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 字色: 字号: 双击滚屏:
笔趣阁 > 大唐天将军 > 第一百七十七章 假李瑄入青海,真李瑄袭九曲

第一百七十七章 假李瑄入青海,真李瑄袭九曲

作者:落叶凋谢 返回目录

“唐军阵形严密,哪怕是起伏的石丘,都布置重兵防御,非几日时间可攻破。”


没庐穷桑倭儿芒全程观察战斗,没看出哪里有明显的破绽。


“大论,看来我们要长时间,日夜不停的攻打了。以末将观察唐军营垒来看,等我们的援军全部到来后,保守估计要十天时间,末将相信铁刃城一定可以坚守十日以上。”


恩兰达扎路恭意识到鸡心谷唐军是难啃的骨头,而且吐谷浑的战斗力太差,必须是他们的精锐上阵杀敌,才能更快将唐军攻破。


“布置吧!立刻让我们的勇士猛攻,不要给唐军喘息的时间。”


没庐穷桑倭儿芒向恩兰达扎路恭下达命令。


他也没指望两三天时间就将唐军攻破。


仅仅半个时辰不到,更精锐的吐蕃步兵登场。


从步伐上,就能看出吐蕃士气更高昂。


吐蕃士兵还有弓箭手在大盾兵的掩护下前进。


甚至还出现五百余名弩兵。


他们手中拿的并非大唐的擘张弩。而是一种更加小巧的弩。


这是吐蕃自己研制,由于吐蕃缺少工匠,这样的弩在吐蕃并不多。


但此弩也有破甲能力,近距离可以撕裂唐军的鱼鳞甲。


恩兰达扎路恭知道,如果不动真格,就会像第一次进攻一样死伤惨重,又无法对唐军造成大量的死伤。


这一次,唐军与吐蕃作战的时候,没有如对战吐谷浑和党项一样舒服。


失去十来重鹿角阻隔,吐蕃步兵持长矛猛驰唐军阵形。


唐军依旧先以强弩、弓箭、床弩回击。


吐蕃在经受一轮打击以后,不顾坐在车上的悉弄参。


弓箭手抛射,强弩手射出强弩。


“噗嗤……”


毫无意外,悉弄参被吐蕃的流矢射中胸膛。


他瞪大双眸,死不瞑目。


虽然吐谷浑士兵痛恨国内贵族,但得知王子被吐蕃人射死以后,心中更难受。


当吐蕃士兵冲到唐军阵前时,吐蕃的弓箭手不敢再抛射,他们迅速在盾牌兵的掩护下,退出唐距离弓箭抛射的范围内。


吐蕃的精锐非吐谷浑之流可比,他们战斗起来像是慷慨赴死一样。


他们冒着唐军强弩,一队死尽,另一队递进,皆是在与唐军拼命。


双方你来我往,不断用长矛对攻。


直至夜,对唐军造成不小的死伤。


吐蕃的进攻在夜晚并没有停止,而是由新的士兵补上,不间断地向大唐进行攻击。


在没有鹿角,吐蕃又紧防唐军强弩的情况下,唐军造成的伤亡远没有之前多。


而且战线还稍往后退了一点。


“这样的战斗确实惨烈!”


李瑄一直在诸军阵中观察,不免感叹。


历史上唐军能阻挡吐蕃十几日,李瑄相信,这次鸡心谷唐军所承受的压力会比历史上小得多。


一日看下来,李瑄觉得鸡心谷六万唐军顶住不成问题。


他向高秀岩和安思顺交代一番后,悄悄得带着亲卫,趁夜色离开。


即便李瑄走了很远,战鼓声依然能传到耳中。


石堡城距离鸡心谷有一定距离,他们听不到鼓声,未察觉战场是距离他们三十多里外的鸡心谷。


……


翌日,天一亮。


湟水南面,安人军一带,滚滚烟尘顺河而下。


万马奔腾,蔚为壮观。


至中午时,李广琛、李朱师、辛云京、伏帝难率领的两万七千余骑到达唐、吐蕃边境。


吐蕃游弈的探马,看到唐军如此多骑兵后心惊胆战,立刻向驻扎在此地的守将禀告道。


“什么?三万骑兵?”


