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 字色: 字号: 双击滚屏:
笔趣阁 > 模拟成真,我曾俯视万古岁月? > 第220章 城中之算,静观其变!

第220章 城中之算,静观其变!

作者:舟中落雨声 返回目录

原崇城中。


城中兵卒两月之前,就是惊弓之鸟,一片惶恐之色。


毕竟,那位又来了,北风的百姓开始唉声叹气。


陆沉又渡过黄河,开始北山。


每一条消息都刺激着北风的将领和兵卒本就摇摇欲坠的心神。


二十载光阴,北风之国崛起之势,世人共睹。


可是!


然其邻近燕地,深知燕国日渐强盛,已呈“定鼎天下”之姿,令人心生畏惧。


北风之商贾、百姓,凡有幸踏足燕地者,无不深感震惊和绝望。


震惊燕国今日之繁盛,绝望北风和燕地为敌。


两次北伐,北风早就心生怯意!


此番舍弃富饶之博州、许州,朝野与百姓,竟默契无言,无一异议。


举国上下,唯愿“死守原崇”。


一个月前甚至北地的帝王拓拔术遗亲自到城中督战。


城高墙厚,三十万大军屯驻,更有天下名将周天成坐镇。


军中不乏新晋青年军卒,未曾亲历往昔烽火。


“士家制”下的北风,士兵家中父亲就参与了当年战事。


子孙便世代为兵!


但那些从战场之中中走来的老兵,早已将那段历史,口耳相传。


前月之时,城楼之上,士卒遥望“燕北军”之旗号,便已有胆寒之意。


好在!


周天成经过数次动员,又是军中集会。


“若是燕北军,踏过了原崇城,那么将面临的是灭族之祸。”


他改革军功制度,许下重诺:


凡杀敌一人,即可摆脱“军户”之身,重获自由;若能斩敌偏将,更是可封侯爵,荣耀乡里。


“男儿们,建功立业的机会到了。”


这才军中人心大震。


燕北军三度攻城。


北风有坚城可依,防守亦积极勇猛,却让其铩羽而归。


于是!


城中之军,人心更为激动,在城头高举着利剑。


燕北军败退。


此消息如擂鼓般迅速传回北风之地,一时间,百姓与朝野上下,人心激荡。


原来,燕北军并非不可战胜,陆沉亦非神人。


两个月转瞬即逝,燕北军在原崇城外屡遭抵抗,始终无法前进一步。


今日,他们甚至退避六十里,似是对这座坚城束手无策。


见此城中气氛热烈,仿佛已经取胜一般。


正午时!


一名小监,脚步匆匆,穿梭于各大营帐之间,气喘吁吁地传达着消息:


“周帅急召诸位将军!”


一时间,城中高层将领纷纷云集于城府之内。


众人分列两排,依次落座,其中年轻偏将居多,老将则寥寥无几。


在座中,右边位置靠前二人,乃是周天成的心腹。


第一位乃是周天成的子侄,周永。


他看上去身材中等,身着一袭月白色儒衫袍子,左手似乎有恙,一直曲起握在胸前,微微颤抖。


脸上无肉,面颊深陷,眉宇之间透出出一股冷酷之意。


周永虽不着官服,周围的将领也是明显对其敬畏有加。


据说,当年在城中主持“菜人铺子”,做起“白肉”就是此人。


周永深得周天成看中,虽是子侄,实则为谋臣智囊。


在周永的后面,坐着一位身披绿袍的中年将领。


他身材高大,蓄着八字胡,脸红如枣,眼神之中透露出一股傲气。


此人是周天成的同乡也是发小,一块长大,也是当年城中仅剩的几人之一。


名叫何胜。


他与周天成情同手足,多年来一直跟随周天成南征北战,立下汗马功劳。


当年那场名动北风的防守战,就是周天成加上二人,共同商量。


至此之后!


周天成才在军中脱颖而出,一步一步走上了如今的地位。


此刻,众人虽未言语,但脸上洋溢的喜色却难以遮掩。


毕竟!


