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 字色: 字号: 双击滚屏:
笔趣阁 > 从1979开始的文艺时代 > 第185章 一万年太长

第185章 一万年太长

作者:南柯一凉 返回目录

6月7日,下午。


此时的操场上,站着包括方燕在内的初中学生,一双双眼睛直视前方,看向方言。


应校方的多次邀请,甚至校长和班主任亲自登门拜访,方言只好勉为其难地答应,在校园里举办个《高山下的花环》的文学讲座。


但讲着,讲着,画风就不对了。


站在土台上的校长等人惊奇地发现,话题从《高山下的花环》的经历、感悟和心得,渐渐跑题,貌似跑成了中考考前的动员大会。


「对英雄最好的纪念,就是英雄辈出!」


「对历史最好的纪念,就是创造新的历史!」


「而创造新的历史,在于人民!」


「尤其是你们这些朝气蓬勃的少年!」


方言环顾四周,激情昂扬。


台下的学生们听得热血沸腾,特别是即将参加中考的初三学生,各个激动万分,像被方老师打了一剂鸡血,迫不及待地上考场厮杀。


毕竟这年头,可没有考前誓师大会,也没有「只要学不死,就往死里学」、「提高一分,干掉千人」,这种杀气腾腾的标语。


方言却没有用这些口号,而是高喊着:


「同学们!」


「祖国的未来必定是你们少年的!」


「强国少年,少年强国!」


「故而梁启超先生会说,今日之责任,不在他人,而全在我少年。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