守将也立刻站起身,询问细节。


得知确确实实的三万骑,守将第一时间认为这是要突袭青海。


现赤岭东山口内,正在发生大战,守将本以为唐军在进攻石堡城,没有多余的兵力进攻青海。


现看来,唐军有预谋而来,想多点开花。


守将立刻向青海的统帅,那囊尚杰斯秀亭禀告,请求将青海的两万骑兵组织起来,拱卫青海的两万步兵。


这样绝对可以与唐军骑兵有一战之力。


那囊尚杰斯秀亭将此消息再上禀没庐穷桑倭儿芒,表示他能拖住,甚至击败唐军骑兵。


但不久后,新的消息让那囊尚杰斯秀亭面色大变。


有一名吐蕃游弈军将领率轻骑探查唐军具体动向的时候,看到庞大的骑兵队伍中,有一队骑兵向他奔出。


只有二百骑,每一个骑兵都佩戴鲜红的披风。


更让他惊恐的是这队伍十几面旌旗见,一面大纛立起。


唐军的三角兽旗大纛他们太熟悉了,而且周围的旌旗上有“李”和唐军代表官职的旗帜。


这不就是杀神李瑄吗?


那穿着明光甲,佩戴披风,看着十分拉风的,一定是伴随李瑄冲锋陷阵的亲卫。


吐蕃大将军没庐谐曲曾有数千骑护身,却被李瑄带着亲卫,取下头颅。


于是吐蕃游弈军的主将立刻带领麾下逃窜。


辛云京故意只追数里后停下。


但游弈军主将在心中庆幸,幸亏与李瑄距离远,不然他就死定了。


这则消息,立刻被游弈军将领告知吐蕃新秀将领那囊尚杰斯秀亭。


那囊尚杰斯秀亭的自信,也瞬间不在。


去年的时候,李瑄只带领一千多骑,就搅得吐蕃天翻地覆。


那时李瑄还携带众多“累赘”,现在可是携三万骑入境。


还是趁着吐蕃主力在东山口大战的时候入境。


吐蕃在青海的将领,一个个急得团团转。


他们的步兵立刻加倍制造鹿角。


骑兵则不敢与步兵汇合,而是与唐军骑兵相距二百多里,并派出数十波探马,必须十二时掌控唐军骑兵的动向。


那囊尚杰斯秀亭收回之前的妄言,紧急向没庐穷桑倭儿芒求援。


……


“什么!李瑄率三万骑兵至青海。幸亏被边境的探马发现。”


尽管没庐穷桑倭儿芒见惯风浪,但也如那囊尚杰斯秀亭一样震惊!


李瑄对吐蕃的威胁,古今前所未有。


“怪不得没在唐军阵中,看到李瑄的大纛,原来他想要进攻青海。”


恩兰达扎路恭说话的同时,内心颇为失望。


他觉得这段时间,大唐又说服回纥退兵,所以才能征调这么多兵马,来对付吐蕃。


事实上,恩兰达扎路恭也有预料李瑄有可能在进攻石堡城的同时,攻打九曲或青海。


所以这两個地方一直留有大量兵力。


但是,新的问题又难住没庐穷桑倭儿芒和恩兰达扎路恭。


已知李瑄率领三万骑兵至青海,他们需要多少骑兵,才能与李瑄相抗衡呢?


现在青海只有两万骑兵。


在得知是李瑄后,青海的步兵只能转为防御状态。


“九曲的羽林千户所,必须去抵挡李瑄。九曲还需要出一万骑兵。我赤岭也要出一万骑兵,一同去抵挡李瑄。”


“恩兰将军,你觉得五万骑是否可以对付李瑄的三万骑?这是我们当前在青海九曲近乎所有的骑兵力量?”


