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 字色: 字号: 双击滚屏:
笔趣阁 > 大明:爹,论治国,你真不行 > 第119章:这就是水深火热的政治斗争。

第119章:这就是水深火热的政治斗争。

作者:纵横小秦王 返回目录

御花园。


“李伯伯,你觉得这一战,能不能将吐蕃纳入大明版图。”


御书房之中还在进行激烈的争论,而朱棡与李善长却是来到了御花园,边走边说道。


“殿下,您的志向之远,老臣自然能想明白。”


“但是吐蕃,地处偏远西南,且民风彪悍,一时打服容易,可若是想将其纳入我大明版图。”


“老臣觉得不现实。”


“其一,吐蕃太过于穷苦,对于大明没有实质性的帮助,所以将其纳入版图,无异于是加重财政负担。”


“其二,就是所谓的民风彪悍,根本不服管束,而以武力镇压,必会使其暴动,毕竟其中部落族地居多,各自为营,也不好约束。”


“所以老臣觉得,出兵是要彰显我大明天威,以震慑不臣,但却不能压的太狠,以免狗急跳墙,反噬自身。”


“除非,殿下要将乌斯藏夷为平地,使其再无人烟,那将其纳入大明版图,倒也不无不可。”


“毕竟,吐蕃也分属于乌斯藏,避不开的。”


“而面对整个乌斯藏,纵然是能赢,我大明也会被伤了元气。”


“而这般做的代价,也不过是为了一块贫瘠之地,所以老臣”


李善长停下脚步,微微摇了摇头。


或许在谋略上,李善长不如刘伯温。


但作为朱元璋麾下的第一谋臣,也是最早跟随于朱元璋的谋臣。


李善长的政治眼光,绝对是除朱元璋以外,大明的头一份。


毕竟论审时度势,运筹帷幄,李擅长绝对能排得上元末第一人。


“你说的不错,可是我所言的纳入版图,也非今日,亦非明日,而是以后。”


面对李擅长的说词,朱棡也是点了点头道。


“嗯?”


李善长微微抬起眼睛,没明白朱棡的意思。


“这场仗是一定要打的。”


“不为别的,就算是为了肃清西南边疆的隐患,这一仗都是避无可避。”


“但这场仗,要赢,也要将利益最大化。”


“所以我想其一,就是战争赔款,毕竟人为鱼肉,我为刀俎,这一刀不宰下去,他们也不会知道疼。”


“其二,设立乌斯藏都指挥使司,使其名义上臣服我大明,年年纳贡。”


“并且设立乌斯藏驻守大军,名义上,维护和平,保护平民,并且这支大军的粮草补给,吃穿用度,需要乌斯藏来提供。”


“其三,征收徭役,毕竟弱者无外交,他们也不配与我大明提条件,所以作为战败方,他们需要向大明提供青壮劳力。”


“用来巩固西南边疆的防御工事,物尽其用。”


“其四,扶持。”


“韩国公也应该明白,乌斯藏内部极其混乱,部落宗族极其之多,所以可以派人洗脑。”


“最终目的是制造其内部对立,宏观把控,哪股势力听话就扶持谁。”


“这样一来,其内部对立,对于大明,百利而无一害,毕竟这是在消耗他们的有生力量。”


朱棡坐在了亭子之中,刚才看向身旁的李善长,轻声道。


“以大明的名义扶持?”


李善长微微皱眉。


“不具备任何名义,毕竟我大明是礼仪之邦,岂能如此卑劣行事。”


朱棡的嘴角勾起一抹笑容道。


“你的意思,至少明面上的名义,不能是大明。”


“从而扶持乌斯藏内部弱小的势力,毕竟他们也只是棋子,不能太强,也不能太弱,随时都可以丢弃。”


李善长也是看懂了朱棡脸上的笑容,便是恍然大悟道。


“李伯伯辞官致仕,真是我大明的损失。”


“没错,毕竟我所想还是要将乌斯藏纳入我大明版图,从而稳固西南边患。”


“那这个名声,就一定得维护好了。”


“就像是朝堂,将其形成一种平衡之势,谁弱小,谁要亡,咱们就暗中推谁一下。”


“只需要保证其内部争斗不断,每天每月每年,他们都在自我消耗有生力量,就可以了。”


