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 字色: 字号: 双击滚屏:
笔趣阁 > 女帝座下第一走狗 > 256、女帝大赦,郡主入京

256、女帝大赦,郡主入京

作者:十万菜团 返回目录

“这……”马副将面露迟疑,解释道:


“小公爷今晚将他们叫过去,进行了一场审问……”


赵都安扬起眉毛,片刻后了解经过。


竟是白日里,火器操演后,大受震撼的小公爷回城后,思来想去,于晚上将那群被驱逐的年轻武官邀请过来。


名义上是小聚,实则分享了白日见闻。


并刨根究底,审问这帮人究竟为何,对赵都安恶意巨大。


所听闻的那些传言,源头又在何处。


结果,刚审出点苗头,禁军就上门了。


“哒哒哒。”


这时,因队伍停下,跟在后头的一匹马绕过队伍,马蹄踩着青砖,发出清脆的响动。


镇国公之子汤平手握缰绳,坐在马上,来到近前,神色复杂地看向赵都安:


“赵佥事。”


这一声,却没了白日的傲气与愤怒,多了懊恼与沮丧。


往日里雄姿英发的“小公爷”,此刻人在马上,却好似失落的败犬。


赵都安揶揄道:


“小公爷怎么也跟着一起来了。”


他扭头对马副将板起脸来:


“你们捉拿嫌犯即可,何以将镇国公府上公子都请来?”


副将正欲解释,却被汤平打断。


他忽然翻身下马,摇头梗着脖子道:


“与他无关,是我硬要跟来,总要看个结果才甘心。”


略一停顿,颓然牵马的汤平声音沉闷,如一条败犬,自嘲说道:


“我已审问清楚,他们与我说的许多,关于赵佥事的流言,都乃空穴来风,多有夸大,我身为营中武官,识人不明,理应受罚。


我汤平不是玩不起的,你之前扒我官袍,我心中不服,今日一看,罚的却也不无道理,按营中军规,惑乱妖言,动摇军心,剥夺功名,应当应分。


今晚既巧遇,便正好公开道一声抱歉。今日之后,我不会再因此事寻你麻烦。”


一口气,板着脸说完这番话。


汤平牵马折身,就要回到队伍中。


显然,这一次的事,让这位顺风顺水了二十几年的小公爷深深长了教训。


不过国公之子的脸面,还是让他连道歉都硬邦邦的。


摔在地上,都要碎成八瓣。


“且慢!”


赵都安人在马上,忽然开口。


全无当初意气风发的汤平脚步一顿,皱眉扭头:


“赵佥事还有事?”


赵都安好奇道:


“本官想问,小公爷今后如何打算?”


汤平愣了下,摇了摇头,道:


“暂无打算,大不了过些日子,我离京投奔边军去。”


赵都安说道:


“如今神机营火器更迭,正当用人之际,本官手下缺人,伱若还肯为国效力,明日便自行去营中报道。”


他又扫了眼禁军看押的那些武官,淡淡道:


“这里头调查后,若洗脱嫌疑的,你认为还可堪一用的,也一并报给石猛,官复原职吧。”


汤平愣在原地。


然而赵都安却已策马,哒哒哒径直远去,消失在了京城的暗夜里。


……


……


皇宫,养心殿。


“陛下,您回来了。”


等在寝宫外的莫愁恭敬地道:


“薛枢密使已派人送来消息……”


“去书房说。”返回寝宫的徐贞观淡淡说道。


从踏入皇宫那一刻起,在寂照庵中引起的心绪,便被她抚平。


御书房内。


莫愁依次将王恒倒台的后续一系列处置命令,以及薛神策呈送的,关于相关叛徒皆被逮捕的消息汇报完毕。


又道:


“天师府神官还留了一些活口,丢在神机营中,如今已派人转押至诏狱,如何处置,恳请陛下定夺。”


徐贞观靠坐龙椅,望着铺明黄绸缎的桌案上的灯罩,静静出神,随口道:


“照常审问吧。”


“是。”莫愁应了声,旋即小心翼翼道:


“陛下,那此事后续的如何向朝臣公布?是否明日早朝要……”


“推在匡扶社头上即可,”徐贞观略显疲惫地说,然后,她仿佛下了某个决心,说道:


“同时,草拟一份公文,下发朝堂上下各衙门。就说……”


她停顿了下,轻声道:


“就说,朕知晓朝中有人暗通逆贼,尚未肃清,以明日为界限。


明日之前,过往一切种种,私通逆党也好,投靠旁人也罢,朕一概不再做追究。


明日之后,再私通者,便是与朕为敌,罪无可恕。”


“传令枢密院,除了今日曝出的这些蛀虫外,无须再做牵连。”


“传令诏衙,之前调查暗通逆党之臣,一应资料,予以烧毁。”


莫昭容愣住了,整个人好似没听清一般,难以置信道:


“陛下,您这是要大赦?”