没庐穷桑倭儿芒将调配告知恩兰达扎路恭,并向他询问道。


“如果李瑄突袭的时候,一定要防止他搴旗斩将。”


恩兰达扎路恭只能赞同没庐穷桑倭儿芒。


“我会提醒那囊将军,并让他不要主动求战,而是探查李瑄的目的。等他偷袭待建的城堡,或者突袭我吐蕃千户所驻地之时,再寻找破绽……”


想到此,没庐穷桑倭儿芒向恩兰达扎路恭吩咐道:“那囊将军经验不足,你也去相助,这里有我,一定要为我争取足够的时间。”


“末将必不辱使命。”


恩兰达扎路恭重重地点头,他知道事情紧急。


一旦汇聚的骑兵被李瑄消灭,待李瑄冲到赤岭东山口将他们一堵,那赤岭东山口内的吐蕃步兵,将如瓮中之鳖。那时,他们所失去的可就多了。


恩兰达扎路恭露出着坚毅的眼神,带着一万骑向青海东部,与那囊尚杰斯秀亭汇合。


九曲的一万吐蕃羽林禁军早在唐军入东山口时,没庐穷桑倭儿芒就令他们过黄河驻扎。


现正好奔赴青海。


九曲剩下的一万骑兵,也要被调走。


这意味着吐蕃在九曲,包括守城的,守卫屯田的,守卫待建城池的,只有三万步兵。


最多再加上九曲吐谷浑、白兰羌的兵马。


就在没庐穷桑倭儿芒和恩兰达扎路恭以为最激烈的战场会发生在青海时,唐军临洮军骑兵已经全部渡过黄河。


征调民用船只,加快渡过黄河的速度。


李瑄从赤岭直接到积石军渡口,渡过黄河到积石军城。


此时,积石军中有大量的投石机、床弩、攻城车。


士兵们也可以熟练操作。


在积石军北面十里的地方,慕容曦皓率领七千吐谷浑步兵驻扎在那里。


“刻不容缓,明日一早,哥舒将军和慕容将军率麾下所有步众,迈入吐蕃的地界。”


“本帅则率骑从化成南下,直冲九曲之地。”


李瑄向哥舒翰和慕容曦皓吩咐道。


因为辛云京已向他传信,吐蕃发现了他。


等李瑄率领骑兵进入九曲,又要耽误一天。


那时吐蕃一定完成对九曲兵力的抽调。


“遵命!”


哥舒翰和慕容曦皓向李瑄拱手,皆很兴奋。


终于轮到他们了。


这一次,他们必立功勋。


“启禀李帅,我积石军是否一进入九曲,就对九曲城池进行攻击。”


哥舒翰向李瑄请示道。


这段时间,积石军七千士兵,苦练攻城之技。


现更是集中河西、陇右两镇的攻城器械。


宛秀城、百谷城、大莫门、树敦城都不是什么雄城,哥舒翰有信心快速将他们攻下。


“我想第一时间控制洪济桥。”


李瑄一直计划将洪济桥和树敦城拿下。


但哥舒翰运送着攻城器械,到树敦城需要一定时间。


如果可以,李瑄会让麾下弩兵和重甲步兵,强取树敦城。


其他几座城池,由哥舒翰来攻。


“哥舒将军的行军速度较慢,到达宛秀城后,直接攻城即可。障碍我会为积石军扫除。”


李瑄又想了一下,宛秀城距离唐军边境不远,哥舒翰直接开始攻击也无妨。


“遵命!”


得到李瑄确切答复后,哥舒翰更为兴奋。


他摩拳擦掌,等待攻城时发挥自己的本领。


这段时间,他研究最多的就是距离大唐边境最近的宛秀城。


“慕容将军,九曲内吐谷浑若有胡部在,就由你麾下劝降。必须煽动士兵,干掉那些吐谷浑领兵的贵族。向吐谷浑普通士兵保证,不久后就会杀光九曲吐谷浑的贵族,那些贵族的所有资产,一半分给他们。”


李瑄向慕容曦皓吩咐道,同时也是对吐谷浑部承诺。


吐谷浑部被这么欺负,还一直没造反。


一是因为开元末的那次造反,被没庐穷桑倭儿芒镇压得太惨,二是贵族把持得太深。


把贵族和贵族的爪牙杀光,吐谷浑百姓才能真正解脱。


有机会再去青海南部,干掉吐谷浑小王,将整个吐谷浑部收复。


“末将一定将此事做得令李帅满意!”