朱棡依旧笑着看向李善长道。


“殿下真是好算计,如此一来,不管有生力量有没有耗尽。”


“他们都会渴望没有战乱之苦,十分的向往和平,那借此大明就可以兵不血刃的将其纳入我大明版图,从而实施汉化。”


“而这样一来,他们对大明只会心存感激,可是内部之中,依旧仇恨遍地,难以洗刷。”


李善长的心中一惊,便是忍不住开口道。


且语气之中,更有三分惊骇之意。


这哪里是好算计?这分明是亡其种族的毒计。


但朱棡始终扮演着好人,一点骂名都不沾,至于暗中挑唆,没有人会怀疑大明。


这是部落之间的分歧,他们信奉的就是力量为王,野蛮彪悍,强者为尊。


而且即便是有智者,在这成百上千年来的摩擦之中,他们所寻求的,也是维系自身的利益,而非考虑整座乌斯藏。


“而不管他们内部爆发怎样的冲突,大明永远只做和事佬。”


“以友邦的名义,对其进行名义上的救助,而这救助的目的,不是为了当什么烂好人。”


“而是要在乌斯藏树立起我大明的形象。”


“反正所有做的坏事不能有大明的影子,做的好事就必须以大明的名义宣传。”


“当然,大明不会出银子,所谓取之于民,用之于民,就是拿着他们的赔款,树立起我大明的形象。”


“这就是威慑,来自于中原大国的威慑!”


朱棡又是微微眯起眼睛,轻声一笑道。


“殿下眼光之长远,老臣佩服。”


李善长缓缓起身,便是微微躬身道。


“那若是他们请求武力支援,伱又待如何?”


便是此时,一道极具威严的声音响起,只见朱元璋已经来到了他们的身边,并且出声道。


就在刚刚,朱棡与李善长交谈之时,朱元璋就已经到了御花园。


毕竟吐蕃截杀乌斯藏贡使,这是在挑衅大明的威严,所以身为皇帝的朱元璋,一定会知道,且瞒不住。


所以等朱元璋去过御书房以后,便是直接来了御花园,想看看自家儿子与李善长究竟在聊些什么?


而这不听不要紧,一听吓一跳。


可细细想来,大明不仅维持了礼仪大国之风范,同时又可以用最小的代价,将乌斯藏纳入版图。


朱元璋的眼中又是闪过一抹火热之色。


但这其中有一点,就是如果双方都想让大明武力支援,又该怎么办?


总不可能放任不管吧?


所以这才看向朱棡出声问道。


“拜见陛下,陛下圣躬安。”


李善长不敢失礼,便是连忙行礼道。


“免了免了。”


朱元璋大大咧咧的摆了摆手,便是一屁股坐到了朱棡的对面,且直勾勾的看向朱棡。


“拒绝。”


朱棡想都没想,便是道。


“但也不能彻底拒绝。”


眼见朱元璋的眼中泛起迷惑之色,朱棡又是道。


“什么意思?”


朱元璋不明所以道。


“大明能以不介入其内部争斗的名义,冠冕堂皇的拒绝,毕竟这是大国礼仪之道。”


“但出于人道主义,我们可以以民用支援的名义,象征性支援乌斯藏。”


“东西可以少点,但宣传一定要大,最好乌斯藏人尽皆知。”


“那我们暗中扶持的那些小势力,也可以派人去撺动,毕竟此时不壮大,更待何时?”


“那以这群人的行事风格,还有积攒了百年的摩擦,就会一招爆发,从而烧杀抢掠,无恶不作。”


“而且是一家动,百家出,那整座乌斯藏都会陷入无穷无尽的内部争斗。”


“再加上外部威胁,您觉得乌斯藏怎么办?”


朱棡想了想,便是看向朱元璋问道。


“哪怕是付出代价,也要请大明出手,从而平定内忧外患的乌斯藏。”


朱元璋的眼中精光一闪,当即开口道。


“没错。”


“而且有一点您没有想过,那就是从始至终都是无私藏自己内部的斗争。”


“在中原就相当于政治上的斗争,你死我活的斗争。”


“而如果不是覆灭之危,他们永远不会求大明出手。”


“毕竟他们也想得明白,一旦大明介入这场战争,一旦大明介入他们的内部斗争。”


“他们所居的这座乌斯藏,还能是他们的么?”


