马居高临下。


“既然山不就我,我来就山好了。”


“传令,奏战歌!”


“让这帮鞑子知道知道自己怎么死的。”


身边的令官立刻传令下去。


不多时,战歌在山谷上空响起。


先是乐官领唱,继而御营亲卫齐唱。


到最后成了数十余万将士的大合唱!


“风从龙!云从虎!功名利禄尘与土!”


“望神州!百姓苦!千里沃土皆荒芜!”


“看天下!尽胡虏!天道残缺匹夫补!”


“好男儿!别父母!只为苍生不为主!”


“手持钢刀九十九!杀尽胡儿方罢手!”


“……”


三军将士同声高唱,都包含着内心的激荡!


……


大秦。


嬴政抿着嘴唇。


岂曰无衣?与子同袍……


……


大汉。


刘邦体会着那歌曲中激昂,默默念着。


“大风起兮……”


……


大唐。


“军歌啊……”


李世民想到了自己当初所唱的破阵曲。


“语言通俗,大义却不知高出几何……”


……


大宋。


岳飞颤抖着嘴唇,随声合唱着。


“壮士饮尽碗中酒,千里征途不回头。”


“金鼓齐鸣万众吼,不破黄龙誓不休……”


……


大明。


一脸赔笑的老朱再听到耳熟的军歌后,脸色瞬间变了。


他怔怔的看着天上。


“红巾军…军歌……”


莫道石人一只眼,挑动黄河天下反!


韩山童、刘福通、郭子兴……


无论他们的本意是什么。


他们都借用这首慷慨悲壮的战歌,向残暴腐朽的元朝发出满腔怒吼。


无数英豪也为之付出鲜血乃至生命。


恍惚间。


他看到了两个少年。


为首的少年哭泣着,他拉着一个破木板,上面躺着两具衣不蔽体的尸身。


木板后面也紧跟着的一名少年。


他的眼里,只有仇恨。


“我究竟……”


“是什么时候……”


“变成了这副模样……”


老朱迷茫了。


……


天幕里的歌声渐渐停止。


对面的胡骑像被吓傻一般,不冲锋也不逃跑。


朱棣眼中闪过一丝凌厉的光芒。


他抽出了银光闪闪的佩剑将它高举过头顶。


对身后的骑士们厉声叫道:


“儿郎们,随朕杀虏!”


说完,一夹马腹,向山下俯冲而去!


呜呜的号角响起。


“杀!”


数十万明军齐声高呼,向前迈步逼进!


山谷中,杀声四起,山河气壮!


……


【“本雅失里弃辎重孳畜,以七骑遁”】


【鞑靼部落经这次大败,解体溃散,君臣始各为部。】


【阿鲁台便于这年冬天向明朝贡马臣服,朱棣封阿鲁台为和宁王。】


【公元1412年,瓦剌势力逐渐强盛起来,马哈木于今年攻杀本雅失里。】


【又向明朝政府多所要挟,并扣留使臣,南下骚扰。】


【公元1414年,朱棣亲率大军出征,直至土剌河(今蒙古国境内的图拉河),马哈木等战败脱身遁,不久死去。】


【经过这一次打击,在永乐时期,瓦剌就一直接受明朝政府的管辖。】


【公元1421年,鞑靼部阿鲁台数次起兵骚扰兴和等地。】


【朱棣遂于永乐二十年(1422)、二十一年、二十二年三次亲率大军出征,予鞑靼部沉重打击。】


【而瓦剌又数败其众,使得鞑靼“部曲离散”,最后阿鲁台也为瓦剌脱懽所袭杀。】


……


天幕上。


夕阳西照下。


苍茫的大草原一望无垠。


尺余高的青草随风摇摆,让人心醉神怡。


须发皆白的朱棣骑着白色的战马。


兴致盎然地欣赏草原景色。


一声鹰啼自天上响起。


朱棣抬头望天。


雄鹰在火烧般的云朵下盘旋。


“好一幅美轮美奂的画卷。”


他深深的吸了一口气,缓缓吐出。


“可惜,朕再也看不到了。”


他回头望了一眼,随即又看向夕阳落下的地方。


“走吧。”


吃草的马儿仰起头,迈开步子。


悠悠残阳下。


人,渐行渐远。


……


【公元1424年七月十八日,朱棣于北征回师的途中病死。】


【遵生前之念,将其葬于北京天寿山长陵,与徐皇后合葬。】


【上尊谥称“孝文皇帝”,庙号太宗。】


【嘉靖时期,明廷认为其“再造之功,同于开创”,改为明成祖。】


……


大明。


迷茫的老朱一下更迷茫了!


“成祖?!”


“他是祖!咱是什么!!”


“嘉靖!又是你!”


……


大明·永乐时期


本来还在惆怅的朱棣看见谥号时,心里一阵欢喜。


然后就看到了那三字。


“明……成祖?!!”


“嘉靖!!!!”


“嘉靖!!!!朕要你死啊!!!”


明太宗,表示自己是在效仿唐太宗。


表达自己的位置是从朱元璋手中合理继承的。


……


大明·嘉靖时期


“阿嚏!阿嚏!阿……嚏!”


朱厚熜揉了揉鼻子。


“朕不是不惧寒暑了吗?”


“怎么还着凉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