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 字色: 字号: 双击滚屏:
笔趣阁 > 模拟成真,我曾俯视万古岁月? > 第一百一十二章 我辈孤且直,那就如你所愿!

第一百一十二章 我辈孤且直,那就如你所愿!

作者:舟中落雨声 返回目录

在熙熙攘攘的儒生之中。


胖瘦两位书生显得格外沉稳,他们静静地站在原地,没有随波逐流。


邹林也停下了脚步,只留下一声无奈的叹息。


人云亦云者多!


大多没有搞清楚情况,就被好友叫去,如同所行乃是壮举一般。


弘文馆的儒生们此刻正自信满满地拦住了去路,他们整理着衣袍,似乎对即将发生的对峙胸有成竹。


而在这紧张的氛围中,姜和已经面色冷峻。


“真不知怎么死!”


其余两边的军士也纷纷拔剑,步步紧逼,气氛瞬间剑拔弩张。


就在这时!


就在这关键时刻,街道的另一端出现了一支气势非凡的骑兵队伍。


他们身后高悬着“陆”字大旗。


左侧是元帅封海平与军师窦固。


右侧则是大将军贾符、程海、公孙傲等一众将领,阵容之强大,令人侧目。


左侧是元帅封海平,军师兜固。


右侧是大将军贾符,程海,公孙傲等人。


姜和眼神一热。


看向最中间二人。


侧边是一位俊郎的中年人,英气勃勃,气势逼人。


陆家军少帅陆羽,军中的万人敌,取敌军首级如探囊取物。


还有,


最中间那一人!


姜和已经眼神激动,赶紧翻身下马。


一众将士连忙道:“拜见少保!”


皆是拜服。


倒是没人在意,道路中间的儒生。


邹林也同样被这样的场面所震撼,他看向大军之中为首的那位中年男子,心中涌起一股敬意,随即躬身拜倒:


“拜见少保!”


胖瘦两位书生则是面色大惊,他们终于意识到,这位策马在前的中年男子,正是他们之前在破庙中偶遇“下棋之人”。


他们二人还在“主人翁”面前讲述“鱼腹传书”“天降石碑”等事。


想来也是可笑!


回想起破庙中的那次相遇,两人不禁感慨万千。


只是当时破庙匆匆一别,并未有机会目睹陆沉过江之景。


如今再见,却是如此震撼人心的场景。


原来此人就是陆沉。


两人只觉一阵天旋地转,脑子里面还晕乎乎的,连忙学着周围人的样子,躬身行礼,以示敬意。


然而!


弘文馆的馆主杜镜,却对此表现出了极大的不屑。


他看着好友邹林卑躬屈膝的样子,脸上写满了嫌弃。


大学士面见天子也可不跪!


在他看来,作为文人,读圣贤书,帮天子治理天下。


他们有着自己的骄傲和尊严,即便是面对天子,也可不必行此大礼,更何况是一个区区少保呢?


真是文人之耻!


他深吸一口气,一双眼睛露出精光,以弘文馆馆主的身份自居,缓缓开口:


“老夫杜镜,忝为弘文馆之主。”


“今日斗胆请少保停步。”


他的声音虽不大,却清晰地传遍了四周,让前方的兵马不由自主地停下了脚步。


见此!


杜镜心中稍感得意,又重新整理了一下衣领,大学士的官帽。


接着,他话锋一转!


“少保请京,然天子并无任何不端之行,少保却以兵逼皇宫,此举难免引人遐想,恐有不臣不忠之嫌。此乃老夫所忧之其一。”


杜镜停顿片刻,拂起袖子,继续说道:


“其二,少保身为国之重臣,当以国家大局为重,以百姓福祉为先。若因一己之私或一时之怒而轻启战端,置国家安定于不顾,使百姓无辜受难,其后果将不堪设想。”


“少保在决策之时,可曾深思熟虑,考虑过这些后果?”


“所以,老夫还请少保留步!”


杜镜的话语掷地有声!


他盘算着,如果能用自己的三寸不烂之舌说服陆沉,让他改变原本的计划进皇宫,那么自己必将名垂青史,成为后世传颂的佳话。


即便最终未能如愿!


他也能以“大义凛然”的姿态,赢得世人的尊敬与赞誉。


这样的结果,对于他来说,无疑是两全其美。


一举两得!


周围的一众儒生,在杜镜的感召下,也纷纷挺直了腰板。


他们无惧前方数千人马的威压,似乎他们不再是手无缚鸡之力的读书人。


大庆不杀文人,与士大夫共天下!


已是常态!


就算是当今的陛下,他们辱骂天子,也只是“文人”壮胸中豪气!


有人高声吟诵道:


“自古圣贤皆寂寞,何况我辈孤且直。”


“粉身碎骨浑不怕!”


邹林目睹眼前的场景,心中充满了复杂的情感,他的脸上浮现出一抹深深的哀愁。


他记忆中的杜镜,本是一个有着高远志向和深厚学识的挚友,但如今却变得如此执拗和盲目。


或许是京都的繁华与权势蒙蔽了杜镜的双眼,让他逐渐迷失了自我。


又或许是对“虚名”所累。


邹林突然发现丰隆怎么也混进去了,一脸焦急,正欲走上前去。


就听见丰隆最为高亢的声音:


“乱臣贼子,一众朋党皆要悬午门斩首。”


“陆沉,我劝你迷途知返,自裁之!。”


周围的民户也被这突如其来的热闹所吸引,他们纷纷从阁楼和小院中探出头来,好奇地观望着这一幕。


强壮的兵马前面,一众文人拦在道路前面做什么!


距离太远听不清,具体在说什么。


但从他们的举止和神态中,都能感受到一股“大义凛然”。


百姓们议论纷纷,有人不解地问道:


“这些弘文馆的老爷们今天是怎么了?”


“平时他们可都是宜春楼的常客,对那里的清官人抢得最凶。怎么今天却敢拦军爷的路了?”


“这你就不懂了,里面的的学问可是深着了。”


在皇宫的午门上。


午门巍峨,气势恢宏,却已被禁军所占。


刘温与卫高立于城楼之巅,看着不远处的局面。


卫高问道:


“刘先生,你觉得神洲会如何?”


刘温微微一笑,那笑容中藏着几分莫测高深,他缓缓转过身,反问卫高:


“卫老爷,若换做是您,身处此等境地,又会如何抉择呢?”


卫高试探道:“全数斩杀,以绝后患?”


刘温道:“杀了之后,天下文人,会如何看少保。”


卫高眉头紧锁,显然也在权衡利弊:“那……杀几个以儆效尤,如何?”


刘温笑道:


“卫老爷,做买卖嘞。”


卫高无奈道:“那该如何,杀也不能杀,总不能放了吧?”


卫高突然眼神一凝。


看着陆沉策马走上前去。


……


……


【伱提了提马鞭,淡淡道:】


【“那就如你们所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