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 字色: 字号: 双击滚屏:
笔趣阁 > 大唐太子的悠闲生活 > 第三百零八章 发兵

第三百零八章 发兵

作者:张九文 返回目录

李治无视了对方的怒吼,用手臂撞了撞一旁正在瞌睡的弟弟,道:“慎弟,我们去看看泥浆卖得如何。”


李慎打着哈欠,睡眼蒙眬地坐起身,跟着离开。


狄仁杰看了眼可怜的张柬之,也是无奈摇头。


张柬之敢和晋王殿下动手吗?


张柬之他爹跟着陛下出游了,要是张柬之真敢还手,他爹的人头多半会送到长安城。


再者说,张柬之这人光是看着他就想揍之。


甚至,每一次晋王揍他的时候,他都不还手,基本上是单方面挨打,至于报复,也不过是找他爹告状,除此之外张柬之的报复手段再无其他。


“许少尹!”


听到身后的话语,许敬宗停下脚步,道:“说了很多次了,关中的名额有限。”


裴明礼道:“在下只想要一个机会,哪怕只是个三五个人的小作坊。”


人不能决定自己的出身,许敬宗自认自己的出身很不错,可裴明礼不同,他是个黔首出身。


看他为了寻找机会不停求人,许敬宗隐约看到了自己当年。


只可惜他是个商贾。


许敬宗道:“你的蜜水一直在长安卖得很不错,何苦寻求老夫?”


裴明礼行礼道:“许少尹,在下想要寻求一个立锥之地。”


“听说你与薛仁贵是同乡?”


“正是。”


许敬宗再问道:“按照军功来说薛仁贵也可以得到一个作坊,你完全可以让他将作坊给你。”


“他是明礼的朋友,明礼不能去拿薛大哥的作坊。”


许敬宗道:“是个讲情义的人,你们商贾不讲情义早晚会被人唾弃。”


“许少尹说得是。”


许敬宗又道:“求人不容易吧。”


裴明礼勉强地笑着道:“让许少尹见笑了。”


许敬宗抬首道:“要开设一个染坊,就在咸阳桥边上,交上二百贯钱的保证金,往后若发现有倾倒污水或者管理不当的行为,保证金没收。”


“在下领命。”


许敬宗拿出一张纸递给他,道:“填写好之后交到京兆府。”


接过纸张,裴明礼恭敬行礼道:“谢许少尹。”


“不用谢,你与京兆府是合作,若经营不好,京兆府也可以撤了作坊。”


“喏!”


颜勤礼一直旁观着,等人走远了才问道:“为何给他这个机会?”


许敬宗收起了笑容,道:“能利用的自然要利用,况且京兆府没有任何的损失。”


关中正在大力发展,几乎每个县都有作坊在修建。


今天,早朝之后太子殿下单独留下了房相,商议许久之后,太子又颁布的政令,凡有商贾有制造不严,不符合规章的作坊京兆府都可以取缔之,并且裁撤,由御史台上官仪与京兆府少尹许敬宗共同监管。


太子一边让人在关中大兴作坊,又让御史台与京兆府监管,既给京兆府莫大的权力,又在京兆府的头上悬着御史台。


这又是太子监理朝政之后,办的第二件大事。


掌权的人说一句话,下面的人就要忙很久,岑文本与褚遂良,还有于志宁等一众侍郎,又开始了熬夜加班。


贞观十五年,十月的秋季,这是玄奘在吐蕃的第一个秋天,他望着远处的雪山,虔诚地念了一声佛号。


松赞干布道:“你还是要回大唐吗?”


玄奘念了一声佛号,语气平静道:“谢赞普这半年来的照拂。”


松赞干布走到他面前,又问道:“唐皇给了你私逃出关的罪名,你还是要回去吗?”


玄奘又道:“若有罪,即便是死罪也要将经书带去长安。”


干瘦的玄奘眼神很平静,他的僧袍随风而动,望着远处的牛羊,笑着道:“还请赞普放行。”


“非去长安不可?”


