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 字色: 字号: 双击滚屏:
笔趣阁 > 从1979开始的文艺时代 > 第195章 大作家的含金量

第195章 大作家的含金量

作者:南柯一凉 返回目录

第二天,清晨。


林贤治准时地来到羊城酒家,在昨晚的接风宴上,答应给方言和韩跃民当回向导。


「方老师,我们已经替你都安排好了,今天下午出发。」


「麻烦你们了。」


方言道了声谢,然后托他关照下韩跃民。


林贤治满口应承下来,带着两人到高第街市场,距离羊城酒家并不算远。


不一会儿,一块名为「高第街工业品市场」的牌匾,映入众人的眼帘。


就见道路两侧的摊档,有的用铁架搭建而成,有的干脆是竹架,还有的就是「车仔档」。


摊子上摆着各色各样的服装、鞋帽、小百货,吸引着路过的人群来挑选。


「他们胆子也忒大了!」


韩跃民压低声音道:「都大整肃了,还敢这么明目张胆,不要命了?」


方言说:「风浪越大,鱼越贵!


林贤治啧啧称奇道:「方老师,精辟!」


韩跃民看着如川流般的客流,听到小摊贩每天只要交一块钱给街道,就可以合法摆摊,而且不用交税,眼神里流露出羡慕之色。


「姐夫,这回带了多少钱?」


方言瞥了眼他的包。


「不多,这个数。」


韩跃民伸出两个手指。


「带这么多,你这趟还想倒点东西回去?」


方言很默契地猜到是两千。


「话不能这么说,我打算买些最新潮的款式,拿到裁缝店里卖。」


韩跃民一个激灵,「顺便也学习学习。」


方言笑了笑,突然余光里扫了一台冷饮机,眼神闪烁着精光。


韩跃民顺着他的目光望去,惊讶不已:「这是什么玩意儿?」


「噢,好像叫冷饮机。」


林贤治介绍说是广交会上展示的进口产品,可以持续不断让饮料保持冰冷。


方言饶有兴趣,「这样的一杯要多少钱?」


「3毛。」


林贤治好奇道,「方老师,您渴了?」


看着方言摇头,韩跃民心里算了笔账。


3毛一杯,成本可能还不到1毛,这特么哪里是冷饮机,简直是台印钞机啊!


「姐夫,再想什么?」


「岩子,我在想10月的时候,必须来参加秋季会,无论如何,也要搞一台冷饮机。」


「那个时候就晚了,这冷饮机的生意只有在夏天的时候,才最红火。」


「对啊,我怎么把这茬儿给忘了,大冬天谁喝冷饮啊。」


「不过能想到买机器,恭喜你姐夫,又进步了。」


方言低声地说,虽然倒腾潮流的时装,有暴利可图,但也只是昙花一现。


再高的暴利,伴随着越来越多的倒爷进场,慢慢地也只会变成薄利。


毕竟,「倒爷」这行的技术门槛太低。


除非,要么像王史一样搞来火车皮,要么像牟其忠一样胆大到跟老毛子换飞机,还有一种……


「岩子,你说得对。」


韩跃民在他的引导下,眼界渐渐打开。


方言道:「科学技术是生产力。」


韩跃民说:「不瞒你说,我本来计划好,年初上林家院,去买电子提花机,或者电子缝纫机,要不是这回温瓯闹出这么大的意外……」


「有这心就够了。」


方言道:「这不还有秋季会嘛。」


韩跃民听他说要把格局打开,满脑子想着自己要有这


些设备,还开什么裁缝铺,直接办服装厂。


方言拍了拍他的肩膀,若有所思。


在拥挤不堪的街道上,时不时地会出现不同肤色的「国际倒爷」,拿着记着商铺号的便签纸,一进店铺就高喊「myfriend」,有的甚至会用粤语娴熟地问「几钱」、「平点啦」。


