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 字色: 字号: 双击滚屏:
笔趣阁 > 从1979开始的文艺时代 > 第213章 鉴黄宝典

第213章 鉴黄宝典

作者:南柯一凉 返回目录

第二天,夕阳西下,灶房里烟雾缭绕。


陈道名拿着吹火筒,向着灶膛里吹气。


顷刻间,柴禾发出“噼里啪啦”的声音。


龚樰拿着木勺子,搅拌着酸汤,状态自然,简直跟苗寨里做饭的姑娘们一模一样。


突然间,浓烟一股股往外冒,陈道名呛得咳嗽连连,双眼刺痛,泪流满面。


“好,这条过了。”


张军钊一喊,两人停下了手里的动作。


“我总觉得缺了点什么东西,但又说不出来缺了什么?”郭保昌扫视众人,摸摸下巴。


不等方言开口,龚樰站起来说:“郭导,我觉得是不是太安静了?”


“不错,说得不错。”


郭保昌眼前一亮,“虽然少女和青年两个人在嬉笑玩闹,但还是太静了些。”


霍建起道:“要不唱一段《辣妹子》?”


“这不行。”


章艺谋摇了摇头,“这歌不适合在这个情境里唱,唱了,反而会让气氛变得尴尬。”


方言双手抱怀,像个看客,看着众人集思广益,并不打算插话,就见龚樰仿佛摸到了“侗族少女”的精髓,给出了自己的建议。


“既然邮路是连通山内和山外两个世界的通道,我觉得最好能用山外的通俗音乐。”


“不错,说得不错。”


郭保昌鼓励龚樰继续说,“那你有没有什么推荐的歌儿吗?”


龚樰想了会儿,鼓足勇气地说出口:“比如像《又见炊烟》、《在水一方》这样的歌曲。”


大部分人面面相觑,一副闻所未闻的样子,但像张军钊等少数人立马摇头否定。


“这可不行,这是邓丽筠的歌。”


一听到“邓丽筠”,众人唯恐避之不及,完全视之为灾星。


方言笑了笑,“她说的是类似邓丽筠的风格,依我看,未必就一定要是邓丽筠的歌。”


“我就是这個意思。”


龚樰心里有一种被理解的感觉。


郭保昌皱了皱眉,“可是像邓丽筠这样风格的歌,还有吗?”


“郭导,当然有。”


章艺谋脱口而出,“《乡恋》不就是嘛!”


“嘶!”


众人纷纷倒吸了口凉气。


李谷壹的《乡恋》,可是跟邓丽筠的歌一样,都被定性为“黄色歌曲”。


甚至,音协还专门开了好几个会,狠狠地批评李谷壹,管她叫“内地李丽筠”。


在《人民音乐》上,把《乡恋》确定为禁歌,从此以后,便在广播电视中悄然消失。


张军钊虽然觉得合适,但无奈道:“艺谋,你觉得邓丽筠不行,李丽筠就行吗?”


“拍电影的成功还是失败,都事关重大。”


郭保昌也不赞成,“不能因小失大,为了一首歌,毁掉了整部电影。”


“那就要看咱们舍不舍得胶片了?”


方言左看看,右看看。


郭保昌不禁会意,也就是把没有带《乡恋》和带有《乡恋》的片段,统统都拍出来。


“方老师,胶片倒是小事,关键是……”


“我知道郭导的顾虑。”


方言摆了摆手,一脸从容。


到时候,把剪辑完的成片递交给电影局审核,如果带《乡恋》的片子审核通过,那就再好不过。


假如上头认为《乡恋》这段出了问题,大不了就换上备选,主打一个灵活。


郭保昌听到这话,脸上的担忧渐渐消散,这不就是当年《庐山恋》吻戏的操作嘛!


“如果还不放心的话,这趟回京,我可以帮忙问问。”


方言笑了笑,正好要找乔语他们,给《辣妹子》介绍作曲人,顺嘴就能一问。


“我觉得方老师这主意不错!”


“我们这也是精益求精,为了让电影呈现更好的效果。”


“就是就是,而且又不是放一整首歌,就只有一小段而已。”


“………”


青年摄制组的一个个,初生牛犊不怕虎。


毕竟,他们所做的一切,包括整个青年摄制组本身,对于电影业而言,都是倒反天罡。


看着章艺谋等人一副视死如归的样子,方言笑而不语。


《乡恋》在1983年的首届春晚上一亮相,就直接解冻,并且迅速地传遍大江南北。


等《那山那人那狗》上映的时候,估计还能赶上一波全国的“乡恋”热。


龚樰问道:“方老师,这应该没问题吧?”


“问题并不大。”


方言说:“虽然有风险,但完全在可以控制的范围之内。”


龚樰心里松了口气,“我就怕自己出了个馊主意。”


方言摇头道:“其实你推荐的那首《又见炊烟》,我觉得更好,更合我的意。”


“您也这么认为!”


