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 字色: 字号: 双击滚屏:
笔趣阁 > 大唐天将军 > 第三百八十章 贵妃不可留,献长安城

第三百八十章 贵妃不可留,献长安城

作者:落叶凋谢 返回目录

“高翁可留下,贵妃不可留!”


李瑄权衡利弊,认为高力士没有能力帮助李隆基。


这也是承认高力士的恩情。


他准备将李隆基安置在太极宫的甘露殿。


而非兴庆宫。


在盛唐,太极宫已远离中枢,特别是李隆基统治后期,多年不在太极宫进行祭祀典礼。


正如高力士所想,李瑄不会让任何一个将领、大臣,靠近李隆基。


这种幽禁,虽会落人口舌,但也是最保险的。


“什么?你说什么?”


李隆基震惊地抬头。


哪怕李瑄说得再冠冕堂皇,也改变不了他想阴谋夺权的事实。


当露出獠牙的那一刻,当李瑄率领叛军到马嵬驿之时,就像是董卓和曹操一样,挟天子以令诸侯。


人们往往怒骂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权臣,但不可否认的是神器被握住,是为正统。


李隆基想挽回尊严,但他清楚自己的小命被李瑄握在手中。


他已经失去了许多,难道还让他失去玉环娘子吗?


杨玉环两次遣回娘家,李隆基食不甘味,夜不能寐。


那等滋味,他不愿意再品尝。


“杨国忠玩弄权术,残害苍生,虢国夫人、韩国夫人、杨铦、杨锜浊乱朝政,天怒人怨,一切富贵来源于贵妃。即便贵妃无过,也难辞其咎。贵妃娘娘当重回太真观。”


李瑄郑重其事地说道。


他看到龙辇中杨玉环我见犹怜的模样。


那垂眼抬眸的一瞬间,总是令李瑄觉得惊艳,他也永生难忘。


但他是天下人的李瑄,不敢对杨玉环有丝毫想法。


道号太真,这是杨玉环最好的归宿,本来被骂红颜祸水,祸国殃民的她,也会因此保住一命。


算是李瑄还了杨玉环的人情。


太真观虽不在兴庆宫中,但离兴庆宫只隔着一条长长的复道。


曾经杨玉环还是太真道士的时候,除了李隆基,没有人能走这条复道。


只是现在李隆基将兴庆宫中的道观都交给自己的女儿李虫娘打理。


杨玉环在黑暗的龙辇中,用明眸望着李瑄。


李瑄像是宣读她的罪过一样,令他芳心一痛。


但她也释然了,无非是花开花落,从此青灯古佛。


她号“太真”的时候,不甘寂寞。现在也许可以潜心修道,为杨氏和自己所犯下的过错赎罪。


她现在想知道李瑄会如何处理她的兄弟姐妹。


那深邃的眼睛,沐浴月光的身影,她的念想,终是一场错。


“不可以这样!七郎,念在我们君臣一场,不要将我和玉环分开。”


面对李瑄的强势,李隆基没有说软话。但关系到杨玉环的时候,李隆基一下抓住李瑄的手,像以前一样,呼喊“七郎”。


“贵妃娘娘若不受惩罚,天下将会失望,叛乱也会因此受影响,难以平定。”


李瑄用不容反驳的语气说道。


“七郎,你这是想逼死我吗?”


李隆基气得差点从龙辇上跳下去,他猛然拍着车框,像是要失去理智一样。


“我也是为圣人考虑!杨氏必除,贵妃当为太真。终南山可以移动,但此事不可更改。”


李瑄一点不担心李隆基想不开。


他为了自己的江山和自己的生命,会昧着良心处死杨玉环。


历史上马嵬驿之变,那佛堂梨树下的芳华雕零,李隆基在落泪以后,大雨淋铃,继续南行。


所谓的生离死别,也仅此而已。


“你……”


李隆基指着李瑄,愤怒、心痛,他恨李瑄这个叛贼。


恨不得立刻杀死强行分开他和杨玉环的李瑄。


但此不是长安,飞龙禁军投降,边军不再听他的。


他能怎么办呢?


