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 字色: 字号: 双击滚屏:
笔趣阁 > 从1979开始的文艺时代 > 第112章 出发杭城

第112章 出发杭城

作者:南柯一凉 返回目录

过了短短五天,最新一期的《十月》销量突破了50万册,预计月底就能到达60万册。


就在一切向好的时候,《十月》编辑部迎来短暂的空闲,田增翔去玉石站“采风”去了。


方言也准备出去采采风,拿上稿费,以及刚领到的印刷稿酬,整个人身揣巨款,约上已经留职停薪的韩跃民,在东长安大街碰面。


“韩哥,介绍信开好了吗?”


“好了,大后天就可以陪你去杭城了!”


韩跃民道:“我们现在要去哪儿?”


“咱们先去买火车票,信带身上了吧?”


方言问了一句。


这时候的火车票预售期是3天。


不过提前3天的车票,只能去东单、西直门、前门的预售处购买,燕京站只卖当天和第二天的。


“带了。”韩跃民拍了下胸口的口袋。


“等买完票,再去趟友谊商店。”


方言推着自行车,大步向前走。


开放以来,来华访问或探亲的外国人、华侨和港澳台同胞日益增多,于是,在各地兴起了一批涉外宾馆和友谊商店,但因为外币使用和消费上的不便,随即在1980年推出外汇券。


不记名不挂失,认券不认人。


一经推出,很是紧俏。


紧俏到在菜市场买鸡蛋,相同面值的外汇券可以多买一倍,甚至当时外侨在坐出租车使用外汇券,按规定司机必须上交给公司,但司机宁愿受罚,也要私藏一些外汇券。


因为拿到“黑市”上,收益远高于罚款。


但要买外汇券,未必要等到晚上,也未必要去鸽子市场。


友谊商店、高档宾馆门口,一天到晚,都有鬼鬼祟祟、偷偷摸摸的身影。


这些人,也就是票虫子。


守株待兔,遇到老外问“要不要换RMB”,遇到老百姓,会问“要不要外汇券”。


“你们要外汇券?”


自称“文三”的男人,把方言、韩跃民带到一棵树下,确认四下无人,才谈了起来。


方言问:“什么价儿啊?”


文三说120块,换100块面值的外汇券。


“你有多少?”


方言觉得还算公道,黑市里兑换外汇券的比率能到了1.5,当然,那是80年代中期。


“不多不少,1250块。”


文三打开公文包,里面装一堆外汇券。


“就这么点?”


方言皱了皱眉,这钱只够买一个电器。


“这么点?”


文三惊了个呆,“这一带里,没人比我手头上的外汇券多了,就这伱还嫌少,怎么着,哥们你能全给吃下去不成?”


“嗯,我全要。”方言点头。


“你可甭拿老兄寻开心啊,我没那闲……”


文三看着这张年轻的面孔,并没放在心上,突然一捆捆大团结出现在他的视线中。


“一捆300。”


方言也不废话,从包里掏出5捆,让韩跃民清点外汇券,确认无误,再相互交换。


文三脸色大变,咧嘴发笑,“敢问兄弟何方神圣,在哪儿发财啊?”


方言戏谑道:“鄙人,张麻子。”


文三一愣,“可哥们你脸上没麻子啊。”


“老婆饼里有老婆吗?”方言笑道。


一手交钱,一手交券,干净利落。


韩跃民跟着方言,边走边说:


“好家伙,这倒外汇券也太挣钱了吧,就这一来一回,快挣出我一年的工资了!”


“韩哥,不用羡慕,等你从杭城回来,他就要反过来羡慕你了。”方言摆了摆手。


韩跃民似懂非懂地点头,来到友谊商店的门前,就见入口处竖着一排铁栅栏:


“岩子,咱们好像不能进去吧?”


“韩哥,现在规矩改了,外汇券就是通行证,只要有外汇券,谁都可以进友谊!”


方言拍了下他的背,拾级而上。


韩跃民看他走得虎虎生风,大步流星,一副霸气侧漏的样子,自己的腰杆子也挺直了。


友谊商店,在创立之初,只接待外宾。


必须出示护照、华侨证,或者外籍工作证,才可以进入。


寻常老百姓只有驻足张望的份儿,除非有持证件的人愿意带他们进去。


但伴随外汇券的发行,开始向老百姓开放,外汇券则成为人们进入特殊通行证。


商品琳琅满目,让人应接不暇。


食品罐头、四大名绣、地毯挂毯、名贵海味、中外名酒名烟、名贵药材、家用电器、自行车、中高档家具、流行时装、呢绒绸缎、照相器材、钟表眼镜、金银饰品……


当时在友谊有这样一个口号:“市面上有的商品,我们要最好;市面上缺的商品,我们必须有;外国时兴的,我们也得有!”


“老天呐!”


韩跃民仿佛刘姥姥进大观园,震惊不已。


方言不像后世准备买比亚迪秦的车主,进了4S店一逛,结果全款变首付。


目的性很明确,直奔家电所在。


扫了一圈洗衣机,松下、三洋、日立,都是日本货,而且全是单缸洗衣机,也就是一个洗涤桶和波轮组成,只能洗涤,不能脱水,听售货员说,过段时间要从德国引进双缸的。


权衡之下,选择了彩色电视机。


14寸牡丹牌,1050元。


揣着剩余的2张外汇券,方言抬着电视往外走,韩跃民搭了把手,走路都轻飘飘的。


特别是到了门口,往来的路人们纷纷投来羡慕的目光,整个人神气十足,强忍着笑意。


“韩哥,想笑就笑出来,别憋着。”


方言把装电视的箱子放在车架上,然后拿出绳子,一根又一根,捆得严严实实。


“要笑啊,也该你这个正主先笑,不过岩子,你怎么看上去这么冷静?”韩跃民诧异道。


方言转过头,疑惑不解。


“这可是彩色电视机!”