他们已成功阻击燕北军两个月之久,而今日更是将敌军逼退六十里,这无疑是对他们士气的巨大鼓舞。


年轻的将领们更是斗志昂扬。


在两列座位的左边,为首坐着一位中年人,他闭目沉思,气度沉稳,仿佛外界的一切喧嚣都无法打扰到他。


一袭大红色的蟒袍,显得格外醒目。


北风的亲王,拓拔术朝。


拓拔术朝是拓拔术遗的弟弟,家中兄弟排行十八,自幼便被兄长带在身边,长大后更是被委以重任。


他曾参与过北风和陆家军之战,无论是军中还是朝堂之上,威望颇隆。


原崇城作为北风的关键之地,其生死存亡直接关乎到整个北风的命运。


拓拔术遗自然不会掉以轻心,设有“都查”一职,以监察周天成等将领的行动,由拓拔术朝这位的亲王来担任。


拓拔术朝在城中的权利极大,除了周天成以外,所有将领的罢免和军功都是由他呈报。


众人无论是身份,地位还是职务都是对其恭敬有加。


一边是周天成的心腹将领,一边是朝廷之人。


倒是显得安静。


没过多久!


周天成缓缓走进会议室,人还未至,那苍老有劲的声音便已先声夺人:


“抱歉,老夫来晚了些!”


以周永为首的将领们早已齐刷刷地站起,恭候这位军中元帅。


拓拔术朝也稍晚片刻,眼神先是扫过对面一列将领后,同样起身相迎,他身旁的四人见状,也紧随其后,站起致意。


拓拔术朝脸上露出和煦的笑意,说道:“周老爷子,不急!”


一位身材有些岣嵝瘦弱的老将,看着已经六十来岁,背脊微驼,从后堂缓缓走来。


他身穿北风的蓝色朝服,头戴着官帽。


尽管他脸上皮肤耸拉,皱纹横生,但那双眼睛却出奇地精光闪烁,透露出一种不怒自威的气质。


“齐王爷!”


周天成向拓拔术朝行礼道。


二人一番客套后,众人才慢慢参见,会议室内的气氛顿时变得庄重而肃穆。


周天成坐在主位上,扫视着众人。


周永已经起身,恭敬地汇报道:


“周帅,探子已经来报,陆沉带着十万大军退到了治水边上。”


“而且,军中聚会频繁,歌舞升平,据几位驿侯所带来的消息,大营的守卫都相当宽松,不少人甚至醉酒失态,已经有不少人失足坠入河中。”


殿内年轻的将领们听闻此言,脸上不禁露出笑意。


名震天下的陆沉也不过如此。


然而,一些年纪颇大之人,如拓拔术朝和周天成等,脸上却是一片肃穆。


一位参与过北上之战的老将不确定地问道:


“中郎将,军情可属实?陆家军一向纪律严明,应……不该有此事发生。”


周永在军中的职务是军事中郎将,拥有军权,可以独自领兵,与忌酒等军中参谋不同。


拓拔术朝也点头附和道:


“以陆沉亲自治军严谨,确实不可能出现这种情况。”


“事出反常!”


周永笑道:“齐王殿下所言极是,因此我们又派出了第二批斥候前去再探。”


“稍等片刻,就会有新的消息传来。”


周天成对周永的表现满意地点了点头,殿内再次陷入了沉寂。


众人都屏息凝神,等待着前线的军情,此事关乎重大,不容有丝毫马虎。


不出半炷香的时间!


有军士急匆匆地来报:


“治水之畔,确实正在举行聚会,军营之中到处都是丢弃的酒瓶,河边有不少士兵在洗马,大营之内全是划拳喝酒的声音。”


此言一出!


周永似乎早有预料,毕竟第一波的探子都是他亲自挑选的可靠之人,不会出现大的纰漏。


面如红枣的的何胜,作为周天成的心爱之将,已经笑出声来。


“军中酗酒,陆沉真是好大的排场。”


殿中年轻将领也是一阵发笑。


周天成摸了摸胡须,沉吟片刻后,沉声道:


“拿地图来!”


随即!


一副越州的地形图在众人眼前缓缓举起展开。


周天成的目光在地图上逡巡,最后将眼神定格在治水两侧,他用粗糙的大手指着地图上从原崇城到治水的路线,仔细审视着。


他再重新看了几眼,但仍旧带着不确定的语气问道:


“周永,你来看看,是不是陆家军二十万人都在治水西岸展开了军势?”