“所以除非到紧要关头,生死存亡之际,他们绝对不会轻易让大明出兵。”


话罢,朱棡拿起茶壶,为朱元璋添上一杯新茶,然后再是李善长,最后才是自己。


“大明设立乌斯藏都指挥使司,名义上就是保护平民,但不干涉其内部政治,以及他们之间的尔虞我诈。”


“但是暗地里,派人挑拨各部落,使其陷入无休止的斗争。”


“而只要其内部八成以上的兵力,都在内耗,还是永久性的内耗,那这许久积怨的仇恨,就不是谁想停下来,就能停下来的。”


“至于咱大明所付出的,比起武力镇压,不过是九牛一毛,微不足道。”


朱元璋重重的锤了一下石桌,便是满脸笑容道。


“而且,纵然不能使其完全汉化。”


“可是千百年来的仇怨,他们的重心也不会放在大明的身上,依旧还是彼此部落之间。”


“毕竟这般的愁怨,非灭绝不可洗刷。”


“那只要他们永远陷入无休止的内部斗争,那我大明西南边疆,就可以永远安稳。”


“这是千百年来的大计。”


李善长也是在思索片刻后,开口道。


“如果一策就能平戎,这世上的事情,就会简单了很多。”


“但很显然不能,所以有些事情,还必须我们自己来,力求两全其美,皆利于我大明。”


“毕竟国与家,才是我们第一个要考虑的。”


“至于所谓的和平,无不建立在流血牺牲上,那我希望这份流血牺牲,非我大明将士。”


朱棡也是有些感慨的点了点头道。


“这个孩子.”


朱元璋看向有些感慨的朱棡,眼中止不住的闪过满意之色,但心中又是轻轻叹了口气。


论起兵法韬略,朱棡百战百胜,以一己之力压制草原,被誉为战神。


这一点上,太子朱标比不了。


而论起政治手腕,本来以为是朱标略胜一筹,可今日这一番言论。


这又是让朱元璋刮目相看,不管是兵法韬略,还是政治手腕,朱棡都完胜朱标。


毕竟一旦与政治挂钩,肮脏也只是手段,但能完全占据大义,而且掌控全局,朱棡就已经是一名十分杰出的政治家。


所以,朱元璋已经不怀疑,朱棡究竟有没有裂土封王的实力。


很显然,朱棡已经拥有了作为开国皇帝的所有能力。


而且绝不在他朱元璋之下。


那这样的孩子,一旦放去外面,中原恐怕就真有对手了。


当然,朱棡不可能跟朱标争锋,但后世子孙会不会?


如此强势霸道的朱棡,所留下的子孙真的会差么?


“您在想什么?”


朱棡看向一脸沉思的朱元璋,忍不住出声问道。


“咱在想,该派谁出兵?”


朱元璋的眼中闪过一抹愕然之色,便是摇了摇头道。


想不明白的时候,就得回去问问妹子,所以先别想了,还是解决当下吧。


“卫国公邓愈,如何?”


李善长出声提议道。


“我想启用年轻将领,您觉得如何?”


朱棡想都没想,便是摇了摇头道。


“年轻将领?”


闻言,朱元璋与李善长齐齐皱眉,也是摇了摇头。


“如今我大明的年轻将领,除了你大哥,还有咱的其他几个义子,几乎无人可掌大局。”


“除非你亲自挂帅。”


朱元璋又是看向朱棡沉声道:“但你觉得咱会让你挂帅么?”


“你想让我挂帅,我都不去。”


“婚期将近,我哪有那闲工夫跑这一趟。”


朱棡翻了翻白眼道。


“那你什么意思?”


朱元璋还是皱眉道。


“大哥既然在京师,那就让大哥领平西大将军,领兵出塞,扫荡蛮夷。”


“还有您麾下的何文辉、平安,也可以委以重用。”


“再将我麾下的邓镇、汤鼎全部调往平西军,由大哥节制。”


“此战役,定可凯旋而归。”


顿了顿,朱棡又是转头看向李善长道:“李伯伯,粮草补给这一块,侄儿不想用中书省,所以想请您劳累一下。”


“老臣明白。”


李善长先是看了一眼朱元璋,见其脸上并无异色,方才看向朱棡拱手道。


“我不同意。”


可就是此时,清朗的声音传来,众人为之侧目。


只见秦王朱樉,大踏步的走进了御花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