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 字色: 字号: 双击滚屏:
笔趣阁 > 从1979开始的文艺时代 > 第211章 这一拳十年的功力

第211章 这一拳十年的功力

作者:南柯一凉 返回目录

“辣妹子辣,辣妹子辣。”


龚樰哼着曲子,这些天跟苗族姑娘们同吃同行,早出晚归,体验生活。


只不过,一个穿着侗族服饰的沪市姑娘,混入苗族少女的队伍里,画面过于清奇。


但不管是苗族,还是侗族,都是能歌善舞的民族。


《辣妹子》这首歌,朗朗上口,旋律简单,一传十,十传百,一下子在苗寨里风靡了起来,上到老人,下到儿童,都能唱上几句。


毕竟,这歌不仅是湘妹子能唱,云贵川桂赣的辣妹子都可以唱,一点儿违和感都没有。


方言自然不会排斥人民群众广为传唱。


反正,版权费由桂西厂来出。


按照文化bu对故事片各类稿酬的规定,通常而言,电影作曲的稿费不得超过500元。


而作词就少得可怜了,一首词只有二三十,但不管怎么说,蚊子腿再小也是肉。


这都是我的钱!我的钱!


坐在桌前,甩了甩膀子,目光落在方格纸上,《黄飞鸿》已经完成了二分之一。


第一部《壮志凌云》里的正反派人物,性格鲜明,善就善,恶就是恶,一目了然。


不管是跟洋人勾结的沙河帮主,还是助纣为虐的严振东,并不复杂,也不难写。


反倒是《男儿当自强》的纳兰元述,是个跟《潜伏》的李涯、吴敬中一样的复杂角色。


懂洋务,通外语,明白“师夷长技以制夷”,对洋人深恶痛绝,看得清形势,却站在历史的对立面,追随满清一条道走到黑,因为他是叶赫那拉氏家族的一员,注定的保皇派。


“兵行险着,世事如棋,我们当兵的,都是人在江湖,身不由己。”


在身份上,方言设计成纳兰元述跟纳兰性德是同宗同源,特意给他安排了一个桥段。


对月当歌,吟诵先祖纳兰性德的词。


不过,角色方面还不是最难写的地方。


最难写的,还是怎么用文字把武打片段写得既偏向写实,又写得精彩。


毕竟,自己写的还是严肃的历史文学。


不可能像金镛、黄易这些香江新派,飞来飞去,内功对拼,就差破碎虚空,白日飞升。


也不能像《黄飞鸿》电影里拍的一样,佛山无影脚,真的腾空横着踢7脚吧?


牛顿的棺材板都要按不住了!


这年头的武术界,可不像后世有那么多打着传武旗号的骗子,那是真有功夫底子。


“螳螂拳”于海、“双手剑圣”于承彗……


方言敲了敲桌面,陷入思考。


就在此时,突然听到屋外喧哗不止。


“好!好!”


“啪啪啪!”


在一阵阵叫好声和掌声中,龚樰正在空地上,给寨子的孩子们表演节目,打成一片。


就是字面上的打成一片,打出了一套太乙拳,像模像样,虽然没有那种破空之声。


“你还会武术?”


方言看着她动作干净利落,大为意外。


“只是会一些套路。”


龚樰吐了口气,扬起微笑。


方言听她说是龚父从下带着她练,后来下乡插队,为了怕她受欺负,又教了她一些防身的技巧,上下打量着她,仿佛重新认识一般。


她这一拳练了十多年,自己能打得赢吗?


“阿姐,阿姐。”


一个女孩走了过来,递上细长的树枝。


紧接着,其他的孩子也一拥而上,把龚樰和方言团团围住,嚷嚷着要看剑术表演。


方言微微一惊,“你还会剑术?”


龚樰拿起树枝,摸摸女孩的头,眼里带笑,大大方方地说自己之前为了参演《秋瑾》,特意拜了沪市体育宫武术教练何伟琪为师,系统地学习了剑术和拳术。


“我给您和孩子们表演一段。”


说话间,抱了下拳,两眼如炬,整個气质大变,不像看上去那般柔弱。


方言看着她耍得飒飒生风,不由想到了可以找武术教练,向他们取取经。


思来想去,想到了最近在什刹海买了个一进院的宅子,就离什刹海体校并不远。


眼前顿时一亮,千头万绪终于找到了突破口,整个人都精神起来了。


“哗哗哗!”


雷鸣般的掌声,重新把他的思绪拉了回来,就见孩子们拍手称快,惊喜交加。


“献丑了。”


龚樰满头大汗,掌心略脏,抬起手准备用手背去擦汗。


“这几天一直忙着创作,都忘了还给你。”


方言把随身携带的手帕,递了过去。


“没事,方老师。”


龚樰盈盈一笑,也拿出他的帕子。


“喔!喔!阿哥阿姐递手帕咯!”


