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 字色: 字号: 双击滚屏:
笔趣阁 > 剑走偏锋的大明 > 第一百一十二章 请神安庙

第一百一十二章 请神安庙

作者:郁雨竹 返回目录

妙真:“小师叔要我们借多少?”


潘筠:“我觉得你们想跟我借一百两。”


妙真忍不住乐了一下,点头道:“那我们就借一百两好了。”


妙和:“我也可以帮小师叔保管二百两。”


潘筠:“什么保管,这是借。”


“对对对,是借。”


陶岩柏拿着烧火棍跑出来,也要参与,“小师叔,我也要借一百两。”


“好说,好说。”


都不用几个大人参与,他们四个小的就自己全解决了。


潘筠将两张一百两的银票分别递给妙和妙真,和陶岩柏道:“你借的一百两是银锭,我回屋给你。”


妙真看见眼睛一亮,立即把银票递回去道:“小师叔,我不要借银票,我也要借银锭。”


妙和一听,立即跟着把银票还回去,“我也要银锭!”


潘筠:……


潘筠收回两张银票,看了陶岩柏一眼,正要递出去一张,他也连忙道:“我,我,我还是想要银锭。”


潘筠就收回银票,“行吧,借钱的都是大爷,你们说了算。”


三人一同咧开嘴笑。


厨房里的陶季喊道:“岩柏你好了没,回来烧火!”


“哎。”陶岩柏立即转身回厨房。


菜做好还需要一段时间,潘筠领着妙真妙和回去数银锭。


潘筠的钱就没放在外面过,都是在灵境空间里,她回屋也是拿一个布袋,将灵境空间里的银锭取出来,然后拎出去给妙和妙真。


三人就蹲在院子的青石板上,把布袋子拉开,白花花,胖乎乎的银锭在夕阳的照射下发出令人怦然心动的光芒。


坐拥这些财产的潘筠都忍不住感叹,“还真是,一样的数额,看见银票心情微微波动,但看这银锭,心里就贼激动啊。”


妙和抓起一锭银子摸了又摸,连连点头,“不是我的,我摸了我也激动。”


潘筠大方的小手一挥,“选吧,自己选出一百两来,剩下的给岩柏留着。”


虽然银锭都一个样,但妙和妙真还是认真的挑选,放在地上仔细的对比过后选出自认最好的一锭,一直选出十锭来。


俩人都把衣袍展开,把挑出来的银锭放在袍子上,兜起来就要回屋,结果银锭太重,衣服下坠,勒住了后脖子。


但她们顽强坚持,仰着脖子也要兜回屋,潘筠看得哈哈大笑。


钱借出去,潘筠这一顿饭吃得极舒心,没有再发生什么意外,第二天刷牙,也没再刷出血来。


她还特意到山里四处晃,给足了老天爷机会,一点意外也没有。


一连两天平安无事,她每天依旧收获两次十五点功德值,生活恢复了平静。


潘筠就确定了,“借出去的钱,不收回来,法则内就不算是我的钱。”


潘筠啧啧一声,“所以啊,连老天爷都知道,不要轻易借钱与人,借出去了,很有可能就真的不是自己的了。难怪我借大师侄钱,超过两天不还回去,规则也自动算是我的资产了。”


潘小黑不搭理她的感叹,问道:“最后一个实验是不是要把钱送给他们?”


潘筠用看智障的眼神看它,“把钱借出去就能解决问题,为什么还要考虑最后一项?做最后一项实验的前提是,把钱借出去,对我,或者对他们有不利的影响。”


“现在就等我爹的信了,看看他收到钱后有没有受影响。”潘筠目光幽深,“我已经大概知道,如果我把钱送给别人的结果了。”


潘小黑:“什么结果?”


潘筠似笑非笑的看着它,“我送你小鱼干吃,你开心不开心?”


潘小黑不说话,见她一直看它,就轻轻点了点脑袋。


潘筠:“看妙和妙真看见银锭那么开心,如果把钱送给她们,应该会收到她们的感激吧?这不是和做功德异曲同工吗?”


潘筠神清气爽,“实验结束,我们可以安心睡觉,安心修炼了。”


潘小黑:“就这?”