她旋即想到,王恒在宴会上那番话。


猜测,乃是陛下受到触动,才予朝臣以大赦。


她一时被这大气魄震了下,不禁道:


“陛下,您这般做,只怕许多人未必领情,也未必肯信。”


徐贞观却笑着摇了摇头,说道:


“他们信也好,不信也罢,朕只求一个心安,若能令下一个王恒迷途知返,放掉一些人,又有何难?”


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


她心中回想着赵都安这句话,胸口那种种郁气,一吐而空。


隐隐之间,好似心境都更澄澈一层。


莫愁仰头,憧憬而仰慕地望着女帝,心神摇曳,轻声说道:


“陛下有此气魄,乃万民之福。”


徐贞观笑骂挥手:“去忙吧,朕也乏了。”


莫愁嗯了声,然后突然想起什么般,道:


“陛下,还有一个事要给您说。”


“哦?”


“底下送来折子,淮安王的女儿,郡主徐君陵即将入京。


说是为百年一遇的‘佛道斗法’而来,算上这帖子路上耽搁的时日,想必距其入京,也不远了。”


徐贞观略惊讶:“君陵要来么……”


莫愁担心道:


“陛下,虽说每一次佛道斗法,都会吸引许多人入京观看,但值此新政颁发,朝堂初稳之际,淮安王派这位才名远播的郡主前来,只怕未必只是看热闹。”


淮安王,徐安。


乃是坊间并称的“八王”之一,其王府驻在淮水道,正是富庶的江南地界。


虽实力远不如八王之首的“靖王”,却也不是个简单人物。


淮安王有一子一女最为出名,分别是长子徐千,以及女儿徐君陵。


两者中,还尤数这位郡主最富名气。


淮水道富庶,读书风气浓重,这位淮安郡主极富才名,琴棋书画无不一精通,且颇受王爷宠爱。


虽为女子,却隐隐是淮安王倚重的左膀右臂。


甚至一定程度上,能代表其父。


地位尊贵可见一斑。


“无妨,”徐贞观略一思忖,笑了笑,轻声道:


“我大虞京师,难道还怕被人看垮了么?君陵上次入京,已是数年前,如今物是人非,却不知她出落的如何了。”


顿了顿,她望向窗外,有些遗憾地说:


“可惜,朕这位叔叔终归只肯派来一位郡主,不肯令长子入京。”


莫愁也跟着望向窗外,心想:


何止是淮安王,其他几位王爷,又岂敢轻易送继承人靠近京城呢?


不过……佛道斗法临近,前来京师看这一场大热闹的,只怕也远不只郡主一人。


沙沙沙……


秋风起落,卷去夜色。


……


远在京城之外,某条官道上。


两辆马车踏破秋风。


轮毂卷起土路辙痕里,沾着污泥的两片泛黄秋叶,清脆的铃铛声,透出些许萧索。


抖动的车帘被放下。


徐君陵将视线,从道旁远处的一片萧萧落叶如雨的林子中收回。


感受着相比淮水道,略显粗粝的冷风刮过她甜美娇嫩,吹弹可破的脸蛋。


小手紧了紧脖领上的华贵织物,轻声道:


“无尽秋木萧萧下……这往北的风,相比江南着实不同。”


车内的丫鬟绿水笑道:


“郡主又作诗了呢,可惜只有残句。”


“诗词本天成,妙手偶得之。若是庸俗低劣的诗句,便也可随口做得,但好的,偶有半句,已是不易。”徐君陵感慨道:


“只这一句,或毕生也无从补全。”


绿水嬉笑道:


“郡主又给婢子讲课了,如家中讲书夫子一般。”


裹着一身针织华美的衣裳的郡主模样不似淮安王,倒与淮安王妃年轻时有七分相似。


模样甜美,尤其一张脸蛋如剥了壳的鸡蛋,水润光滑。


乃是淮水道气候养出来的肌肤,好似能掐出水来。


气质却端庄优雅,仪态大方。


与丫鬟说笑间,也只是笑不露齿。


佯嗔地捏起手中卷起的书卷欲打。


就听车厢外驾车的素袍老人笑道:


“小姐数年前来京,乃是踏春时节,夏日方返回,自然不识得这秋风,不过京城还好,若再往北,才真叫与南边迥然对立。”


徐君陵对这位父亲请来,护卫她周全的吕姓老人丝毫不敢怠慢,认真道:


“我自幼长在淮水,甚少走远门,不如吕师见识广博,有生之年若能走遍大江南北,才算不枉此生。”


驾车的老人笑呵呵道:


“郡主贵体,只该在湖畔养着,若去了苦寒之地,怕是要摧残了,老夫这等修行武人,倒才要天地磨砺。”


徐君陵好奇道:


“我在书中,曾见有记载,昔年太祖皇帝便已双足行走四方,以磨砺武道,开后世之先河,昔年佛道争锋,却还要被我徐氏皇族压的黯然失色。”


感谢2024……1762的五百币,2020……3214的二百币打赏~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