慕容曦皓拱手说道。


李瑄点头,又交代一些其他事宜。


当晚在积石军城中休息。


第二日,清晨。


王难得率领临洮军,南下至积石军城。


李瑄率领亲卫加入队伍。


和王难得、岑参、高适等一起,迅速向南奔袭……


与此同时,积石军城中,一辆辆战车被推出来,里面载着各种攻城器械。


积石军五千步兵,在两千骑兵的拱卫下,向宛秀城的方向而去……


慕容曦皓的七千吐谷浑军,在积石军后面跟着。


入九曲,他们两军在未遇到敌人之前,互为犄角最好。


临洮军最起码都是一人双马,领先他们行军速度太多。


李瑄的战略目的很明显。


突袭!


先控制洪济桥,以及桥前的树敦城。


切断赤岭、青海入九曲的咽喉桥梁。


然后再由内的横扫九曲。


“南八,率领五百轻骑,追杀我军前方的一切吐蕃探马。”


在到达大唐边境前,李瑄向南霁云吩咐道。


“遵命!”


现为临洮军副使的南霁云领命后,选五百良马轻骑,分成五十队,一人双马先跃入吐蕃境内。


值此关键时刻,吐蕃自然在边境游弈许多探马。


当他们看到唐军“探马”入境后,第一时间竟是呼叫支援,准备杀死唐军探马。


但不一会,吐蕃探马就觉得不对劲了,因为唐军十人一队,队伍太多。


南霁云率领轻骑飞奔迅速,很快就围住数队吐蕃探马,将他们一一射下马。


这些唐军轻骑如遍地的饿狼一样,疯狂追杀吐蕃的探马。


只有少数吐蕃探马逃走,将讯息告知宛秀城守将。


“现赤岭东山口,青海都在打仗。连羽林禁军都调派到青海去对付李瑄,唐军应该不会进攻九曲吧!”


宛秀城守将疑惑。


他再次派遣探马折戟,还是决定将消息传递给在百谷城的吐蕃的另一名大论,论悉颊藏。


论悉颊藏的权势虽不如没庐穷桑倭儿芒,但亦是吐蕃举足轻重的人物。


作为大论,所有的夏、冬盟会,他基本都有参与。


特别是在天宝三载,也就是吐蕃的木猴年,论悉颊藏在吉之晓玛园主持冬季盟会,颁布治军之达令。


吐蕃三大论其中两位在前线,说明吐蕃对李瑄的重视。


但吐蕃料想不到唐军是一人双马突袭。


每过一个时辰,就进行一次换乘。


一直以跑步状态,不惜马力。


滚滚的铁甲洪流从南而下,震天动地。


至下午时,唐军从宛秀城前奔袭过去。


“这……天哪!”


“唐军怎么这么多战马,他们要突袭哪里?难道是屯田和牧场?”


“不好,我九曲除了吐谷浑和白兰羌,骑兵不会超过三千。这如何是好!”


宛秀城的守将知道情况危机,但城中只有不到四千守军。


他们不敢出城。


甚至此时向论悉颊藏传递消息也晚了。


本来宛秀城附近驻扎有羽林千户所,但现在羽林禁军已经离开九曲。


“未见吐蕃的羽林禁军,应该是被调到青海了。还想着到达洪济桥之前,要有一场恶战呢!”


李瑄率大军离开宛秀城已经百里,直至黄昏,也未见所谓的“羽林禁军”。


他一直计划着要与吐蕃羽林军厮杀一场,看看他们是否配得上羽林之名。


不过李瑄也知道,应该是青海的牵制,让吐蕃羽林禁军离开九曲。


这样最好,能使他通行无阻地到达洪济桥。


唐军如此阵势入九曲,吐蕃的步兵在未聚集起来前,根本不敢拦截。


“点五百弩兵,跟随本帅先一步抢占洪济桥。”


即将到达洪济桥的时候,李瑄向王难得吩咐一声。


队伍中五百弩兵出列,随李瑄和亲卫一起,暂时脱离大部队,奔向洪济桥。


当天色暗下来的时候,李瑄到达洪济桥。


吐蕃还忙着向论悉颊藏传信,根本不知道唐军已经奔袭到洪济桥前。


此时,雄阔宽广的洪济桥,吐蕃士兵并不多。


东面的桥头只有一些平时监护桥梁的吐蕃士兵。


有城池已经知道唐军入九曲,但未想到唐军的目的是洪济桥。


这些守桥的吐蕃士兵在夜色中只听到马蹄声。


他们以为又有过桥者,准备上前询问……


但李晟带着数十亲卫,直接策马杀到桥头……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