“哦,牙刷还是要做的,我真是受够柳枝了。”


潘筠回去就把上次收上来的猪鬃全都泡起来,此非一日之功,她也不着急就是了。


第二天就是请神安庙的日子,这两天他们都吃素,肉和排骨都还冰在井里呢。


天还未亮,道观的人就起床,沐浴更衣,洗漱过后就穿上各自最好的道袍下山,哦,这是潘筠几个小的,王费隐他们穿着色彩鲜艳的法衣。


下到山底,打开山神庙,一行人就开始做请神安庙的准备。


村民们都跑来观礼。


神像用红布裹着抬到庙前,之前的小山神庙还在,王费隐特意让人保留了,还将它周围清理了一下,将它和新山神庙连在一处,相当于这里是个前沿。


王费隐将画好的符箓取出,布置好符阵,就在第一抹朝阳从山峰上斜射下来时,他抽出桃木剑,跳到山神庙前的大场子上请神。


山神庙前约有一百多平的空地,全部用石碾滚过,压得实实的,此时场地四周围满了村民,王费隐一跳到场中央,玄妙手中的铃便“叮铃”,发出清脆的一声。


陶季吹起笛子,王璁则是拿着木鱼,“叮咚”一声,声音不紧不慢的击穿笛子的乐声包围,在山中回响……


潘筠只配和妙真他们站在一起看热闹。


王费隐随着乐声舞动,吟唱,本来安静流淌的灵气被拨动,活跃起来,他们跟随王费隐的剑招跳跃,慢慢形成了一个磁场。


潘筠的功法运转,眼睛看到千条万缕的线将这一片笼罩住,随着王费隐的剑招舞动和吟唱,磁场越来越大,越来越大,让她熟悉的感觉再次降临。


她看到潘公的身形缓慢的凝于半空中。


王费隐猛地回身,目光直视潘筠,冷肃的道:“潘筠,还不快点睛?”


潘筠回神,上前走到神像前,妙真也连忙捧着托盘跟上去。


她执笔沾墨,顿了顿,方才郑重的给神像点睛。


眼睛一点上,王费隐便剑尖直指半空,大喝一声,“请神安坐!”


悬于半空中的潘公微不可见的嘴角上挑,一缕神识分出,瞬间没入神像之中。


潘筠和妙真离神像最近,俩人都看到神像的眼睛似乎有一道光闪过,本来只是色彩鲜艳,看着很新的瓷神像一下有了神韵。


围观的村民忍不住大声叫好,啪啪啪鼓掌,有人兴奋的道:“这神像好像一下就活了”


“王道长的功力又深了。”


请神成功,众人将神像抬到庙里的台子上安定,潘筠作为庙祝,点了香,带头跪下行礼。


潘筠垂眸拜了拜,再抬眸看向神像,默默道:【师父,从今以后,您就可以坐在这里享一方香火了。】


潘筠插上香,王费隐等人也一一上香,村民们立即就把他们带来的瓜果鸡蛋和鸡鸭鱼等摆上来,掏出香就开始拜。


一瞬间,山神庙内外烟火缭绕,宛若仙境。


潘筠忍不住走到门口,回头看摆满贡品,插满香的台子,忍不住感叹道:“这都是香火啊。”


不仅汾水村的村民们来上香,附近几个村的村民知道三清山山神庙今天要请神安庙,都赶了过来。


所以,热闹不已,一眼望去全是人头,路上都挤得走不动了。


潘筠出来看见惊讶的不行,扭头问王费隐,“我们道观公告请人了?”


“没有,你不是嫌麻烦,不愿意办酒席吗,所以没有请乡老,也没有请同行,村民们都是听说,自发来的。”


请神安庙,一为昭告乡邻,二是为了热闹,都会招呼附近几个村的乡老,以及附近道观的同行们,让他们知道这新落成了一个山神庙。


可这样一来就要请人吃饭,潘筠不喜欢弄这些,觉得很费精力。


老百姓的想法可简单了,等她师父替人实现几个愿望,打出名声来,自然多的是人来参拜,那样的信徒信念才纯真嘛。


找了这么多理由,根本还是潘筠不喜欢麻烦。


她没想到,他们都没公告,也能来这么多人。


来的人多,村民们的速度也很快,摆上贡品,点香,许愿,参拜,等上十几息,然后就拎着篮子上去把自己带来的贡品收起来,出去,让下一个人进来。


下一个人同样如此操作。


有急的,直接就在外面场子里摆上贡品,点香,隔空对着神像拜了拜。


王费隐带着陶季和王璁抬来了三口缸,缸里装上河沙,直接摆在了场子上,排成一排,正对着庙里的神像。


王费隐招呼大家,“香烛这里也可以插,还有那小庙,都可以插,只要心诚,山神都能收到。”


潘筠瞬间回神,立即撸起袖子跟上去维持秩序,“一样的,一样的,只要对着山神的方向,心里想着山神,哪里拜都是一样的。”


她跑回旁边小屋里把备用的蒲团拿出来,摆在庙外面。


挤过来的村民见状,便顺势在蒲团上跪下,许愿,然后哐哐磕头,这才去摆贡品和烧香,烧香的时候再许一次愿望,拜一次,秉持着礼多神不怪的规则,不仅神像的方向拜,左边也拜一拜,右边也拜一拜……


村民们来了又走,走了又来,作为庙祝,潘筠不仅要维持秩序,还要聆听信众们的愿望。


尾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