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 字色: 字号: 双击滚屏:
笔趣阁 > 抗战从团长开始 > 第三百六十六章 应该可以横推了!

第三百六十六章 应该可以横推了!

作者:苏格拉没有爱 返回目录

他这一次视察钢铁厂的目的也是为了搞清楚目前钢铁的产量。


看目前的产量,能否支持他修一条从河内到柳州的铁路。


因为道路难行,所以移民的速度大大降低。


只要修一条连通柳州的铁路,就行了。


只不过现在看到了钢铁的产量以及造价之后,他又萌生了其他想法。


比如同时修建多条铁路。


尤其是安南的南部,那里可是有一片油田啊。


原本交通不利,寸云生一直没想好,要不要开发。


现在钢铁产量增加,意味着它可以开动铁路。


而且修路之前需要征地,还有平整土地等等这些准备工作。


所以实际上可以同时修建其他铁路。


将整个中南半岛彻底串联起来。


这样,就算遇到什么事,部队也能快速增援。


如此一来,那就是一项非常庞大的工程,差不多有好几千公里。


当然这条铁路的战略意义会大于收益。


想要依靠铁路创收,一时半会,怕是没戏。


毕竟不是什么人口密集区。


寸云生需要的是将这里的矿产都纳入麾下,借助这些地方的资源来提升实力。


等到实力提升了,就可以加大移民速度。


同时又可以将铁路朝着婆罗洲去修。


有一句话是形容美军。


说是陆军打到那里,工程兵就能将水泥路修到哪里。


而这一刻,寸云生就产生了这个想法。


而他的想法确实让一旁的孟烦了震惊了。


“参座,您这是要同时开建啊,这可是一项庞大的工程啊,你这是开玩笑么?这不是浪费么?”孟烦了张大嘴巴,不可思议的说道。


“不是浪费!”寸云生觉得孟烦了的战略眼光还是不够,需要再给他灌输一些战略眼光。


随着重工业的发展,未来实力肯定会得到增强。


甚至可以吸引北面的人过来务工,或者是定居。


随着经济的发展,商业也会得到发展。


一定程度上,任何的扩张与发展,都需要运输。


没有强大的运输力,想要扩张是不可能的,先不说军事上的意义,光一个商业就有很大的利益。


这也是为什么寸云生下定决心,要将整个中南半岛串联的原因。


到时候商业也会得到极大的发展。


所以修建铁路的时候,除了货运以外,客运的铁路也被安排上了。


未来流量增加的话,甚至可以铺成四条线路。


反正他缺口都留好了。


甚至寸云生还想单独建设一条军运,不过考虑到自己的财政,他还是打消了这个想法,一定范围内的扩大速度还是有利发展,太大的话,就容易扯到自己了。


至于需要的人力?


