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 字色: 字号: 双击滚屏:
笔趣阁 > 从1979开始的文艺时代 > 第359章 南下粤东

第359章 南下粤东

作者:南柯一凉 返回目录

5月24日,一声汽笛长鸣,把整个燕京火车站叫醒。


软卧车箱里,徐客和施南笙同一间,方言和韩跃民则在另一间。


“行李都放好了。”


方言喝了口水,把军绿色的水壶递了过去,“姐夫,我去隔壁间看看。”


韩跃民接过水壶,吐了口气:“成,你忙去吧。”


方言径直来寻徐客和施南笙,对于头回来燕京的他们而言,感触颇多。


单单是炸酱面、烤鸭、涮羊肉这些地道的美食,就够徐客回味,三句话里有两句都跟吃的沾边。


“这算什么!”


方言摆了摆手,“咱们华夏地大物博,美食那多得数不清,燕京算是‘美食荒漠’,根本就不值得一提。”接着信誓旦旦道,“去沪市拍《黄飞鸿》的时候,我带你们去吃正宗的沪菜。”


施南笙不仅对沪菜感兴趣,也对苏州菜和杭帮菜心生向往。


毕竟,上有天堂,下有苏杭。


“话虽然是这么说,但这俩地的美食都不咋滴。”


方言摇头失笑:“苏州菜特别甜,比沪菜还要甜,至于杭城嘛,那可是比燕京还要‘荒凉’的‘美食荒漠’,名头响的恐怕就是东坡肉和西湖醋鱼,不过西湖醋鱼那味儿,忒难吃!”


徐客和施南笙聊起美食,闲聊了会儿,渐渐地聊到了票房分账和批片买断上。


“方老师,我听石局长说,这是你出的主意?”施南笙问道。


“不错,你们觉得这种另类的补偿方案怎么样?”方言笑了笑。


“这的确是个好办法,两家既有了斡旋退步的空间,又能在批片上大挣一笔钱。”


施南笙答应会和徐客一起,尽力地说服金公主的雷老板同意这个方案。


“剧本会在月底寄给你们。”


方言颇为满意道:“关于剧本、稿费之类的合同,我会让我的经纪人潘耀名来代理。”


徐客伸出了手,“那么,合作愉快,方老师!”


“合作愉快!”


方言和他们夫妻两人握了下手,随即离开,回到包厢。


韩跃民把门关上,从包里拿出方红画好的设计图,“终于出发去粤东了,岩子,你来瞧瞧。”


方言定睛一瞧,设计图上是各式各样红白相间的礼服款式,其中也有自己的一份功劳。


韩跃民道:“还有件事,记得上次跟你提到的那个现代科教仪器展销中心吗?”


“这个展销中心究竟是做什么的?”方言追问。


“业务五花八门的,怎么说呢,什么挣钱,就干什么!”


韩跃民直截了当地说,“倒汇啊,倒录像机啊,汽车这个,王势最擅长了。”


方言挑了挑眉,“走琼海的路子对吧?”


“现在想买到私家车,不走琼海的路子还能走什么。”


韩跃民如实相告,现在琼海和粤东踩在倒腾汽车的风口上,统统原地起飞。


进口一辆12座的日本面包车,只需要四五千美刀,进口一辆超豪华皇冠也不过5700美刀。


就算按现在的1比2.8的汇率,再加上关税,仍然有100%,甚至200%的惊人利润。


“你别羡慕他们来钱快,来钱多,姐夫你的福气在后头呢。”


方言嘿然一笑,“把服装厂往鹏城那么一盖,再在广交会弄些个设备,不但自己给自己的品牌生产,有余力的话,还可以给皮尔卡丹这些外企做代工……”


“这个展销中心的最上头是鹏城政fu,挂进去容易,出来可就难了。”


“那就干脆戴洋帽子吧!”


“戴上洋帽子,出口方便,但想要以后在国内销售和流通,可不太方便。”


“你看你,又急。”方言拍了拍他的肩膀,“姐夫,别急啊,沉住气。”


………………


列车一路南下,终于抵达在羊城。


前来迎接的,依旧是《花城》的范汉生和林贤治。


“这位是徐导的妻子,施南笙施女士。”


彼此相见的时候,方言给双方做起了介绍,然后问到了四人的安排。


“方老师,您放心,都安排好了。”


林贤治说,《花城》编辑部已经帮他们订好了白天鹅宾馆的房间。


方言满意地点了下头,从公文包里拿出了《黄飞鸿》第三部的手稿。


范汉生如获至宝般地紧紧抓在手里,林贤治见状,又惊又喜,不住地道谢:


“方老师,再过几天,佛山会举办舞狮表演,您要不要去看一看?”


“佛山舞狮?”


方言大为意外。


范汉生解释说,粤东如今跟港澳的交流越来越多,越来越多的香江游客到粤东探亲和旅游。


因为《黄飞鸿》系列在香江异常畅销,所以很多游客都会去参观黄飞鸿的故地,佛山。


“佛山的领导听说您可能会来粤东,第一时间让《佛山文艺》的编辑联系到我们。”


林贤治道:“希望您务必赏光,去一趟佛山,住行这些方面都会妥善地安排好。”


方言沉吟片刻,“盛情难却,我也不好推辞。”


林贤治和范汉生互看一眼,喜出望外,又提到了《花城》定期举办的创作培训班。


“您能不能在班上,给这批学员好好地讲讲什么是‘寻根文学’?”


“拜托了,方老师!”


“………”


不等方言开口,早就在车站守株待兔的记者们一窝蜂地涌了上来,把众人团团围住。


《南方日报》、《羊城晚报》、《羊城日报》……


来自不同报社的记者穷追不舍,缠着徐客、方言等人采访,一个接一个问题,狂轰滥炸而来。


第二天,羊城大大小小的报纸都做了报道,消息很快传开,甚至于被佛山的报社转载传播。


此时此刻,就在佛山三水的一家酒厂里,李经纬拿着笔,在纸上圈圈划划。


尽管被体委发配“边疆”,打发到濒临破产的酒厂里,但好在天无绝人之路。


自己想方设法地引进了啤酒生产线,整个酒厂已经扭亏为盈,起死回生。


前不久,更是打听到粤东的体育科学研究所研制出了一种电解质饮料,立刻登门拜访,一拍即合下,决定把这款饮料打造成不输于百事可乐、可口可乐的国民级饮料品牌。


万事俱备,就是在起名上犯了难。


于是,在厂里搞了取名征集活动。


然而令人失望的是,名单上没有一个名字能让他满意的。


千头万绪乱如麻,走到屋外透透气,余光里注意到酒厂的工人们围成一团,议论纷纷。


“聊什么呢,这么起劲?”


“厂长,报纸上说方老师要来我们佛山看舞狮呢!”


“方老师?哪个方老师!”


李经纬接过《佛山日报》的民生板块一看,两眼瞬间发亮,方言竟然要来佛山啦!(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