“我愿意前往太真观,为杨氏赎罪。”


最终,杨玉环从龙辇中起身,挪动步伐走出。


就欲下车的时候,她被李隆基一把握住。


“圣人,多谢您的宠爱。国家成这样,是妾身的罪责,妲己、褒姒亦未有妾身的过错大。请圣人保重!”


杨玉环拉开李隆基的手,含泪说道。


千里之堤,溃于蚁穴。杨国忠和五杨在破坏大唐的根基,她明白的时候已经晚了。


一死了之,难以救赎。


今后只有在太真观中,寸步不出。


“玉环……”


眼睁睁看杨玉环下马车,李隆基轻唤一声。


他害怕李瑄突然翻脸,没有勇气强行挽留杨玉环。


“带贵妃去马嵬驿辅楼休息!任何人不得擅自靠近!”


李瑄向亲卫吩咐道。


“遵命!”


“贵妃请……”


十几名天策卫,护卫着杨玉环将其送离。


“砰砰砰!”


李隆基望着杨玉环在夜色中的背影,拍着龙辇,绝望无助。


高力士也一脸难过。


他明白李瑄要处置杨氏和杨国忠,圣人必须要远离杨玉环。


终于,在数十步后,杨玉环顿步回头,望向李隆基和李瑄的方向。


即便已经是三十八岁的年龄,她依旧非常美,富有成熟妩媚的风韵,兼以万种风情。


只是那双眼中的泪痕和蹙起的蛾眉,令人心碎。


在转身的一瞬,泪珠落地。


映衬着谁的影子呢?


李隆基更加悲伤,在黑夜中大叫:“我真是瞎了眼了!”


“将圣人送入主楼休息!”


李瑄知道李隆基在骂他,但他无动于衷,令亲卫驾驭着李隆基的龙辇,将其带回主楼。


“高翁,您也随圣人一起。”


李瑄亲自扶高力士到龙辇上,让他陪伴的李隆基。


这让高力士感触良多!


他认为李瑄是有机会成为诸葛亮那样的忠臣,可惜误入歧途。


坐在龙辇上的李隆基,不断地破口大骂李瑄“白眼狼”。


但李瑄已经离开。


而罗兴带着五十名亲卫在李隆基的龙辇旁,他也假装没有听见。


“启禀李帅,太子早在昨天晚上,就离开圣人的入蜀队伍,带着亲信家人,独自北上。”


李瑄刚处理过李隆基的事情,僚属李纾匆忙向李瑄禀告道。


“太子竟然在昨天夜晚北上?”


李瑄眉头一皱,看来他的出现,对李亨很敏感,使其偏离历史轨迹。


北上,多半是北上灵武郡,那里有郭子仪、李光弼这两个刺头。


朔方军是天下劲旅,灵武又是用武之地。


李亨看中灵武郡的地势!


“太子不容有失。派遣车将军选一千轻骑,今夜休息后,明日一早追击太子。今我归来,太子无需北上。”


李瑄下达军令。


他准备拿下长安后,迫使李隆基退位,扶持李亨继位。


现李亨北上灵武,得知李隆基被他逮捕后,一定会像历史上一样“灵武称帝”。


关键是天下士庶都认可李亨为正统皇帝,不需要传国玉玺,也不需要传位诏书,只需要遥尊李隆基为太上皇。


届时,郭子仪、李光弼等朔方、河东将领向李亨靠拢,李瑄又会多一个大敌。


趁李亨还未称帝,没在灵武稳住局势,必须将他追回来。


“携带我的书信,连夜去通知丰安军使阿史那扶汶。”


李瑄准备修书一封,看看阿史那扶汶是否还在丰安军。


如果在,让他派兵堵截李亨。


防止李亨顺利到达灵武。


阿史那扶汶是李瑄最早的部下,李瑄认为他不会背叛自己。


和李光弼、安思顺这种胡将不同,李光弼、安思顺对国家忠诚,有自己的信念,哪怕被赐死,也不会皱一下眉头。


而阿史那扶汶崇尚勇者,曾与李瑄血战高坡,生死与共,又被李瑄一手提拔,是李瑄在朔方军中最亲近的部下。


不久后,几名亲卫携带着李瑄的书信,快马离开马嵬驿。


月亮逐渐向天空正中移动。


李隆基和杨玉环被分别安置,相隔不远,再难相见。


两人今夜,谁也无心入眠。


整个马嵬驿附近,天策卫轻骑围追堵截,已经进入尾声。


不论东南西北,想试图逃跑的王公大臣、皇子皇孙,都被截堵下来。


连一些宫女宦官都不能免。


他们被安置在马嵬驿不同的区域,等待李瑄的处置。


此时,他们全部在想李瑄会如何对待李隆基?