这里多的就是土著。


原本他还在发愁,到底如何解决这么多土著。


光靠之前的那几个办法,根本无法消化这么多土著。


现在正好,让他们去修铁路,几千公里修下来,怕是能减轻不少压力。


寸云生滔滔不绝的介绍,这时候,孟烦了已经彻底呆住了,这是完全不把钱当成钱啊,完全就是一堆数字啊。


如此大的手笔,他从来就没有见过,而且其中的双车道,他觉得有些不切实际,甚至浪费。


更何况所有的铁路修建都是先修通单线,然后添加复线,这是所有铁路修建的一般惯例,当然对于这个建议,寸云生也全盘接受。


不过预留的位置一定要预留,未来肯定是双车道,四车道等等。


其实寸云生还有一些计划,并没有说出来,他怕说出来,孟烦了会直接吓得心脏病犯了。


那就是环线计划,修建一条环线铁路,连通所有的城市,促进整个区域内的经济发展。


如果一旦实现的话,那么区域内的联系将更加的紧密,经济也会被完全带动、


很简单的手段,后世一个中学生都能懂,但这个时代却很少有人懂。


最简单的例子,就是以工代赈,却彻底的将美利坚从危机的泥潭中走出来,其他列强却根本毫无头绪。


后来的德意志倒是有样学样,很快就从泥潭中走出来。


当然背后也离不开美利坚的支持。


但至少证明,这一条路是可行的。


摸着兔子过河,寸云生的脑子里都是经验。


唯一就是工业实力限制了自己。


视察过钢铁厂,寸云生又来到了旁边的住宅区,为了彻底打造一个庞大的工业园区。


或者说,这里以后应该就是一座钢铁城市。


参考底特律。


一座钢铁城市。


所以一些必要的规划和设计就提上了日程,三通一平,通水通电,通路,平整土地。


三通都很简单,基本上都在加班加点的建设,一平稍微有点麻烦,不过高额的拆迁款砸下去,那些百姓乖乖的交出自己的房子。


某种意义上,百姓们的要求也非常的简单,就是过好日子,吃得饱穿得暖就行。


随着工业区园区的开建,周围的百姓们也获得了不少好处。


只要肯付出,就能获得不错的收入。


一些聪明的,有手艺的,开一个饭馆,茶肆,也能挣到很多很多钱,最不济的,贩卖点小东西,养家糊口都没问题。


这比过去靠天收,实在是好的不要太多了。


毕竟这种实打实的好处,大家又不瞎。


一传十,十传百,百传千,谁都知道这里拥有巨大的商机,尤其是百业凋零的桂省百姓,纷纷涌入过来。


严格算起来,两边有的都是亲戚,所以过来,跟串亲一样,没有任何的不适。


看着二十米的街道,两旁都是新建的商铺,后面则是一排排新建的五层小楼房。


寸云生的嘴角不由露出一丝笑容。


预制板房,这可是大名鼎鼎啊。


不仅建造速度快,质量还不错,至少二三十年都没有问题。


“参座,这些房子以后都是要出售的么?”孟烦了指着远处的房子询问道。


“肯定啊,花费这么大的代价,肯定要把钱赚回来啊。”寸云生点点头。


“不然这么多钱投入进去,一点希望都看不到,你们也会有意见。”


“价格会不会很贵呢?”孟烦了看着漂亮的房子,不由好奇的问道。


“放心吧,绝对能买得起。”寸云生笑着说道。


这话还没真错。


比如李铁柱,现在就是钢铁厂的一名工人。


曾经也在汉阳铁厂干过,干了足足有二十多年,基本上所有车床上的零件都能依靠纯手工打磨出来。


甚至误差几乎没有。


可惜啊,就是这样的一个人。


放在曾经的汉阳铁厂,也不过是最底层。


工资这一块,仅仅只够温饱。


后来变成了私企,工资没提高多少。


倒是学了不少技术,但也没啥用。


每个月还要被拖欠工资。


再后来被迁到山城,过的日子更惨了。


直到吴健来到这里以后,他们这些不得意的都被喊来了。


而且直接开出两百块大洋的工资,甚至还可以提前支付安家费。


两百块大洋,在这个时代绝对算是一笔巨款了。


要知道山城因为战争,导致物价飙升,他们的日子过得很清苦。


现在听到两百块大洋,足以疯狂。


换成他以前的工资待遇,至少需要两年不吃不喝才能存下来,正因为如此,当听到四百块安家费,他毫不犹豫的答应。


这一次的选择彻底的让他翻身了,刚来的时候,这里还是很破败,谁都不敢相信这里会是钢铁厂。


但很快就发现,这里的变化很大。


基本上时时刻刻都会有变化。


每一天,每一周,每一个月,都能看到新变化,很快他就感受到了工作的快乐,手中的机床全都是进口机床,而且都是用电来驱动的,轰鸣的噪音没了,机床上的车刀十分的锋利。


只要固定好,加一些辅助设施,很快就能完成任务,更重要的是他还成为一个高级技工,加班有钱,带学徒也有钱,加上任务奖金等等,一个月的总收入直接突破到四百块大洋,可以说是这个时代的高薪了。