玄奘双手合实又念了一声佛号,道:“禄东赞即便是被囚禁在长安数年之久,但大相身在长安,却一直念着吐蕃,因吐蕃是他的家乡,是他一生的心血所在。”


年轻的吐蕃赞普看着这个和尚退后两步,他蹙眉摇头道:“东宫太子不会放过你的。”


玄奘闭上眼,盘腿而坐,微微抬首,道:“太子是波颇的故人。”


松赞干布翻身上马,自顾自地离开了。


入秋之后的吐蕃很冷,玄奘捧起一汪水饮下,他想要离开此地又被吐蕃的勇士拦下了。


意识到松赞干布依旧不愿意放自己离开,玄奘干脆拿着锤子与凿子,继续在雪山下凿着佛窟,修着佛像。


玄奘的手指很粗糙,因十分干瘦,他的手指的骨节突起,安静地凿着佛窟。


一次又一次地用锤子凿着,寒风吹过时,衣衫在猎猎作响。


玄奘就像是个不知疲倦的人,每天就吃一顿,醒来时就在凿着佛像,入夜就睡觉,这是他每天所做的事。


逻些城内,这里屋子都显得矮小,生活在这里的吐蕃人在忙碌时就会在一间间矮小的屋子间穿梭而过。


吐蕃的王宫至今没有修好,总是停几年之后修个半年,如此反复一直拖延至今,吐蕃人造不出如唐人那般的宏伟宫殿,为此已苦恼很久了。


松赞干布来到屋内,就见到了坐在火堆边的冯德遐。


冯德遐四十多岁的年纪,他没有玄奘那么瘦,穿着唐人的官服,微笑着道:“赞普去见过玄奘了?”


松赞干布道:“听说最近有唐人的骑兵进入吐蕃境内。”


“喔……”冯德遐神色有些苦恼,到:“他们是出来游猎的,三五人而已,赞普不用忧虑。”


松赞干布又将一些牛粪丢入火堆中,让火烧得更旺,将一个铜制的水壶放在架子上,让火烧着。


“这铜壶还是你送的。”松赞干布坐在炉子边讲道,刚与玄奘说过话,他还有些怒气,语气重了一些。


冯德遐打开一个包裹递上,“这是崇文馆最新的书籍。”


松赞干布拿过一卷书,好奇道:“不知道什么时候开始,唐人的书籍都是用纸了。”


“如今关中的纸张很廉价。”


“可惜桑布扎不在这里,或许他可以写出吐蕃的书籍。”


“赞普不用惦念桑布扎,他与大相如今在我们的四方馆任职,是很得力的编译。”


“他们不会放弃吐蕃的。”言罢,松赞干布咽下一口唾沫,似乎是咬着牙,脖子处的青筋稍稍有跳动。


年轻的吐蕃赞普二十四岁了,他一直把大唐的太子当作学习的对手,并且对崇文馆的书卷十分痴迷。


冯德遐道:“赞普应该说丢弃,像丢弃了吐蕃,而不是放弃,言语的意思差了一些。”


松赞干布拿起一卷书,翻看着,“你将书卷送来,唐人不会责备你吗?”


冯德遐摇头道:“不会。”


“你们唐人是如此地骄傲,愿意将这些学识传播出去,甚至不愿意藏起来。”


“赞普何时将玄奘交给我们。”


松赞干布道:“玄奘是我的好友,我不能看着他死在长安,若唐皇可以赦免他的罪过,自然可以放他回去。”


“陛下从未说过玄奘是死罪。”


松赞干布盯着眼前的火光,又道:“我不能看着朋友就此在长安受罪,是我将玄奘从泥婆罗带了出来,他答应了吐蕃,要为吐蕃凿佛窟。”


冯德遐问道:“赞普是要等玄奘履行了约定,将佛窟造好之后再交还给我们?”


松赞干布颔首道:“他现在正在凿着,每天都在凿,应该不会太久的。”


冯德遐走出间小屋,也不再与松赞干布多言,翻身上马之后,便朝着远处而去。


在吐蕃王宫后方的雪山,这里聚集着一群孩子,他在牛群中玩闹着。


策马而过,来到雪山脚下,冯德遐听到了锤子打在凿子上的声音,远远看去,就见到了一个穿着僧袍的人正在凿着山壁,他孤身一人,一把锤子与一个凿子,就这么敲打着。


“玄奘!”


闻言,对方的动作停下,多少年了他几乎都快忘了关中话话是什么口音。


他闭上眼,想要再听一次。


“玄奘!”冯德遐已到了眼前,他取下身上的大氅递给他,道:“我就知道松赞干布不会这么轻易地放过你,让你一个人凿佛窟,这要凿到何年何月!”


玄奘念诵了一声佛号,问道:“你是?”