会不会制造意外弑君?


天地裂变,山河晃动,风雨飘摇,大唐的路,又在何方呢?


杨氏的重要人物中,韩国夫人、杨铦、杨琦最先被抓住。


虢国夫人下马车,带着自己的儿子裴徽向马嵬驿附近的石头墙躲藏。


她想躲过追兵后,再寻找脱身的机会。


但她哪能如愿?在天网恢恢下,很快就被张小敬带人堵住。


在虢国夫人不讲理的刁骂声中,她被束缚住扔上马车。


虢国夫人等四杨和他们的家属,杨国忠的妻子裴柔,以及大儿子杨暄、小儿子杨朏,连没有五杨嚣张,现任秘书少监的杨鉴和关系稍微远一点的杨氏都尽被捉拿。


杨氏与宗室联姻者居多。


如虢国夫人的儿子裴徽娶了太子李亨的女儿延光郡主。


杨国忠的大儿子杨暄,娶延和郡主,小儿子杨朏娶万春公主。


杨玉环堂弟杨鉴娶承荣郡主。


原本杨锜也娶太华公主,但太华公主已经病逝。


李瑄下令与杨氏有亲的公主、郡主,隔开关押。


为了笼络龙武军和飞龙禁军的军心,为他所用,李瑄令士卒将携带的牛肉干分给他们一些,让他们到达长安之前,不至于饿着肚子。


已经快饿昏头的龙武军、飞龙禁军非常感激李瑄的干肉赏赐,纷纷拜谢李瑄,表示愿意跟随李瑄清君侧。


李瑄将这两千多名飞龙禁军和龙武军,交给张小敬统帅。


不需要成为他的精锐之师,只要在他的主力到达长安前,能帮助他管理后勤即可。


翌日,清晨。


马嵬驿周围依旧凌乱,朝露未消,浸湿了无数宫人、王公大臣的衣服。


这一夜,只有互相轮换休息的天策卫能睡个好觉。


为防止这些人饿死,李瑄下令埋锅造饭,将携带的粟米煮了。


等吃饱以后,李瑄再下令启程回长安。


他已经从探马口中得知长安周围还没有安禄山叛军的身影。


趁着长安混乱空虚,可轻易占领长安。


历史上的安禄山在攻破长安后,谨慎起见,没有立刻下令崔乾佑西进。


现在,安禄山的顾虑是李瑄。


“启禀李帅,杨国忠不食粟米,滴水未进,嚷嚷着想求见您!”


在王公大臣和宫人进食的时候,亲卫向李瑄禀告道。


李瑄点了点头,随亲卫一起去见杨国忠。


马嵬驿的西面,一袭官袍的杨国忠坐在地上,身上沾满泥土,他的帽子早已不知在何方,脸色发白,毫无形象地坐在地上。


“杨国忠!”


李瑄步履威严到达杨国忠面前。


杨国忠猛然抬头,与李瑄四目相对。


天宝四载,他来长安的时候,见仪仗从明德门涌出,知道眼前的男子是圣人的宠臣,无比尊贵,发誓要超过。


天宝六载,他依附李瑄,而李瑄也似乎有意助他,他的地位节节攀登,同时心里非常畏惧李瑄。


天宝九载,李瑄罢相,他终于取代李瑄,位极人臣。但他知道李瑄的可怕,欲寻求时机,将李瑄除掉,但想除掉李瑄难如登天。


现在是天宝十五载,他再次与李瑄相遇,他落魄至极,而李瑄打着铲除他的旗号,站在他的面前。


相比于李隆基,杨国忠更有自知之明。


他在拜宰相的时候说过:吾本寒家,一旦缘椒房至此,未知税驾之所,然念终不能致令名,不若且极乐耳。


他知道自己的名声很差,要纵享极乐,不管黎民百姓的死活。


但真正面对死亡的时候,杨国忠变得畏惧。


他荣华富贵还未享够,不想刀兵加到自己身上。


杨国忠见李瑄,是想苟且偷生的活着。


“小人杨钊,拜见天水王!”


