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 字色: 字号: 双击滚屏:
笔趣阁 > 从1979开始的文艺时代 > 第118章 一切尽在掌握

第118章 一切尽在掌握

作者:南柯一凉 返回目录

“我们的家乡,在希望的田野上……”


“我们世世代代,在这田野上生活。”


“为她富裕,为她兴旺。”


一大清早,收音机里就播着《在希望的田野上》。


方言吃完早饭,伸了伸懒腰,难得的星期天,要把时间和精力放在创作上。


昨天下午,第一次参加燕京作协的小型交流会,把这回的创作任务了解得七七八八。


医疗、邮电、钢铁、纺织、厂矿……


各行各业,各种领域,各个职业,自由选择,不受限制,篇幅字数也没有硬性的要求。


就连时间上,也相当宽松,最迟可以在年底发表,任务没完成,也没有硬性的惩罚。


“呼~”


方言吹了下漂着两枚大枣的高碎热茶。


视线,慢慢地落在桌子上的一页页纸。


上面密密麻麻地罗列着相关领域的作品。


比如钢铁,《钢的琴》、《漫长的季节》、《钢铁意志》、《钢铁年代》……


跟职业、职场相关的电影和电视剧,的确不少。


但是关于80年代初的,却不多见,而且还得是正面典型。


于是,不得不把范围放大到国外的作品。


比如高仓健、广末凉子的《铁道员》,讲的是一个默默在车站工作了一辈子的铁道员,这部电影因为主演的是高仓健,才会留意。


毕竟,高仓健是八十年代在国内知名度最高的日本男演员。


76年引进的《追捕》,一经公映,立刻造成了万人空巷的轰动效应。


写完关于“铁路”的作品,下一个轮到邮电,脑海里情不自禁地想到了那位女邮递员。


“邮递员有什么呢?”


方言不急不慢地喝了口茶。


突然间,屋外传来方红响亮的声音:


“岩子,时间差不多了,我们该出发了!”


“来了。”


方言看了眼梅花表,走出了房间。


就见方燕穿着布拉吉连衣裙,小手被穿牛仔裤的方红牵着,两人都戴着卡西欧电子表。


“你干嘛非要让姐穿这一身?”


方红疑惑不解。


“到时候您就知道了。”


方言露出一个神秘的笑容,喊了声“出发”,带着她们到东八里庄。


燕京的棉纺一、二、三厂位于此地,从东向西一字排开,路南是厂区,路北是生活区。


在这座纺织城里,三个厂女工的比例可以占到70%以上,因而被戏称为“女儿国”。


这年头,能当上纺织女工,是非常光荣的事,单单月平均工资,就将近60块,比机关干部的平均工资还要高,绝对的高收入人群。


此时此刻,路北生活区对面的街道上,陆陆续续地支起了一个个小摊。


其中最醒目的,莫过于就是韩跃民。


清一色的石磨牛仔裤,鹤立鸡群。


“丫丫姐,岩子。”


摊子面前,站着苏雅、唐胜男、白若雪三人,正朝着他们招手。


“姐,是你喊她们来的?”


方言诧异地看向方红。


方红咳嗽了几声,“我是让她们来挑挑裤子,这么好的牛仔裤可不多见。”


“也好。”


看着她心虚的样子,方言心知是担心韩跃民开张没有生意,特意喊人来捧捧场。


“方老师!”


白若雪两人亲切地打着招呼。


“今儿天热,咱们先到一边凉快会儿,摊子让我姐跟韩哥看着就行。”


方言和韩跃民对视了眼,然后把方燕、唐胜男等人给支走。


“岩子,你干嘛啊?”


方红一下子就急了,压低声音道。


“姐,让您留在这里,可不只是帮韩哥管着摊儿,更是让您当一回服装模特。”


方言安抚了几句,“模特懂吗?”


方红一怔,“是不是就是那个什么卡丹的那种外国模特?”


“可不,您现在穿的就是韩哥摊子上的牛仔裤,俗话说眼见为实,那些女青年瞧见您穿的这么时尚、这么漂亮,怎么会不动心呢?”


方言嘴上说的是一回事,卖家秀是一回事,买家秀又是另一回事了。


“那也不能把我一个人撂这儿。”


方红一下子就明白过来,敢情让她穿牛仔裤、戴电子表,就是给韩跃民当模特啊!


“您别急。”


“到了关键时刻,我们就会出现。”


方言嘿然一笑,领着一脸懵圈的白若雪等人离开,躲到不远处。


“方老师,您这是做什么?”


白若雪看方言拿出一袋花生,分给众人。


“捧场也是讲究时机的,一会儿你们再去。”方言岔开话题,问到话剧的进展情况。


“剧本已经写好了,这几天就开始排练。”


白若雪向他发出邀请。


如果有空的话,可以来看看,指导一二。


“我就算了,我哪里懂什么戏剧啊,别把你们误导了。”方言摆了摆手。


“怎么可能!”