就在此时,人群里冒出一个京片子味十足的声音。


「方老师!」


定睛一瞧,方言瞧见王硕和叶晶迎面朝他走来。


王硕又惊又喜,「方老师,还真是您啊!」


韩跃民在方言的介绍下,跟王朔他们认识,上下打量了番。


方言好奇道:「你们怎么会在羊城?」


叶晶难为情地张不开嘴,总不能说他们的烤鸭店开不下去,生意黄了,被逼「下海」。


王硕倒挺光棍地如实交代,「方老师,我们俩是来这儿发财的。」


韩跃民恍然大悟,合着跟自己一样,都是停薪留职下海的。


「还买了不少。」


方言瞄了眼他们包袱里装的喇叭裤。


「嘿嘿,发点小财。」


王硕兴奋地说自己是头回当倒爷。


「他们是胆子大,还是脑子有……」


韩跃民看他们窃喜的样子,低声说:「燕京现在正打击投机|倒把,还敢往枪口上撞。」


方言笑而不语,就见王硕拍了下胸脯,阔气十足道:「方老师,今儿遇上也是缘分,不如中午这顿,我们来请怎么样?」


「你确定?」


方言和韩跃民相视一笑。


叶晶从他们的笑容里,预感到不妙。


事实恰恰证明了,他的预感没有错!


到了中午,众人坐在羊城酒家的包厢。


一道道粤菜佳肴应接不暇地摆放到圆桌上,看得王硕和叶晶眼花缭乱,心惊胆战。


「咱们身上还剩多少钱?」


王硕惊慌失措。


「没多少了,剩下的钱还得去买电子表。」


叶晶看着满桌的菜,以及那瓶梅鹿液酒,心里已经不是肉疼,而是在滴血。


「这可怎么办,我话都放出去了……」


王硕直冒冷汗。


就在此时,方言笑着看向林贤治:


「昨儿那顿,让你们《花城》破费了,今天这顿,我们俩早就商量好了,必须回请你一次,同时也是感谢你今早给我们当向导。」


「这……这……」


「你就不要推辞了,这菜点了可不能退。」


方言转头看向王硕,「这顿饭,你们就让给我来请,等回到燕京,再找个机会。」


「没问题,方老师!」


叶晶立马出声,然后看向羞得满脸通红的王硕,两人如蒙大赦般地松了口气。


就在此时,卢启文再次来到包间,说特意赠送一个菜,是黄振华大厨新研制的新菜。


方言脱口而出,「这鱼瞧着像东星斑。」


「方老师不愧是大吃家!」


看着卢启文洋溢热情地说菜名叫「碧海鱼王」,王硕两眼瞪得溜圆,大脑嗡嗡作响。


这就是「大作家」的含金量嘛?……


「嗝~」


从羊城酒家回到招待所,叶晶摸着圆鼓鼓的肚子,语气透着羡慕:


「这小酒喝着,这粤菜吃着,方老师过得可比咱们滋润多了。」


「没想到这一顿饭能花这么多。」


王硕心有余悸道。


叶晶说:「得亏最后不是


咱俩请客,要不然,我都不知道这帐该怎么结。」


王硕不无羡慕道:「方老师忒豪横了。」


「要我说,你就别折腾什么喇叭裤了,还不如跟着方老师混,没准我也能喝口汤。」


叶晶扯了扯裤腰。


王硕白了眼:「我不是都说了,写作是不可能写作,这辈子都不可能写作,我要再写作,我就是臭狗屎!臭大粪!」


叶晶冷不丁来一句:「刚才那一顿好吃吗?」


王硕想也不想,「真香啊!」


叶晶道:「你要是能成了方老师这样的大作家,以后能天天吃。」


王硕撇了撇嘴:「瞧你这个出息,吃几顿饭就把你美得不知道姓什么。」


「嘁,你就自个穷嘚瑟吧。」


叶晶道:「要不是我没有天赋,否则让我给方老师喊"爷"都没问题,以后就跟着他混。」


王硕说:「文学的天赋是没有,你当狗腿子的天赋倒瞧出来了。」


叶晶反击道:「你也甭讥讽我,到时候,没准你自己就巴巴地去当狗腿子了。」


「嘚嘚嘚!」


王硕没好气道:「不就是在羊城酒家搓一顿嘛,等咱们发了财,哥们以后天天来。」


闲聊了会儿,叶晶突然道:「方老师刚刚在饭桌上说,他这趟是去蛇口开文学讲座的是不是?」


「没错。」


王硕说完这话的第三天,大清早的高第街市场,一如既往地人山人海。


就在此时,一个卖小五金的摊主拿着《羊城日报》,大喊了一声:


「方老师来蛇口了!」


一下子,吸引来周围的摊主和路人,问了句「哪个方老师啊」。


「当然是方言啊!」


「写《大秦之裂变》的方言!」


「他昨天在蛇口开了讲座!」


摊主展开《羊城日报》,整整一个版面都是关于方言文学讲座的报道。


「在哪儿,在哪儿,给我看看。」


顷刻间,许多人一窝蜂地凑了过来,也有不少人跑去大十字的邮政报刊亭。


王硕看着为方言而疯狂的人群,也拉上叶晶跑了过去。


只见人声鼎沸,门庭若市,挤得里三层外三层的市民,只为买到当天的《羊城日报》、《南方日报》等报纸,以及当月出版的《故事会》、《大众电影》等杂志。


稍微晚来一步,就只能眼巴巴地看着别人捧读报纸的背影。


王硕从人堆里挤了出来,手里拿着份报纸,嘴上骂骂咧咧。


「别骂了,赶紧看看方老师讲了什么吧。」


叶晶凑了上去,映入眼帘的赫然是「周秦之变」。


「华夏历史上虽然有24个王朝,有无数次的朝代更替,但事实上,真正的社会转型只有4次。」


「商周之变!周秦之变!唐宋之变!」


「以及从清朝末期开始的古今之变!」


「从商朝到周朝的转型,我们开始有了"中国"这个概念……」


王硕从上往下看,忍不住地读了出来。


跟他一样的,不在少数,在他们的周围,聚集着一帮没有抢到报纸的人。


「周虽旧邦,其命维新。」


「意思就是,"周人建立的邦国虽然很古老,但它肩负的天命却在于革新"。」


「周朝之所以灭亡,而秦朝之所以取代周朝,结束战国时代,就是因为周朝停止了革新,没有继续改革,就是因为其他六国没有比秦国改革得


更彻底,最终统统被变法强大后的秦国所击败。」


「从此以后,让中原从分封割据正式进入到大一统!」


「将"大一统"的思想付诸实践!」


「………」


「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


声音越来越洪亮,读报纸的人越来越控制不住激动的心情。


「方老师说得太好了!」


「你别打岔,快说,快继续往下说!」


一个个凑到王硕的跟前,催促着他继续往下念。


王硕却像身体被掏空了一样,声音略微沙哑地说:「下面没有了。」


「什么!?」


一瞬间,全场哗然,鬼哭狼嚎。


「怎么下面就没有了呢!」


「就是就是,才讲了"商周之变"、「周秦之变」,后面两个还没讲呢!」


「怎么能说到精彩的时候,就断了?」


「这也太缺德了吧!」


「我***啊!」


被断章搞得不上不下的人群,愤怒异常,不停地咒骂要给断章的报社寄去刀片。


而一说到方言,嘴上无不赞叹「猴赛雷」、「好巴闭」、「方老师好嘢」……


粤东人爱吃早茶,方言的这篇「周秦之变」立刻就成了他们的谈资,越传越广。


身在其中的王硕,到处都能听到关于「方言」和「改革」的议论,也看到《羊城晚报》、《南方日报》等报刊,连篇累牍地点评《大秦之裂变》以及「周秦之变」。


大有「传遍羊城,满城轰动」的景象!


免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