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 字色: 字号: 双击滚屏:
笔趣阁 > 文豪:这孩子打小就聪明 > 第163章 进站必刷视频

第163章 进站必刷视频

作者:一切以大橘为重 返回目录

讲述了好多东西,也确实有用。


“好了,要开始了。”顾陆说。


“哦——”周琳闭嘴了,然后她小心翼翼地用眼角余光观察顾陆脸上的神情。


没生气了?嗯对没生气了,周琳确定之后,才把身体向后靠,翘着二郎腿看起话剧。


这一出话剧在圈内人气很大,但在路人的视角看是没什么名气,甚至大多数人听都没听过。


它是当初美中蜜月期渡过之后的产物,剧情有很多部分来自纪录片《一片丹心铸友情—史迪威与中国》。


故事并不好看,反正顾陆是这么觉得的,但史迪威在雾都应该是老面孔,其他不提,位于李子坝嘉陵新路63号的博物馆,就叫做史迪威博物馆,也是史迪威在雾都居住的行馆。


看完了,顾陆有些失望地离开座椅。


“很精彩啊。”可一边的周琳伸个懒腰,活动脖子和腰。


顾陆疑惑,精彩在什么地方?


“这里面有许多处剧情带有强烈的传记色彩,从这就能看出是当时的宣传需要,其实挺有意思的。”周琳接着说了一段剧情,剧情里扮演的史迪威帮助华夏小孩的情节。


“考虑到这个剧本是九十年代写的,其实能看出那个年代,我们华夏对孩子的保护意识强烈很多。”周琳说。


少女你过度解读了吧,顾陆说,“这故事是上個世纪四十年代的故事。”


“话剧背景是四十年代,但这个话剧剧本是九十年代写的,想要表现的也是七几年到八几年的中美蜜月期。”周琳说,“看一个作品,比起书籍故事里的背景,其实更应该看成书的背景。”


“六,如果戚采薇有你这个阅读能力,就完全不用我操心了。”顾陆说。


“戚采薇是谁?”周琳反问。


“我班上同学。”顾陆说,“她给我补习理科,我给她补习文科,阅读理解有些差。”


“哦哦,原来是这样。”周琳点头。


两人并肩往外走,随后瞧见一个三岁小朋友窜出来,然后左脚被右脚绊倒在地,哇哇的哭。


顾陆下意识想过去扶,但被周琳止住了。


“别过去,小孩的父母肯定在附近,你这样过去把人扶起来,也说不清楚。”周琳说。


什么说不清楚?难道会说小孩是他弄哭的?顾陆思索。如果遇到熊父母,倒是真有这个可能性。


大概半分钟左右,一个年轻女子就跑过来,抓住小孩就是一顿揍,“跑什么跑,跑也要挨揍,谁让你在别人冰柜那里尿尿的?”


“嗯?!”


年轻的母亲异常愤怒地呵斥,又动口又动手,当然她打的地方也是屁股,这种脂肪多的部位。


也是活该被打,顾陆和周琳默默离开。


怪力少女其实性格挺理智的……顾陆想着,基本上和赵娟是两类人。


“哈哈哈,下次有这种好事还叫我。”周琳开心的说,“打羽毛球啊、打游戏啊,看话剧啊,反正只要不是学习的事,都可以叫我。”


顾陆真的好想问,中考的题目是你自己答的吗?这货怎么可能是学霸?!


“期末考试,你有希望当回全年级第一吗?”顾陆换个方式问。


“别别别,我和伱出来玩没带脑子的。”周琳连忙制止。


两人都要往相同的方向回家,所以同走一段路。


路上周琳表现得比较开心,因为这是她第一次看话剧,感觉到新奇,关键是话剧舞台的未知感,让她很喜欢……


参与到“国家大项目”的顾陆也感到新奇了。


就是去看话剧的第二天,互联网上有了动静。


“诗,典藏着三千年悠久的历史文化,作家们穿越古今与诗词的对话,写下一篇篇文章。”


“《与李白对饮》《我们印象中的杜甫为什么是老年人》《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假如没有李白》……唐诗在我们内心深处生根发芽。”——新夏网


消息源来自新夏网,而这网站主要依托于华夏最大的新闻社新夏社,网站新闻又快又多,比起偶尔翻车的《人人日报》,新夏网要靠谱得多。


同时新夏网也是国内最重要的新闻站点,没有之一。


大型活动就是好,起步就是这个量级的官媒,也可以预料,新闻被诸多媒体转载,几个重要的门户网站都非常给面子,开了个新闻主题报道。


顾陆的名字虽然没直接出现,但附上的文章链接,一点进去是能看到的。


不仅如此,新闻还附上作者的自主宣传,共三十四条的宣传链接。


“咦?好像插进去了什么奇怪的东西?”


“这是什么?”


“居然还有视频版本啊。”


……


大多数作家都是附上的博客链接,09年是博客的黄金年代,但可惜翌年微博来了,它用140(微博最开始限制是140字)个字打败了博客。


即便如此,很多作家依旧使用博客,并且很痛恨微博。


以前想要在互联网当“意见领袖”,得是长篇大论的,光是这,就足以劝退了百分之九十的网民,而现在只需要一百多字,难度大大降低,谁都可以说两句。


34位省级城市的文章,平均年龄四十七岁。


四十以上的作家都用博客(27位)。


三十二岁——三十九岁的作家用微博(6位)


十六岁的顾陆用哔哩哔哩。


是不是感觉什么地方不对?


一来是年龄,二来是最实用的网站。


顾陆发布的投稿《第一次朗诵》,在无意间让哔哩哔哩第一次的被主流媒体提及,永远被写在哔哩哔哩的进站必刷上……


今日的事情还不少,另外还有个国外的事。


在东京便利店、书店等地方,摆上了双周刊的《浮文志》,杂志的电话订购也开通。


《浮文志》主要的销售渠道是便利店,这和杂志的主要气质有关……


这本杂志在霓虹很出名,因为主编太田克史用自己人脉邀请了许多名家在报刊上连载。


小众且读者稳定,因此一上市就有一堆人前来购买。


同样《浮文志》整个刊物的编辑,也仅有太田克史一人,他在讲谈社以一己之力开启了这项目。


因为只有一个编辑,直接导致杂志的排班比较随意,内容就是连载文章和“水时长”的作家访谈。


但后买的读者们发现,这一期居然有不同的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