苗族的孩子们见状,脸上写满了兴奋,蹦蹦跳跳,大喊大叫。


“嘘!这不是!”


龚樰双颊发红,这么多天相处下来,对苗族的一些习俗多少有些了解。


苗绣在当地是一个传统的定情信物,如果把手帕递给男人,而男人接受的话,双方等于订下了婚约。


孩子们睁着一双双单纯无邪的眼睛,散发着天真的光芒。


“你们看,不是吧?”


龚樰边解释,边展示着方言的手帕。


“啊!”


“为什么不是呢?”


一个个稚嫩的声音响了起来,语气里充满了遗憾。


“我的稿子想让你帮忙看看,不知道现在方不方便?”方言咳嗽了几声,化解尴尬。


龚樰轻点了下头,临走之前,低声地嘱咐孩子们,这件事要保密,不能跟别人说。


男孩女孩们答应的同时,不免觉得奇怪。


既然不是递手帕,为什么要保密呢?


其中一个女孩突然说,龚樰最近正向她姐姐请教苗绣。


经过孩子们的一顿推测,得出了结论。


龚樰要送给大哥哥一个真正的苗绣帕子!


………………


两人一前一后,一路沉默地来到房间。


“方老师,那个手帕……”


龚樰捏着方言的手帕,终于说出了口。


“这是文化习俗上的差异。”


方言笑了笑:“就当是只有我们俩知道的一个小趣闻吧。”


龚樰刚要把手帕递过去,注意到上面沾着手心的灰和汗,双颊微红:


“等我重新洗干净,再还给您。”


“没事,你这块就在我这里多当几天人质,到时候,我们再相互交换。”


“噗嗤,好啊!”


龚樰听到“人质”,笑了起来。


方言说:“那个苗绣,你见过吗?”


龚樰点了下头,把自己知道的都说出来。


方言道:“我还真的挺好奇,不知道有没有机会能亲眼目睹。”


龚樰道:“看可以,可千万不能接!”


“我现在已经有一条了。”


方言把《黄飞鸿》手稿递给她。


“武侠!?”


龚樰投去好奇的眼神,怎么也想不到方老师竟然会写武侠题材。


方言把前因后果讲出来,“孙先生说,自火器输入中国之后,国人多弃体育技击之术而不讲,以至整个社会积弱愈甚,却不知最后五分钟之决胜,常在对面五尺地短兵相接之时。”


“意思是说武术虽然不能敌枪炮,却可以强化一个民族的尚武精神……”


“所以,武侠可不仅仅是满足读者的消遣娱乐,里面的侠文化、尚武精神、民族情怀这些东西,可都是正能量。”


“就像伟人说的,文明其精神,野蛮其体魄?”龚樰直直地盯着他的眼睛看。


方言拍了下手,“不错,就是这个意思!”


“阿拉爷教我练武的时候,就经常说这一句话。”龚樰饶有兴趣地翻了起来。


方言拿起暖水瓶,泡了杯菊茶,端到她的面前。


而后,一如在桂西厂的那段时间一样,一个默默地看,一个静静地写。


半晌,一阵急促的脚步声响了起来,打破了屋里的宁静。郭保昌急匆匆地跑了过来,手上拿着一封来自韦必达的信。


很久之前,就已经寄出去,直到现在才邮到这里。


方言拆开一看,原来是客串出演的朱菻来不了了。


郭保昌道:“她的单位说了,借去拍电影不可以,调倒是可以。”


方言问:“调哪?调到桂西厂?”


郭保昌点头说,朱菻调到桂西厂,他和韦必达都没有意见。


毕竟,上影、北影、西影等电影大厂都有几朵金,桂西厂现在连一朵金都没有。


如果愿意来的话,绝对会被桂西厂当成‘当家旦’来重点培养。


朱菻?


龚樰心不在焉地翻书,竖起耳朵听着。


“那也要征得朱菻同志的同意。”


方言道:“就算她本人同意,调进调去也需要不少时间。”


“是啊,看来我们要重新找个人顶替她。”


郭保昌急道:“而且是尽快,再过几天就要拍她的戏份了。”


方言眯了眯眼,“郭导,您是怎么想的?”


“我想是不是可以找湘南厂支援一下?”


郭保昌道:“派个厂里的女演员过来?”


“远水解不了近渴,联系湘南厂需要时间,而且派来的未必合我们的意。”


方言道:“不如这样,咱们从当地姑娘里,挑一个当临时演员?”


郭保昌一拍大腿,“我看行,婚宴的戏也是请寨民们来客串,找一个是找,找两个也是找。“


龚樰听到婚宴戏,心里一沉。


这场戏一拍完,自己差不多就要杀青了……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