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 字色: 字号: 双击滚屏:
笔趣阁 > 大唐天将军 > 番外 盛世华章,李瑄终

番外 盛世华章,李瑄终

作者:落叶凋谢 返回目录

(重新开始写历史文,新书名《新宋:从靖康之变开始》。之前写的主角是鬼魂,没有七情六欲,产生不了代入感,撞墙上了。这次的主角是宋徽宗的第十八子,主角一穿越,就被押送着北上,较为困难的开局。南宋苟延残喘,女真鼎盛,西辽西征,蒙古崛起前夕,大理偏安一隅。宋徽宗、赵构秦桧、岳飞、金兀术、耶律大石、完颜宗翰、韩世忠、虞允文、宗泽、李显忠、吴璘吴玠……能写得还是很多的……)


………


华夏历三五零八年。


李瑄迈入生命的最后时刻。


这一年,为天启四载。


这是李瑄孙子李枫的年号。


因李瑄开个好头。


李奕在位二十年后,传位第四子李枫。


李瑄没有干预,这是李奕的选择。


李奕在位的二十年,李瑄从未插手过政事。


李奕完全贯彻李瑄的政策,彻底将工业革命拉开序幕。


第一批华夏移民,乘坐海船,到达新华夏大陆(澳大利亚)的东海岸安家。


李奕勤政爱民,从国内到国外,都从容布局。


使国力继续提升。


虽然李奕在位的年号是“熙泰”。


但未来的历史学家,会将熙泰和天启,称之为“中乾元时代”。


未来还有三个皇帝被称为“后乾元时代”。


共同缔结百年盛世。


也被公认为是最美的华章,哪怕将来华夏民族已经步入星辰大海。


“你们不用悲伤,我等这一日已经许久。终于可以见到你们的母亲……”


上阳宫中,李瑄的病榻前,子孙守候。


十年间,他的四位妻子接连去世。


他也要离开了。


他的灵魂穿越而来,又要去往哪里?


许多事情,不敢去深想。


李瑄的话,让在场的人眼泪夺眶而出。


在他们心中,李瑄是好父亲,好祖父。


别看现李枫登基为帝,但他越是去了解祖父,越是觉得李瑄深不可测。


祖父像是无所不知,无所不能一样。


祖父有一句名句叫“金无足赤,人无完人”。


但他由衷得认为,祖父是千古完人。


祖父取代李隆基,根本不是瑕疵。


那是伟大的变革。开启新时代的分水岭。


在关键时刻,祖父力挽狂澜,肩负天下。


这一点,从上到下,从王公贵族到天下黎民,没有任何分歧。


“皇帝,洛阳至新安县的铁轨,铺设多少了。”


李瑄向旁边的李枫询问道。


火车头已经出现,并经过试验,钢材也完全合格。


现大唐正在建设从洛阳到新安县第一条铁路。


如果顺利,将会连接至长安。


然后计划用二十年到三十年时间,利用诸都护府的铁矿、炼钢厂,建立一条直达麟城(巴格达)的中洲大铁路,以彻底控制中洲西部(西亚)和安西葱岭都护府(中亚)、里海地区、炎州北部(北非)、大苍龙山脉(高加索地区)、河云地区(小亚细亚)、炎沙半岛(阿拉伯半岛)。


在李奕执政的二十年间,西部的贪污腐败、以权谋私、勾结土著的情况多次出现。


屡禁不止!


即便大唐四年一换大都护、都督,也不能有效遏制。


太远了。


虽然有不少汉人移民,但比例还是不够。


如果再这样下去,一旦出现一个不孝子,定会失去那里。


“阿翁,铁路最快明年才可以完工。”


李枫半蹲在床榻前,握着李瑄的手回答道。


“我看不到了。”


李瑄现如今的状态,就如风中之烛一样,忽明忽暗。


八十四岁,算是高寿。


他觉得自己所患应该是“癌症”。可能是肝癌。


一连一个月,他都没怎么吃东西。


刚喝下米粥,很快就会吐出。


虽然疼痛,昏昏沉沉,但李瑄始终忍着,等待自己的最后一刻。


现如今身体似乎有些好转,但他明白,自己的时候到了。


“皇帝,你要记住!大唐迈入工业革命后,没有敌人。一步步开辟新大陆,获得资源即可。参天古树,毁于内部的蠹虫;外表坚不可摧的堡垒,多是从内部被攻破。我们的敌人在内部,资本主义已经产生雏形,不论是官吏,还是商人、贩夫走卒,欲望会止不住地膨胀。这种膨胀速度将超过国家的发展速度。民智已开,身为天子,站在大众身边;不要站在百姓的对面。权贵、豪商,不足道也!大唐王朝想继续长存,要不断改善民生。通过开辟新大陆削减矛盾,增加百姓的财富….…”