龚樰又惊又喜,耳边仿佛回荡着歌声。


“又见炊烟升起,


勾起我回忆。


愿你变作彩霞,


飞到我梦里。


夕阳有诗,


黄昏有画意,


诗情画意虽然美丽,


我心中只有你……”


录音机里播放邓丽筠的磁带,龚荧翻阅着今天的《新民晚报》,上面的日期是9月27日。


刚要翻到下一页,就听到响起一阵开门声,随后龚母拿着一封信,走进客厅。


“荧荧,把音乐关掉。”


“妈妈,谁寄来的信啊?”


龚荧放下报纸,凑了过来。


“你姐姐从湘南寄来的。”


龚母拆开信封,从头到尾地看了一遍,“哎呦,怎么突然说要去燕京呢?”


龚荧轻咦了一声,“阿姐去燕京干什么?她不是在湘南拍电影吗?”


龚母回答道:“电影老早就拍好了,说是应人之邀,这个国庆要和章瑜她们去燕京玩。”


“谁啊!”


龚荧眼里冒出精光,“是阿姐的对象吗!”


“你胡说什么呢,你姐姐哪来的对象。”


龚母把信递给她,“是方言,方老师!”


龚荧两眼紧盯着信看,不断地脑补。


姐姐的对象为什么不可以是方老师呢!


………………


龚樰的信,是出发去星城时就寄出去的。


龚樰本人,早就和同样戏份杀青的李明启他们,一同踏上了去燕京的火车。


同行的,自然还有方言,他把自己凭着专业作家弄来的软卧车厢,直接让给了她们。


等到了燕京,又把自己安排到招待所,事事考虑得周到,感觉出门根本不需要带脑子。


“好好休息,等章瑜、赵静到了,我们第一站先去北海公园赏菊。”


两人有的没的闲聊了会儿,龚樰才挥了挥手,目送着方言消失在楼梯口。


方言快步地下了台阶,向招待所借来电话,打给乔语,美其曰:“上门送酒”。


一听到是苗寨自酿的苞谷烧,乔语一下子来了精神,让他速速送来。


方言马不停蹄地回了趟家,把行李统统撂下,接着直奔西堂子胡同。


“香。”


乔语闻着酒香,眉毛控制不住地上扬。


“这是桂西电影厂托我给您带来的。”


方言笑了笑,这酒记在桂西厂的账上。


乔语嘴里念了遍“桂西电影厂”,听了他的来意之后,皱了皱眉:


“替伱参谋参谋作曲和演唱倒不难,不过这个《乡恋》,你们确定要放进电影里?”


“您觉得不妥?”


方言看到他站了起来,往书房的方向走去,很快地,拿着本书,走了回来。


“我个人是支持《乡恋》,因为这关系到华夏音乐的改革,关系到华夏音乐的发展。”


“乔老,这是?”


“这是马上要出版的样书,你瞧瞧吧。”


乔语重新坐下来,看起《辣妹子》的歌词,在脑海里开始筛选作曲和演唱。


方言则定睛一瞧,《怎样鉴别黄色歌曲》的书名映入眼帘,倍感意外。


挺薄的一本小册子,一共60来页,主要为老百姓科普这些“黄色歌曲”,以及其危害。


比如,《分清轻音乐与靡靡之音》、《从衡量靡靡之音的尺寸谈起》……


撰稿人,都是音乐界鼎鼎有名的大佬。


当然,要属重量级,还得是开篇的稿子,对“黄色歌曲”做出了分类和解释。


第一类是表现女子期盼男性的爱,许多表现女性哀怨悲苦情调的黄色歌曲,一口一句郎,并不是出于表现这些弱势女性的不幸,而是思|春,或者为博取那点廉价的怜爱而已。


第二类是描写男女感情的歌曲,尤其是那些男女萍水相逢却情深意浓难舍难分的情歌。


第三类的主要内容是描绘女性的美色。


有的歌曲里,对女性的外貌肆意赞美,甚至涉及头发、眉毛、眼睛、脸蛋、嘴唇等具体部位,这是陶醉于女色|肉体的轻佻行为。


以上种种,都是黄色歌曲……


总之,邓丽筠的《何日君再来》、《又见炊烟》这些歌,在里面是最典型的反面代表。


“觉得怎么样?”


乔语放下歌词,玩味地看着他。


“大开眼界!”


方言惊叹了一句,这简直就是华语乐坛有史以来的第一本“鉴黄宝典”。


“那你们还敢不敢把《乡恋》放在电影里?”乔语意味深长地看着他。


“嘿嘿,我们是这么想的。”


方言交代了一番,接着说:“况且这里面主要批判的是邓丽筠的歌,并没有《乡恋》。”


“你啊,可真是个大滑头!”


乔语忍不住调侃,而后透露说,人民群众的呼声让《乡恋》的禁令有所松动。


方言挑了挑眉,非常满意这个好消息。


不过,《乡恋》幸免于难,但邓丽筠他们的歌曲,就要遭到全面的围剿。


各单位、学校要求干部做表率,主动上交所有私藏的邓丽筠磁带,派出所、居委会也会宣传鼓励民众‘抵制歪风邪气,抗拒腐蚀’,不收听,不传唱,主动与“黄色歌曲”划清界限。


好家伙,80年代的“扫|黄行动”来了!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