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 字色: 字号: 双击滚屏:
笔趣阁 > 女帝座下第一走狗 > 38、禀告老司监

38、禀告老司监

作者:十万菜团 返回目录

就在赵都安驱车赶往白马监的同时。


皇宫,御书房内,徐贞观正在听取女官的汇报。


“所以,诏衙给出的案件结果,是私自逃窜?”


一身白色常服,青丝如瀑,气质清冷威严,面庞毫无瑕疵的女帝坐在柔软锦垫靠背的座椅上,细长的眸子凝视对方。


声音中隐隐带着怒意。


女官打扮,头戴无翅乌纱,眉心点缀梅花妆的“女子宰相”莫昭容垂首回应:


“……是。”


“哼。”徐贞观将诏衙呈递的折子丢在案上:


“马阎愈发糊弄事了,前有庄孝成潜入,后有火器匠人走失,这偌大京城倒好似筛子一般,谁想走,都拦不住了。”


“陛下息怒!”


莫愁劝谏道:


“马督公办事向来用心,只是事情终归察觉的太晚。”


徐贞观眉头紧蹙,心下知道莫愁说的不无道理。


前不久,京营中有火器匠人失踪的消息呈递上来,引起了徐贞观的重视,命马阎探查。


结果一查才知,竟已是两月前发生的事。


之所以消息延后,一是失踪的匠人本便轮到休假。


再者,则是下边官员生怕担责,耗费了大量时间私自调查,想独自解决,以掩盖失职。


结果案子递到马阎手中时,线索早断的七七八八,最终给出的答案:


是数名匠人受排挤与恶霸欺凌,不堪其扰,偷偷携家眷逃离京城,不知所踪。


看似合理,有了交代,但徐贞观对这个结果却并不满意。


“一个两个出逃,能如此解释,但走出的几個,恰好遍布火器制造各环节,说没有猫腻,教朕如何相信?”徐贞观说道。


莫愁沉默,无法回答。


良久,徐贞观轻轻叹了口气,有些疲惫地捏了捏眉心,苦涩道:


“罢了,不该对你们发脾气的,终归是朕对京营监察不够,疏忽了。”


莫愁一脸愧色,忙道:


“陛下日理万机,尤其自取缔内阁以来,海量公务少人分摊,便是铁人也熬不住,是婢子无能……”


徐贞观摇了摇头,阻止她自我批评,叹道:


“朝臣势力盘根错节,原本的内阁早已腐朽,若登基时不取缔,日后更难。”


莫愁说道:


“董太师那边,学士招募还在筹备,等稳妥了,陛下便可轻快些。”


内阁会分摊皇帝的权力。


可大权独揽亦有弊端,非但女帝疲惫不堪,且易疏忽,照顾不到,发生纰漏。


因此,女帝早早谋划,组建一个完全听令于自己,嫡系的“新内阁”。


“说来,朕好些日子未曾去探望太师了,”徐贞观感慨,不禁笑道:


“上次去,正赶上太师在训诫孙儿,倒是有趣。”


莫愁也笑了起来。


太师的孙儿据说是个“书呆子”,倒也不笨,只是性格与权贵子弟迥异,不喜外出厮混玩乐,十分低调。


伴随女帝主动聊起闲话,御书房内沉闷压力顿减。


二女闲聊之际,默契地不再提及方才话题。


“对了,这几日那赵都安如何了?可有再惹出祸端?”徐贞观忽然问。


提起赵都安,莫愁神色冷淡下来:


“听闻其那日得了封赏后,回家便与兵部张郎中的侄子发生冲突,动了拳脚,着实跋扈恶行未改。”


“哦?他打赢了么?”徐贞观的关注点有些奇怪。


“……赢了,”莫愁气闷,不情不愿道:


“据说赢得很轻松,张家又把事情压下来,才没有闹得人尽皆知。”


女帝眉眼笑了笑,似乎对自己新收的狗腿子的表现颇为满意。


学了皇家的传承,若连一个京中纨绔都打不赢,那岂不是跌了皇家的脸面?


丢她的人?


赵都安赢得干脆利落,甚合她心。


“……”莫愁见女帝模样,愈发对赵都安不满,觉得陛下被渣男骗了。


正要说点坏话,就见女帝摆摆手,敛去笑容:


“好了,不说笑了,朕还要处理政务,你去传话给马阎,说这个结果朕不满意,要他继续查,朕给了诏衙监督百官,那么大的权力,不是要他们糊弄事的。”


莫愁心神一凛,忙道:


“是!”


旋即退出御书房,离开时,见夜色灯影下,劳累了一天的徐贞观继续伏案批阅奏折,心中轻轻叹了口气。


这两年来,陛下操劳辛苦,她都看在眼里,勤勉程度远超先帝。


可就这样的一位女帝,天底下却那么多人要反她。


……


……


白马监。


当赵都安时隔数日,再次踏入后衙,敲开老司监的门时,名为孙莲英的老宦官眼神中,显出意外的情绪。


“你又来作甚?”


语气仍旧不算好,但明显比上次温和许多。


赵都安堆起笑容,自来熟地迈步进门,也不说话,视线飘在屋内的一张空椅子上。


“……”孙莲英无语,终究还是摇了摇头,说道:


“想坐自己搬椅子。”


“谢过大人赐座!”赵都安拱手笑道。


身披一件单衣,两鬓斑白,眼窝较深的老司监“呵”了一声,坐在自己的椅子上没动。


慢吞吞地端起杯盏,用杯盖擦着热水的雾气。


颇有种机关单位的老干部品尝保温杯的既视感。


“说吧,来我这又要做什么?”


赵都安在椅子上坐了,这才一脸真诚:


“上次的事,多亏大人帮忙,卑职此来道谢。”


女帝并未与他提过,老司监如何点评他的事。


但干了好些年秘书工作的赵都安心思玲珑,从上次与女帝的对话中,多少猜出一些故事。


比如女帝问他,能想出威胁冯举,立功抵罪的主意,背后是否有老司监指点。


这就透露出,其很可能与老司监交流过,关于赵都安的事。


并且,女帝得到的讯息,应该不是坏话。


否则,不会认为赵都安能受到其关照指点。


这些都是猜测,未必真实,但不妨碍他以道谢的名义试探。


“哼,”孙莲英先喝了口水,才慢吞吞,且略带嘲弄地说:


“咱家倒是第一次看到,空着手上门道谢的。”


这是承认了?所以,他的确背后帮过我?


最起码应该没坑我,保持了客观公正……赵都安默默做出判断。


至于对方并不友善的语气,则被他自动忽略。


很多时候,察言观色的重点不在言,而在行。


没直接将他赶出去,就已经说明问题。


“大人如何知道,卑职没有带礼物来?”赵都安微笑反问。


废话,你两手空空……孙莲英刚要嘲讽两句。


突然脑海中,想起上次对方夜间登门的一幕,心中一动,微微坐直了几分:


“你不会是……”


“没错,”赵都安笑道:


“卑职凑巧得知了一桩大案的线索,准备禀告大人。”


“大案?”


孙莲英有些怀疑,眼神中带着不信任:


“年轻人不要随意夸口,把什么鸡零狗碎的事,都当做大案,小心风大闪了舌头。”


赵都安笑容不改:


“此案看似不大,但若牵扯下来,只怕不小。”


“牵扯?你又要攀咬谁?还是李彦辅?”孙莲英鄙视之。


显然,他已经知道了赵都安上次搞的小手段。


赵都安摇了摇头,平静道:


“这次不是相国,是建成道,靖王府。”


“噗!”老司监嘴里的茶水喷了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