搁以前他完全不敢想象,一个月四百块大洋该怎么花,但现在却敞开了花,虽然生活富足,但总觉得欠缺了点什么。


那就是属于自己的房子,现在住的是工厂宿舍,虽然按照高级技工分配,他是独立的宿舍,但还是不方便。


金窝银窝不如自己的狗窝。


工厂宿舍怎么说也是别人的。


不是自己的。


更何况现在自己有钱了,完全可以购买一套房子,然后将家里人都接来。


所以,当开始修建住宅区的时候,他就开始关注。


每天下班了,都会过来看看进度,顺便看看到底卖不卖。


得知出售的消息,他可是兴奋好久,当即就交了定金。


第一批的楼房共一千套,后续的还在建造,只不过需要购房的人并不多,很多人还是觉得工厂提供食宿,完全没必要买房,还不如攒点钱,回老家盖房子,买田,娶媳妇,那才是该干的事。


但还是有不少眼光超绝的人,纷纷拿出存款,开始买房。


毕竟现在的生活还是非常的稳定,没必要回去。


加上自己还有两个儿子,也都到了成家立业的地步。


自己也该给他们准备房子,还有自行车等等。


以前因为穷,两个儿子娶不起媳妇。


现在有钱了,自然要给他们准备房子,顺便娶媳妇。


成亲了,自然也就要分家。


这是农村的惯例,所以他决定一口气买三套房子,自己和老伴一套。


两个儿子一人一套。


要是以后还有孙子。


算了!


儿孙自有儿孙福。


那就跟他无关了。


要是自己能够挣钱,还是能帮助一下。


可怜天下父母心。


春蚕到死丝方尽。


此刻,李铁柱想到很远。


不过房子的价格倒是不便宜。


因为是楼房,每家都有独立的卫生间等等。


所以一百平的需要两百块大洋。


如果不是高级技工的工资,恐怕李铁柱是真的买不起。


看着房子,李铁柱心里不由升起一股自豪,他觉得这辈子最大的投资,就是跟对了人。


同样的事情,发生在很多地方,为了扩大工厂的规模,寸云生可是在各地洒出巨额的钱财,挖来了不少高级技工,甚至是国宝级技工,光靠手工就能打磨出车床等机器。


尤其是在费蒂格这个总工程师的带领下,一些稀缺的车床设备,依靠手工慢慢被打磨出来。


所以他的工业才会慢慢得到发展。


很快,房子的出售产生了效应,许多之前还犹豫的工人,纷纷嚷着要买房子。


需求增加,房子建设的更加快,经济愈发的繁荣,当报告送到寸云生手里后,不禁哑然失笑,不管什么时候,房子的需求永远一直不变的。


不!


“加大供应,正好能回点血,不然阿译长官要有怨言了。”寸云生看着手中的报告,递给一旁的孟烦了笑着说道。


“你不是还觉得贵么?现在还贵么?”


“我是真没想到,这个价格还有人买,只能说,参座,你给的太多了,让他们太有钱了。”孟烦了摇摇头说道。


“高工资的并不多,都是高级技工,这些人可都是宝贵的人才啊,自然要高薪养起来,实际上大部分其他的工人也没那么夸张,不过咬咬牙,一两年也能买得起。”寸云生解释道。


“行了,说完房子,再来说其他的,寸性兴刚刚发来的战报,他们已经击溃正面的第二十三师团,目前正在向前推进,现在看来,已经算是站稳脚跟了。”


说着,寸云生将手中的电报递了过去。


“进展还是挺快的,这第23师团战斗力并不弱。”孟烦了有些惊讶的说道。


“嗯,以前也是甲种师团,但是精锐老兵都被抽调,加上损耗,战斗力早已经不复以前,此时的日军战斗力已经没有开战之初那么强了。”寸云生摇摇头。


“明年开始,差不多就可以进入战略反攻了,留给日军的时间并不多了。”


闻言,孟烦了一阵感慨,以前的他们还在想着什么时候可以击败日军。


没想到这么快就开始实现了,确实出乎他的预料。


“让第四军准备一下,也可以登陆了,八万余人,差不多能横推整个吕宋岛的日军了。”寸云生命令道。


“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