李瑄有气无力,娓娓地向李枫说道。


李枫现年才三十五岁,正是意气风发的时候。


他还是皇子时,在智慧宫呆过五年。


或许这也是李奕立李枫为太子的原因之一。


李枫有四个儿子,但他未立太子。也是如他父亲一样,用十年时间,去考察他们的品德和能力。


即便李瑄执政的时候写过《皇室警戒》,约束皇室子弟,不再无节制供奉。


但父子相传的政权,上限一定会受到限制。


好在李瑄制定有宏伟蓝图。


“孙儿将谨记阿翁之言。”


李枫将李瑄的话铭刻在心中。


“你虽然是九五之尊,但我是你的长辈。咳咳……我以长辈的身份,留下一道嘱托……咳咳……”


李瑄说话的时候,止不住地咳嗽,每一个字都重逾千钧。


“阿翁请讲……”


李枫赶紧抚住李瑄胸口。


虽然李瑄从不掺合军政,但李枫在李瑄面前,一直以晚辈自居,一点都不敢逾越。


李奕、李淞、李蓁蓁等儿女们也凑上来,神色担忧。


“我死以后,不准劳师动众,修建陵墓,不准国葬,不准有任何陪葬品,只把我的诗歌,我的著作,放在棺椁中即可。你们都知道,你们的阿娘被我秘密埋葬,我将地点告诉你。以后我们长眠在那里。不要去打扰我们,如有思念,我们阴间再聚……”


李瑄紧握着李枫的手说道,用尽全身力气。


“这……”


在场的人,包括李枫、李奕在内,震惊李瑄的决定。


原来李瑄一直拒绝李奕、李枫提前修陵墓,是这个原因。


陵墓越豪华,越是能彰显功绩。


能在历史上留下印记。


“咳咳……”


“孙儿遵从阿翁之令。”


见李瑄有些喘不过气,李枫代表李瑄的后代,遵从遗愿。


李瑄脸上微微露出笑容。


他的眼睛最后看向两鬓斑白的李奕,又看向不久前才从扶桑回来的李淞。


还有他的女儿李蓁蓁、李依依、李霏霏………


他这一生,两子三女。


孙子、外孙、重孙则有不少,他也经历过儿孙满堂的天伦之乐。


他的眼神逐渐暗淡,在一众儿孙的注视下,逐渐合上双目,面目安详……


“呜呜……”


“阿爷……阿翁……”


包括李枫、李奕在内,儿孙们跪在地上,言语哽咽。


谁说皇家无亲情?


他们在李瑄身上,体会到难以忘怀的亲情。


特别是李瑄的儿女们,父母全部离开,肝肠寸断……


华夏历三五零八年,四月十二日。


皇祖太上皇李瑄,于洛阳上阳宫病逝。


享年,八十四岁。


一个时辰后。


上阳宫、紫薇城中,大唐玄龙旗缓缓降下。


诸城头之上,白幡升起……


那白幡如雪,随风飘动。


“为什么我想流泪?”


一名准备入洛阳城的白发老者,见到城上的白幡,一众不祥的预感涌上心间。


他的眼泪像是不受控制一样流下来。


他双亲已逝多年。


他也见惯白幡。


可为何会这样呢?


老泪纵横的老者擦拭完泪水,又看到瓮城之中的大唐玄龙旗被羽林卫缓缓降下……


旁边还有四名持枪羽林郎如雕塑一样站着。


他们必须克制情绪,将眼泪禁锢在眼眶里。


“呜呜……”


这一刻,白发老者再也忍不住嚎啕大哭。


因为如白发老者这样的人比比皆是。


有迷茫,有失神……有伤心欲绝。


数月之前,皇祖太上皇重病的消息,已通过《大唐月报》传至天下。


那些敬李瑄如敬圣人,爱李瑄如爱父母的人,心中如一根琴弦紧绷。


他们即便不知李瑄已病逝,但白幡和降半旗,都能拨动心弦。


情不自禁。


繁华的洛阳天街,曾经的人声鼎沸,一时间停止。


卖者不知自己卖什么。


买者忘了自己在买什么。


唯有哭泣声。


和泪如雨下。


以至于后世史书记载“百姓失魂,泪流天街,汇聚成河”。


“皇祖太上皇……未时七刻,于上阳宫飞龙殿驾崩……”


