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 字色: 字号: 双击滚屏:
笔趣阁 > 知否:从截胡华兰开始 > 第十三章 袁文绍

第十三章 袁文绍

作者:抢你辣条 返回目录

时光如手中砂砾,不经意时从指缝间溜走。


汴京。


平阳侯府作为大周的老牌勋贵,在寸土寸金的汴京城里,占据了很大一片地方。


除了开国时,太祖赏赐的足有百亩的侯爵府邸。


为了培养子弟亲族。


杨家还买下了四分之一的毗邻坊市。


外围住着和杨家有关系的人家。


内围则是演武场。


锻炼武艺,跑马射箭都在那边。


这也是为什么杨家一直能兴盛到现在,皆因每代子弟从小就在演武场打磨锤炼,才没有其他勋贵的奢靡之风。


朝阳初升,春光乍泄。


杨家演武场。


“一二一,一二一!”


伴随着一道道整齐嘹亮的口令,演武场最外围新划出的黄色土路上,一群穿着短褂的男人正在跑步。


领头的便是杨文远,身后跟着排成整齐队列的候府亲卫。


杨文远穿越前,只是个刚毕业的咸鱼大学生,什么都知道一点,但什么也不懂,自然不会练兵的法子。


只能在锻炼的同时,进行服从性训练。


让他们习惯听从自己的号令。


这样将来在战场上,这些自己未来的亲兵,能和自己精诚团结,指哪打哪。


三圈快跑完的时候。


候府后厨的人恰好抬着热气腾腾的蒸笼,还有盛满白粥的木桶过来。


跑步结束,在杨文远多日的训练下,队伍里的人虽然肚子饿的呱呱叫,但还是快速整理好了有些杂乱的队形,站立在原地等待杨文远的命令。


杨文远见自己的训练结果初具成效,欣慰地点了点头。


“解散,吃饭!”


从扬州回来后,杨文远就开始锻炼身体。


刚开始的时候。


杨文远还不习惯闻鸡起舞。


但随着日子久了,也就渐渐适应了。


反而是每天早上不晨练一下,倒觉得身体不利索。


而在某一天。


杨文远撸石墩撸的汗流浃背,转头却看见自己的贴身随从长青,穿着一身皮袄,在树下一脸惬意的吃着糕点,心里顿时有些不平衡了。


我一个侯爷每天早起晨练,你一个随从居然这么惬意?


你礼貌吗?


于是第二天。


杨文远直接把候府的所有亲卫都拉了过来,让他们每天早上和自己一起晨练,顺带给他们加个餐。


等自己今后继承了爵位,肯定要走军伍路子。


而这些人就相当于自己的亲兵了。


在金手指不是那么给力的情况下,以后小命能不能保得住就指望他们了。


善待他们就是尊重自己的生命。


所以杨文远毫不吝啬,每天早上的鸡蛋、肉包子管饱,还跟他们一起用膳,主打一个亲民。


就和用口令带他们跑操一样,这一切都是为了让他们亲近自己,习惯将注意力放在自己身上,形成条件反射,能在关键时刻发挥作用。


杨文远还设立一个奖励。


每月比拼武艺,箭术各一次,前三的人可以分别得到十两,五两和三两银子。


钱是王八蛋。


万一自己嗝屁了,岂不是便宜了别人。


倒不如用来加强队伍建设,把钱用在刀刃上。


况且这点银子对于候府来说九牛一毛。


但是对他们可是有极大的诱惑力,挑起了他们强烈的锻炼热情,几乎时时刻刻,都能在演武场看到赤身互博的汉子。


还有的人,拿着去掉箭头的箭矢互相对射。


整个场面可谓是基情四溢。


吃完了饭,早餐还剩下了许多。


也不怕浪费。


因为周边的围墙上,正有许多半大小子扒拉着墙头,在那翘首以盼。


这些孩子大多都是杨氏族人,其中还有不少是在场亲卫的兄弟姐妹,从自家哥哥那得知杨文远每天在这供应早餐。


一传十,十传百,此时都聚了过来。


杨文远挥了挥手,让厨娘把东西散发出去。


看着负责分发的厨娘,都优先把鸡蛋、包子塞满自家孩子的手,杨文远只是笑了笑。


这些是很正常的行为,没有惩处的必要。


人都是有私心的。


只要不是太过,那都可以既往不咎。


就比如现在。


偷拿先给没什么,但是杨文远传下的分发早餐的话,她们必须要听,要把东西都分发出去。


在规则范围内行事,那是老天都不能苛责的权利。


消完食。


杨文远开始练习杨家的家传枪法。


作为军功勋贵,大多数人家里都是修习的枪法,因为长枪极其适合军队,一寸长一寸强的道理更是在军中表现的淋漓尽致。


还因为长枪强大的适应性。


使用简单,造价低廉,几乎适用于所有军阵,在军队里被盛誉为“冷兵器之王”。


这套枪法杨文远已经烂熟于心,早已形成肢体记忆,一套动作行云流水,各种招式更是信手拈来,不拘于固定的套路。


练完一遍,杨文远觉得还不爽利,于是让长青去把自己的马儿牵来。


熟悉了步兵战法,骑兵战法也需研习。


马没等到,反倒等来了一个意外的人。


“袁文绍,他怎么来了?”


杨文远擦干脸上的汗渍,想了想,重新组织下语言。


“他怎么现在才来?”


杨文远回汴京前,就做好了被袁文绍找上门的准备,但是左等右等,都不见袁文绍的踪影,本以为以为他已经咽下了这口气,就把这件事逐渐抛之脑后了。


但现在又找过来了?


但我杨文远问心无愧!


只是定亲,又不是婚配,嫁衣都没穿呢!


杨文远没了解过这方面的情况,但长青作为贴身随从,从小接受过良好的管家教育,已经把事情都打探清楚了。


“公子,我们回京的时候,袁家二郎外出求学了,没赶上。这次应该是因为盛家要来汴京了,所以特地赶了回来。”


“盛家要来汴京了?”杨文远一脸诧异。


这段时间他早上晨练,白日里去别人家的私塾蹭课,晚上则是和华兰互相写信,“煲电话粥”。


现在一转眼,盛家就进京了?


时间过得这么快?


没感觉啊!


华兰也没在信里提及过此事。


难道是想给自己个惊喜?


杨文远开始在脑中疯狂脑补。


长青打断了自己公子的幻想。


“公子,袁文绍还在府里等着,见不见?”


PS:这时候是刚进汴京,明兰他们还没长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