周天成还是习惯称呼那支军队为陆家军,尽管如今他们已改旗易帜。


周永快步走上前,仔细研究了地图几遍后,确认道:“回周帅,确实在治水西岸。”


拓拔术朝久历军务,闻言也是明白了其中的深意,沉吟道:


“六十里的西岸,根本展不开二十万的大军,除非是……”


周天城沉声接过了他的话:“除非分兵两路,在两侧渡河。”


拓拔术朝也凑上前去看治水的地形,眼中不由一亮,仿佛看到了某种可能性。


堂下的探子也禀告道:“燕北军,确实把兵马布置在两岸。”


此时!


何胜挺身而出,高声请战:“周帅,末将愿领兵出城,突袭燕北军,为我军夺取先机!”


周天成并未立即应允,而是笃步回到了主坐,目光深邃,似乎在思考着什么。


拓拔术朝则继续看着地图,微微沉思。


周天成抬眼望向周永,沉声问道:“周永,你对此有何看法?”


周永冷静开口道:


“若此时发动突袭,六十里地,快马瞬息即至,燕北军中此刻正聚会,防守必然松懈。”


“治水西岸地势低洼,我军居高临下,占据地形之利。只要我们衔尾追击,二十万大军在他们来不及展开阵形之前,必会大溃,渡河而逃。”


周天成闻言,默默点头。


此时,殿内又有年轻的将领挺身而出,请命出战。


这两个月的守城经历,让他们对燕北军的畏惧大大减轻。


在他们看来,燕北军并非如传闻中那般不可战胜。


周天成并未立即下令,而是有意无意地等待着拓拔术朝的意见。


他自然明白,在这个场合下,询问这位亲王的意见,无疑是在增强对方的“势”。


一方势弱,便是折了自己的威望,不能随意开口。


尤其是如今这种决定。


他坐在主位上没有出声。


拓拔术朝,身为朝中的“都察”,亦是皇兄在军中的代言人。


自北风京都启程之时,皇兄亲自送他三十里,沿途多次紧握他的衣袖,语重心长地道:


“贤弟,此战关乎北风六百年基业,全系于你一人之身。”


“只需守住原崇城,陆沉必败无疑。”


皇兄选择周天成为帅,正是看重他守城经验丰富,而非勇猛善战之辈。


周天成绝不会轻率出城迎敌,这是皇兄对他的信任,也是对他的期望。


此刻,拓拔术朝必须站出来,重申北风从始至终对燕国的决策。


他转过身,声音坚定道:


“此时绝非出击之时。”


“以陆沉之智谋,怎会犯下如此错?我们若出城,恐怕正中敌人下怀。”


“陛下高瞻远瞩,五年前便在此地修建坚固工事,正是为了应对今日之战。”


“我们只需坚守原崇城,不使其失守,燕北军自然会因粮草不济、士气低落而不攻自破。”


何胜听闻此言,眉头微蹙。


周永听后,嘴角勾起一抹笑意,赞同道:


“齐王所言极是,陆沉狡诈多端,我们确实不得不防。”


周天成此时才缓缓开口:“坚守城池,不予出击,此乃上策。”


“陛下给我的明确命令就是守住原崇城,任何私自出城者,都将依军法处置,绝不姑息。”


众人闻言,齐声应命,气氛一时肃穆。


周天成又笑道:“今日燕北军退去,陛下特地下令犒赏三军,以表嘉奖。但城中守卫亦不可懈怠,需轮班轮守,确保万无一失。”


此言一出,众人脸上皆露出喜色,士气为之一振。


拓拔术朝道:“有周老爷子在,原崇城固若金汤。”


周永见此情景,也是微微一笑,这位在军中素以铁血著称的亲王,今日给足了面子。


后堂就侍女呈上开好酒好菜。


众人开席!


到了下午。


这时,突然有斥候匆匆来报。


“禀告各位大人,燕北军已渡过治水,正在向后撤军。”


“更有消息传来,陆沉准备在博州和许州屯田,组织农事活动。”


此言一出,殿内顿时哗然。


“什么!”


周天成语气骤变,显然对这一消息感到意外。


拓拔术朝也没有预料到,陆沉会做出这样的决策。


燕北军去博州和许州屯田,他们之前确实有过讨论,乃是不可能的决策。


但谁也没想到陆沉会真的这么做。


周永微微沉思,眉头紧锁,似乎在思考陆沉的用意。


何胜的声音此时响起,带着几分不屑:


“陆沉真乃蠢货!”


殿内一阵骚动,众人面面相觑,议论纷纷。


似乎是“天赐良机”!


然而!


周天成却显得异常沉稳,他缓缓说道:


“我们先静观其变!”