杨国忠立刻伏拜在地,不顾身份自称小人,向李瑄拜道。


杨钊,一个令杨国忠陌生的名字,是杨国忠谄媚进阶的前半生。


他称自己为杨钊,也是表示他叫杨钊的时候,依附在李瑄的麾下。


“还是叫你杨国忠吧!”


李瑄不买杨国忠的账。


“天水王,剑南道有诸多我的部下和亲信,只要我一声令下,他们就会向您投降,全力支持您把持朝政!”


杨国忠知李瑄不喜欢啰嗦,直接道明他的用处。


只要有价值,他相信李瑄不会杀他。


今就算李瑄掌握权柄,也会使诸郡县不服气,阳奉阴违,更何况还有安禄山这个大敌。


一道臣服,还是剑南道,能东出威胁诸多郡县。


“剑南道迟早会归服大唐,不过本王还想向你借一样东西。”


李瑄面色严肃地说道。


“天水王要借什么?”


杨国忠不明所以。


“借你项上人头一用。”


李瑄双眸一瞪。


天道有轮回,苍天饶过谁?


李瑄现在不杀杨国忠和虢国夫人等人,不代表会放过他们。


他以“清君侧”兴师。


而杨国忠和“五杨”是天下皆恨的存在。


李瑄会榨干杨国忠和五杨的剩余价值,将他们带到长安处死。


这样能将李瑄“挟天子以令诸侯”的影响降至最低。


朝野百姓正是怨气最大的时候,以杨国忠等人的首级平定怨气,也可以推动李瑄的威望。


“郡王,我可以帮您得到剑南,为什么不给我一条活路呢?我不想再当官吏,会像范蠡一样,归隐消失。”


杨国忠急了,他站起身向李瑄喊道。


“我为天下清君侧,若放走你,还有什么威信可言?你倒行逆施,祸害国家,早已是死路一条。”


李瑄向杨国忠厉声说道。


“李瑄,和你一比,我算什么?你这个窃国大盗!”


得知自己死路一条后,杨国忠情绪激动,他直呼李瑄姓名,向李瑄骂道。


“宰相言重了,我和你不一样!”


撂下这句话后,李瑄转身离开。


他已经开始制定规则,他无惧任何辱骂,讽刺。


无论是奸臣的,还是忠臣的。


“李瑄,你这样的人不会有好下场……”


杨国忠继续大骂,但李瑄没有再回答,更没有人去答复他。


吃不吃由他,到达长安,不过两三天的路程,一定饿不死。


杨国忠被五花大绑,押送到马车上,随着队伍一起出发。


他身后的马车是虢国夫人、韩国夫人、杨铦、杨锜等人。


两侧皆有轻骑看护,逃无可逃。


李隆基的龙辇,在罗兴的护卫下,走在最前方。


此时,李隆基怀中抱着传国玉玺。


一到长安,他就要给李瑄答案。


难道让他封李瑄为秦王、天策上将、尚书令、天下兵马大元帅吗?


这和执掌国玺没有区别!


但高力士说得不错,现圣人身不由己,李七郎有多种方法,取得至高尊位。


高力士不想李隆基受到伤害,希望李隆基能委曲求全,亲自宣布对李瑄的任命,将平定安禄山的事情交给李瑄。


李隆基不甘心啊!


今天一早,他被强行带到龙辇上。


他掀开车帘,看到的是密集的甲骑,他的玉环娘子在哪呢?