「………」


「美哉我少年中国,与天不老!」


「壮哉我中国少年,与国无疆!」


「哗哗哗!」


顷刻间,掌声如潮,汹涌澎湃。


夏琳盯着台上方言,眼睛一眨也不眨。


学生们使劲地拍着,拍得双手通红,恨不得明天就是中考,他们的笔头早就饥渴难耐。


「燕子,你哥说得可真好。」


秦蜜转过头,眼里充满羡慕。


「那是!」


方燕昂起下巴,「我哥可是大作家!」


「那为什么你的作文分数总那么低呢?」


秦蜜眨了眨眼。


「蜜蜜,你真是哪壶不提提哪壶!」


方燕鼻子皱了皱,当听到校长宣布「散场」的时候,立马拔腿就跑,去找方言。


就见他笑着跟学校领导和老师道别,把公文包夹在腋下,慢悠悠地往停车的地方走去。


「哥!」


「你怎么跑来了?」


「嘿嘿,我送送你啊。」


方燕伸了伸手,主动替他拿包。


一路上,不停地有学生跟方言问好。


「方老师好!」


胆子小的,会打完招呼就离开。


然而胆子大的,非但会主动地跑过来,而且会拿着本子要签名,比如面前的这位夏琳。


看着她这张酷似「王飞」的脸,方言忽地想起,自己好像在哪个公园见过她。


「给你。」


「谢谢方老师。」


夏琳表面冷冰冰,但一笑便阳光明媚。


看着她离去的背影,方燕说自己认识她,她可是学校里的小名人,唱歌了得,人称"小邓丽筠」,还是中央台银河少儿艺术团的一员。


「你瞧瞧人家,再瞧瞧你。」


方言白了一眼。


方燕撅嘴说:「我虽然唱歌不行,不


过我现在学习成绩可好了,若雪姐和小雅姐都说,我如果保持住,考上2中,绝对没有问题!」


方言摸了摸小妹的头,「也别太给自己压力,尽全力发挥出自己的水平就好。」


「嗯嗯,哥你就放心吧。」


方燕道:「别忘了你答应我的武侠。」


「等你考上重点高中再说吧!」


方言走到停车场,从兜里摸出一块钱。


方燕两眼立刻发出「bulingbuling」的光。


「放学回到家,跟妈说一声,晚上我就不在家吃了,有个朋友从桂西来燕京。」


方言接过公文包,然后解开自行车锁。


「好嘞!」


方燕把钱揣口袋里,目送着方言离开。


「叮铃铃」,清脆的旋风车铃响了起来。


郭保昌虽然久居桂西,但骨子里仍然是个老北|京人,两人约在丰泽园,边吃边聊。


俗话讲,「吃了丰泽园,鲁菜都尝遍」。


两个人,点了一桌的鲁菜。


葱烧海参、芫爆鱿鱼卷、香酥鸡……


「方老师,我敬你一杯。」


郭保昌举起酒杯,笑脸盈盈。


方言碰了一杯,一饮而尽。


「好久没吃过这么地道的菜了。」


郭保昌夹了个鱿鱼卷放进嘴里,眼神中似乎藏着无尽的思绪。


方言问道:「郭导在桂西呆了不少年吧?」


「算算年头,差不多快有十年了。」


郭保昌说:「这些年里,来燕京的次数屈指可数。」


「那这趟可要在燕京多呆几天。」


方言说一定要尽尽地主之谊,回报在桂西那段时间的盛情款待。


「说到这个,我是真的没有想到。」


郭保昌感慨道:「方老师和村葆同志竟然在我们桂西厂里弄出了这么个大作。」


方言问到在桂西的情况。


郭保昌说简直火爆得不能再火爆了。


《桂西日报》自从连载了《高山下的花环》以后,变得抢手异常,桂西厂有部分领导十分懊恼,近水楼台,结果错过了这轮明月。


「《高山下的花环》的电影改编可不好抢,我估计全国的制片厂现在都盯着呢。」


方言提醒了一句。


「我们不敢奢望,桂西厂只是小厂,根本不可能争得过那些大厂。」


郭保昌说:「方老师肯舍得把《那山那人那狗》这么重要的作品交给桂西厂,我们就已经烧高香了。」


方言道:「桂西厂打算怎么拍?」


「方老师,咱们都清楚,对于电影来说,没有什么比剧本更重要。」


郭保昌直接转达韦必达的意思,希望由他这位金鸡奖编剧出面,亲自动笔。


「这可就难办了。」


方言说:「我最近的事多,恐怕分不出时间和精力来写剧本。」


「方老师,不急,我们不急,韦厂长说可以慢慢来。」郭保昌拿起自己带来的桂西三花酒,给两人的杯子倒满。


方言又跟他碰了一杯,听他诉起了难处。


桂西厂发展起步晚,拍片数量少,知名度低,尤其是各方面专业人才相当紧缺。


「所以,厂里对这一批大学生特别重视!」


「原本是向北电要了10多个人,可到头来,分配来的只有5个人。」


郭保昌幽幽地叹了口气。


方言问:「除了章艺谋,另外四个是?」


郭保昌如实回


答,随后无奈道:「其实也可以理解,当初我从北电分配到桂西厂,就觉得自己是被发配边疆,是被学校抛弃的人,将心比心,我相信这帮学弟也是同样的心情。」


方言半开玩笑道:「怎么感觉你这趟来接他们,像是要押送犯人,流放岭南?」


「可不是嘛,韦厂厂特意交代我。」


郭保昌苦笑说:「路上让我以学长的身份,好好做一做学弟们的思想工作。」


方言道:「光给他们做思想工作恐怕不够吧,最好能给点实际的。」


郭保昌道:「这一点我们也想过,这不,韦厂长决定给每人安排一个60平米的房子。」


方言说:「恐怕房子的吸引力还不够吧?」


「这还不够?!


郭保昌惊讶道:「不瞒您说,就连我,也是当上了艺术总监,才能分到这个面积的房子,结果他们刚来就住上了,厂里上上下下,不知道有多少人眼红嫉妒呢。」


方言问:「如果您是章艺谋他们,您是想要燕京的平房,还是想要桂西的房子?」


「………」


郭保昌沉默下来,一时间无言以对。


方言道:「所以,他们未必会领情。」


郭保昌难为情道:「可这已经是我们桂西厂能给的里面最好的东西!」


方言神神秘秘道:「未必吧?」


「方老师,您怎么看?」


郭保昌一个激灵,连忙替他倒酒。


「郭导,我在桂西厂也住过一段时间,实话实说,如果我是章艺谋他们,让我来贵厂工作,把户口从燕京迁到桂西,哪怕分再大的房子,也不大乐意。」方言悠悠道,「你们还得从他们真正的需求上入手。」


「真正的需求?」


「没错,而且是最根本的需求。」


「还真猜不着,您能不能给点提示?」


「换位思考一下,郭导当时分配到桂西厂,最想要的是什么,拍电影、分房子……」


「当然是拍电影啊,最好自己能独立……」


郭保昌恍然大悟,「方老师,您说的是让他们独立拍片!」


方言面上事不关己,内心松了口气。


兜兜转转了一大圈,总算「忽悠」着郭保昌自己联想到这上面。


《那山那人那狗》当然要交给桂西厂来拍,但必须交给桂西厂的章艺谋他们来拍!


不是看不上桂西厂的其他摄制组,而是自己要的电影效果只有章艺谋这帮人能满足。


而这年头,电影厂往往是论资排辈,以老带新,新人必须要从学徒一步一步干起。


比如章艺谋,按惯例,要从摄影三助、二助、大助,再到独立摄影,前前后后至少需要熬上十年八年,导演、美术设计,也都一样。


难道自己还要等上他们十年八年?


一万年太长,只争朝夕!


免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