秘书省加急拟定文书,由郎官亲自张贴,宣告洛阳百姓。


日月无光,天地同悲。


一些老人因此消息,一度昏厥。


老人从那个时代走过来,亲身经历李瑄带领他们脱离苦海。


大唐有近三亿人口。


但粮食却吃不完,吃的东西更加丰富。


这是以前不敢想象的。


哪怕有贫困,国家也会鼓励他们向都护府迁徙,甚至远过重洋。


中年人、年轻人,也一直在李瑄的影响之下。


只有年少无知者,不知家人为何如此。


这一天,家家户户挂白幡。


李瑄病逝的消息,以八百里加急的速度,向行省、都护府、都督府传递……


消息所至,哭声震天,草木枯萎,万花凋零。


更有百姓因此逝去,追随李瑄而去。


天启帝李枫遵从李瑄遗愿。


但在朝野反应很大。


丰功伟绩的皇帝,哪有不建陵墓的?


哪能不以国礼葬之?


但皇祖太上皇的遗言,不能违抗!


为平息民间的不满,李枫将遗诏公布。


只是没有说明皇祖太上皇要长眠在哪座山中。


只有李瑄的子女知道葬于新安县境内的崤山支脉。


连此时的宰相都不知。


由素养、信仰最高的锦衣卫负责安葬。


他们终生未将秘密流出。


百姓也终于明白,皇祖太上皇的伟大之处。


在世的时候克制欲望,去世的时候不图名利。


皇室悲伤,但有的流程必须去做。


李枫与文武百官商议,如何确立李瑄的庙号。


李枫的意思,祖父必称祖。


皇祖太上皇一生的脉络清晰,虽经过李隆基禅让,但实际上李隆基已经亡国。


皇祖太上皇以一己之力,重开天地,万象更新。


因为皇祖太上皇清晰华夏帝国的概念。


正式书面,多记华夏帝国大唐王朝。


李瑄之前的“唐”。


和乾元开始的唐,几乎是两个朝代。


与乾元的盛世华章相比,贞观、开元,不值一提。


如此,怎能使皇祖太上皇称宗?


宰相、大臣,赞同为李瑄立祖庙。


哪个庙号能体现出李瑄的功绩呢?


太祖、高祖、中祖、世祖。


这是最好的四个庙号。


而且庙号、谥法中任何一个字,都无法对李瑄的一生进行定义。


从文治武功,到诗词歌赋,再到科学技术……


使大唐产生翻天覆地的变化。


以至于任何一个庙号,众官吏都觉得不合适。


到第二日,时任宰相赵青勋以“唐玄宗”举例。


可以寻一个前无古人的庙号。


一般来说,庙号的选字并不参照谥法,但是也有褒贬之意。


所以完全可以从字典中,找一个有寓意的字,能代表一生的字。


朝野都说,李瑄比李隆基更像是圣人。


但当今唐圣祖是老子,不可能将老子抬下去。


就这样,又讨论一日,但还是没有头绪。


夜晚,李枫去征求太上皇李奕的意见。


“父亲当为中祖,不是庙号中的中,也不是中兴的中。而是中国的中。我们所在的洲为中洲,数十年来,父亲一直称国家为中国。是父亲建立如今的中央之国。中洲、中国、中祖,由后人去猜测吧!”


李奕向李枫建议。


至于唐中宗李显,直接将庙号改了。


要避讳李瑄。


他们不是一脉的。


由此,李枫下定决心,立庙号为唐中祖。


谥号本已越来越长。


但到李瑄时代,一般都是一个字,或两个字。


李瑄的父亲李适之为孝德皇帝。


群臣一番商议后,决定谥“高”。


中祖高皇帝。


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


中祖会使后人议论纷纷,但这种绞尽脑汁想出的谥号、庙号。


对李瑄来说,没有什么实际意义。


因为有更传世的称号,在等待着李瑄。


后世人眼界开阔,在他们眼里,中祖远远比当世人眼里伟大。


谥号、庙号确认后,李枫令当今最有学问的几名学者,为李瑄准备墓志铭。


李瑄的亲笔书籍、诗歌集,都将被带入棺椁。


在棺椁上,李瑄的子女产生争议。


李瑄的意思,明显是用普通棺椁葬。


李奕决定尊重父亲。


但李淞自掏腰包,让能工巧匠打造一口铜棺。


他最终说动李奕,因为普通棺椁用不了多久,就会损坏,让能让父亲安心长眠。


也正是此举,轰动后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