李隆基最惦记的杨玉环在队伍的最后方。


李瑄为她配备两名宫女。


但杨玉环的头上已经没有任何发式,只着素衣,清冷憔悴。


车辙马铃之音,被她忽视。


往往一个愣神,就是好久。


醒悟片刻,又默默愣神。


王公大臣和皇子皇孙中,多是悲观的情绪。


他们不知道长安现在如何,正如不知自己将来的迷茫前途。


在前往咸阳的路上,陆陆续续有长安的官吏靠近队伍,但都被暂时扣押。


他们得知圣人已被李瑄挟持,不禁悲呼。


更有甚者,叫喊李瑄大逆不道。


这是小宗代大宗的前兆。


李瑄有容人之量,他从未暗杀过一个大臣,也从未陷害一个没有罪责的大臣。


现事业未成,更不会因为一句大臣的辱骂,就将其杀死,给自己找麻烦。


最多就是弃之不用。


第二日,行至咸阳县的时候,天策卫向李瑄禀告:“启禀李帅,一名自称是京兆尹崔光远次子的人阻拦队伍,声称要见您。”


“带上来!”


李瑄勒马停下,向天策卫吩咐道。


不一会儿,崔光远的次子崔凯就被天策卫带到李瑄的面前:“在下崔凯,久闻天水王仁厚高德,奉家父之命,拜见天水王。这是家父的书信,请您过目。”


拜完以后,崔凯将一封信件呈给李瑄。


“免礼吧!”


李瑄让崔凯不必多礼,接过天策卫递过来的信件。


他拆开信封,取出书文,仔细观看。


内容不多,崔光远先是表达自己对李瑄的崇敬,又说自己全力支持新法、清君侧,最后才道明长安混乱,金吾卫和京兆尹的士兵不足以安稳局势,请李瑄回去主持大局,他愿意打开长安城门,向清君侧大军献城。


“令尊大义,献出长安,拯救黎庶,功不可没!”


李瑄看完信件后,赞扬崔光远的献城之举。


长安若诸门皆闭,想要攻破需费一番功夫。


得到完整的长安城,对李瑄有众多好处。


“长安百姓对天水王翘首以盼,家父只是顺势而为,不算什么功劳。”


崔凯很会说话。


他再见李瑄的时候,李隆基已被擒住。


挟天子以令诸侯的大势已经形成。


崔凯知道李瑄将来贵不可言,庆幸父亲的选择是对的。


安禄山绝对不是李瑄的对手。


“眼下大唐最强大的敌人是安禄山。我建议令尊能向安禄山献城。”


李瑄向崔凯说道。


“在下愚昧,不明白天水王何意?”


崔凯愣了一下,不明白李瑄为什么如此说。


“引叛军出潼关,本王会出骑与叛军对战。”


李瑄直接点明。


他不想放过一次打击安禄山的机会。


安禄山叛军若缩在潼关,李瑄很难攻破。


李瑄要将安禄山军吸引出来,然后进行突袭。


他猜测安禄山经过潼关大战后,手中的兵马有限。


毕竟安禄山手中还有一部分主力,在南阳郡一带进行大会战。


李瑄的主力骑兵,还需要一段时间才能到达。


在这段时间,从潼关而出的探马,一定会将长安周边摸清楚,于李瑄不利。


车神塞率领一千轻骑去追击李亨以后。


李瑄能动用的只有天策卫中的一千铁骑和三千轻骑,以及飞龙禁军和龙武军的两千余兵马。


李瑄要通过一次精心布置的战斗,将潼关的叛军打疼,拖延安禄山进军的时间。


“回天水王,我会立刻回长安通知家父,尽快将信使派到潼关!”


崔凯会意李瑄的意思后,向李瑄拱手道。


如果能帮助李瑄剿灭一部分叛军,为大功一件。


他父亲崔光远曾是杨国忠的部下,这种干系必须洗清,才能在今后得到李瑄的器重。


“好,如能完成,必有重赏。”


李瑄让几名传令兵和崔凯一起离开,方便往来联系,探知潼关方向叛军的动向。


有这番布置后,李瑄没有选择立刻回长安。


而是将李隆基、杨玉环,以及一众王公大臣,安排在咸阳城。


大军暂时在长安西的咸阳县城驻扎。


这样可以瞒过潼关的探马。


即便安禄山谨慎起见,预防对他有威胁的李瑄,但面对整个长安的财富,不会不动心。


如果计未成,安禄山不上当,不会对李瑄造成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