白若雪说,“您上次讲的方法派、体验派、表现派,真的是让我们茅塞顿开!”


唐胜男也附和着:“没错,大家伙按照方老师讲的,演技都有了明显的进步。”


方言正要张嘴,余光里看到一群纺织女工有说有笑地路过韩跃民的摊子,停下了脚步。


因为女工需要24小时轮周转,三班倒,是有钱挣,但没时间花,也没其他地方能花。


只能光顾厂里的国营商店,但显然,韩跃民摊子上的东西,是商店里不曾有过的。


“这块电子表多少钱?”


“12块。”


“12块,这也太贵了吧!”


“这可是卡西欧电子表,电视里可打过广告。”


看着韩跃民耐心地介绍,方红瞪大了眼睛,这真的有人买吗?


“这个牛仔裤,怎么卖啊?”


另外一个女工扫了眼方红身上穿的,眼前一亮,忍不住上手摸着一条牛仔裤。


“35块。”


韩跃民报出的价格,让方红惊了个呆。


这都快赶上普通工人一个月的工资了!


“35块?!”


女工们也吓了一跳,“怎么会这么贵啊?”


“这价格一点儿也不贵,你们看看这料子、这款式,石磨的,怎么洗也洗不坏。”


韩跃民说:“而且章瑜,你们知道吧?”


“怎么会不知道,《庐山恋》里的周筠啊。”


女工们交头接耳。


“章瑜穿的就是这种牛仔裤。”


韩跃民信誓旦旦地说。


“真的假的?”


“不会吧?我不信!”


“我也不信。”


女工们一个个叽叽喳喳,满脸的不相信。


但当韩跃民亮出自己跟章瑜、朱时茅等演员的合影,以及映有章瑜穿牛仔裤的《庐山恋》海报,人堆里一片哗然,一下子心动了。


“而且你们不用担心会像喇叭裤,被当成奇装异服剪掉,我这种牛仔裤没有大裤腿。”


“不仅耐磨、皮实,而且时尚、新潮……”


“牛仔裤一开始就是为了繁重劳动而设计的工装,也就是专门为工人量身定制的服装!”


韩跃民像小嘴像机关枪一样,巴拉巴拉又来了一段。


方红呆愣愣地望着他,一看不像平常的样子,油嘴滑舌,舌灿莲花,肯定是方言教的。


“今天我是头一天摆摊,所以开业酬宾。”


“凡是前十个买我牛仔裤的客人,她们都可以免费得到一双尼龙的袜子。”


韩跃民指了指面前的袜子。


不单单在色彩上,关键这是尼龙的。


就在女工们被这层层的加码,彻底乱了心智的时候,白若雪她们来了,出手相当阔绰。


“总算赶来了!”


“刚刚回家取钱去了,这章瑜同款的牛仔裤,还没有人买吧!”


就在这关键的时刻,方言让她们去捧场,饭有饭托,酒有酒托,摆摊当然也有托儿。


白若雪、唐胜男她们虽然是业余话剧队的,但这个演技,足够应付了。


有了她们的加入,一些摇摆不定的女工终于下定决定,买表的买表,买袜子的买袜子。


想买牛仔裤的,身上没带这么多钱,要么找好闺蜜们现借,要么干脆飞奔回宿舍拿钱。


顷刻之间,韩跃民的摊子闹哄哄一片,一手交钱,一手交货,生意火爆。


白若雪带着一条牛仔裤回来,一脸地不可思议,“这、这就开始卖出去了?”


“是啊,卖出去了。”方言笑道。


白若雪感慨不已,“那可不是几块钱,是十几块钱、几十块钱啊?”


“这才只是个开始。”


方言看向宿舍,悠悠道:“那些回去取钱的女同志,也不知道能带来多少人啊?”


“方老师,伱怎么这么懂啊?”


白若雪猛然意识到,这一切都在他的掌握之中,一环紧扣着一环。


“文学创作需要观察力和想象力,我只是用在了这上面而已。”


方言笑说:“谢谢你们来捧场。”


唐胜男道:“您太客气了,我和若雪早就想买条牛仔裤穿了,就是一直找不到地儿。”


白若雪点了下头,目光盯着生活区的大门,隐隐约约能看到有人跑了出来。


这里可是京棉一、二、三厂,整整上万人,哪怕出来十分之一,也足以用人头攒动来形容。


方红开始紧张,盯着不断涌出的人群,川流不息,似永不停歇。


她猛地一眨眼,只见有一小股人流从宿舍里出来,穿过街道,直奔摊位。


个个青春靓丽,衣着干净,一瞧就是冲着“章瑜同款牛仔裤”而来的。


看着她们哄抢的样子,方言不禁感慨:“女人和孩子的钱最好赚,果然是至理名言。”


白若雪好奇道:“方老师,这是谁说的?”


“记不清了,可能是鲁迅先生或者是谁。”


“鲁迅先生应该不会说这话吧?”


“难说,毕竟鲁迅先生说了那么多话。”


方言和白若雪对视了一眼,开着玩笑。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