“下官冯德遐,礼部安排在吐蕃的使者,奉命往来吐蕃与青海。”


“嗯。”


玄奘应了一声,安静地观察着眼前这个人。


冯德遐拉起他的手道:“不要凿了,松赞干布就是在为难你,他根本没想让你回唐。”


玄奘摇头道:“我会帮吐蕃凿出佛窟,松赞干布不能背弃他的诺言,他若背弃了,往后他的臣民也会背弃他,我不能私逃,就算是要回去,也该了却此间事,松赞干布的勇士会送我回大唐,我再向陛下请罪。”


“嗯?”冯德遐很是惊愕,这个玄奘太平静了,平静得有些不可理喻。


又觉得这个玄奘是个很有意思的人,他要在吐蕃让松赞干布心悦诚服,让吐蕃人诚心诚意地送他离开。


而不是逃离吐蕃。


冯德遐来回走了两步,又道:“你可真是个痴人。”


玄奘双掌合实,行礼道:“有劳使者走一遭,还请回吧。”


冯德遐吩咐道:“大氅你就留着,你若能活到那一天也就罢了,你若死了,吐蕃也就完了。”


玄奘闭着眼,双掌合实低头行礼。


回到青海之后,冯德遐将自己在吐蕃的见闻写成了奏章,让军中的将士将奏报送去长安。


这份奏报,到了贞观十五年的十月才送到长安。


李承乾站在兴庆殿外,听着殿内的争吵,翻看着手中的一卷书,沉默不言,时而有思索。


殿内都吵成这样了,太子殿下还能如此专心的看书。


漠北想要求娶公主,只要夷男可汗娶了公主,他在漠北的地位就会更好,但大唐开出了一个不可理喻的条件。


但这件事又出了变故,半月之前洛阳送来了奏报,父皇去泰山了,也不知道是不是真要去泰山封禅,朝野议论纷纷。


得知天可汗要去泰山封禅,而朔方只有一万兵力驻防。


真珠可汗夷男下令联合同罗,仆骨与白雷,号称二十万大军正在朝着漠南压境而来,野蛮的部落总是离不开掠夺与战争,他们是不抢不打就活不下去了吗?


令人实在苦恼……


殿内长孙无忌道:“如今陛下还在前往泰山,恐鞭长莫及,我等应速断!”


岑文本言道:“真珠可汗是希望娶得公主,若此时……”


“此时断不能和亲!”契苾何力当即站起身,朝着殿外行礼道:“太子殿下!给末将一千兵马荡平漠北!”


感受着众人的目光落在身后,李承乾站在殿前吩咐道:“边关情形危急,孤不能坐视阴山落入漠北人之手,传令!”


众人神色凛然。


李承乾目视前方,神色冷静,朗声道:“命李思摩全力阻击漠北人大军,他胆敢退缩就把人头留在朔方,命朔州道行军总管李绩,副将薛万彻召集轻骑,见机行事随时可奔赴战场。”


“命凉州道行军总管李大亮,即刻出兵策应朔州道大军。”


于志宁得到话语,匆忙去安排。


“契苾何力听命!”


“末将在!”


“你与阿史那社尔奔赴阴山,召集突厥骑兵,快马驰援。”


“喏!”


契苾何力的回应很响亮,得令之后快步出了甘露殿。


岑文本道:“殿下,李思摩不见得能拦住漠北人,恐怕这一次阴山地界在劫难逃了。”


程咬金神色不悦道:“某家看那夷男实不爽利,几次三番,是可忍孰不可忍!”


李承乾道:“昨日孤去见过李卫公,学到一些皮毛。”


房玄龄抚须道:“原来是卫公在为太子殿下出谋划策。”


“卫公说得不多,孤能学得也不多。”


太监脚步匆匆而来,行礼道:“太子殿下,已在承庆殿准备好了饭食。”


李承乾手中还拿着一卷书,这卷书正是李卫公编写的兵略,感慨道:“孤也是临阵学习,让诸公见笑了。”


跟在一旁的秦琼道:“哪怕只是卫公的些许指点,那都是寻常将领所不能及,朔方,凉州,契苾何力三路大军围剿,此战定能大胜。”


长孙无忌道:“殿下既然早有出兵的决意,应当早些说。”


“嗷……”李承乾回神道:“孤也要多多纳谏,讨论多了总不会有坏处。”


看舅舅还黑着一张脸,李承乾笑道:“舅舅,孤往后一定有话直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