“而且是从友谊商店买的彩色电视机!”


“想想我去供销社打一瓶酱油和来友谊买一瓶酱油去,内心的感觉肯定不一样。”


韩跃民手舞足蹈,说这瓶酱油好像是给进步的自己一个奖励,味道都不一样,是甜的。


“哈哈哈,韩哥你别看我这样,其实我心里偷着乐呢!”


方言猛然意识到,这年头,买电视机可不是一件小事,而是极其风光的一件大事。


“我就说嘛,你看看,高兴得把方向都走反了,咱们该走这边。”


韩跃民提醒了一句。


方言道:“我得去趟图片社,前些天从信托商店买的二手海鸥相机,搁那儿维修呢。”


韩跃民惊讶说:“你是想趁着这次难得的机会,到杭城旅游观光,拍些照片是吧?”


“这不是重点。”


方言循循善诱:“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你想啊韩哥,参加这次金鸡奖的,可有朱时茅、刘小庆、章瑜这些正当红的演员。”


“我知道了,你想跟他们合影?”


“和我合不合影,不重要,和你合影才重要。”


“我?”


“没错,你想你摆摊开张的第一天,如果把这些合影亮出来,顾客会是个什么反应?”


“诶!我怎么没想到呢!”


韩跃民一拍额头,隐隐悟到。


“这个就叫‘明星效应’。”


方言嘿然一笑,很多的公司,特别是餐厅,喜欢悬挂各界名人和明星艺人的照片。


这样能够借助名人光环,迅速打出名头。


“啥叫明星效应?”


韩跃民有点明白,但又有点不明白。


“这个等韩哥你开张以后,自然就能知道了。”方言露出一抹神秘的笑容。


……………


从华夏图片社维修部取回相机,回到家时,黄昏悄然降临,云层笼罩了一片金黄。


街坊邻居看到方言带回这么个大物件,情不自禁地问了一嘴,当得知箱子里装的是电视,一个接一个惊呼声,回荡在胡同里。


方言家买电视的消息,很快就传开了。


“你怎么突然就买了个电视呢?”


杨霞看到方言和韩跃民小心地把电视抬到堂屋,嘴上数落了几句,心里却乐开了花。


“妈,这一趟多亏了韩哥帮忙。”


方言说:“我买了些菜,今晚您做的丰盛点,我要请他在家里吃饭,好好谢谢人家。”


“这是我应该做的,应该做的。”


韩跃民瞥了眼方红,憨笑地挠挠头。


“丫丫,你跟我去厨房。”


杨霞满口答应,拉上方红往外头走。


韩跃民大喜若望,激动地感谢方言的神助攻,立马跑去公用电话站,给家里报个信。


方言调试着电视,彩色的画面并不清晰,时不时冒出雪花,显然信号不佳。


“哥,好了没有!好了没有啊!”


方燕在边上蹦蹦跳跳。


“你把碗筷摆好了,到时候就能看了。”


方言早早就备好了室外天线架,用杆子安装好,在韩跃民的帮忙下,架在屋顶绑好。


效果拔群,立竿见影!


“噢噢,看电视喽!看电视喽!”


方燕兴奋地嚷嚷着,一手拿碗,一手拿筷,前脚跑到后院,后脚跑到前院,把院子里,甚至胡同里的小伙伴都喊了出来。


小孩尚且如此,大人也一样。


整个院子,整个胡同,不管是吃过饭的,还是没吃过饭的,哪怕是正在吃饭的,都端着饭碗,来方言家凑热闹,巴巴瞅着那台电视。


一时间,饭都不觉得香了!


堂屋里很快就挤不下人,跟杨霞要好的大妈大娘,比如王美丽、赵红梅,来到厨房:


“姐儿,你们家真是几天一个大跨步!”


“就是,前阵子岩子又买了一辆凤凰牌,今天就带回一台电视,听说还是用外汇券从友谊商店买的,你们家岩子可真有出息啊!”


“岩子这孩子,我打小就觉得他不一般。”


“可不,自打岩子回京以来,你们家真的是时来运转,光凤凰牌自行车就有3辆呢!”


听着她们的话,杨霞笑得合不拢嘴。


“彩色的!彩色的!”


“不是黑白,是彩色电视机啊!”


突然间,满堂轰动,一片哗然。


“哥!哥!声音大点,再大点!”


在乱糟糟的声音中,方燕扯着嗓子喊。


就见电视里出现《敌营十八年》的画面,刚好正在播着主题曲,《曙光在前头》。


“啊战友,你乔装改扮深入敌后去战斗,”


“啊战友,你机智灵活神出鬼没去战斗。”


“………”


借着这个工夫,一个个跑回自己家,打算搬个椅子、板凳、马扎,但堂屋面积不大,容不下那么多人,于是把电视搬到院子里。


不一会儿,院子里坐满了人。


连围墙上都爬着人,甚是热闹。


所有人目不转睛地盯着电视,杨霞就这样一动不动,如同一座雕像似的,表情随着播放画面的变化,一笑一颦,一喜一怒。


“妈,大后天我去杭城了。”


方言就着土豆丝,吃着窝窝头。


“啊,你说什么?”


杨霞拿着咬了一半的窝窝头:“你先别说话,等妈看完这集。”


方言摸了摸鼻子,哭笑不得。


好嘛,这是有了电视忘了儿!


当时国产洗衣机只有小天鹅,质量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